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1
会议情况简介 1
综合报告(一)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陈梁生] 1
综合报告(二) 土的变形强度理论及土坝与水工建筑物地基[蒋彭年] 6
综合报告(三) 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黄强] 10
综合报告(四) 路基、土压力和特种土的性质[卢肇钧] 15
对我国土力学、岩体力学中若干重要问题的看法[陈宗基] 19
1.砂土天然密度的测定[李碧玉] 29
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9
2.粘性土的物理指标与其荷载试验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张祖闻] 40
3.上海地区粘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间相关关系的探讨[朱良模 翁显达] 41
4.饱和软粘土不同形态水分的划分[范恩锟 钱征 杨国强] 48
5.砂土与粘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姜朴] 56
6.水平向固结系数的测定[窦宜 盛树馨] 63
7.软土的剪切流变性质[范恩锟 钱征 杨国强] 70
8.软土内摩擦角和塑性指数的关系[卢肇钧 杨伟] 80
9.未完全固结的饱和软粘土地基在荷重作用下的抗剪强度[邹思懋] 86
10.粘土受剪历时对其强度的影响[朱思哲] 87
11.关于密实的卵石和砂的抗剪强度及边坡稳定的一个探讨[陈梁生 陈仲颐 李锦坤 丁金粟] 93
12.高含水量填土孔隙气压力的测定[陈愈炯] 100
13.土的剪切变形对抗剪强度的影响[郝君任] 101
14.贵州红粘土的建筑性能[高岱 袁玩 余培厚] 109
15.旁压试验及粘性土形变模量的测定[黄熙龄 张世浩 胡忠志] 116
16.用桩模试验测定土的变形模量[周叔举 金维泉] 125
17.用冲击触探法测定粘性土变形模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徐时梁 郭佩玖 陈国昌 陈端夫] 130
18.现场十字板剪力仪试验方法的改进[朱家谟 陈绪照] 138
19.焊探在杂填土地基勘测评价中的作用[崔淑珍 袁霭芬] 145
1.重直荷载下软粘土地基的侧向变形[曾国熙] 154
Ⅱ.土体的变形和稳定理论 154
2.在重直荷载与水平荷载作用下地基的侧向变形[杨锡龄] 165
3.三角形及梯形荷载下地基中塑性区的开展规律与地基临界荷载的确定[高有潮] 178
4.饱和粘土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土工建筑稳定分析中的应用[沈珠江] 192
5.饱和粘性土的极限平衡理论[沈珠江] 193
6.极大极小原理在土体稳定分析中的应用[沈珠江] 202
7.以非线性τ-σ关系为基础的土的极限平衡条件及其在地基塑性平衡区开展范围计算中的应用[陈仲颐] 211
8.饱和粉砂振动试验研究[姜朴] 218
9.饱和砂土振动孔隙水压力的产生、扩散和消散[汪闻韶] 224
1.福州软土地基的变形特征[陈皓彬] 236
Ⅲ.房屋及结构物天然地基 236
2.考虑三向应力计算任意形状基础的沉降[夏正中] 247
3.上海地区天然地基按极限变形计算的探讨[陈惠康 许惠令] 260
4.地基变形计算的应力面积法[吴崇礼] 261
5.软土地基按变形计算问题[邬象贤] 269
6.粘弹性地基上的弹性梁[钱家欢] 277
7.基础梁的近似分析[吴仁培] 282
8.锤基础设计中的几个问题[王锡康 刘耀府] 298
1.垂直荷载作用下单桩承载力的计算[戈宁] 315
Ⅳ.房屋及结构物人工地基 315
2.论试桩资料分析中的几个问题[魏汝龙] 323
3.粘性土电动矽化加固的研究[铁天石 蒋仁富] 333
4.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喷射井点的构造设计[邓仁麟 许溶烈] 342
5.各向异性的双层系地基的应力计算[胡定] 352
Ⅴ.土坝及水工建筑物地基 358
1.苏北地区水闸地基的沉陷量及其和时间的关系[钱家欢] 358
2.四川地区土坝的调查研究[屈智炯] 359
3.含砾风化粘性土建筑水中填土坝工程性质的探讨[郭伯强] 367
4.用铺盖防渗的斜墙土坝渗流计算和设计[毛昶熙] 375
5.三向电拟试验模型分割法与渗流研究[毛昶熙] 376
Ⅵ.路基、边坡和隧道 396
1.石灰土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陈炳麟 饶鸿雁] 396
2.石灰稳定土修筑道路的初步研究[王立柱] 397
3.衡重式档墙的模型试验及其土压力计算[周镜 李惠康 郑明成] 412
4.双线隧道通过煤层地段地层压力的实测研究[林培源 薛跃宗] 413
5.码头施工中打桩振动对岸坡的影响[魏汝龙] 424
6.列车通过时路基的动应力和振动[杨灿文 龚亚丽] 433
Ⅶ.黄土 434
1.关于黄土边坡稳定分析[刘颖] 434
2.地下水上升对某建筑物影响的探讨[孙国栋 傅义和] 442
3.湿陷性黄土地基评价的商榷[黄强] 451
4.黄土地基加固方法的试验研究[蔡文祥] 452
5.在建筑物基础旁侧采用石灰砂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李云章] 463
6.黄土区间歇性浸水运用渠系及建筑物地基的稳定变形与时间的估算[孟宪麒 李祯祥] 464
第一组讨论总结[邹思懋] 477
第二组讨论总结[俞调梅] 479
第三组讨论总结[钱鸿缙] 482
第四组讨论总结[汪闻韶] 484
会议论文索引 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