序[姜义华] 1
内容提要(中文) 1
内容提要(英文) 1
第一章 方法论探讨 1
第一节 建构历史抑或再现历史--质疑近代中国乡村史的“概念化”书写 3
一 经济史:革命与现代化范式的两难 5
二 社会史:从固化的“结构”到流动的“关系” 14
三 法制史:再现乡土社会的法秩序 28
第二节 社会史学整合论 36
一 问题之缘起--学术史考察 36
三 “社会”的实体定位:一种研究范式的超越 56
第三节 历史人类学与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解释策略 62
一 由单一论域到多维视野 62
二 凸显农民的历史主体性:从“旁观”到“贴近” 67
第二章 村界:有形与无形之间 74
第一节 聚落形态 76
第二节 土地交易习俗和村界的稳定性 79
第三节 围绕村界的合作与纠纷 83
第三章 村籍:一种地方性制度 95
第一节 人口迁移和土客之争 97
第二节 村籍与地权 101
第三节 “成为村子里的人” 109
第四章 农家生计 116
第一节 “家”的意义 116
一 学者研究视野中的“家” 116
二 农民心目的“家” 121
第二节 从“农家经济”到“农家生计”--再论农村经济史研究方法的创新 126
第三节 家计--家的再生产 132
一 “两种再生产”视角中的人地关系 132
二 农家生计的生活史解释 138
三 农家生计和妇女的家庭角色 146
第五章 分家析产 153
第一节 家产、家业的日常生活意义 153
一 习俗与制度 163
第二节 分家析产:制度与话语 163
二 分家私产中的财产关系结构 170
三 分家析产与社会分化 178
第六章 宗桃继承与家产纠纷 184
第一节 “烟火接续”:民间习惯的文化解释 184
第二节 出嗣 187
一 “出嗣”关系:国家法、宗族法和习惯法 187
二 “嗣产”纠纷 191
第三节 “螟蛉子” 205
第四节 赘婿 214
一 宗族法和习惯法 214
二 赘婿的“财产权”及相应的家产纠纷 217
第五节 妇女的“财产权” 221
一 妇女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身份 223
二 “扛孀逼醮”和寡妇守节 227
三 寡妇的“财产权” 229
四 “奁田”纠纷 235
第七章 族产与家族伦理 242
第一节 家族社群关系结构 243
第二节 族产的权属关系 249
第三节 族产纠纷 259
第八章 “一田两主”发生的社会空间 269
第一节 研究史清理与创新设想 269
第二节 “一田两主”地权结构发生的乡土意义 279
第一节 破解乡土性之谜 288
一 乡土关系发生的社区空间 288
第九章 余论 288
二 祭祀圈和市场圈 291
三 江南乡村的聚落共同体特质 297
第二节 伦理型社会财产边界 300
一 伦理本位和习俗调控--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构造 300
二 财产边界:“公”、“私”的相对化 310
三 近代中国司法性质探析 314
主要参考文献 325
后记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