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文韬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1672372
  • 页数:513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1

绪论 1

第一章 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的根基 1

第一节 传统农业思想的自然土壤 1

第二节 传统农业思想的经济土壤 2

第三节 传统农业思想的社会土壤 3

上篇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研究 5

第二章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三才论” 9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三才论” 9

一、《周易》中的“三才论” 9

二、《老子》和《庄子》中的“三才论” 10

三、《孙子》中的“三才论” 12

四、《吕氏春秋》中的“三才论” 13

五、《内经》中的“三才论” 19

六、简短的结语 22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中的“三才论” 23

一、几种主要《月令》类古籍中的“三才论” 23

二、几种主要古农书中的“三才论” 60

第三章 中国传统哲学和农业哲学中的“气论” 70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气论” 70

一、先秦时期“气”的概念 70

二、秦汉时期的“气论” 74

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气论” 77

四、宋元明清的“气论” 78

五、简短的结语 80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中的气论 83

一、一般古籍中的有关农业哲学的“气论” 83

二、《月令》类古籍中的气论 85

三、中国主要古农书中的气论 92

四、简短的结语 97

第四章 中国传统哲学和农业哲学中的阴阳说 10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说 101

一、先秦时期阴阳说的产生和发展 101

二、秦汉时期的阴阳说 103

三、魏亚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阴阳说 107

四、宋明理学的阴阳说 108

五、清代的阴阳说 111

六、简短的结语 112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中的阴阳说 113

一、《月令》类古籍中的阴阳说 113

二、中国主要古农书中的阴阳说 115

三、简短的结语 122

一、先秦时期五行说的产生和发展 125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五行说 125

第五章 中国传统哲学和农业哲学中的五行说 125

二、秦汉时期的五行说 132

三、两宋时期的五行说 134

四、明清时期的五行说 135

五、简短的结语 136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中的五行说 139

一、《月令》中的五行说 139

二、中国主要农业古籍中的五行说 141

三、简短的结语 152

第六章 中国传统哲学和农业哲学中的圜道观 155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圜道观 155

一、圜道观的产生和发展 155

二、圜道观的四大特点 157

一、作物循环(作物轮作) 159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中的圜道观 159

二、耕作循环(土壤轮耕) 160

三、用养循环(用养结合) 161

四、物能循环 162

五、简短的结语 166

第七章 中国传统哲学和农业哲学中的尚中观 169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尚中观 169

一、《周易》中的尚中观 169

二、《中庸》中的尚中观 170

三、《荀子》中的尚中观 170

四、《春秋繁露》中的尚中观 171

五、其他思想家的尚中观 171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中的尚中思想 172

一、寻求最佳生态关系 172

二、优化耕作制度 176

三、简短的结语 183

中篇 中国传统农学思想研究 186

第八章 时气论 187

第一节 天时和农时 187

第二节 天文观测和历法发展 191

第三节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 195

第四节 七十二候的应用 198

第五节 王祯的《授时指掌活法之图》 200

第六节 简短的结语 203

第九章 土壤论 206

第一节 土、壤和土壤概念的科学意义 206

第二节 土壤的功能 208

第三节 土壤肥力的发展变化观点 209

第四节 生态地植物学的发展 209

第五节 “地力盛者,草木畅茂”论 210

第六节 “地久耕则耗”还是“地力常新壮”? 211

第七节 “治之得宜,皆可成就”论 212

第八节 土壤分类的概况 213

第九节 《禹贡》中的九州之地和《周礼避的五谷六禽 217

第十节 《周礼》中避的“土会 217

第十一节 简短的结语 218

第十章 物性论 221

第一节 物性的含义 221

第二节 遗传性和变异性的对立统一 221

第三节 生物与与环境相统一的基本原理 228

第四节 家作物“生成化变”的阶段发育理论 234

第五节 “风土论”和异地引种 234

第六节 简短的结语 238

第一节 战国时代“耕道论”的产生 241

第十一章 耕道论 241

第二节 汉代的“耕道论” 245

第三节 魏亚南北朝时期的“耕道论” 246

第四节 唐宋元明的“耕道论” 248

第五节 清代“耕道论”的发展 249

第六节 简短的结语 253

第十二章 粪壤论 255

第一节 粪和粪壤的深刻寓意 255

第二节 余气相培论 258

第三节 垫底接力论 259

第四节 三宜用粪论 260

第五节 胎肥祖气论 261

第六节 酿造十法论 262

第八节 粪屋论 264

第七节 粪药论 264

第九节 简短的结语 265

第十三章 水利论 268

第一节 水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 268

第二节 水利与水害,治水与治田 268

第三节 治水之法,各顺其性;水名不同,方略亦殊 270

第四节 水的分类及其利用 270

第五节 对“水之性”的认识 272

第六节 关于水循环的理论 273

第七节 对弯道环流的认识和利用 274

第八节 龙首渠和竖井施工法 274

第九节 都江堰与系统思维 275

第十节 填淤加肥和田地膏腴 276

第十一节 水道相直和水道相错 277

第十二节 简短的结语 278

第十四章 农器论 280

第一节 农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0

第二节 耕梨的不断革新 282

第三节 耕具的不断配套 285

第四节 耕具和耕法相应 288

第五节 因地制宜和耕具多样 289

第六节 一具数用的一机多能 289

第七节 简短的结语 290

第十五章 畜牧论 292

第一节 从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说起 292

第二节 服牛乘马,量春力能;寒温饮饲,适其天性 295

第三节 相畜术和选优汰劣 301

第四节 中兽医的脏腑学说——“五脏论” 312

第五节 兽医本草学述略 314

第六节 兽医针灸火烙术 320

第七节 简短的结语 325

第十六章 树艺论 329

第一节 四农必全论 329

第二节 森林的利用破坏与保护 330

第三节 栽桑论 332

第四节 果树论 342

第五节 材木论 346

第六节 简短的结语 349

第十七章 灾害论 352

第一节 灾害的定义 352

第二节 灾害的成因 352

第三节 灾害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355

第四节 除水害兴水利的原理和原则 357

第五节 北方旱地治旱的原理和原则 360

第六节 沙暴地区和风沙地区防风固沙的原理和原则 363

第七节 防治蝗灾的原理和原则 363

第八节 简短的结语 365

下篇 中国传统农业思想专题研究 367

第十八章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略论 368

第一节 三才论 368

第二节 元气论 370

第三节 阴阳说 371

第四节 五行说 372

第五节 圜道观 373

第六节 尚中观 374

第十九章 试论《夏小正》及其天地人物相统一 376

第一节 《夏小正》校正经文 376

第二节 《夏小正》经文语译 377

第三节 《夏小正》经文分类释义 379

第四节 《夏小正》中天地人物相统一思想 384

第五节 简短的结语 386

第二十章 《月令》中的传统农业哲学略论 388

第一节 《月令》中的“三才论” 389

第二节 《月令》中的“元气论”和“阴阳说” 390

第三节 《月令》中的“五行说” 392

第四节 《月令》中的“圜道观” 394

第五节 《月令》中的多神崇拜 396

第二十一章 《月令》中的生态农学思想初探 398

第一节 天地人宇宙系统论和生态农学 398

第二节 自然资源保护的生态思想 405

第三节 统治者环境管理的职责 408

第四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类型和表现 410

第一节 天地人物的和谐与统一 413

第二十二章 王祯农学思想略论 413

第二节 传统哲学和农学原理 416

第三节 方物器的协调一致 419

第四节 农林牧的综合经营 420

第五节 结语 421

第二十三章 《内经》和《农说》——《马一龙农说》初探 423

第一节 以元气论为基础的自然观 423

第二节 以阴阳说为核心的发展观 425

第三节 以“出入升降”论为特征的生态观 429

第四节 以“化变论”为主要内容的发育阶段观 430

第五节 以“损有余,补不足”为契机的平衡观 431

第六节 余论 432

第七节 结语 434

第一节 《周易》中的“三才理论”和《农说》中的“天地人物相统一” 436

第二十四章 《周易》和《农说》——《马一龙农说》再探 436

第二节 《周易》中的阴阳说和《农说》中的农学原理 438

第三节 《周易》中的圜道观和《农说》中的循环元端 446

第二十五章 试论《知本提纲》中的传统农业哲学 448

第一节 三才论 448

第二节 元气论 452

第三节 阴阳说 456

第四节 五行说 460

第五节 简短的结语 462

结论 464

第二十六章 中国传统农业思想与现代农业 464

第一节 中国传统农业哲学思想与现代农业 464

一、对传统农业哲学思想的总结和概括 464

二、西方现代农业的弊端及其替代农业 469

三、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可持续农业 471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农学思想与现代农业 477

一、中国传统农学思想的总结和概括 477

二、中国传统农学思想与现代农业 487

第三节 东西方的自然观和方法论的差异及其溯源 493

一、东方的“元气论”和西方的“原子论” 494

二、西主的“机械论”和东方的“有机论” 497

三、中国“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498

四、左脑思维与右脑思想(抽象思维与直观体语) 501

五、农业生产和古代的“有机论” 504

六、汉字的使用和传统思维的关系(以形表意的思维) 506

七、两种自然观和方法论与两种农业模式 507

八、西方崇尚“人与自然对抗”的思想渊源 509

九、西方学者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笛卡尔牛顿机械论的批判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