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前插图及说明 3
前言 3
中国现代建筑研究 3
中国现代建筑史(1949~1984)的分期及其他 3
论中国现代建筑起始期的确定 11
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概述(第一部分 中国大陆) 17
《中国现代建筑史》序言 27
未来的历史是今天--紧急呼吁保护1950年代以来的现代建筑遗存 31
文化底蕴,流传久远--再读文远楼 50
利用中的保护,保护中的效益--谈澳门建筑遗存的开发性保护 55
在国际性和国家性建筑框架里的中国现代建筑 63
一个进步的创作趋势--谈建筑中象征和隐喻的概念与近来的实践 77
中国建筑师创作轨迹中的传统观念和文化趋同的对策--中国现代建筑家研究之二 86
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 99
答《设计新潮》杂志记者的书面采访 111
二十年艰辛话进退--中国当代建筑创作中的模仿和创造 115
中外现代建筑比较 131
两次引进外国建筑理论的教训--从“民族形式”到“后现代建筑” 131
从先锋建筑手法的标新立异看建筑创作的进步和倒退 140
隔而不绝,交而待融--中外建筑文化交流50年 154
1980年代中国的外来建筑影响--四谈引进外国建筑理论的经验教训 177
外国建筑师作品的引进:经验在形式之外 187
《西方现代建筑史》中译本序言 189
中国现代建筑的历史使命--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引进 194
呼唤开放的社团精神--纪念当代建筑文化沙龙成立10周年 203
回归第三世界,回归基本目标 207
印度与西方现代建筑的对话 222
从半个后现代到多个解构--三谈引进外国建筑理论的经验教训 248
一个似曾相识的理论--关于后现代主义 253
从现代艺术的角度看Deconstruction的译名 255
从现代艺术的角度看解构主义:迟到了的“反形式”和“纯建筑” 259
建筑理论、评论和创作 269
建筑理论建筑评论 269
可知、可行是建筑理论的必备品格--再谈引进外国建筑理论的经验教训 274
优秀建筑论--淡化“风格”“流派”,创造“优秀建筑” 277
中国现代建筑理论的解困--五谈引进外国建筑理论的经验教训 284
论布正伟建筑师的创作理论体系《自在论》 292
踏出一条路来 302
莫为建筑添蛇足 305
“真实”是建筑艺术的品格 307
建筑师的心愿:请社会理解建筑 309
一个虚幻的神话--“天人合一”说解决城市生态危机置疑 313
“信息化乌托邦”思想批判--论信息时代城市体系的极化现象 322
不没的长江记忆--涪陵白鹤梁题刻保护规划 329
旧题新探--谈建筑设计教学与生产任务的结合 345
计算机和纸笔共用--建筑设计中互为补充的多种三维设计 348
“基本功”与“创造力”--建筑设计“三段教学体制”构想 352
开创21世纪建筑与文化的新纪元 358
答《世界建筑》杂志关于《北京之路》的书面访谈 369
话说建筑的表情 371
梁思成建筑理论的魅力和境遇--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00周年 373
当代建筑理论的再定位 378
理论万象的前瞻性整合--建筑理论框架的建构和中国特色的思想平台 384
吴冠中艺术的启示 393
身家性命画图中 393
油彩水墨转轮来--吴冠中画册前言 397
建筑师与现代艺术--现代艺术中的创造精神 404
吴冠中艺术对建筑师的启示--关于引进外国建筑理论问题的思考 418
为现代性而战斗:吴冠中艺术的第一品格--在《吴冠中的艺术--东西文化百年聚焦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439
附录 445
有感于本书的译出--《西方现代艺术史》中译本序言 445
廿载辛苦不寻常--读《中国现代建筑史》有感 447
请向兴亡事里寻--《中国现代建筑史》读后 450
邹德侬主要论文·专著·译著·设计目录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