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永远的祝福 姜德明 1
第一辑 3
自传 3
想起五坡岭的母校 11
永刻在我心版上的老师——缅怀周六平先生 14
《旧事一零》的正文与后记——怀念陈散尹先生 20
与艺术工作者的谈话——在一个艺宣队的留别会上讲的 26
诗的修业——给初学者的一封信 32
谈读书 39
历史的公正——关于《耶稣传》与《何谓艺术》的遭遇 44
对于古典文学的兴味 48
我愿做培花的泥土——在政协北京市第六届委员会上的发言 55
教师节感言 60
我与散文 64
我与佛寺——西峰寺随笔 73
我与我们的时代、祖国(节选) 81
东京留学生活杂忆(访谈录) 88
我生命中的五四 97
第二辑 105
《荔枝小品》题记 105
我写诗的经过——《海滨的二月》自叙 107
《西湖漫拾》自叙 109
《柳花集》付印题记 113
《湖上散记》后记 116
天问室琐语(选编) 118
写作小品文的经历 129
《诗心》自序 132
我与诗——《脚印》自序 135
略论格言式的文体——《寸铁集》自序 139
《新绿集》自序 146
《战地报告文学集》序 149
《文艺丛谈》自序 154
《天风海涛室诗词钞》跋语 157
《兰窗诗论集》自序 159
两部散文集重印题记 168
我的文艺理论活动回顾——《芸香楼文艺论集》自序 174
《履迹心痕》自序 182
《寻找鲁迅》自序 187
《中国民间文学探究》自叙 190
《民间文艺谈薮》自序 199
《话说民间文化》自序 204
七十年学术经历纪程——《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自序 207
我的“民俗文化学”思想形成的来龙去脉——《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自序 218
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反思与体会 224
记“创造社出版部分部” 233
民间图画展览的意义——为民间图画展览会作 236
《文艺新地》发刊词 240
《方言文学》发刊的话 244
《民间文学》发刊词 247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大会开幕词 254
重印《民俗》周刊序 257
祝中华诗词学会成立大会 264
傩戏面具的展览、研究与保存——在贵州傩戏面具展览会上的讲话 266
《歌谣》周刊·我与她的关系——纪念该刊创刊七十周年 269
纪念托尔斯泰 278
关于拜伦——序陈秋帆译《拜伦传》 282
纪念泰戈尔 288
纪念罗曼·罗兰先生 292
海涅和他的创作艺术——序林林译《织工歌》 296
增田涉教授的周年祭 310
第三辑 319
记找鲁迅先生 319
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祭断想 323
送王独清君 329
陶元庆先生 331
关于刘大白先生——序刘著《故事的坛子》 336
悼径三 341
忆郁达夫先生 345
关于“风雨茅庐” 352
一个生死于理想的人——回忆彭湃同志 355
人民的歌手——回忆冼星海同志 361
悼朱佩弦先生 367
一个榜样·一篇宣言——追悼朱佩弦(自清)先生 374
回忆林海秋烈士——记一个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牺牲的共产党员 380
回忆谷柳 384
林林与我 389
纪念民间文艺创作家老舍先生——在首都文艺界纪念老舍同志八十五岁诞辰座谈会上的发言 394
我们不能忘记的人——追怀大众诗人柯仲平同志 397
纪念阿英同志 404
悼念绀弩同志 410
学艺界中的女强人——回忆廉晓春同志 417
缅怀尚仲衣博士 420
悼念周扬同志 425
回忆黎锦熙先生 433
敬悼俞平伯先生 437
一个具有现代理想的女性——《陈秋帆文集》序 444
缅怀文化巨人郭沫若先生——在郭沫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449
追怀秦牧同志 453
《别有深情一万重》序言——《刘思慕纪念文集》 458
纪念学术大师顾颉刚先生——在顾颉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464
春长在——敬悼冰心女士 469
第四辑 477
李金发底诗 477
仿吾的诗作 480
平伯君的散文 485
俞平伯文学理论的优越点 488
读完了《烈火》 493
《背景》 497
高尚的情操与艺术——序梁君的木刻集《血的收获》 502
今天的文学与青年——序彭燕郊的散文集《敲土者》 505
抓住了艺术主要原理的人——符罗飞画稿序 509
《浮沉》序 512
谈《王贵与李香香》——从民谣角度的考察 516
《素园集》序 524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译本序 529
附录 539
我所认识的钟敬文老师 黄秋耘 539
文字缘同骨肉深——钟敬文与聂绀弩交谊佳话 叶良方 545
逝影留痕——钟敬文与夏衍的一段往事 杨哲 549
柳亚子与钟敬文唱和的岁月 杨哲 552
风骨·诗文牵友情——刘大白与钟敬文之间的友谊 杨哲 558
编后记 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