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一(黄楠森) 1
导论 1
一、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 1
序二(邱远猷) 2
序三(刘金国) 5
二、邓小平理论的框架体系和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基本观点 6
三、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历史地位 9
上编 邓小平法制思想概览 17
第一章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产生 17
一、邓小平法制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 17
二、邓小平法制思想产生的国内背景 20
三、邓小平法制思想产生的历史起点和对理论禁区的 22
突破 22
四、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发展历程 27
第二章 健全法制实行法治依法治国 30
一、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的萌芽 30
二、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方针 31
三、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抛弃人治、主张法活、依法治国 33
四、坚持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43
第三章 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增强全民法律观念 46
一、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46
二、关于法律的内容及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0
三、认真执行法律,促进法律实现 52
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 56
第四章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充分发挥法律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 60
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60
二、“两手抓”思想的提出及其基本内容 63
三、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制度 68
四、依靠法制手段反腐倡廉 72
五、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78
第五章 发扬民主 健全法制 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 85
一、对社会主义民主重要性的认识 85
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环境、目的、内容和保障条件 86
三、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 90
四、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 92
五、为了保障民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94
六、实现民主与法制一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有步骤有领导地进行 95
第六章 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 正确处理党法与党政关系建立依法治国的领导机制 99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99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102
三、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06
四、完善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 109
五、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118
第七章 “一国两制”与一国主权内的“法律多元化” 12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基本含义 122
二、“一国两制”与港、澳基本法 128
三、“一国两制”与我国法律制度的多元化 131
四、“一国两制”下多元法律制度并存的优越性 133
第八章 邓小平法制思想与毛泽东法律思想 141
中编 邓小平法制思想比较研究 141
一、毛泽东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42
二、毛泽东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147
三、毛泽东法律思想评析 156
四、邓小平法制思想与毛泽东法律思想的比较 158
第九章 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特征 163
一、突出的时代特征 164
二、浓厚的民族特征 165
三、超越的独创特征 167
四、善于学习借鉴的开放特征 168
五、突出的辩证特征 169
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指导思想,解决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 172
第十章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新贡献 172
二、把民主和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强调社会主义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 174
三、重视法制在调节经济关系,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中的作用,强调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178
四、在强调党对立法工作领导的同时,提出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思想 181
五、“一国两制”体制下的“一国法律多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法学理论在新时代的伟大创举 183
第十一章 研究邓小平法制思想应遵循的方法 186
一、研究邓小平法制思想要与研究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 186
二、研究邓小平法制思想要从理论体系上去把握 188
三、研究邓小平法制思想要从战略指导思想上去把握 190
四、研究邓小平法制思想要把握其精神实质 191
下编 邓小平法制思想与中国法治社会的未来 195
第十二章 邓小平法制思想与法治 195
一、“法制”与“法治”辨析 195
二、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精髓——法治 197
三、实行法治的意义 202
第十三章 邓小平法制思想与依法治国 207
一、邓小平是依法治国的推动者和总设计师 207
二、依法治国思想在当代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210
三、依法治国由理念变为现实需要解决的理论观念问题 214
第十四章 邓小平法制思想与当代中国的法治道路 217
一、宪法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国家指导思想地位 217
二、邓小平法制思想是当代中国法治社会建立的根本指针 218
三、有中国特色法治模式的标志 221
第十五章 邓小平法制思想与吸收、借鉴和移植国外先进立法经验 235
一、邓小平为吸收、借鉴和移植国外先进立法经验打破了禁锢 235
二、法律移植的含义及其与法律的吸收、借鉴的比较 238
三、吸收、借鉴和移植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41
四、不同文化背景的法律可以互相吸收、借鉴和移植 244
五、吸收、借鉴和移植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247
第十六章 邓小平法制思想与我国法治社会的建构 251
一、制定和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建立法治社会的基本前提 251
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确立法律至上的全民观点,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首要条件 254
三、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是建立法治社会的核心 256
四、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和法律的民主化,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 258
五、选择“法治”与“德治”并重的社会控制模式,是建立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261
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司法制度,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重要保障 263
主要参考文献 267
后记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