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绪论 1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一、犯罪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1
二、犯罪心理的剖析 6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与相关科学的关系 15
一、犯罪心理学与其它心理科学 15
二、犯罪心理学与法学 17
三、犯罪心理学与其它犯罪科学 20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的任务 21
一、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任务 21
二、犯罪心理学的实践任务 22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7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27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理 27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30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4
一、案例研究法 35
二、测验研究法 40
三、实验研究法 47
第三章 犯罪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52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萌芽和诞生 52
一、早期西方的犯罪心理学思想 52
二、犯罪心理学形成的历史和科学的背景 55
三、犯罪心理学的诞生 58
第二节 国外犯罪心理学的发展 60
一、关于犯罪行为的原因研究的发展 61
二、关于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和机制研究的发展 73
三、关于犯罪行为的心理预测研究的发展 79
附:原苏联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概况 81
第三节 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 82
一、我国古代关于犯罪心理和行为的思想 82
二、我国现代犯罪心理学的发展 88
一、社会化过程与犯罪行为 93
第一节 主体犯罪前社会化的缺陷 93
第四章 主体犯罪前社会化缺陷的形成和发展 93
第二编 主体犯罪前的心理演变和犯罪动机 93
二、主体犯罪前社会化的偏离和缺陷 98
第二节 主体社会化缺陷的形成和发展 112
一、社会化缺陷是主体与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112
二、主体社会化缺陷形成和发展的机制 135
第五章 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及其形成、发展 144
第一节 犯罪动机及其分类 144
一、动机和犯罪动机的概念 144
二、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 147
三、犯罪动机的分类 156
第二节 犯罪人犯罪动机的形成和发展 161
一、犯罪动机的形成 162
二、犯罪动机的发展、变化 169
第三节 无意识的犯罪动机 178
一、关于无意识的心理 178
二、无意识犯罪动机 181
第三编 不同类型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 188
第六章 故意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一) 188
第一节 利欲型犯罪的一般特征 189
一、利欲型犯罪的概况 189
二、利欲型犯罪动机的形成基础 190
三、利欲型犯罪的一般行为特征 195
第二节 盗窃犯和抢劫犯的犯罪心理 196
一、盗窃犯的心理、行为特征 197
二、抢劫犯的心理、行为特征 201
第三节 诈骗犯和其他利欲型的犯罪心理 206
一、诈骗犯的心理、行为特征 206
二、赌博和赌棍的违法犯罪心理 210
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欲型犯罪心理与行为 215
第七章 故意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二) 219
第一节 性欲型犯罪的一般特征 219
一、性欲型犯罪的概况 219
二、性欲型犯罪心理形成的主客观因素 219
三、性欲型犯罪的行为方式 226
第二节 几种性欲型犯罪者的犯罪心理 227
一、强奸犯的犯罪心理与行为 227
二、老年人性犯罪心理与行为 232
三、流氓淫乱分子的犯罪心理与行为 234
第三节 报复型犯罪的一般特征 235
一、报复型犯罪的概况 235
二、报复型犯罪心理形成的主客观因素 236
三、报复型犯罪的类型和犯罪前的心理特点 240
第四节 报复型犯罪人的犯罪心理 242
一、报复型杀人、伤害犯的犯罪心理特征 242
二、诽谤犯的犯罪心理与行为 245
第五节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者的犯罪心理 247
一、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行为方式 247
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者的犯罪心理特征 249
一、初犯和再犯及其一般特点 253
第八章 故意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三) 253
第一节 初犯和再犯的犯罪心理 253
二、初犯的犯罪心理与行为 256
三、再犯的犯罪心理与行为 261
第二节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 265
一、女性犯罪的一般特征 265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 268
三、女性不同类型犯罪的心理与行为 271
第三节 犯罪群体的犯罪心理 275
一、犯罪群体的概念和类型 275
二、群体犯罪的一般特征 276
三、犯罪群体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分析 281
四、犯罪群体中不同角色的心理与行为 289
第一节 过失犯罪的概述 293
一、过失犯罪及其一般特征 293
第九章 过失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 293
二、过失犯罪的心理机制 296
三、研究过失犯罪的重要意义 298
第二节 过失犯罪行为的成因 300
一、过失犯罪行为的客观环境背景 301
二、过失犯罪行为的主体因素 304
第三节 过失犯罪人的犯罪心理 313
一、过失犯罪人共同的心理特征 313
二、不同类型过失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316
第一节 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 324
第十章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 324
一、青少年的生理特点 325
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326
第二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成因 330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主体成因 330
二、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外界诱因 334
第三节 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337
一、认识的片面、偏激和反社会性 337
二、情绪、情感的冲动、“倒错”和无常性 338
三、正向意志的薄弱,反向意志的顽固 339
四、需要的低级庸俗和不切实际 340
五、动机的情境性、情绪性、未被意识性 341
六、性格的类型特征 342
第四节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行为特征 343
一、青少年团伙犯罪的行为特征 343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一般特征 345
第十一章 变态心理者与犯罪 347
第一节 变态心理研究与犯罪的关系 347
一、变态心理研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347
二、变态心理者犯罪的概况 352
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类型与犯罪行为 355
一、感知觉障碍与违法犯罪行为 355
二、记忆和思维障碍与违法犯罪行为 356
三、注意和意识障碍与违法犯罪行为 359
四、情绪和意志障碍与违法犯罪行为 361
五、智能障碍与违法犯罪行为 362
第三节 变态人格与违法犯罪行为 364
一、正常人格和变态人格 364
二、变态人格诸类型与违法犯罪行为 365
三、性心理--行为变态与违法犯罪 366
第四节 精神病症与违法犯罪行为 368
一、精神分裂症与违法犯罪行为 368
二、情绪性精神病与违法犯罪行为 369
三、其他精神疾病与违法犯罪行为 371
第五节 变态心理犯罪者的心理鉴定 373
一、鉴定工作的准备 374
二、司法心理鉴定的内容和方法 376
第四编 犯罪主体在诉讼、改造中的心理 379
第十二章 犯罪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心理 379
第一节 诉讼阶段被告人的角色和心理 379
一、诉讼被告人角色的特征 380
二、角色变化引起的心理变化 383
第二节 犯罪人的审讯中的心理矛盾和变化 384
一、犯罪人的审讯中的主要心理矛盾及表现 385
二、犯罪人在审讯中的心理变化类型 388
三、被告人在审讯中转折阶段的心理线索 391
第三节 犯罪人在起诉审判中的心理 393
一、起诉审判中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393
二、影响犯罪人起诉审判阶段心理的因素 397
第四节 影响诉讼被告人的心理效应 400
一、首因和近因效应 400
二、月晕效应 402
三、线索偏差效应 402
四、沟通中的共同效应和权威效应 402
五、责任扩散效应和从众效应 403
第十三章 犯罪人的服刑改造中的心理 406
第一节 犯人角色及其基本心理矛盾 406
一、犯人的角色规定及其活动环境 406
二、犯人对自身角色的态度 408
三、犯人角色的基本心理矛盾 409
第二节 犯人在改造期间的心理变化 410
一、改造的不同阶段犯人心理的变化 411
二、影响犯人改造中心理变化的因素 420
第三节 不同类型犯人在改造中的心理特征 425
一、初犯、偶犯和连续再犯的心理特征 425
二、短刑犯与长刑犯的心理特征 428
三、青少年犯的心理特征 431
四、女性犯人的心理特征 432
第四节 犯人群体心理 434
一、犯人群体的特征 434
二、犯人群体的凝聚力 435
三、犯人群体中的小群体 437
四、犯人群体对个体成员的影响 438
五、建立健康的犯人群体的条件 441
第五编 预测和预防 444
第十四章 犯罪心理的预测和预防 444
第一节 犯罪预测的理论和历史背景 444
一、犯罪心理预测的理论和发展背景 444
二、犯罪心理预测的依据和种类 448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测的方法 456
一、获取预测资料的方法 457
二、处理预测资料的方法 457
第三节 犯罪心理预防 463
一、犯罪心理预防的理论与实践 463
二、犯罪心理预防的具体方法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