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技术部门在组织中的位置 3
1.1 组织设立的原则 3
1.2 组织设计的程序 4
1.3 一般工厂的组织结构图和部门职能 6
1.4 技术部门的职能与岗位描述 10
第二章 新产品开发管理 19
2.1 新产品开发的含义 19
2.2 产品开发程序 22
2.3 产品开发各阶段的工作要点 32
案例2-1 头脑风暴法技巧 35
案例2-2 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 40
案例2-3 设计任务书 41
2.4 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 59
2.5 新产品开发的方向 61
2.6 产品开发的技法 62
案例2-4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65
案例2-5 新产品鉴定管理规定 77
案例2-6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完整性 79
案例2-7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编号原则 85
案例2-8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更改办法 91
案例2-9 物料清单BOM(Bill of Material)的编制 94
案例2-10 产品标准的编写 100
案例2-11 采购物资技术要求 107
第三章 工厂、车间、生产线布置技术 111
3.1 厂址选择 111
3.2 工厂生产单位的组成与设置原则 111
3.3 工厂布置 112
3.4 车间布置(生产作业区布置) 117
3.5 流水线的设计 125
案例3-1 启发式装配线平衡方法实例 137
第四章 产品工艺管理 143
4.1 新产品生产的工艺准备 143
案例4-1 产品设计、制造质量计划 151
4.2 工序能力 156
4.3 关键工序 164
4.4 特殊工序 164
案例4-2 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导则 165
4.5 工序质量控制点 174
4.6 工艺验证 176
4.7 生产现场工艺管理 177
4.8 工艺纪律管理 179
案例4-3 工序质量控制通则 181
案例4-4 装配工艺过程卡 186
案例4-5 冷冲压工艺卡片 187
案例4-6 注塑工艺卡 188
案例4-7 电镀工艺卡片 189
案例4-8 装配工序卡 190
案例4-9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191
5.3 管理组织 199
5.4 企业工装需要量的确定 199
第五章 工艺装备(夹具、模具)管理 199
5.2 管理的基本任务 199
5.1 工艺装备管理基本要求 199
5.5 工装设计 200
案例5-1 工装设计任务书 204
5.6 工装制造和采购计划的制订 205
5.7 自制工装的生产工艺准备 205
5.8 工装制造的生产现场工艺管理 205
5.9 工装的验证 206
5.11 工装的库房管理 208
5.10 工装的入库 208
5.12 工装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技术监督 209
5.13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工装管理 210
5.14工装的日常维修与定期检修 210
5.15工装的复制、改进与报废 211
5.16 停产产品工装的管理 211
5.17 建立工装履历卡片 211
案例5-2 工艺装备验证书 212
案例5-3 工装履历卡片 213
案例5-4 工艺装备和工位器具管理规定 214
案例5-5 工艺装备管理程序 218
案例5-6 模具管理规定 222
第六章 设备管理 227
6.1 设备的前期管理 227
6.2 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231
案例6-1 设备点检作业指导书 238
案例6-2 设备点检的工作环节 239
案例6-3 设备点检表 240
6.3 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241
6.4 设备的维修方式与设备的分级管理 242
6.5 设备润滑管理 244
6.6 设备故障分析管理 245
6.7 设备事故管理 246
6.8 设备备件管理 248
6.9 设备的日常管理 249
6.10 TPM的开展 254
案例6-4 设备备品配件管理制度 260
案例6-5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263
案例6-6 设备年检查评分表 266
案例6-7 设施、设备管理程序 269
案例6-8 设备操作与维护保养规程 279
第七章 IE技术与现场改善活动 283
7.1 IE定义及特点 283
7.2 工作研究 283
7.3 程序分析 287
案例7-1 人型流程程序图 292
案例7-2 物型流程程序图 294
7.4 操作分析 297
案例7-3 双手操作程序图实例 299
案例7-4 人一机操作图实例 301
案例7-5 联合操作分析图 302
7.5 动作分析 303
案例7-6 单手动素分析 313
案例7-7 双手动素分析 314
7.6 时间研究 320
7.7 工作抽样 325
7.8 预定时间标准法(PTS) 328
第八章 5S活动 331
8.1 5S定义与5S三大支柱 331
8.2 5S实施要领 333
8.3 5S推动步骤 355
8.4 5S活动的实施技巧 362
第九章 技术经理的角色认知与管理技巧 381
9.1 管理阶层及各阶层的主要功能 381
9.2 管理者的责任 382
9.3 管理者的管理对象 383
9.4 管理者的权力 384
9.5 管理人员应学习之技术 385
9.6 技术经理的8种行政工作能力 386
9.7 管理技巧 388
案例9-1 图纸、技术文件管理 415
第十章 ISO90001:2000标准的理解与实施 425
10.1 标准的应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标准条款1、2、3) 425
10.2 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标准条款4一4.1) 427
10.3 文件要求——总则(标准条款4.2一4.2.1) 428
10.4 质量手册(标准条款4.2.2) 430
10.5 文件控制(标准条款4.2.3) 432
10.6 记录控制(标准条款4.2.4) 434
10.7 管理职责——管理承诺(标准条款5一5.1) 436
10.8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标准条款5.2) 437
10.9 质量方针(标准条款5.3) 438
10.10 策划——质量目标(标准条款5.4一5.4.1) 439
10.11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标准条款5.4.2) 441
10.13 管理者代表(标准条款5.5.2) 443
10.12 职责、权限与沟通——职责和权限(标准条款5.5一5.5.1) 443
10.14 内部沟通(标准条款5.5.3) 444
10.15 管理评审(标准条款号5.6) 445
10.16 资源管理——资源提供(标准条款6一6.1) 447
10.17 人力资源(标准条款6.2) 448
10.18 基础设施(标准条款6.3) 450
10.19 工作环境(标准条款6.4) 450
10.20 产品实现——产品实现的策划(标准条款7一7.1) 451
10.21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标准条款7.2) 453
10.22 设计和开发(标准条款7.3) 456
10.23 采购(标准条款7.4) 462
10.24 生产和服务提供——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标准条款7.5一7.5.1) 466
10.25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标准条款7.5.2) 468
10.26 标识和可追溯性(标准条款7.5.3) 470
10.27 顾客财产(标准条款7.5.4) 472
10.28 产品防护(标准条款7.5.5) 473
10.29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标准条款7.6) 475
10.30 测量、分析和改进——总则(标准条款8一8.1) 477
10.31 监视和测量——顾客满意(标准条款8.2一8.2.1) 479
10.32 内部审核(标准条款8.2.2) 480
10.3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标准条款8.2.3) 482
10.3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标准条款8.2.4) 483
10.35 不合格品控制(标准条款8.3) 486
10.36 数据分析(标准条款8.4) 488
10.37 改进——持续改进(标准条款8.5一8.5.1) 490
10.38 纠正措施(标准条款8.5.2) 492
10.39 预防措施(标准条款8.5.3) 494
附:IS09000族国际标准整体介绍 496
参考文献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