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张奎魁 1
序二&张鸿川 3
序三&刘志刚 杨忠军 5
凡例 7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章 建置 40
第一节 位置沿革 40
第二节 村镇区划 42
第三节 驻团单位 44
第二章 自然环境 45
第一节 地貌 45
第二节 气候与物候 45
第三节 水资源 51
第四节 土壤 53
第五节 野生动植物 55
第六节 自然灾害 56
第三章 人口 59
第一节 人口来源 59
第二节 人口结构 60
第三节 人民生活 64
第四节 计划生育 66
第四章 种植业 70
第一节 种植结构 70
第二节 耕作 77
第三节 作物栽培 78
第四节 种子 83
第五节 肥料 84
第六节 灌溉 85
第七节 植物保护 89
第八节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90
第五章 园林业 94
第一节 林木 94
第二节 果园 96
第三节 病害虫害防治 97
第六章 养殖业 101
第一节 机构 101
第二节 畜禽种类及良种繁育 101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03
第四节 草场 饲料 棚圈 107
第七章 农业机械 109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109
第二节 农机 农具 110
第三节 农机作业 112
第四节 机务工作 114
第八章 基本建设 118
第一节 农田建设 118
第二节 水利建设 118
第三节 地下水开发 120
第四节 土壤改良 122
第五节 道路建设 123
第六节 电力建设 123
第七节 住房建设 124
第九章 工副业 128
第一节 工业 128
第二节 副业 135
第十章 商业 物资 135
第一节 商业 137
第二节 物资 140
第十一章 交通 通讯 143
第一节 公路及公路养护 143
第二节 运输 144
第三节 交通管理 145
第四节 通讯 148
第十二章 建筑业 149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149
第二节 建筑设备 150
第三节 建筑材料 151
第四节 施工 151
第十三章 经济体制与效益 152
第一节 经济体制 152
第二节 家庭农场 155
第三节 经营效益 156
第十四章 经营管理 159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59
第二节 财务管理 160
第三节 物资管理 162
第四节 劳动工资管理 163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一○六团组织 167
第一节 团场党委 167
第二节 工作机构 169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 171
第四节 干部工作 177
第五节 党的基层组织 179
第六节 党员 180
第七节 党员教育 183
第八节 纪律检查 184
第九节 重大政事 186
第十六章 行政 191
第一节 团场领导 191
第二节 部门领导 195
第三节 基层单位 201
第十七章 群众团体 212
第一节 工会 212
第二节 共青团 216
第十八章 治安保卫 218
第一节 机构 218
第二节 社会治安 219
第三节 重大案件 219
第十九章 人民武装 220
第一节 机构 220
第二节 民兵组织 220
第三节 训练与活动 221
第四节 征兵与复转安置 222
第二十章 教育 224
第一节 幼儿教育 224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 225
第三节 职业教育 228
第四节 成人教育 229
第五节 教师队伍 230
第六节 学校建设 232
第二十一章 科学技术 234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234
第二节 科技活动和技术推广 235
第三节 科技成果 237
第二十二章 文化体育 238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238
第二节 群众文化 240
第三节 新闻 广播 电视 241
第四节 体育 243
第二十三章 医疗卫生 244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244
第二节 医疗设备 技术 245
第三节 预防保健 247
第四节 医疗制度 251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252
第二十四章 职工福利 253
第一节 集体福利 253
第二节 劳动保险 255
第三节 职工困难补助 256
第四节 离、退休人员生活 256
第二十五章 社会风尚 258
第一节 场乡关系 258
第二节 风尚习俗 259
第二十六章 人物 262
第一节 人物传 262
第二节 人物简介 263
第三节 人物表 268
第四节 人名录 288
附录 292
一、1960年10月15日王恩茂来场视察时的指示 292
二、王恩茂第二次来场视察时的讲话 293
三、陶晋初在农场视察工作时的讲话 295
四、兵团关于马桥农场文化革命委员会的批复 298
五、一○六团党委关于“文革”中若干问题的结论和决定 299
六、初战荒原—忆一○六团场创业 303
七、马桥…沙漠前沿的旗帜 308
八、马桥子故城记略 312
九、一○六团联产承包责任制文件摘录 314
后记 321
表格、图片索引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