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洪水与洪水灾害 1
第一节 洪水 1
第二节 洪水灾害 7
第三节 洪灾成因 13
第二章 防汛组织与工作制度 18
第一节 防汛的任务与方针 19
第二节 防汛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第三节 防汛责任制度 26
第四节 防汛队伍 30
第五节 防汛抢险技术的培训与演习 35
第六节 防汛抢险的纪律与奖惩 39
第三章 防汛抢险料物及其储运 42
第一节 土料 43
第二节 砂石料 48
第三节 秸柳料(柴薪料) 54
第四节 木竹料 58
第五节 编织料 62
第六节 土工合成材料 68
第七节 绳索料 73
第八节 油料 74
第九节 防水防渗材料 77
第十节 管材类 83
第十一节 爆破材料 85
第十二节 防汛料物的储存与调运 87
第四章 防汛抢险工具与设备 98
第一节 防汛抢险工具 98
第二节 运输设备 116
第三节 机械设备(挖掘、铲土运输、压实机械) 127
第四节 照明设备 140
第五节 通信系统 143
第六节 救生设备 153
第七节 防雨设备 156
第五章 防汛机动抢险队的组建与抢险 157
第一节 黄河下游机动抢险队的组建 157
第二节 机动抢险队的设备配备及组合 165
第三节 机动抢险队的组织与管理 176
第四节 险情抢护原则和方法 182
第五节 抢险实例 186
第六节 机动抢险队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 197
第六章 工程地质与土工合成材料应用准则 201
第一节 地质、土壤与防洪工程险情 201
第二节 黄河下游大堤堤基地层结构 214
第三节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险情分析 220
第四节 反滤 225
第五节 土工织物软体排(软帘)计算 239
第六节 土工合成材料厚度计算 243
第七节 防滑织物土袋 250
第七章 险情巡视与检查 253
第一节 险情类型 253
第二节 防汛检查 257
第三节 查险方法 281
第四节 查险制度 296
第五节 报警 311
第六节 信息传输 312
第七节 注意事项 313
第一节 防漫溢抢险 318
第八章 堤防抢险 318
第二节 渗水(散浸)抢险 330
第三节 管涌(翻沙鼓水、泡泉)抢险 345
第四节 漏洞抢险 363
第五节 滑坡(脱坡)抢险 381
第六节 跌窝抢险 393
第七节 坍塌抢险 397
第八节 裂缝抢险 407
第九节 风浪抢险 415
第十节 地震险情抢护 427
第九章 河道整治工程险情抢护 433
第一节 概述 433
第二节 险情监测 438
第三节 坝垛溃膛险情抢护 448
第四节 坝垛漫溢防护 453
第五节 坝垛坍塌抢险 457
第六节 坝垛滑动抢险 481
第十章 穿堤建筑物抢险 489
第一节 险情监测 489
第二节 涵闸渗水及漏洞抢险 494
第三节 水闸滑动抢险 502
第四节 防闸顶漫溢 506
第五节 闸基渗水或管涌抢险 508
第六节 建筑物上下游坍塌险情抢护 510
第七节 建筑物裂缝及止水破坏险情抢护 515
第八节 闸门失控及漏水抢堵 521
第九节 启闭机螺杆弯曲抢修 525
第十节 穿堤管道险情抢护 526
第十一章 防凌抢险 529
第一节 凌汛险情发生原因与特征 531
第二节 凌汛险情分类及抢护方法 535
第三节 防凌的综合措施 564
第四节 防凌实例 583
第十二章 堤防堵口 593
第一节 堵口准备工作 593
第二节 堵口工程布局 596
第三节 堵口方法 600
第四节 黄河堤防堵口研讨 634
第五节 复堤 638
第十三章 防汛抢险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640
第一节 防汛抢险中新技术的重大作用 640
第二节 防汛新技术的应用与研制 642
第三节 险情探测、监视技术的研究 653
第四节 险情抢护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680
第五节 科学试验 707
附录Ⅰ 有关防汛重要法规 7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7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72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738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748
关于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 757
附录Ⅱ 黄河防洪工程抢险责任制(修订) 765
附录Ⅲ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 772
附录Ⅳ 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关系 774
附录Ⅴ 常用建筑材料重量表 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