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国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1
1.1 历史的回顾 1
1.2 中国高分子科学研究的概况 3
1.2.1 一般情况 3
1.2.2 学科概况 3
1.2.3 学科特点 4
1.2.4 目前存在的问题 5
1.3 中国高分子化学的研究 6
1.4 中国高分子物理的研究 7
1.5 中国高分子工程的研究 8
1.6 中国功能高分子与新材料的研究 9
1.7 高分子科学发展趋势与展望 11
参考文献 12
第2章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13
2.1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13
2.1.1 按材料化学结构分类 13
2.1.2 按吸附机理分类 15
2.1.3 按材料形态和孔结构分类 16
2.2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技术 16
2.2.1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成球技术 16
2.2.2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成孔技术 23
2.2.3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活性位点的设计与合成 26
2.2.5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表征新技术 32
2.2.4 复合吸附分离材料的制备 32
2.3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33
2.3.1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34
2.3.2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 39
2.3.3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 42
2.3.4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组合化学中的新应用 43
2.4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发展展望 46
参考文献 47
3.1.1 多孔膜的分离机理 51
3.1.2 致密膜的分离机理 51
3.1 膜分离原理 51
第3章 高分子分离膜 51
3.2 分离膜的制备方法 52
3.2.1 多孔膜的制备 52
3.2.2 致密膜的制备 53
3.2.3 复合膜的制备 53
3.3 膜分离过程 53
3.3.1 透析和电渗析 53
3.3.2 微滤、超滤和纳滤 54
3.3.3 逆渗透 56
3.3.4 气体分离 56
3.3.5 渗透汽化 57
3.4.1 膜萃取 58
3.4 膜过程和其他化工分离过程的联用 58
3.3.6 蒸气渗透 58
3.3.7 亲和膜 58
3.4.2 膜蒸馏 59
3.4.3 膜反应器 59
3.4.4 酶膜反应器 59
3.5 膜分离过程的应用 59
3.5.1 水资源再利用 59
3.5.2 环境保护 59
3.6.1 分离膜材料 60
3.6 高分子分离膜科学与技术展望 60
3.5.6 生物工程 60
3.5.5 食品工业及医药工业 60
3.5.4 化学工业 60
3.5.3 微电子工业 60
3.6.2 膜分离过程 61
3.6.3 膜分离过程的进一步节能技术 61
3.6.4 其他 61
参考文献 61
第4章 电子聚合物及相关新技术 63
4.1 共轭结构与电子聚合物 63
4.1.1 掺杂与导电 63
4.1.2 光致荧光与电致发光 66
4.1.3 π电子与能带理论 69
4.2.1 聚乙炔(PA) 70
4.2 典型电子聚合物 70
4.2.2 聚苯胺(PAn) 71
4.2.3 聚吡咯(PPy) 74
4.2.4 聚噻吩(PTh) 75
4.2.5 聚对苯(PPP) 76
4.2.6 聚苯亚乙烯(PPV) 76
4.3 电子聚合物应用举例 77
4.3.1 聚合物二次电池 77
4.3.2 金属防腐和防污 78
4.3.4 抗静电 79
4.3.3 电磁屏蔽和隐身 79
4.3.5 导电高分子电容器 80
4.3.6 发光二极管 81
4.3.7 发光电化学池 83
4.4 小结和展望 84
参考文献 84
第5章 磁性高分子及其应用 86
5.1 磁性高分子的设计准则 86
5.2 纯有机磁性高分子的合成 87
5.3.1 桥联型金属有机络合物磁性高分子 88
5.3 金属有机络合型磁性高分子 88
5.3.2 Schiff 碱型金属有机络合磁性高分子 89
5.4 常温稳定的二茂铁型金属有机磁性高分子 90
5.5 实用性二茂金属磁性高分子 90
5.6 磁性高分子的应用 91
5.6.1 OPM 移动通讯天线 91
5.6.2 OPM 高频、微波电子器件 92
5.7 展望 93
参考文献 94
第6章 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发展前景 95
6.1 抗凝血材料 95
6.2.1 脂肪族聚酯 97
6.2 可生物降解材料 97
6.2.2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 99
6.2.3 聚己内酯及其共聚物 99
6.3 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100
6.3.1 药物控制释放体系 100
6.3.2 骨内固定装置 101
6.3.3 组织修复 102
6.3.4 外科缝合线 102
6.4 高分子材料在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 102
参考文献 105
7.1.1 凝胶的体积相转变 107
第7章 智能凝胶研究及新技术 107
7.1 智能凝胶 107
7.1.2 溶胀与刺激响应 110
7.1.3 凝胶溶胀动力学 112
7.1.4 凝胶中水的作用 117
7.2 智能凝胶相关技术 120
7.2.1 智能药物释放体系 120
7.2.2 人工肌肉 120
7.2.3 刺激响应分离膜 121
7.2.4 凝胶光栅 121
7.2.5 智能凝胶与生物技术 121
7.3.1 灵巧凝胶表面 122
7.3 智能凝胶展望 122
7.3.2 软湿有机技术开发 123
7.3.3 智能凝胶与组织工程 123
7.4 结束语 124
参考文献 124
第8章 高分子催化剂研究 128
8.1 引言 128
8.2 高分子催化剂的结构形式 129
8.2.1 接枝型高分子催化剂 129
8.2.2 离子交换树脂或吸附树脂作配体的催化剂 131
8.2.3 负载型高分子催化剂 132
8.2.4 天然高分子配体催化剂 135
8.2.5 均聚物及共聚物配体金属催化剂 135
8.2.6 高分子炭化材料为载体的催化剂 141
8.3 高分子催化剂的活性金属 142
8.3.1 单金属高分子催化剂 142
8.3.2 双金属高分子催化剂 143
8.3.3 稀土金属高分子催化剂 146
8.4 结束语 147
参考文献 147
9.1 资源简介 150
第9章 天然杜仲橡-塑新材料 150
9.2 性能 151
9.2.1 一般性能 151
9.2.2 力学性能 151
9.2.3 受热形态及加工性 152
9.2.4 电性能 152
9.2.5 耐溶剂性及化学稳定性 152
9.3 杜仲胶硫化过程临界转变及三阶段特性 152
9.3.1 杜仲胶链结构的三大特性 152
9.3.2 硫化过程的临界转变 153
9.3.3 阶段性转变控制因素的竞争性原理及两种网络模型 154
9.5 橡-塑统一材料谱及杜仲胶等材料元的过渡特性 155
9.4 杜仲胶材料工程学 155
9.3.4 硫化过程三阶段 155
9.6 杜仲胶材料工程学指导下的新材料开发 156
9.6.1 热塑性材料 156
9.6.2 热弹性材料 156
9.6.3 橡胶型材料 156
9.6.4 与聚乙烯共混 156
9.7 以杜仲胶为中心的杜仲资源综合利用开发 156
参考文献 157
10.1 二氧化碳的活化 158
10.1.1 二氧化碳配位化学 158
第10章 二氧化碳树脂新材料 158
10.1.2 二氧化碳聚合催化剂 159
10.2 二氧化碳树脂合成化学 159
10.2.1 二氧化碳参与的缩聚反应 159
10.2.2 二氧化碳与杂环化合物加成共聚 160
10.2.3 二氧化碳与烯、炔加成共聚 160
10.2.4 三元加成共聚 161
10.2.5 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调节共聚合 162
10.2.6 二氧化碳反应体系的相平衡及二氧化碳共聚动力学 162
10.3 二氧化碳树脂性质表征和改良 166
10.3.1 光谱性质 166
10.3.3 溶液性质 167
10.3.2 热性质 167
10.3.5 与其他高聚物的相容性 168
10.3.4 熔体黏度 168
10.4 二氧化碳树脂新材料的应用 169
10.4.1 聚碳酸酯聚氨酯材料和不饱和聚碳酸酯材料 169
10.4.2 生物降解材料 170
10.4.3 隔氧材料 171
10.4.4 夹层玻璃胶黏剂、热熔胶和陶瓷合金材料烧结黏合剂、铸造材料 171
10.4.5 表面活性剂和无机填料表面处理剂 171
10.4.6 脆性材料的增塑、增韧剂和加工助剂 172
10.4.7 橡胶弹性体补强剂 172
10.5 展望 174
10.4.8 固体电解质、稳定的水分散体、液晶和其他 174
参考文献 175
第11章 高分子固-固相转变材料 178
11.1 相转变材料(PCM) 178
11.1.1 PCM 的热力学特性 178
11.1.2 PCM 的类型 179
11.1.3 用作热能贮存和温度调控的 PCM 180
11.1.4 PCM 的研究开发和存在问题 181
11.2 新型高分子固-固相转变材料 183
11.2.1 聚乙二醇/纤维素共混物的熔融态固体化 184
11.2.3 聚乙二醇/纤维素共混物的结晶状态 185
11.2.2 聚乙二醇/纤维素共混物的相转变行为 185
11.2.4 聚乙二醇/纤维素共混物固-固相转变的实质 187
11.2.5 聚乙二醇/纤维素共混物中分子间相互作用 187
11.2.6 聚乙二醇/纤维素新型固-固相转变材料及存在问题 189
11.3 高分子固-固相转变材料的应用 190
参考文献 191
第12章 生漆改性研究及漆酚钛防腐涂料 192
12.1 生漆改性研究概况 192
12.2 漆酚金属高聚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 193
12.3 漆酚钛螯合高聚物防腐蚀涂料 198
12.3.1 漆酚钛螯合高聚物防腐蚀涂料的性能 199
12.3.2 应用情况 201
参考文献 205
第13章 环境中可生物降解新材料 206
13.1 可生物降解新材料发展背景 206
13.2 可生物降解材料分类及开发现状 206
13.2.1 可生物降解材料分类 206
13.2.2 我国生物降解新材料的开发现状 208
13.3 淀粉系列生物降解塑料 208
13.3.1 填充型淀粉塑料 208
13.3.2 双降解型淀粉塑料 209
13.3.3 全淀粉热塑性塑料 210
13.4.1 脂肪族聚酯的化学与生物合成方法 211
13.4 化学与生物合成的生物降解新材料 211
13.4.2 脂肪族聚酯的结构和性能 213
13.4.3 应用 215
13.5 展望 215
参考文献 217
第14章 纳米插层材料 220
14.1 引言 220
14.2 插层材料的种类及其结构特征 220
14.2.1 插层材料的种类 220
14.2.2 聚合物-蒙脱石插层复合材料 221
14.3.2 插层方法 224
14.3.1 蒙脱石的组成与结构 224
14.3 插层技术及插层原理 224
14.3.3 插层热力学及动力学 227
14.4 插层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229
14.5 最新研究进展与展望 230
参考文献 231
第15章 有机硅高分子研究 233
15.1 我国有机硅研究概况 233
15.2 耐高温硅橡胶的研究进展 234
15.3 “逐步偶联聚合”方法制备梯形、管状和筛板状结构的有机硅高分子 235
15.3.1 梯形有机硅高分子 236
15.3.4 筛板状有机硅高分子及其超分子包容体系 238
15.3.2 梯形主链的液晶高分子 238
15.3.3 管状有机硅高分子及其超分子包容体系 238
参考文献 239
第16章 液晶高分子研究 241
16.1 物质的液晶态与液晶高分子 241
16.1.1 液晶高分子的基本结构 242
16.1.2 液晶高分子的理论基础 243
16.2 液晶高分子的分子设计与合成 244
16.2.1 主链型液晶高分子 244
16.2.2 侧链型液晶高分子 245
16.2.4 “鱼骨形”和“划艇形”液晶高分子 246
16.2.3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 246
16.2.5 树状液晶高分子 247
16.2.6 含二维液晶基元的液晶高分子 247
16.2.7 天然高分子改性 248
16.2.8 液晶超分子体系 249
16.3 高分子液晶态结构与性质研究 249
16.3.1 液晶高分子的复杂流变行为 249
16.3.2 高分子液晶的相变行为 250
16.3.3 高分子液晶的条带织构 250
16.3.4 盘状液晶的液晶态结构 251
16.4.1 通用高分子的液晶化改性 252
16.4 液晶高分子的应用研究 252
16.3.5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链性质和结构研究 252
16.3.6 天然高分子及其衍生物的溶致液晶 252
16.4.2 液晶高分子复合材料 253
16.4.3 光学非线性液晶高分子 254
16.4.4 液晶/高分子复合体系 254
16.4.5 其他电光功能性液晶高分子 255
参考文献 255
第17章 杂环高分子功能材料 257
17.1 杂环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57
17.2 聚苯基喹?啉(PPQ) 257
17.2.1 高聚物的合成 257
17.2.2 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功能性 259
17.3 聚苯基-1,2,4-三嗪和聚-1,3,5-三嗪 262
17.4 聚吡咙 265
17.4.1 气体分离性 266
17.4.2 聚苯基喹?啉和聚吡咙的共聚 269
17.4.3 导电性 270
17.5 聚酰亚胺 274
17.5.1 气体分离性 274
17.5.2 含噻唑的聚酰亚胺 275
17.5.3 含联吡啶及其盐的聚酰亚胺 276
17.6 聚酰胺-酰亚胺 281
17.7 聚酰亚胺和聚吡咙(PIs 和 PYs) 282
17.8 其他杂环高分子 285
17.9 展望 287
参考文献 287
第18章 聚酰亚胺及其功能材料 293
18.1 聚酰亚胺概论 293
18.1.1 优异的综合性能 293
18.1.2 合成上的多途径 294
18.1.3 广泛的应用面 294
18.2.1 历史的回顾 295
18.2.2 从氯代苯酐出发的聚酰亚胺的合成和研究 295
18.2 我国聚酰亚胺发展概况 295
18.3 聚酰亚胺作为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298
18.3.1 分离膜 298
18.3.2 液晶显示用取向剂 301
18.3.3 液晶显示器用负性相补偿膜 302
18.3.4 用于微电子技术的光刻胶 304
18.3.5 非线性光学材料 305
18.3.6 耐高温透明介电材料 307
18.3.7 LB 膜 309
18.3.8 纳米材料 311
18.3.9 其他 312
参考文献 314
18.4 展望 314
第19章 电流变液新材料 316
19.1 电流变液材料的研究历史 316
19.2 电流变液的微观结构和流变特性 317
19.2.1 微观结构 317
19.2.2 流变特性 318
19.3 电流变悬浮液的材料技术 318
19.3.1 悬浮粒子 319
19.3.2 悬浮介质 321
19.3.3 添加剂 321
19.4 电流变理论 322
19.4.1 静电极化模型 323
19.4.2 电导模型 323
19.5 均相电流变液的材料技术 324
19.5.1 LCP 的化学结构 325
19.5.2 溶剂或稀释剂 325
19.5.3 LCP 的浓度 326
19.6 磁流变液和电磁流变液 326
19.7 展望 327
参考文献 328
20.1.2 高聚物在土建中的应用目的 330
20.1.1 天涯何处无芳草 330
20.1 概论 330
第20章 土建功能高分子材料与新技术 330
20.1.3 高聚物在土建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331
20.1.4 发展现状与趋势 331
20.2 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技术 334
20.2.1 高性能混凝土 334
20.2.2 混凝土聚合物复合技术 335
20.2.3 高性能混凝土和混凝土聚合物复合材料应用的潜力与风险 339
20.2.4 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技术的现状 342
20.3.1 土工织物 343
20.3 高聚物土工复合技术 343
20.3.2 轻质填土材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 346
20.4 高分子化学灌浆材料 348
20.4.1 高分子化学灌浆材料的分类与特点 348
20.4.2 常用的高分子化学灌浆材料的组成、性能及应用范围 348
20.4.3 高分子化学灌浆材料的成就与发展前景 350
20.5 环境材料 351
20.5.1 环境材料的内涵 351
20.5.2 土建工程材料的再生循环 351
20.5.3 环境材料今后的课题 353
参考文献 353
作者通讯录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