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东欧改革理论比较》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骞,姜长斌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207001452
  • 页数:66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基本理论 1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1

(一)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1

1.列宁时期(1917-1924年) 1

2.斯大林时期(1924-1953年) 3

3.赫鲁晓夫时期(1953-1964年) 6

4.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2年) 9

5.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时期(1982-1985年) 16

6.戈尔巴乔夫关于目前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提法 17

(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20

1.南斯拉夫 20

2.罗马尼亚 26

3.匈牙利 28

4.捷克斯洛伐克 30

5.保加利亚 33

6.民主德国 34

7.波兰 37

参考资料目录 43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动力 47

(一)苏联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和动力的理论 47

1.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发展阶段 47

2.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结构、性质 50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63

4.社会主义社会的动力源泉 76

参考资料目录 85

(二)东欧国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和动力的理论 89

1.关于社会主义矛盾问题讨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89

2.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性质和结构 92

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95

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103

5.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利益问题 106

参考资料目录 113

第二编 经济 115

一、社会主义经济属性 115

(一)关于计划经济 115

1.苏联的观点 115

2.民主德国的观点 117

3.匈牙利的观点 118

4.波兰的观点 120

5.罗马尼亚的观点 120

6.捷克斯洛伐克的观点 120

(二)关于商品经济 121

1.商品货币关系是否是社会主义所固有的 121

2.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表述 141

3.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原因 147

(三)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154

1.扩大市场机制的必要性 154

2.计划与市场不是互相排斥 156

3.社会主义市场同资本主义市场有原则区别 157

(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158

1.苏联 158

2.南斯拉夫 159

3.匈牙利 159

二、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 161

(一)所有制关系总体 161

1.苏联的观点 161

2.匈牙利的观点 170

3.保加利亚的观点 173

4.罗马尼亚的观点 175

5.南斯拉夫的观点 176

6.民主德国的观点 177

(二)社会主义全民(国家)所有制的结构 178

1.苏联的观点 178

2.匈牙利观点 182

3.保加利亚的观点 186

(三)社会主义合作社所有制 191

1.苏联 191

2.匈牙利 194

3.保加利亚 196

(四)社会主义企业中的股份制 197

1.苏联 197

2.罗马尼亚 197

(五)社会主义的集团所有制 200

(六)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个体经济 201

1.苏联 201

2.匈牙利 202

3.南斯拉夫 203

4.波兰 203

(七)雇工经营 204

1.东欧各国雇工情况 204

2.对雇工的认识 207

三、社会主义企业 209

(一)社会主义企业在经济关系中的相对独立地位 209

(二)企业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215

1.南斯拉夫 215

2.匈牙利 219

3.保加利亚 224

(三)企业同国家的经济关系 225

1.苏联 225

2.民主德国 228

3.匈牙利 228

4.保加利亚 229

(四)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230

1.苏联的经济联合 230

2.民主德国的工业联合 236

3.匈牙利的经济联合 238

4.南斯拉夫的经济联合 239

5.罗马尼亚的联合企业 240

6.保加利亚的联合企业 240

7.捷克斯洛伐克的联合企业 241

参考资料目录 243

四、国家的经济管理 246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246

1.经济职能加强论 246

2.经济职能消亡论 249

3.经济职能转化论 251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组织 253

1.行政隶属型的组织结构 253

2.企业自治型的组织结构 256

3.经济协调型的组织结构 258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模式 261

1.兰格模式 261

2.布鲁斯模式 262

3.奥塔·锡克模式 264

4.科尔奈模式 265

5.里斯卡模式 266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体制 271

1.苏联的指令性计划制度 271

2.匈牙利的指导性计划制度 275

3.南斯拉夫的自治性计划制度 277

(五)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杠杆的运用 282

1.理论依据 282

2.经济杠杆的作用 284

3.运用经济杠杆的特点 286

五、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 289

(一)社会主义的市场机制类型 289

1.市场通过计划发生作用 289

2.全面进行市场调节 290

3.市场调节和计划管理紧密结合 292

1.供求关系与价格形成 295

(二)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 295

2.价格管理体制 297

3.商品分配体制 300

(三)社会主义的资金市场 302

1.健全企业内部的利润分配使用制度 302

2.改革银行信贷体制 303

3.发展股份经济 307

4.实行外汇管理新体制 309

5.债券市场 309

(四)社会主义的劳动力市场 311

1.南斯拉夫 311

2.匈牙利 313

3.苏联 314

(五)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市场 315

1.对外经济开放的基本依据 315

2.对外经济开放的基本形式 319

参考资料目录 323

第三编 政治 324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 324

(一)社会主义政治实践与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体制的概念 324

1.“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体制”概念的提出 324

2.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体制的概念与结构 327

(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333

1.苏联的基本观点 333

2.南斯拉夫的基本观点 334

3.匈牙利的观点 336

二、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纵向比较 338

(一)苏联完善政治体制理论观点的发展 338

1.斯大林时期苏联政治体制的特点及弊端 338

2.苏联五十年代以来完善政治体制的理论观点及实践 348

3.苏共二十七大关于完善政治体制的基本理论观点 363

1.南斯拉夫政治体制的改革及自治制度的是理论基础 369

(二)南斯拉夫改革政治体制的基本理论观点 369

2.南斯拉夫改革政治体制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 379

3.实践的检验和南共联盟十三大前后对政治改革理论的辩论 386

(三)匈牙利改革政治体制的理论 390

1.政治体制改革超前与同步的理论观点 390

2.民主理论与政治体制改革 396

三、苏、南、匈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观点的横向比较 401

(一)关于国家职能及其发展趋势 401

1.相同点 401

2.不同点 402

(二)关于党的领导作用与党政关系 403

1.相同点 403

2.不同点 404

(三)关于社会主义自治问题 406

1.相同与相近点 406

2.不同点 406

1.斯大林时期苏联干部制度的主要弊端 408

四、干部制度改革的理论比较 408

(一)苏联干部制度的改革 408

2.赫鲁晓夫时期对苏联干部制度的改革 410

3.勃列日涅夫时期对苏联干部制度的完善 413

4.戈尔巴乔夫上任以来对苏联干部制度的改革 418

(二)南斯拉夫的干部制度改革 421

1.改革的简要经过 421

2.几项具体的干部制度的改革 422

3.南斯拉夫改革干部制度的理论基础 425

(三)匈牙利的干部制度改革 426

1.在选用干部标准上,强调根据朝代的要求赋予新的内容 426

2.强调吸收党外人士担任国家领导职务是一项基本原则 427

3.扩大招聘制和空缺职务竞选制,不断完善度选举制 428

4.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职务分开制、干部任期制和轮换制 429

5.完善人民监督体制,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民主监督 429

1.相同点 430

(四)几点横向比较 430

2.不同点 431

参考资料目录 432

五、苏联东欧国家企业领导体制的理论与实践 438

(一)苏东国家企业领导体制的模式与理论根据 438

1.苏东国家企业领导体制的模式与内容 438

2.苏东国家企业领导体制形成与改革的理论根据 453

(二)苏东国家企业中行政、工会、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463

1.企业管理机构(行政)的地位、权力与责任 463

2.企业工会的地位和作用 468

3.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475

4.党组织、行政、工会三者在企业中的相互关系 479

(三)苏东国家劳动者参加企业管理的理论及形式 482

1.一长制原则下的劳动者参加管理 482

2.自治原则下的劳动者直接管理 485

3.劳动者参加企业管理的形式 497

(四)苏东国家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502

1.企业从附属地位向企业自治的发展 502

2.从一长制向集体管理制的发展 508

3.企业党组织由领导作用向监督作用或引导作用的转变 513

参考资料目录 517

第四编 文化 521

一、文化的定义、本质、功能、继承和特征 521

(一)文化的定义 521

(二)文化的产生、本质、结构和功能 524

(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527

(四)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特征及其作用 531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生活方式的关系 533

(一)文化与经济 533

(二)文化与政治 535

(三)文化与生活方式 538

二、社会管理的一般理论问题 538

(一)人是文化的主体 541

三、文化改革的实质和目标 541

(二)社会主义文化的人道主义内容 543

(三)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 549

(一)文化教育工作要全面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552

四、文化政策 552

(二)发展文化要依靠知识分子的创造性 555

(三)为文化发展创造自由和谐的环境 557

五、文化体制 560

(一)文化的宏观管理 560

(二)教育体制与教育管理 566

(三)科学研究体制的问题和改革动向 572

参考资料目录 578

一、社会主义社会科学管理的现代形式理论 584

(一)建立社会管理理论的必然性 584

1.管理作用的增长 584

第五编 社会管理 584

2.社会管理是客观的必然 588

3.赋予社会管理以现代形式 594

(二)社会主义管理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596

(三)计划与市场——社会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599

(一)社会管理理论是一门应用科学 608

(二)定义、结构和要素 612

(三)作为系统的社会 617

(四)社会管理的主要类型 622

三、社会管理的工艺和方法 629

(一)社会管理的阶段和工艺 630

(二)社会管理的方法系统 637

(三)目标规划的计划编制 640

四、社会主义是科学管理的社会 647

(一)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的管理关系 647

(二)注重发展社会管理的群体形式 650

(三)管理的进一步民主化 654

参考资料目录 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