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 1
1.1 概述 1
1.1.1 光电测量系统的定义 1
1.1.2 光电测量系统的作用 2
1.2 光电测量系统的分类及其组成 4
1.2.1 光电测量系统的分类 4
1.2.2 光电测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5
1.3 光电测量系统总体设计的依据和任务 8
1.3.1 光电测量系统总体设计的依据 8
1.3.2 光电测量系统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 9
1.4 光电测量设备的发展简况 11
1.4.1 国内光电测量设备的发展简况 11
1.4.2 国外光电测量设备的发展现状 15
1.4.3 光电测量设备的发展方向 22
第2章 光电经纬仪 24
2.1 光电经纬仪的主要用途 24
2.1.1 弹道测量 24
2.1.2 精度鉴定 32
2.1.3 实况记录 35
2.2 光电经纬仪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5
2.2.1 光电经纬仪的组成 35
2.2.2 光电经纬仪的工作原理 36
2.3 光电经纬仪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论证 39
2.3.1 测角精度 39
2.3.2 测距精度 47
2.3.3 作用距离 48
2.3.4 跟踪系统 60
2.3.5 光学系统焦距、通光口径和摄影频率 68
2.3.6 自动调光调焦系统 69
2.3.7 光电经纬仪的可靠性 72
第3章 光电经纬仪技术指标的检测 74
3.1 光电经纬仪的室内检测 74
3.1.1 主摄影系统的检测 74
3.1.2 主摄影机的检测 75
3.1.3 调光调焦系统的检测 75
3.1.4 轴系误差检测 78
3.1.5 跟踪系统检测 80
3.1.6 各跟踪测量系统与主镜视轴间的平行差检测 81
3.1.7 室内动态测角精度检测 85
3.2 光电经纬仪的外场检测 86
3.2.1 光电经纬仪单项测角误差的检测 86
3.2.2 光电经纬仪动态测角误差的检测 88
3.2.3 测距精度检测 92
3.2.4 摄影系统作用距离检测 95
3.3 可靠性检测 99
3.3.1 可靠性检测 99
3.3.2 维修性检测 102
第4章 弹道相机 105
4.1 概述 105
4.2 弹道相机的主要用途 105
4.2.1 弹道测量 105
4.2.2 精度鉴定 106
4.3 弹道相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106
4.3.1 干板式弹道相机的基本组成 106
4.3.2 干板式弹道相机的工作原理 109
4.3.3 实时弹道相机 112
4.4 弹道相机主要技术指标分析论证 115
4.4.1 测角精度 115
4.4.2 干板式弹道相机主距和口径的选取 122
4.4.3 拍摄能力 125
4.5 弹道相机的检测 125
4.5.1 摄影视场检测 126
4.5.2 测角精度检测 126
4.5.3 作用距离检测 131
4.5.4 摄星能力检测 131
4.5.5 角分辨率检测 132
4.5.6 摄影频率检测 132
4.5.7 采样同步精度检测 132
4.5.8 角工作范围检测 132
4.5.9 瞄准望远镜检测 132
4.5.10 光轴不平行度检测 133
4.5.11 主距检测 133
4.5.12 像面与视轴不垂直度检测 133
4.5.13 摄影分辨率检测 134
4.5.14 畸变检测 134
第5章 实况记录系统 136
5.1 实况记录系统的主要设备与用途 136
5.1.1 实况记录系统的主要设备 136
5.1.2 实况记录系统的主要用途 136
5.2 电影望远镜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137
5.2.1 电影望远镜的组成 137
5.2.2 电影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137
5.3 高速摄影机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139
5.3.1 高速摄影的发展 139
5.3.2 高速摄影机的分类 140
5.3.3 高速摄影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 141
5.4 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论证 152
5.4.1 摄影频率 152
5.4.2 摄影分辨率 159
5.4.3 画幅稳定性 167
5.4.4 摄影作用距离 168
5.5 主要技术指标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170
5.5.1 摄影频率的检测 170
5.5.2 摄影分辨率的检测 171
5.5.3 画幅稳定性的检测 173
5.5.4 启动耗片量的检测 175
5.5.5 跑片成功率的检测 175
第6章 激光测量技术 176
6.1 激光测量工作原理 176
6.1.1 激光测距原理 176
6.1.2 激光跟踪原理 179
6.1.3 激光测速原理 181
6.1.4 激光成像原理 184
6.2 激光测量系统简介 188
6.2.1 激光测距机 188
6.2.2 激光跟踪系统 189
6.2.3 激光雷达 190
6.3 主要技术指标论证 197
6.3.1 测量距离 198
6.3.2 激光发散角 204
6.3.3 激光测距精度 205
6.3.4 激光测速精度 211
6.4 主要技术指标检测方法 212
6.4.1 探测能力 212
6.4.2 激光发散角 214
6.4.3 测距精度 214
6.4.4 测速精度 216
第7章 红外跟踪测量技术 218
7.1 红外测量技术在试验靶场中的主要用途 218
7.1.1 目标捕获与自动跟踪 218
7.1.2 实时测量弹道 219
7.1.3 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量 219
7.1.4 红外图像实况记录 220
7.1.5 红外测量技术在导弹航天试验场应用状况 220
7.2 红外测量原理 222
7.2.1 红外辐射测角原理 222
7.2.2 红外成像跟踪测角原理 231
7.2.3 各种测角方式的比较 235
7.2.4 红外辐射测量原理 236
7.3 红外测量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论证 237
7.3.1 红外测量系统的基本构成 237
7.3.2 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论证 238
7.4 主要技术指标检测方法 247
7.4.1 室内检测方法 247
7.4.2 野外技术性能指标检测 253
第8章 电视测量技术 257
8.1 电视测量技术的应用 257
8.1.1 电视测量技术的应用 257
8.1.2 电视测量技术在靶场测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58
8.2 电视脱靶量测量原理 260
8.2.1 一般介绍 260
8.2.2 真空摄像器件系统测量原理 261
8.2.3 CCD系统测量原理 263
8.3 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论证 270
8.3.1 概述 270
8.3.2 电视视场 270
8.3.3 探测距离 272
8.3.4 脱靶量测量精度 283
8.3.5 关于系统跟踪速度与加速度的确定 285
8.4 主要技术指标检测原理及方法 287
8.4.1 作用距离检测 287
8.4.2 视场检测 287
8.4.3 脱靶量测量精度 287
8.4.4 跟踪性能检测 289
第9章 事后判读处理技术 290
9.1 事后判读处理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290
9.2 判读仪的工作原理 290
9.2.1 胶片判读仪工作原理 290
9.2.2 干板坐标测量仪工作原理 295
9.2.3 视频判读仪工作原理 297
9.3 判读仪总体设计的几个问题 298
9.3.1 脱靶量测量精度 298
9.3.2 点阵读取误帧率 298
9.3.3 对胶片的适应能力 299
9.3.4 自动化程度 299
9.3.5 图像扫描器选择 299
9.4 主要技术指标的分析论证 303
9.4.1 胶片判读误差 303
9.4.2 磁带判读误差 308
9.4.3 判读速度 309
9.4.4 判读自动化 311
9.4.5 可靠性指标的提出 313
9.5 主要技术指标检测原理和方法 316
9.5.1 脱靶量测量精度检测 316
9.5.2 点阵信息读取正确性检测 319
9.5.3 整机可靠性试验 319
第10章 光电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324
10.1 概述 324
10.2 数字电视 325
10.2.1 数字电视简介 325
10.2.2 数字电视测量技术优点及其在靶场应用前景 326
10.2.3 高清晰度电视 328
10.2.4 高帧频电视 329
10.3 二元光学技术 329
10.3.1 提高传统光学系统的能力 330
10.3.2 提高面阵CCD探测效率 331
10.4 激光测量技术应用 332
10.4.1 激光测姿 332
10.4.2 激光测旋 334
10.4.3 激光照明 335
10.5 先进的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336
10.5.1 控制技术在光电测量中的应用 336
10.5.2 计算机技术应用 338
10.5.3 应用前景 339
10.6 自适应光学技术 340
10.6.1 自适应光学技术简介 340
10.6.2 光学自适应技术的应用前景 342
10.7 提高靶场光电测量能力与水平的新途径 344
10.7.1 几项新技术 344
10.7.2 向空基天基方向发展提高靶场光电测量实效 348
参考文献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