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绪言 道教——一种影响深远的宗教 1
第一章 道教初传云南及其对早期云南文化的影响 17
第一节 道教产生以前的云南文化 17
一、原始滇文化 18
二、先秦及秦汉时期的云南民族 20
三、外地文化的进入 25
第二节 道教初传云南 34
一、道教的创立及其与楚、蜀文化的关系——道教传人云南的条件之一 34
二、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道教传入云南的条件之二 42
三、川滇两地人民的交往——道教传入云南的渠道 51
第三节 道教对早期云南文化的影响 58
一、与蜀中道教沉寂状况相比而活跃的云南道教活动 59
二、从出土文物看道教对早期云南文化的影响 63
三、几次历史事件中道教影响的痕迹 68
第二章 道教与南诏、大理文化——道教与云南政治 76
第一节 唐宋时期中原道教的兴盛 77
一、唐宋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植 77
二、唐宋时期道教的兴盛 84
三、唐宋帝王溺道的恶果——道教与中国政治二例 91
第二节 南诏、大理时期道教流入云南的几种渠道 95
一、南诏政权与唐王朝的关系 95
二、大理政权与宋王朝的关系 98
三、南诏、大理时期道教流入云南的几种渠道 100
第三节 南诏、大理时期的云南道教 104
一、南诏、大理统治者与道教的关系——道教与云南政治几例 105
二、南诏、大理时期云南民间的道教活动 112
三、南诏、大理时期道教经云南流往东南亚 115
第三章 元代云南道教的沉寂与明代道教再传云南 119
第一节 元明时期中原道教的发展情况 119
一、全真道的崛起 120
二、正一、全真两大道派对峙局面的形成 126
三、明代中原道教的贵盛与腐化 133
第二节 元代云南道教的相对沉寂 137
一、史料中有关元代云南道教活动的零星记载 137
二、元代全真道入滇诸说之误 139
三、元代云南道教相对沉寂的原因 143
第三节 明代道教再传云南 148
一、汉民族的大量徙滇——全真道入滇的群众基础 149
二、一代高道的积极推动——全真道入滇并走向兴盛 152
三、从《徐霞客游记》看明代云南道教的存在状况 158
第四章 道教与云南儒、释及民间宗教——道教在云南的演变(一) 167
第一节 明清以来道教的发展趋势 167
一、儒、释、道三教的全面合流 168
二、民间宗教的兴起 170
三、道教在民间影响的进一步扩大 173
第二节 道教与云南儒、释二教 175
一、云南儒、释、道三教的融合情况 175
二、大儒李元阳所受佛、道教思想的影响 181
三、高奣映的《太极明辩》及释禅的《老子玄览》 185
第三节 道教与云南民间宗教 191
一、云南道教宗派的衍化与融合 191
二、云南民间宗教组织的兴起及其与道教的关系 197
三、云南民间宗教的影响 208
第五章 道教与云南少数民族宗教——道教在云南的演变(二) 212
第一节 道教与云南彝族宗教 212
一、彝族先民与道教的关系 213
二、道教对云南彝族宗教的影响 216
三、道教在云南彝族中的嬗变 222
第二节 道教与云南瑶族宗教 228
一、所谓“瑶传道教” 228
二、云南瑶族宗教的神职人员及其所奉经典、神灵等与道教的关系 233
三、瑶族“度戒”与道教的关系 240
第三节 道教与白族、纳西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 246
一、道教与白族宗教 246
二、道教与纳西族宗教 253
三、道教与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宗教 258
第六章 道教与云南民俗 261
第一节 岁时风俗中的节日和庙会 261
一、云南各地崇道时俗概述 261
二、“三元节”的影响 267
三、各种“庙会”之盛况 272
第二节 各类祭祀习俗 276
一、一般性的祈福禳灾之祭 276
二、行业祭祀 285
三、祭祖 291
第三节 生丧嫁娶习俗 296
一、婴儿的诞生与抚养 297
二、婚姻的合和 299
三、丧葬习俗 303
第七章 道教与云南文学艺术 312
一、有关道教的记事文学 313
第一节 记事、记景及传记文学 313
二、描绘道教胜景的佳作 318
三、渲染神异的传记文学 321
第二节 诗歌、楹联和仙话传说 324
一、云南诗歌中的道教色彩 325
二、云南道观楹联赏析 335
三、云南民间的仙话传说 341
第三节 音乐、舞蹈和戏剧 349
一、云南道教音乐 350
二、云南民族舞蹈中的道教色彩 359
三、道教对云南地方戏剧的影响 363
第八章 道教与云南风景名胜 368
一、太和宫金殿 369
第一节 昆明地区与道教有关的名胜 369
二、龙泉山道院(黑龙潭) 371
三、西山三清阁 374
第二节 大理地区与道教有关的名胜 376
一、巍山巍宝山 377
二、宾川鸡足山 382
三、苍山“仙桥”及洱源玄武阁 385
第三节 其他地区与道教有关的名胜 386
一、腾冲宝峰山 387
二、昭通大龙洞 388
三、临沧三教寺及子孙庙 389
附录 云南高道传 392
后记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