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1
(一)刺针注意事项 1
解释工作 1
安置好病人姿势 1
消毒工作 2
针具检查 2
寻找穴位 2
防止曲针 2
小儿宜浅刺 3
要穴要慎用 3
(二)刺针的基本手法 3
提插补泻法 4
捻转补泻法 4
平补平泻法 4
(三)刺针处方规律 4
局部取穴 5
邻近取穴 5
循经取穴 5
对称取穴 6
经验取穴 6
二、各论 7
(一)内科 神经科 7
感冒 7
哮喘(喘息、支气管哮喘) 9
头痛(头神经痛) 10
咳嗽 13
中风(卒中、脑出血) 17
口眼歪斜 18
痫证(癫痫) 19
呃逆(膈肌痉挛) 21
呕吐 22
胃痛(胃神经痛) 23
腹痛 27
泄泻(腹泻) 28
痢疾(细菌性下痢症) 30
疟疾 32
中暑(日射病) 34
肩痛 36
腰痛 37
胸胁痛 40
便秘 42
便血 44
落枕 46
眩晕 47
失眠(不眠症) 48
昏迷(昏睡) 49
急性吐泻 50
休克 51
气瘿(甲状腺肿大) 51
水肿 52
疝气 54
黄疸 56
阳痿 57
遗尿 58
脚气 59
脱肛 59
神经衰弱 60
精神病 61
癔病 62
失音 63
痹证(筋肉麻痹及筋肉痛) 65
四肢痛 66
尿崩症 66
多梦 67
脚底痛 67
(二)外科 皮肤科 68
肠痈 68
疔疮 69
乳痈(乳房肿疡) 72
痤疮 73
蜘蛛疮(背腰部白色小泡) 74
扭挫伤 74
臁疮腿(下肢小疮) 75
蛇串疮(带状疱疹) 76
脑后发(后头部之疮) 76
瘾疹 78
筋结(腱鞘囊肿) 81
痔疮 82
乳房肿痛 83
肿痛 84
腋部红肿 84
脚鸡眼 85
刺瘊子 85
鹅掌风(手掌角化症) 86
绣球风(阴囊瘙痒症) 86
破伤风 86
横痃 87
丹毒 87
神经性皮炎 88
羊毛痧(全身生灰色小斑点) 88
吊猴痧(鼻腔内恶性疮痈) 89
(三)妇科 89
月经不调 89
痛经 91
经闭 93
崩漏(子宫出血) 96
缺乳 98
阴挺(子宫脱垂) 99
阴痒 101
胎位不正 101
妊娠呕吐 102
滞产 102
产后血晕 104
症瘕(腹中肿瘤) 105
乳汁过多 105
产后便秘 106
产后腹痛 106
鸡爪风(产后尺骨神经麻痹) 106
(四)儿科 107
顿咳(百日咳) 107
惊风 109
脐风(初生儿破伤风) 111
痄腮(流行性耳下腺炎) 111
小儿腹泻 112
小儿疳积 115
小儿咳嗽 116
白喉 117
小儿痢疾 117
口疮 118
尿频 118
遗尿(夜尿症、尿失禁) 119
(五)五官科 120
天行赤眼 120
暴发火眼 121
眼痛 122
针眼 123
迎风流泪 123
目不见物 124
胬肉攀睛 125
上睑下垂 125
砂眼 126
近视眼 126
角膜炎 127
耳聋 127
耳黄(耳肿痛) 128
咽喉肿痛 128
牙痛 129
鼻衄(鼻出血) 132
鼻渊(鼻炎) 134
鼻塞不通 136
酒皶鼻 136
舌肿胀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