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指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茂勤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810236075
  • 页数:961 页
图书介绍:分劳动法基本理论

目 录 3

第一篇劳动法基本理论 3

第一章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3

1.1 劳动法关于劳动的涵义 3

1.2劳动法的起源 4

1.3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概念 6

1.4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 7

1.5劳动关系的范围和类型 9

1.6劳动关系的内容 10

1.7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关系的内容与特征 11

1.8全民所有制企业劳动关系及其法律调整的特点 12

1.9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及其法律调整的特点 14

法律调整的特点 15

1.1 0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劳动关系及其 15

1.11个体工商户中的劳动关系 16

1.12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及其法律调整 18

1.13劳动法与民法的联系和区别 20

1.14劳动法与行政法的联系和区别 24

1.15劳动法与人事法的联系和区别 25

1.16劳动法与经济法的联系和区别 27

1.17劳动法的调整方法 28

第二章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31

2.1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涵义及其确立 31

2.2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32

2.3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表述 34

2.4保障劳动者的国家主人翁地位,劳动者依法参加 35

民主管理的原则 35

2.5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并履行劳动义务的原则 36

2.6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在发展 38

国民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劳动报 38

酬的原则 38

2.7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提高 40

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基础上缩短工作时间的 40

原则 40

2.8 国家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险福利事业,保障劳动 41

者从国家和社会组织得到物质帮助的原则 41

2.9发展职业培训,提高职工思想、文化、技术业务 43

水平的原则 43

2.10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 45

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原则 45

的原则 47

2.11 劳动关系的调整服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47

第三章劳动立法、劳动法的法律形式及其体系 49

3.1 我国的劳动立法体制 49

3.2劳动立法的程序 51

3.3劳动立法规划 53

3.4劳动法法律规范 55

3.5劳动法法律规范的分类 57

3.6劳动法的法律形式 59

3.7我国宪法是劳动法首要的法律形式 60

3.8劳动基本法和劳动法律 62

3.9劳动行政法规 63

3.10地方性劳动法规 65

3.11劳动规章 66

3.12有权的机关对劳动法法律规范的解释 68

3.13全国总工会依授权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70

3.14经我国批准生效的国际劳工公约 71

3.15我国劳动法体系 73

3.16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74

第四章劳动法的法律关系 77

4.1劳动法的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点 77

4.2劳动法的法律关系的构成 79

4.3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种类 83

4.4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85

4.5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88

4.6劳动权利能力、劳动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 91

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 91

4.7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92

4.8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93

4.9劳动集体法律关系 96

4.10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99

第二篇劳动法法律制度解说 105

第五章劳动就业法律制度 105

一、概述 105

5.1 劳动就业的涵义及其特征 105

5.2我国劳动就业政策与劳动就业立法 106

5.3劳动就业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108

5.4劳动就业法律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110

5.5劳动就业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111

二、劳动就业的形式及其程序 113

5.6劳动者就业的形式 113

5.7劳动就业程序的涵义 114

5.9招收录用职工的程序 115

5.8招工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115

5.10国家分配就业的程序 117

5.1 1 国家安置就业的程序 117

5.12举办城镇集体经济组织就业的程序 118

5.13劳动者合作就业的程序 119

5.14劳动者个体就业的程序 120

三、特殊情况下的就业 121

5.15国家征用土地后对农民安置就业的规定 121

5.16国家对农民进城务工的规定 122

5.17国家对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就业的规定 123

5.18 国家对国营农林牧渔场职工子女就业的规定 124

5.19国家对矿山井下、野外勘探、森林采伐、盐业 125

生产行业职工子女就业的规定 125

5.21国家对残废人就业的规定 126

5.20对未取得居留证件的和来中国留学的外国人在 126

中国申请就业的规定 126

5.22国家对妇女就业的规定 128

四、劳动就业的法律保障 129

5.23劳动就业的法律保障的涵义和内容 129

5.24职业介绍的涵义及其意义 130

5.25我国职业介绍机构的性质、职责及工作内容 131

5.26国家对职业介绍机构管理的规定 132

5.27我国待业人员的涵义 133

5.28国家对待业登记管理的规定 133

5.29劳动服务公司的涵义及法律特征 134

5.30劳动服务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135

5.31劳动服务公司的任务和作用 136

5.32地方各级劳动服务公司的职责 138

5.34劳动服务公司与主办单位的关系 139

5.33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劳动服务公司的程序 139

5.35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性质 140

5.36国家对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内部管理的规定 141

第六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142

一、我国用工制度概述 142

6.1用工制度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142

6.2我国用工制度的种类和特点 143

6.3我国用工制度的演变 144

6.4我国现行用工制度的改革方向 146

二、劳动合同的概念、种类和效力 148

6.5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与劳动合同制度概念界说 148

6.6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 149

6.7劳动合同的种类 151

6.8劳动合同制的适用范围 153

6.9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154

6.10劳动合同的无效和部分无效 155

三、劳动合同的订立 157

6.11劳动合同订立的涵义及其原则 157

6.12劳动合同订立程序的涵义及其法律特征 158

6.13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的若干法律问题 159

四、劳动合同的内容 161

6.14劳动合同的法定内容和约定内容 161

6.15劳动合同如何确定生产上应当达到的数量指标、 162

质量指标或应当完成的任务 162

6.16试用期限和合同期限的约定 163

6.17生产(工作)条件和技术培训的合同规定 165

6.18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待遇的合同规定 167

6.19劳动纪律的合同规定 168

6.20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规定 169

五、劳动合同的履行 170

6.21 劳动合同履行的涵义及其原则 170

6.22劳动合同的迟延履行 172

六、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173

6.23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涵义 173

6.24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 174

6.25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175

6.26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176

6.27劳动合同制工人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178

6.28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及合同制工人的待遇 180

6.30劳动合同期限虽满,但不得解除合同的 181

规范性解释 181

6.29劳动合同自行解除的情况 181

6.31 劳动合同制工人跨地区转移工作单位的规定 182

6.32劳动合同的终止和续订 183

6.33事实上的劳动合同关系 184

七、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 186

6.34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涵义及其构成要件 186

6.35劳动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 187

6.36企业迟延履行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189

6.37劳动合同制工人自行离职的法律责任 189

6.38因第三人的过错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190

6.39因不可抗力而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190

6.40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法律责任 191

6.41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劳动合同制职工 191

的适用法律 191

6.43国家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立法 192

6.42农民工的涵义及其特征 192

八、农民工和临时工劳动合同 192

6.44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和终止 193

6.45农民工劳动合同的解除 194

6.46国家对临时工劳动合同的规定 195

九、私营企业的劳动合同 196

6.47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的特点 196

6.48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的内容及签订程序 197

十、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劳动合同 198

6.49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合同的特点 198

6.50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合同的内容 199

6.51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解雇和辞职 202

一、固定职工的吸收和录用 205

7.1 固定职工的涵义及法律特征 205

第七章固定职工的吸收录用与流动法律制度 205

7.2固定职工吸收录用的原则和方式 206

7.3 国家对高等院校毕业生吸收录用的规定 206

7.4高等学校学生退学后的处理 208

7.5高等院校毕业生见习期 209

7.6 国家对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吸收录用的规定 210

7.7 国家对技工学校毕业生分配的规定 210

7.8 国家对退伍义务兵的安置 211

7.9国家对退出现役的志愿兵的安置 213

7.10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 213

7.11 军队精减整编编余职工的安置 215

二、固定职工的流动 215

7.12职工流动的涵义及特征 215

7.13调动的概念及其原则 216

7.14固定职工调动的形式 217

7.15国家对解决职工夫妻两地分居的规定 218

7.16国家对三线艰苦地区职工调动的规定 219

7.17国家对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规定 220

7.18全民所有制单位技术工人合理流动的规定 221

7.19停薪留职的涵义以及有关停薪留职的规定 222

7.20辞职的涵义、范围和条件 223

7.21兼职的涵义、法律特征及其范围 224

7.22科技人员兼职的条件和程序 226

7.23兼职科技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227

7.24 自动离职的涵义及其法律后果 229

7.25国家对企业职工业余从事不正当经济活动、 230

牟取非法收入的规定 230

7.26退休职工重新聘用的规定 232

8.1劳动报酬的法律涵义 234

8.2工资的法律涵义及特征 234

第八章工资法律制度 234

一、工资法律制度概述 234

8.3工资法的调整对象 236

8.4我国工资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238

8.5我国工资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及体系 240

二、企业工资制度 241

(一)国家对企业的工资管理制度 241

8.6企业工资制度的涵义和改革的理论依据 241

8.7国家对国营企业工资管理的基本类型 242

8.8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涵义及其形式 243

8.9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主要经济指标 244

8.10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的内容和特点 244

范围 245

8.12工资总额同产值挂钩的内容、特点和适用范围 245

8.11 工资总额同实物量挂钩的内容、特点和适用 245

8.13 国家对核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基数的规定 246

8.14国家对企业工资挂钩浮动比例的规定 247

8.15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辅助考核体系 248

8.16企业工资挂钩方案的审批程序 248

8.17工资调节税的涵义及开征工资调节税的意义 249

8.18国家对工资调节税的规定 250

8.19奖金税的涵义和开征奖金税的意义 251

8.20国家对企业征收奖金税的规定 252

8.21 事业单位奖金税的规定 253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 254

8.22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涵义和特征 254

8.23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 255

政策界限 257

8.24企业自主地决定内部工资分配形式应掌握的 257

8.25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与国家对企业的工资 258

调控制度的关系 258

8.26国家对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的原则性规定 259

8.27企业工人技术等级工资制 260

8.28国营大中型企业工人工资标准表 261

8.29国营大中型企业干部工资标准表 262

8.30企业职工工资升级 262

8.31企业内部分层次的工资分配形式 265

8.32企业计件工资制 266

8.33企业岗位工资制 268

8.34企业浮动工资制 270

8.35企业结构工资制 271

8.36企业定额工资制 273

三、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274

8.37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与企业工资制度的区别 274

8.38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基本内容 275

8.39机关事业单位工人工资的法律适用 276

8.40机关、事业单位行政、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工资 276

及工人工资标准的套改 276

8.41 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发放奖励工资的规定 278

8.42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成效和问题 278

四、津贴制度 280

8.43津贴的涵义和特征 280

8.44津贴的种类 281

8.45环境卫生津贴的涵义及其标准 281

8.46艰苦台站津贴的涵义及其标准 282

8.47流动施工津贴的涵义及其标准 283

8.48林区津贴的涵义及其标准 284

8.49地质勘探职工野外工作津贴的涵义和标准 284

8.50矿山井下工作津贴的涵义及标准 286

8.51卫生防疫津贴的涵义及标准 286

8.52医疗卫生津贴的涵义及标准 287

8.53高温津贴的涵义及标准 288

8.54环境保护监测津贴的涵义及标准 289

8.55班主任津贴 289

8.56工龄津贴的涵义、种类及其标准 291

8.57特殊行业、工种岗位津贴 292

8.58我国津贴制度存在的问题 293

五、工资支付制度 294

(一)职工转正定级的工资待遇 294

8.59学徒工、熟练工学习期问、熟练期间工资待遇 294

8.60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工资待遇 295

8.61 大中专毕业生新参加工作工资待遇 296

8.62 中央电视广播大学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工资待遇的确定 297

8.63研究生毕业后的工资待遇的确定 297

8.64勤杂工工资待遇 298

8.65 临时工、农民合同制工人的工资待遇 299

8.66转业军人的工资待遇 300

8.67复员军人的工资待遇 300

(二)职工工作调动后的工资支付 301

8.68 职工调动工作后工资支付的涵义及其演变 301

8.69关于职工调动工作后工资待遇若干问题的暂行 302

规定 302

8.70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调动发生 303

职务变动后,职务工资如何确定的规定 303

8.71 国家对赴边远艰苦地区的大中专毕业生工资待遇的规定 304

8.72临时出国人员的工资支付 305

(三)受处分人员的工资待遇 305

8.73受行政纪律处分职工的工资待遇 305

8.74职工在羁押期间的工资待遇 306

8.75 职工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期间的 306

工资待遇 306

8.76 职工在劳动教养期间的工资待遇 306

8.77因冤假错案平反,重新工作的人员的工资待遇 307

(四) 职工在职学习期问的工资待遇 308

8.78在职职工脱产或半脱产到各类学校学习期间的 308

工资待遇 308

(五)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308

8.79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的涵义 308

8.80职工加班加点工资的支付 309

8.81 职工在事假期间的工资支付 310

8.83职工在婚丧假期间的工资支付 311

8.84职工在履行国家和社会公务期间的工资支付 311

8.82国家对职工在探亲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如何支付 311

六、工资基金管理制度 312

8.85工资基金管理制度的涵义 312

8.86工资总额的概念及其构成 313

8.87 《工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基本内容 314

七、非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工资制度 315

8.88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工资分配的原则 315

8.89国家对集体所有制企业厂长(经理)工资收入 317

水平的规定 317

8.90国家对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管理的规定 317

8.91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工资分配的原则和特点 318

工资制度的规定 319

8.92国家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319

8.93国家对私营企业雇工工资收入的规定 320

八、工资保障法律制度 321

8.94工资保障的涵义 321

8.95最低工资法 322

8.96实际工资水平的保障 323

8.97劳动法关于职工工资扣罚的规定 325

第九章工作时间休息时间法律制度 327

一、工作时间法律制度 327

9.1工作时间的法律涵义 327

9.2工作时间的立法原则 327

9.3工作时间的种类 329

9.4加班加点的涵义 331

9.6限制加班加点的措施 332

9.5加班加点的法定条件 332

三、休息时间法律制度 334

9.7休息时间的法律涵义 334

9.8休息时间的种类 334

9.9年休假 336

9.10探亲假 338

9.11婚丧假 339

9.12生育假 340

9.13病假 341

9.14事假 342

9.15我国工时制度发展趋势展望 342

第十章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律制度 346

一、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律制度概述 346

10.1 我国劳动保护法的调整对象 346

10.2劳动安全与卫生法的概念及法律地位 347

10.3劳动安全与卫生法的作用 349

10.4我国劳动安全与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350

10.5劳动安全与卫生法的体系 351

二、劳动安全技术法规 352

10.6技术规范与技术法律规范的区别 352

10.7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353

10.8建筑安装安全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356

10.9电气安全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357

10.10机械安全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358

10.11起重安全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361

10.12矿山安全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362

10.13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364

10.14气瓶安全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367

10.15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369

10.16职业安全技术标准概览 370

10.17高处作业分级标准 373

10.18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 374

三、职业卫生技术规程 376

10.19 职业卫生技术规程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376

10.20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379

10.21铸造防尘技术规程 380

10.2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及防护 381

10.23有毒作业分级 382

10.24物理因素危害种类及其防护 385

10.25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及其防护 386

10.26高温作业分级标准及防护 387

10.27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的主要内容 389

10.2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391

10.29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主要内容 393

10.30职业病的概念和职业病的法定范围 394

四、职业安全卫生行政管理制度 396

10.31 职业安全卫生行政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396

10.3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396

10.33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398

10.3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400

10.35国家关于企业升级中安全考评的规定 401

10.36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 402

10.37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安全卫生设 404

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 404

10.3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405

10.3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407

10.40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408

10.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410

10.42重大责任事故的概念及其立案程序 411

10.43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413

10.44职业病诊断的管理 414

10.45职业安全卫生检测机构的职责 415

10.46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416

10.47个人防护用品与职工福利待遇用品的区别 417

10.48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的原则和范围 418

10.49由国家发放生产许可证的劳动防护用品的 419

范围和种类 419

10.50国家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管理 420

规定 420

10.51 国家对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的规定 422

10.52乡镇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立法的基本内容 423

五、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劳动安全 423

卫生法规 423

10.53国家对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的规定 425

10.54国家对中外合资企业劳动保护的规定 426

10.55国家对私营企业劳动保护的规定 427

六、劳动保护监察 428

10.56劳动保护监察的概念 428

10.57劳动保护监察机构的设置 429

10.58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的主要职权 430

10.59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430

10.60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员的职权 432

10.61 矿山安全监察机构的主要职权 432

10.62矿山安全监察员的主要职权 433

10.63劳动保护监察程序 434

10.65劳动保护监察机构的专门监督 435

10.64劳动保护监察机构的一般监督 435

10.66劳动保护监察机构对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 436

的监督 436

10.67劳动保护监察机构对建设项目实施职业安全 437

卫生“三同时”的监察 437

10.68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 438

10.69粉尘危害分级监察规定 440

10.70县级矿山安全卫生监察工作规则 441

第十一章女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法律制度 443

一、女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法律制度概述 443

11.1女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涵义及特征 443

11.2女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理论依据 444

其意义 445

11.3女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在劳动法中的地位及 445

11.4女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448

二、女工的特殊保护 448

11.5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适用范围 448

11.6国家对妇女劳动就业特殊保护的规定 449

11.7女职工禁忌劳动的法律涵义及范围 450

11.8职业危害对女工的影响 451

11.9国家对女工“四期”保护的规定 452

11.10国家对妇幼卫生保健设施的规定 453

11.11妇女禁止从事的重体力劳动的涵义 454

11.12女职工产假的享受 455

11.13女职工保健与女职工劳动保护的联系和区别 455

11.14女职工经期保健 457

11.15女职工孕前、孕期保健 457

11.16女职工产后和哺乳期保健 458

11.18女职工在劳动保护权益受到侵害时的申诉 459

11.17女职工更年期保健 459

三、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460

11.19国家对未成年工劳动就业的限制性规定 460

11.20国家禁止招用童工的规定 461

11.21国家对未成年工工作时间及从事劳动工种的规定 463

第十二章职业培训法律制度 464

一、职业培训法律制度概述 464

12.1职业培训法的调整对象 464

12.2我国职业培训立法概况 466

12.3职业培训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 469

12.4职业培训的涵义及其重要意义 471

12.5职业培训与普通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472

12.6就业训练的对象、原则和形式 473

二、就业前培训制度 473

12.7就业训练的内容及就业训练的管理 474

12.8就业训练中心的性质、任务及培训对象 475

12.9就业训练中心的开办条件及审批程序 475

12.10就业训练中心学员的招收、考核及学员结业 476

后的就业 476

12.11就业训练中心的教学工作 477

12.12就业训练中心的管理 477

12.13学徒培训制度的涵义和特征 478

12.14学徒培训制度的主要内容 478

12.15学徒培训合同、师徒合同及学徒工待遇 479

12.16技工学校培训的性质和任务 480

12.18技工学校的招生及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录用 481

12.17技工学校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481

12.19技工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制 482

12.20技工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后的待遇 482

12.21技工学校的办学形式和办学条件 483

12.22技工学校的经费来源、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484

12.23技工学校师资和教学的基本要求 484

12.24关于扩大技工学校自主权的规定 485

12.25职业高中培训与技工学校培训的区别 486

12.26对职业高中培训的若干政策性规定 487

三、在职培训制度 488

12.27在职培训的基本原则 488

12.28在职培训合同与技术培训合同的区别 489

12.29职工技术补课的对象、内容和意义 490

12.30厂校合作培训制度 491

12.31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培训制度 492

12.32企业班组长培训的内容和要求 492

12.33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岗位职务培训 493

12.34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涵义和形式 494

12.35企业高级技术工人培训 495

12.36企业岗位培训 496

12.37大学后继续教育的规定 497

12.38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规定 497

12.39专业证书教育制度的依据和性质 498

12.40专业证书教育的对象及专业证书教育的管理 499

四、工人考核制度与工人技师聘任制度 500

12.41工人考核制度的涵义及意义 500

12.42工人考核的范围和种类 501

12.44工人考核的考核组织、管理和处罚规定 503

12.43工人考核的内容、标准及考核方法 503

12.45工人考核与使用、待遇的关系 504

12.46技师聘任制的涵义及其意义 505

12.47技师聘任的任职条件及技师的职责 506

12.48技师聘任的方式、期限及任职期间的待遇 506

12.49技师考核、评审的组织工作 507

12.50企业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与技师聘任制的区别 508

12.51企业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条件及结构比例 509

12.52企业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以及聘任后的待遇 509

12.53高级工、技师与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职务的区别 510

12.54技工学校、技工教师进修学校、就业训练中心、职业培训教研室教师和专职第研究人员的职务聘任制 510

13.1 劳动纪律的涵义及法律特征 512

一、概述 512

第十三章劳动奖惩法律制度 512

13.2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纪律的性质和特点 513

13.3社会主义劳动纪律的作用 514

13.4劳动纪律奖惩的基本原则及其内容 515

13.5劳动纪律奖惩法规的适用 517

二、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制订 518

13.6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涵义及特征 518

13.7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厂规)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519

13.8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制订的法定程序 520

三、劳动纪律奖励法律制度 521

13.9劳动纪律奖励与其他奖励(发明、技术改进和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奖励等)的联系和区别 521

13.10劳动纪律奖励的法定条件 522

13.11 劳动纪律奖励的种类及行使权限 523

13.12劳动纪律处分的涵义和特征 524

四、劳动纪律处分 524

13.13行政纪律处分的种类及行使权限 525

13.14行政纪律处分的法定条件 526

13.1 5行政纪律处分的法定程序 527

13.16对受留用察看处分的职工待遇的规定 529

13.17撤职与降级处分的合并使用 529

13.18行政纪律处分与经济处罚、物质赔偿的 530

合并使用 530

13.19除名的法律特征及其适用 530

13.20职工对受行政纪律处分不服的申诉 531

13.21时效的概念 532

13.22行政纪律处分的时效及其法律意义 533

13.23职工受行政纪律处分与受刑罚处罚的关系 535

13.24行政纪律处分的撤消及其法律后果 537

13.25辞退的涵义及法律特征 538

五、违纪职工的辞退 538

13.26违纪辞退与开除、除名、解除劳动合同的 539

联系和区别 539

13.27违纪辞退的法定条件 540

13.28违纪辞退的适用范围 541

13.29辞退违纪职工的法定程序 541

13.30有关辞退的若干法律问题 542

六、职工物质赔偿责任 543

13.31职工物质赔偿责任的涵义及法律特征 543

13.32职工物质赔偿责任与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 544

联系和区别 544

13.33职工物质赔偿与劳动纪律处分的联系和区别 546

13.34职工物质赔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546

13.35职工承担物质赔偿责任的法律适用范围 547

13.37职工赔偿责任制度的原则 548

13.36职工承担物质赔偿责任的责任能力 548

13.38职工物质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549

13.39 因职工的职务行为给第三人造成损害情况下 551

的职工物质赔偿责任 551

第十四章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法律制度 553

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法律制度概述 553

14.1我国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立法 553

14.2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涵义及其内容 555

14.3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成果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556

14.4技术改进、合理化建议与发明、发现、科技进步项目的区别 557

14.5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与专利技术的关系 558

14.6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与其他奖励的关系 560

节约奖的区别 563

14.7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奖励与燃料、原材料 563

14.8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法律关系 564

14.9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565

二、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制度的基本规定 566

14.10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奖励条件 566

14.11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的原则 566

14.12对被采用的、可以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合理化 568

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奖励 568

14.13对被采用的、不能直接(难以)计算经济效益 570

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奖励 570

14.14对被采纳并经评审确定为技术储备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奖励 571

及争议解决 572

14.16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处理程序 572

三、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的组织管理、监督检查 572

14.15确定奖励等级的特别情况 572

14.17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评审机构及其职责 573

14.18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转让的规定 573

14.19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金的管理 574

14.20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的监督检查 574

14.21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争议 575

第十五章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576

一、社会保险概述 576

15.1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与劳动保险的概念 576

15.2社会保险与商业人寿保险的区别 577

15.3社会保险制度与工资制度的联系和区别 578

15.4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的联系和区别 579

15.5社会保险的特征与职能 579

15.6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发展及其特点 580

15.7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583

二、退休养老保险制度 584

15.8退休养老保险的涵义及法律特征 584

15.9退休养老保险的法定条件 586

15.10退休养老保险待遇 589

15.11 退职的涵义及法定条件和待遇 593

15.12离休的涵义及法定条件和待遇 594

15.13我国现行退休养老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 596

立法趋势 596

三、因工伤残保险 599

15.14 因工伤残保险的涵义及法律特征 599

15.15正确划分因工与非因工的界限 600

15.16享受因工待遇的法定范围 603

15.17因工伤残的确定程序及其标准 605

15.18因工伤残保险待遇 606

15.19职业病的诊断及待遇 608

15.20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趋势 609

四、疾病、非因工伤残保险 610

15.21疾病、非因工伤残保险的涵义及其原则 610

15.22职工因病、非因工伤残的待遇 611

15.23我国疾病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615

五、生育保险 616

15.24生育保险的概念及其特征 616

15.25生育保险待遇的内容及其标准 617

六、医疗保险 618

15.26医疗保险的涵义及其特征 618

15.27医疗保险的项目及其待遇 619

15.28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624

七、死亡遗属保险 626

15.29死亡遗属保险的涵义及其特征 626

15.30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范围及其确定 627

15.31死亡遗属保险待遇 629

八、待业保险 635

15.32待业保险的涵义 635

15.33我国待业保险法律规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636

15.34待业保险基金的来源、使用项目及待遇标准 637

15.35待业职工和待业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及 639

其职责 639

15.36我国待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639

九、劳动合同制工人的保险福利待遇 639

15.37劳动合同制工人社会保险立法 639

15.38劳动合同制工人在职期间的保险福利待遇 640

15.39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期的待遇及 641

退休基金的管理 641

15.40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 642

十、其它企业职工社会保险 642

15.41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 643

15.42私营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 643

十一、工龄 644

15.43工龄的性质、作用和分类 644

15.44工龄的计算 645

十二、社会保险的管理 649

15.45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及其内容 649

15.46社会保险基金 650

第十六章集体合同法律制度 654

一、集体合同法律制度概述 654

16.1集体合同的涵义及其法律特征 654

16.2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经济合同的区别 656

16.4我国集体合同立法 658

16.3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集体合同的性质 658

16.5集体合同的作用 660

二、集体合同的内容、原则和签订程序 662

16.6签订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662

16.7集体合同的内容 664

16.8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 665

16.9集体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666

16.10集体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与法定的权利义务 668

的关系 668

16.11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 669

三、集体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671

16.12变更和解除集体合同的条件 671

四、集体合同的履行与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674

16.13集体合同履行的涵义及其原则 674

16.14履行集体合同的监督和检查 675

16.15集体合同奖励的履行 676

16.16违反集体合同责任 677

16.17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 679

第十七章职工民主管理法律制度 681

一、职工民主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681

17.1 职工民主管理的法律涵义 681

17.2国营企业民主管理法律制度的理论依据 683

17.3企业民主管理法律制度的意义 686

17.4职工民主管理的法律形式 687

二、职工代表大会法律制度 690

17.5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 690

17.6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建议权 691

17.7职工代表大会的审查同意或否决权 693

17.8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决定权 695

17.9职工代表大会的评议监督权 697

17.10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选举权 698

三、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 700

17.11 职工代表大会组织制度的涵义和基本内容 700

17.12职工代表大会的会期制度 700

17.13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的性质、组成及其职责 701

17.14职工代表大会专门小组或专门委员会的性质 702

及任务 702

17.15职工代表团(组)的组成及其职责 703

17.16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 704

四、职工代表制度 706

17.17职工代表的条件、产生及组成 706

17.18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708

17.19职工代表大会与企业工会的关系 709

五、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 709

17.20企业工会作为职代会工作机构的任务 710

第十八章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 712

一、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概述 712

18.1劳动争议的涵义及其法律特征 712

18.2劳动争议的种类 713

18.3我国劳动争议存在的原因及其性质 713

18.4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 714

18.5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715

18.6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规的适用范围及处理方式 717

18.7劳动争议处理机构 719

18.8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在我国劳动法中的地位 720

18.9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721

18.10 劳动争议调解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722

二、劳动争议调解 722

18.11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与劳动仲裁委员会 723

调解、人民法院调解的联系和区别 723

18.12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性质和特点 724

18.13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应遵循的原则 725

18.14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过程中,争议当事人 726

的权利和义务 726

18.15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程序 727

18.16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作用 730

18.17企业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程序中的 730

地位和作用 730

三、劳动争议仲裁 731

18.18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及特点 731

18.19劳动争议仲裁与经济合同纠纷仲裁的区别 732

18.20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性质 733

18.21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的性质及其职责 734

18.22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 735

18.23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736

18.24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739

18.25劳动争议仲裁规则 740

四、劳动争议诉讼 741

18.26劳动争议诉讼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741

18.27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律适用 742

18.28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 742

18.29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条件 743

18.30劳动争议案件的管辖 744

18.31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程序 746

18.32劳动争议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750

18.33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结果 751

第十九章执行劳动法的监督和检查法律制度 753

一、概述 753

19.1执行劳动法的监督和检查的涵义及法律特征 753

19.2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的意义 754

二、对执行劳动法实施监督检查的机构及其职权 755

19.3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的主体及其地位 755

19.4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的职权 757

19.5基层(车间)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的职权 758

19.6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的职责和权利 759

19.7工会对企业职工奖惩的监督 760

19.8工会对企业解除职工劳动合同、辞退违纪职工的监督 761

19.9劳动行政机关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 761

19.10企业、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执行势动法的监督 762

检查 762

19.11其他有关部门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 763

第三篇劳动争议案例评析 767

第二十章因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而 767

发生的争议 767

20.1 因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在招工时有欺诈行为,不符合录用条件而发生的争议 767

20.2 因代签劳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768

20.3 因合同内容不合法而发生的争议 770

20.4因劳动合同没有规定期限而发生的争议 771

20.5因停发合同制工人的工资补贴而发生的争议 772

20.6因任意扣发合同制工人的工资而发生的争议 773

20.7因单方变更合同制工人的工种而发生的争议 774

20.8因国家计划调整,企业无法履行劳动合同而 776

发生的争议 776

而发生的争议 777

20.9因企业单方解除因工负伤的职工的劳动合同 777

20.10因企业不按合同规定支付劳动报酬,职工要求 779

解除合同的争议 779

20.11因解除合同期满时怀孕的女工的劳动合同所 780

发生的争议 780

20.12因解除一般违纪的合同制工人的劳动合同而 782

发生的争议 782

20.13因合同制工人自行离职,企业要求赔偿而发 783

生的争议 783

20.14因参军被解除劳动合同引起的争议 784

20.15 因劳动合同不能依法终止而发生的争议 785

20.16 因合同期满,医疗期未满而发生的终止合同 786

的争议 786

20.17 因劳动合同期限自然延长而发生的争议 788

21.1 因职工旷工、斗殴被开除而发生的争议 790

第二十一章开除职工的争议 790

21.2因开除停薪留职的职工而发生的争议 792

21.3因计划外生育被开除而发生的争议 794

21.4因违反开除的法定程序而发生的争议 796

21.5因职工受行政拘留处罚被开除而发生的争议 797

21.6因开除怀孕的固定工而发生的争议 798

21.7因职工受刑事处分被开除引起的争议 799

第二十二章因除名而发生的争议 801

22.1 因除名是否适用处分的时效而发生的争议 801

22.2因职工受打击报复被除名引起的争议 802

22.3 因职工受留用察看处分期间违纪被除名而发生 804

的争议 804

22.4因请事假未批准被除名而发生的争议 805

22.5因除名的证据不足而发生的争议 807

22.6因自费考入大学被除名引起的争议 808

22.7因职工履行社会公务缺勤被除名而发生的争议 809

22.8因旷工天数的计算而发生的争议 811

22.9 因未按期交停薪留职管理费被除名而发生的争议 812

第二十三章因辞退发生的争议 814

23.1 因旷工、迟到被辞退而发生的争议 814

23.2因生活作风问题被辞退而发生的争议 815

23.3 因酗酒闹事被辞退而发生的争议 816

23.4 因兼职被辞退而发生的争议 818

23.5因盗窃被辞退而发生的争议 820

23.6因职工经常违纪被辞退而发生的争议 821

23.7因受株连被辞退而发生的争议 823

23.8因辞退国家机关的劳动合同制工人而发生的争议 824

24.1 因职工病退后从事个体经营而发生的争议 826

第二十四章劳动保险方面的争议 826

24.2因职工被“平反”后不能依法办理退休而发生 828

的争议 828

24.3因企业停发退休工人的退休费而发生的争议 829

24.4因临时工能否退休而发生的争议 830

24.5因强逼职工退职而发生的争议 832

24.6因退休职工要求享受非生产性福利待遇而发生 833

的争议 833

24.7因工、非因工、比照因工的争议 835

24.8因违章作业负伤是否系因工的争议 836

24.9因农民建筑队工人能否享受因工伤残待遇而发生的争议 837

24.10因改革劳保医疗办法而发生的争议 839

24.11 因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而发生的争议 842

25.1 因单位不同意调动、辞职而发生的争议 843

第二十五章劳动力管理方面的争议 843

25.2 因让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职工辞职 845

而发生的争议 845

25.3因刑满释放要求回原单位工作而发生的争议 846

25.4因调动而发生的争议 847

第二十六章工资方面的争议 850

26.1 因停发工资引起的争议 850

26.2 因职工业余从事有收入的劳动引起的扣发工资 851

的争议 851

26.3 因职工要求补发羁押期间的工资而发生的争议 852

第二十七章工作时间、休假方面的争议 854

27.1 因职工不愿加班而发生的争议 854

27.2因要求享受婚假而发生的争议 856

28.1劳动合同制工人劳动合同 859

第二十八章劳动合同类法律文书 859

第四篇劳动法实用法律文书 859

28.2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合同 863

28.3临时工劳动合同 867

28.4农民轮换工劳动合同 870

28.5停薪留职合同 873

28.6借调合同 875

28.7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合同 877

28.8退休人员聘用合同 878

28.9兼职合同 880

28.10集体合同 882

第二十九章劳动力管理类法律文书 887

29.1招工简章 887

29.2商调函 889

29.3调函 890

29.4企业职工奖惩细则 892

29.5奖励决定 899

29.6处分决定 900

29.7责令赔偿通知书 901

29.8罚款通知书 902

第三十章职业安全卫生类法律文书 904

30.1伤亡事故调查分析报告书 904

30.2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908

30.3建设(技改)项目初步设计职业安全卫生审批表 908

30.4建设(技改)项目验收职业安全卫生审批表 909

30.5锅炉制造许可证申请书 918

30.6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意见通知书 918

30.7锅炉压力容器事故报告书 918

30.8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 919

30.9劳动防护用品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书 920

30.10劳动保护监察指令书 924

30.11劳动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书 924

30.12劳动保护行政案件复议裁决通知书 928

30.13劳动保护行政处罚申诉书 929

30.14劳动保护监察申请执行书 930

第三十一章劳动保险类法律文书 932

31.1 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书 932

31.2劳动合同制工人社会劳动保险协议书 933

31.3劳动合同制工人社会劳动保险登记卡 934

31.4劳动保险待遇申请书 935

第三十二章劳动争议处理类法律文书 939

32.1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书 939

32.2企业劳动争议调解意见书 940

32.3劳动争议仲裁申诉书 941

32.4劳动争议仲裁答辩书 943

32.5劳动争议仲裁决定书 944

32.6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 948

32.7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诉通知书 950

32.8劳动仲裁立案审批表 951

32.9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通知书 952

32.10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通知书 952

32.11法定代表人证明书 953

32.12授权委托书 953

32.13劳动争议案件调查笔录 954

32.14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判决书 955

32.15人民法院—审劳动争议判决书 958

32.16人民法院二审劳动争议判决书 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