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史纲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汉源著
  • 出 版 社: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15143·6505
  • 页数:59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水利史 1

1.重视历史,重视水利 1

2.中国水利内容丰富 4

3.现代对水利史研究重视不够 6

第二节 研究中国水利史的现实意义 7

1.水利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

2.研究水利史是振兴中华,建设精神文明的一部分 7

4.技术上的推陈出新是来自历史经验的总结 8

3.战略性规划必须以历史为依据 8

5.探讨科技发展规律必须研究历史 9

第三节 值得探讨的某些水利发展规律 9

1.防洪治河的发展 10

2.农田水利的发展 12

3.航运工程的发展 13

第四节 中国水利史的分期 14

1.水利史与水利志 14

2.中国水利史的分期 15

第二章 水利事业的初步发展——夏、商、周三代(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256年) 20

1.大禹治水的过程 21

第一节 大洪水及大禹治水的传说 21

2.传说的意义 22

3.有关水利史实 23

第二节 夏、商、周的黄河 23

1.干流河道 24

2.九河与逆河 27

3.下游主要分支 28

第三节 先秦的农田水利 29

1.古代相传的井田沟洫制度 29

2.引水灌溉渠道 31

1.《禹贡》所记运道 33

第四节 先秦的航运工程 33

2.鄂君启节铭文所记江、汉商运水道 34

3.先秦人工运渠 35

第五节 先秦水土资源的开发及水工技术的创始 40

1.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40

2.水利科技的发展 41

第三章 以黄河流域为主的水利大发展——自秦灭周至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前255年至公元190年) 43

第一节 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44

一、都江堰 44

二、郑国渠 47

三、灵渠 48

第二节 两汉的治河事业 50

一、西汉黄河的灾害及其治理 51

1.水灾情况 51

2.西汉的治黄措施 58

3.西汉时的治河议论 59

二、东汉的治黄 60

1.东汉初年的治河议论 61

2.王景治河 61

第三节 两汉的农田水利 67

1.西汉关中请渠 68

一、西汉武帝时的农田水利 68

2.黄河上游及西北内陆河流域的农田水利 71

二、西汉后期至东汉时的江汉流域农田水利 74

1.汉水中游的灌溉 74

2.长江流域的灌区 75

三、东汉时期的农田水利 76

1.北方农田水利的修旧创新 76

2.淮水流域农田水利的开发 76

3.江南水利的萌芽——鉴溯水利 78

第四节 两汉的航运工程 78

一、东西大运河 79

2.黄河底柱之险及褒斜道 80

3.洛阳?渠 81

4.西汉狼汤渠和东汉汴渠 81

5.汉代淮泗水道及江南水道 84

二、其他运道 84

第五节 两汉的水利科技概况 85

第四章 黄河流域衰落向江淮流域发展——东汉献帝初平元年至隋政权建立(公元190年至580年) 86

第一节 洪涝水灾及治理 87

一、黄河下游的几次决溢和治理 88

二、黄河、海河流域的排水 90

1.能分疏洪水的分支较多 91

三、《水经注》等文献中所描述的黄河下游情况 91

2.通连黄河能容蓄洪水的溯泽较多 93

3.黄河下游的旧河道较多也能分泄大洪水 94

4.从当时用水攻战可推测黄河堤防已残缺失效 95

四、对当时黄河洪水为患情况的推测 97

第二节 农田水利的发展 101

一、屯田水利 101

二、江淮之间的塘堰灌溉 102

1.陈登兴淮扬间水利 103

2.刘馥兴江淮水利 104

3.邓艾兴淮南屯田水利 105

1.曹魏筑陂蓄灌 107

三、淮北各支流的灌溉与排水 107

2.西晋的排水 108

四、江南及汉水流域的灌溉排水 109

1.长江、太湖间的灌溉 110

2.钱塘江流域的灌溉 111

3.太湖流域的排水 112

4.江、汉间及汉水流域的灌溉 112

1.沁水及丹水流域的灌溉 113

五、黄河流域的灌溉 113

2.汾、渭等流域灌溉 114

3.艾山渠及河套灌溉 115

六、海河水系的灌溉 117

1.引?灌渠 117

2.引湿水(今永定河)灌溉 118

3.引拒马河灌溉 119

七、《水经注》中的山东半岛等地灌溉 120

一、东汉末曹操所开的黄、海、滦河间诸运渠 121

第三节 航运工程的发展 121

二、自黄河通向江淮的运渠 124

1.巢肥运道 124

2.汴渠 125

3.泗水运道 126

4.邗沟的改进 126

三、自洛阳通向关中的运道 127

1.洛阳漕渠 128

2.黄河三门峡运道 129

3.关中漕运 129

四、江南运道 129

1.破冈渎与上容读 129

2.江南堰埭 130

3.汉水、湘水间运道的改进 131

第四节 本时期及以前的水利文献 132

一、先秦著作 133

二、汉至南北朝史籍及著作 135

3.修防措施 137

三、《水经》及《水经注》 137

1.《水经》 138

2.《水经注》 138

3.郦道元 139

4.后人对于《水经注》的整理 140

第五章 北方水利兴衰起伏,南方持续发展——隋至北宋(公元581至1127年) 143

第一节 治河防洪 144

一、隋至唐初的黄河 144

1.隋代的黄河 144

1.安史之乱前的黄河 144

2.唐初的黄河 145

二、盛唐到晚唐的黄河下游 147

2.安史之乱至黄巢入长安时的黄河 154

三、唐末五代的黄河下游 161

1.河道的变迁 161

2.黄河的修防 170

四、北宋时代的黄河下游 171

(一)北宋前期的黄河 173

1.河道变迁及分支 184

2.修治及议论 186

(二)北宋后期的黄河 188

1.北流东流的过程 203

2.回河的争论 204

(三)北宋人治河设想和重要工程技术 206

1.治河意见 206

2.治河无成效的一些主观因素 207

3.北宋重要河工技术 209

第二节 农田水利 211

一、隋及唐前期(581~755年)为主的北方农田水利 213

1.关中地区的农田水利 214

2.黄河上游的灌渠 217

3.河西走廊及西域的农田水利 218

4.河东道汾水、涞水流域的灌渠 219

5.河北道、黄河下游以北及海河流域的农田水利 220

6.河南道——黄河灌水之间(包括今山东半岛)的农田水利 224

二、唐后期(756~907年)为主的南方农田水利 225

1.淮南道——江淮之间的农田水利 225

2.江南东道(附 西道一部)——今福建、浙江及苏南大部分的农田水利 226

3.山南东道南部——沅水流域的农田水利 233

4.剑南道北部——岷江流域,沱、涪两江上游的农田水利 233

三、北宋时期的农田水利 236

1.长江下游以南的圩田、围田和湖田 237

2.河北塘泊 240

3.熙宁(1068年)以前的修复旧渠情况 241

4.熙宁兴修水利与放淤、淤灌高潮 244

第三节 航运工程 246

一、隋、唐关中漕渠及潼关至河阴(今郑州西北)段的黄河航运 248

1.关中漕渠 248

2.黄河三门峡的通漕 248

二、隋唐的汴渠(通济渠) 249

1.梁公堰汴口的修建 249

2.隋代开凿通济渠 250

3.唐代汴河 252

三、北宋的汴河 253

1.引黄及引洛 254

2.汴河水道 259

3.汴河上的建筑物 260

4.惠民河与广济河 260

5.汴河的漕运量 262

四、江淮间运河——淮扬及真扬运河 263

1.隋唐时江淮间的运河 263

2.五代及北宋时的江淮间运河 265

1.唐代的江南运河 271

2.北宋的江南运河 271

五、江南运河 271

六、永济渠 273

1.唐代的永济渠 274

2.宋代的永济渠 275

七、其他运道 277

第四节 海塘、城市水利等工程及其管理 279

一、海塘、海堤工程 279

二、城市水利 281

1.唐代的城市水利 281

2.北宋都城东京的供水 282

3.城市附近的水能利用 283

4.北宋东京及附近排水 284

第六章 向东南沿海及珠江流域发展——南宋至明嘉靖末(公元1127年至1566年) 285

第一节 治河防洪 286

一、金代的黄河下游 287

1.南宋初决河由南、北清河入海 287

2.梁山泊淤积,北清河(济水)断流 288

3.河道南北摆动及向南分为三支 292

4.明昌五年的改道问题 296

二、金末元初的黄河下游 298

1.金大安元年至天兴三年的黄河 302

2.宋端平元年至德祐二年的黄河 304

3.至元十三年至元贞二年的黄河 307

三、元中期至明初的黄河下游 311

1.元代中期的主流北趋 311

2.元后期到明初期黄河主流北趋及南回 319

四、明建文元年至弘治八年黄河入颍 332

1.建文元年至景泰七年的黄河 332

2.天顺元年至弘治八年的黄河 342

五、明弘治九年至嘉靖四十五年黄河入涡入运的摆动 349

1.主流第一次向北摆动期 349

2.黄河南迁后再次向北摆动 356

1.钱塘江北岸的海塘(浙西海塘) 361

六、[附]南宋至明嘉靖间的海堤、海塘 361

2.钱塘江南岸的海塘(浙东海塘) 362

3.江苏海塘 363

4.海塘工程技术与管理 363

第二节 农田水利 364

一、江南圩垸水利 365

1.南宋浙西太湖流域围田与江东(今安徽省长江以南)圩田 365

2.元明的太湖治理 368

3.清代太湖水利 370

4.明代沿江的圩垸 372

5.珠江、韩江下游的堤围 375

二、南宋至明代东南各地的灌溉 376

1.沿海塘堰 377

2.内地陂塘 380

三、江汉中上游的农田水利 382

1.云南松花坝及滇池水利 382

2.岷江都江堰等水利 383

3.江汉中游农田水利 385

四、北方的农田水利 386

1.郑白渠(三白渠) 386

2.宁夏引黄灌区 389

3.广济渠 391

4.北方其他地区的农田水利 392

五、王祯《农书》所反映的水利技术 393

1.水利田 393

2.沟湟建筑物 394

3.提水工具 394

4.水力机械 395

第三节 航运工程 395

一、南宋与金代的运河 396

1.南宋的江南河及淮扬、真扬运河 396

2.金中都至通州的运河 399

1.开济州河及会通河 400

二、元开会通河及通惠河,打通京杭运河 400

2.开通惠河 403

3.京杭运河其他各段的问题 409

三、明代重开京杭运河及大力整修 409

1.运河的局部改道 410

2.会通河重开后的水源调节 413

3.陈?治理运河 419

4.下至嘉靖时运河各段情况 421

四、宋、元、明代其他运河 423

1.胶莱河 423

2.通扬运河 424

3.广通坝、天生桥河 425

第四节 历代水政管理 426

一、历代水官 426

1.中央机构 427

2.黄、运等大河管理机构 429

3.农田水利的管理官吏 430

二、水利法规和制度 431

1.磨《水部式》 431

2.宋《农田水利约束》 432

3.河防令 433

4.灌溉法规 434

5.城市供水的水规 435

6.运河的法规 437

第七章 全国水利普遍开展到衰落和西方水利技术引进——明隆庆元年至民国末年(公元1567年至1948年) 438

第一节 治河防洪 441

一、潘季驯治河及晚明河情 442

1.潘季驯治河 451

2.束水攻沙 453

3.潘季驯后的河情 454

二、清靳辅、陈潢治河的前后 455

1.靳辅、陈潢治河 455

3.靳、陈以后的治河 467

三、清后期铜瓦厢改道前的河患 469

四、咸丰改道后的黄河 478

1.清末锏瓦厢以下河水漫流至堤防形成 478

2.潘、靳、陈治河得失 485

2.民国修防及水灾 489

五、淮河的治理 493

六、长江的治理 497

1.九穴十三口 498

2.荆江大堤及汉水下游堤防 498

3.岳阳以下的长江堤防 500

七、其他河流的治理 503

1.珠江的治理 503

2.海河水系的治理(附滦河) 505

第二节 农田水利(附海塘、水电等) 508

一、畿辅农田水利 508

1.元代的经营 508

2.明徐贞明等人的经营 509

3.清代允祥等人的营田 510

二、关中及陕南灌溉 511

1.关中诸渠的修复 511

2.陕南各渠 512

1.清代修建的大灌渠 513

三、宁夏灌区的发展 513

2.民国时的灌渠 515

四、内蒙古河套的灌溉 516

1.后套八大干渠 516

2.民生渠及东部渠道 518

3.开渠人物 518

五、新疆的灌溉 519

1.清代康熙至道光间水利 519

2.清咸丰至民国时的灌溉 521

六、其他省区的农田水利 523

1.东北数省水利 523

2.台湾的农田水利 524

七、[附]海塘及水力发电 525

1.海塘 525

2.水力发电的引进 528

第三节 航运工程 529

一、泇运河及中运河 530

1.泇运河的开辟 530

2.泇运河改建及中运河的开通 532

3.微山湖水柜 533

4.骆马湖水柜 534

1.逼黄引淮措施 535

二、黄、淮、运交汇处(清口)航道 535

2.南运口的不断改建 537

3.道光中的灌塘济运 538

三、南运河与北运河的整修 539

1.南运河减河 539

2.北运河减河 542

3.清代北运河与大通河(通惠河)的衔接 543

4.民国间所建少量工程 543

四、京杭运河的衰落 544

1.水程情况 544

2.衰落经过 546

五、京杭运河的副作用 547

第四节 历代水利人物及水利文献概述 548

一、历代水利人物 548

1.历代水利人物概述 548

2.水利人物举例 555

二、隋唐以后的水利文献 562

1.隋唐以后各代主要水利文献略述 563

2.隋唐以后文献介绍举例 573

结束语 577

附录 中国水利大事年表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