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次 1
中译本前言 1
作者序言 1
绪论 中国及日本的美学思想概况 7
第一章 中国美学史概观 9
概观的必要性 9
考察的顺序 9
诸子百家时代 10
孔子和艺术层次说 10
《乐记篇》的音乐观 14
庄子的美的超越性 17
墨子的否定音乐 19
荀子的礼说 21
韩非子的音乐论 24
道家的艺术论——《咸池乐论》 25
六朝时代 27
从音乐美学向画论的转变 27
宗炳的《画山水序》 29
谢赫的六法 31
六朝的超越志向 32
刘勰的《文心雕龙》 33
钟嵘的《诗品》序 36
品等论的建立 36
唐代 38
孙过庭的《书谱》 38
王维的《画学秘诀》 40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41
荆浩的《笔法记》 44
宋代 46
郭熙的《林泉高致》 46
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 47
苏东坡的书论 49
元、明、清代 51
汤垕的《画论》 51
石涛的《画语录》 52
王世贞的《艺苑卮言》 54
清代画论 55
第二章 日本美学史概观 59
纯粹与摄取 59
概观 60
太古 64
弥生时代 65
古代日本人与艺术 68
中世 69
近世 72
近代 76
第一部 中国古典美学——孔子和庄子 85
第三章 孔子的艺术哲学 87
对比 87
正名——定义的确立 90
诗歌艺术的定义的超越 94
基于礼的意识的超越 96
典礼艺术 100
音乐·沉醉·死 104
对孔子美学的批判的考察 107
庄子美学研究的若干考察 117
第四章庄子形而上学的美学思想 117
光的形而上学 123
风与音乐 127
向一的回归——美的形而上学 132
艺术与苦行 134
东亚艺术哲学的原形 136
第二部 日本的美学 141
第五章 日本人的基本性格与艺术 143
艺术是什么 143
论美 146
对所有物的感情 147
穗的神灵们 150
不信仰土地而赞美穗 155
开头就表现自己之所想——《新撰髓脑》 157
忘却的虚构 160
人格概念的欠缺 163
作为应答性的责任与艺术 168
第六章 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传统与逻辑 178
理想及其象征——关于白 178
色彩的结构关系 180
色彩的人类学的结构关系 181
流失与忘却 184
“秀美的”与“壮美的” 187
基于植物的世界观的美学 189
美与爱的关联 196
第七章歌论的美学反思 200
“里仁为美” 200
歌的深化 201
相互牺牲的歌 202
心与物及其形态 204
风的美学 206
代替形的姿 208
姿的提示及其语言学的概要 209
歌论里的姿 212
姿的人性 213
歌的姿体化与调的变迁 216
歌枕——超越的动力场 222
第八章 松尾芭蕉——作为无之媒介的旅与梦 225
人是行人 225
生涯 226
自然·艺术·人生 240
风雅与方法 242
思想的形成 249
第九章本居宣长——作为典型与事实之媒介的歌 249
风雅之道 254
汉籍与神典 256
神之影 257
歌之影 260
歌之道 264
物之道 265
结语东方美学研究的现代意义 268
新的思考 268
《三教指归》的比较研究 268
空海的诗的意义 270
想象力 275
样态哲学的危机 276
作者后记 280
文献表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