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序………………………………………………………………陈毓罴 1
前言 1
第一章文学的本质和特征 1
第一节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2
二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5
三文学对生活的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11
第二节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13
一文学的审美本质 13
二文学的特殊反映对象 15
三文学的特殊反映过程与反映方式 20
第三节文学的形象和典型 26
一 文学形象的涵义和特点 26
二文学的典型形象 31
一 文学的审美作用 36
第四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42
一文学以语言作为塑造形象的物质手段 42
二语言艺术的特点 43
第二章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47
第一节文学的上层建筑性质 48
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48
二 文学的阶级性与人性 52
三文学的人民性与服务对象 68
第二节文学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72
一文学与政治、道德 72
二文学与哲学、心理学 77
三文学与宗教、自然科学 80
第三节文学的社会作用 85
二文学的认识作用与教育作用 87
三 文学的多方而的社会功用 93
第一节文学的起源 97
一 关于文学起源的各种观点 97
第三章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97
二文学起源于劳动 99
第二节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104
一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面发展 104
二物质生产的发展与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107
第三节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 111
一文学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111
二继承文学遗产的意义和原则 117
第四章文学作品的创作 124
第一节文学创作的源泉 124
一历来关于创作源泉的见解 124
二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 126
一文学创作中主体的作用 130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主体 130
二作家的个性和素养 134
三创作自由与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140
第三节文学的创作过程 143
一创作过程的几个阶段 143
二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147
三文学创作的典型化规律 155
第五章文学的潮流和创作方法 163
第一节浪漫主义 163
一浪漫主义文学潮流 163
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167
第二节现实主义 172
一现实主义文学潮流 172
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176
一现代主义文学潮流 180
第三节现代主义 180
二现代主义创作方法……………………………………………………………18?第四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86
一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出 186
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发展——“开放体系” 193
第五节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 197
一建国后的讨论和“两结合”的提出 197
二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方法的多样化 200
第六章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203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内容 203
一文学作品内容的涵义 203
二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 205
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形式 220
一文学作品形式的涵义 220
二文学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 222
第三节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236
一 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 237
二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反作用 239
三 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 241
第七章文学作品的体裁 243
第一节文学作品裁的划分 243
一文学体裁的形成和发展 243
二文学体裁的分类 245
第二节诗歌 247
一 诗歌的特征 247
二 诗歌的分类 251
第三节小说 253
一小说的特征 253
二 小说的分类 257
第四节 散文 261
一散文的特征 261
二散文的分类 264
第五节戏剧文学 268
一戏剧文学的特征 268
二戏剧文学的分类 272
第六节电影和电视文学 276
一电影电视文学的产生和种类 276
二电影电视文学的特征 276
第八章文学的风格和流派 280
第一节文学的风格 280
一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 280
二文学风格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286
三文学的民族风格 293
第二节文学的流派 299
一文学流派的涵义 299
二文学流派的形成 303
三社会主义文学的流派 305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接受和传播 309
第一节文学欣赏 309
一文学欣赏的性质与作用 309
二文学欣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312
三 提高文学欣赏能力的途径 318
第二节文学批评 322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与任务 322
二文学批评的标准 327
第三节文学研宄 336
一文学研究方法论 336
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 338
三文学研究方法的借鉴和拓新 341
理工科大学生文学作品阅读书目 350
后记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