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7
建置志 36
第一章 历史沿革 36
第一节 沿革 36
第二节 位置 面积 40
第三节 疆域 40
第四节 治城 40
第二章 行政区划 41
第一节 明代至民国时期 4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41
第三章 乡镇简述 44
第一节 方屯乡 44
第二节 龙泉镇 49
第三节 六街镇 53
第四节 小街乡 57
第五节 浦贝彝族乡 60
第六节 十街彝族乡 65
第七节 铜厂彝族乡 68
第八节 绿汁镇 72
自然环境志 78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78
第一节 地质 78
第二节 地貌 80
第二章 气候 81
第一节 类型 81
第二节 气温 81
第三节 降水 84
第四节 日照 87
第五节 其他 87
第三章 水文 88
第一节 水量 88
第二节 水能 水质 89
第三节 河流 泉潭 89
第四章 土壤 植被 92
第一节 土壤 92
第二节 植被 94
第五章 自然资源 96
第一节 土地 96
第二节 生物 96
第三节 矿藏 97
第四节 森林 98
第五节 水资源 98
第六章 自然灾害 98
第一节 旱灾 98
第二节 水灾 100
第三节 风灾 雹灾 101
第四节 雪灾 霜冻 103
第五节 地震 雷击 103
第六节 地质灾害 104
人口志 106
第一章 人口增长 106
第一节 数量 106
第二节 密度 109
第三节 变动 111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14
第一节 性别 114
第二节 年龄 115
第三节 民族 116
第四节 行业 117
第五节 文化 117
第六节 区域 120
第七节 家庭 121
第三章 人口控制 122
第一节 宣传教育 122
第二节 措施效果 123
第四章 机构 12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24
第二节 事业单位 125
第三节 计划生育协会 126
民族志 128
第一章 汉族 128
第一节 源流 128
第二节 经济状况 128
第三节 生活习俗 129
第四节 宗教信仰 130
第二章 彝族 131
第一节 源流 131
第二节 经济状况 132
第三节 生活习俗 133
第四节 宗教信仰 135
第五节 文化教育 136
第三章 哈尼族 137
第一节 源流 137
第二节 经济状况 138
第三节 生活习俗 138
第四节 宗教信仰 140
第五节 文化教育 141
第四章 回族 142
第一节 源流 142
第二节 经济状况 142
第三节 生活习俗 143
第四节 宗教信仰 144
第五节 文化教育 145
第五章 苗族 146
第一节 源流 146
第二节 经济状况 147
第三节 生活习俗 148
第四节 宗教信仰 150
第五节 文化教育 151
第六章 民族宗教事务 152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 152
第二节 民族干部培养 152
第三节 民族地区经济扶持 153
第四节 民族文化遗产整理 153
第五节 宗教事务 153
第六节 机构 154
汉语方言志 157
第一章 音系 157
第一节 声韵调 157
第二节 儿化韵母 158
第三节 音变 159
第四节 部分常用字声韵调配合举例 160
第二章 词汇 178
第一节 自然 时令 179
第二节 人品称谓 179
第三节 动物 180
第四节 器物 181
第五节 农事 182
第六节 身体 疾病 182
第七节 人品行为 183
第八节 经济交往 184
第九节 数量 范围 184
第三章 语法 184
第一节 构词形式 184
第二节 短语结构形式 185
第三节 特殊句式 186
第四章 标音举例 188
第一节 口语记音举例 188
第二节 传说故事标音举例 188
农牧志 192
第一章 生产条件 192
第一节 耕地 192
第二节 劳力 193
第三节 畜力 194
第四节 农机具 195
第五节 肥料 196
第六节 农药 农膜 196
第七节 农田基本建设 198
第八节 农业区划 198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199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99
第二节 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200
第三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200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
第三章 种植业 202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02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08
第三节 病虫草害防治 211
第四章 畜牧业 212
第一节 畜牧资源 212
第二节 畜禽生产 213
第三节 疫病防治 217
第五章 农村经济 218
第一节 经济结构 218
第二节 经济管理 220
第三节 收益分配 223
第六章 机构 227
第一节 农牧局 227
第二节 事业单位 230
烟草志 232
第一章 烤烟生产 232
第一节 种植区域 232
第二节 栽培管理 232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234
第四节 烟叶采烤 235
第二章 经营 238
第一节 烟叶收购 238
第二节 卷烟销售 241
第三节 经济效益 241
第三章 专卖 242
第一节 烟叶管理 242
第二节 卷烟市场管理 243
第四章 机构 243
第一节 烟草公司 243
第二节 烟草专卖局 244
林业志 246
第一章 资源与区划 246
第一节 林地 林种 246
第二节 主要树种 249
第三节 古树名木 250
第四节 林业区划 250
第二章 植树造林 252
第一节 采种 育苗 引进 252
第二节 城乡植树造林 253
第三章 森林保护 255
第一节 病虫害防治 255
第二节 森林防火 256
第三节 封山育林 257
第四章 林政管理 258
第一节 山林权属 258
第二节 林木管理 259
第三节 林政纠纷调处 260
第五章 森林利用 260
第一节 采伐 260
第二节 运输 261
第三节 木材经营 261
第六章 机构 262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62
第二节 企事业单位 264
水利电力志 266
第一章 水利 266
第一节 设施 266
第二节 治理 271
第三节 管理 272
第二章 电力 274
第一节 电站 274
第二节 电网 274
第三节 变电站 277
第四节 用电管理 277
第三章 水产 278
第一节 渔业 278
第二节 渔政 280
第四章 机构 280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80
第二节 事业单位 282
第三节 企业单位 282
乡镇企业志 284
第一章 体制 284
第一节 乡(镇)企业 284
第二节 村社企业 284
第三节 个体私营企业 285
第四节 联营企业 285
第五节 直属企业 286
第二章 行业 287
第一节 农业 287
第二节 工业 288
第三节 建筑业 289
第四节 运输业 289
第五节 商饮服务业 289
第三章 管理 291
第一节 计划管理 291
第二节 生产管理 292
第三节 财务管理 292
第四节 质量管理 294
第五节 技术管理 295
第六节 安全管理 296
第四章 机构 297
第一节 县级管理机构 297
第二节 乡(镇)管理机构 298
工业志 300
第一章 矿冶 300
第一节 采矿 300
第二节 冶铁 301
第二章 陶瓷 302
第一节 土陶 302
第二节 瓷器 303
第三章 建材 304
第一节 砖瓦 304
第二节 水泥 304
第三节 花岗石板材 305
第四节 钢材 305
第五节 瓷质墙地砖 305
第四章 粮油加工 306
第一节 粮食加工 306
第二节 油料加工 306
第三节 饲料加工 307
第四节 副食品加工 307
第五章 其他 307
第一节 纸印 307
第二节 糖酒 308
第三节 农机具修造 309
第四节 化肥生产 309
第五节 服装生产 309
第六节 木竹具加工 310
第六章 机构 310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10
第二节 国合工业企业 313
铜业志 316
第一章 矿山 316
第一节 矿区 316
第二节 铜矿资源 316
第三节 设计 建设 317
第二章 生产 317
第一节 采选 317
第二节 冶炼 320
第三章 经营 321
第一节 官管民营 321
第二节 国营 322
第三节 联营 328
交通志 330
第一章 设施 330
第一节 古道 330
第二节 公路 330
第三节 桥梁 337
第二章 运输 340
第一节 人力 340
第二节 畜力 341
第三节 机械动力 341
第四节 企业 342
第三章 管理 344
第一节 运政管理 344
第二节 公路管理 347
第三节 安全管理 348
第四节 机构 352
建设环保志 356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56
第一节 治城沿革 356
第二节 县城规划 356
第三节 街道建设 358
第四节 房屋建设 360
第五节 旧城改造 361
第六节 供排水 361
第七节 路灯环卫 362
第八节 绿化 362
第二章 村镇建设 363
第一节 六街集镇 363
第二节 绿汁集镇 364
第三节 浦贝集镇 364
第四节 十街集镇 365
第五节 小街集镇 365
第六节 铜厂集镇 366
第七节 农村建设 366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367
第一节 普查 367
第二节 住房制度改革 367
第四章 建筑业管理 368
第一节 设计 368
第二节 队伍 369
第三节 资质审查 369
第四节 质量监督 369
第五章 环境保护 370
第一节 污染状况 370
第二节 污染控制 370
第三节 环境管理 371
第六章 机构 372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72
第二节 事业单位 374
第三节 企业单位 374
邮政电信志 376
第一章 邮政 376
第一节 邮路 376
第二节 投递 376
第三节 邮运 377
第四节 邮政业务 378
第二章 电信 380
第一节 电话 380
第二节 电报 383
第三节 移动通信 384
第三章 机构 386
第一节 邮政代办所 386
第二节 邮电局 386
第三节 邮电支局所 388
商业志 390
第一章 商品流通 390
第一节 流通体制 390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经营 392
第三节 副食品经营 394
第四节 肉食品经营 394
第五节 饮食服务经营 396
第六节 石油燃料经营 397
第七节 物资经营 398
第八节 药材药品经营 400
第二章 外贸商品经营 403
第一节 农副土特产品 403
第二节 畜禽产品 403
第三章 机构 40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04
第二节 经营单位 406
供销合作志 410
第一章 经营 410
第一节 资金 410
第二节 网点 410
第三节 产品收购 411
第四节 商品供应 417
第五节 扶持生产 419
第六节 社办企业 421
第二章 管理 421
第一节 财务 421
第二节 计统物价 422
第三节 福利待遇 423
第四节 企业改制 424
第三章 机构 425
第一节 县供销合作社 425
第二节 直属公司 428
第三节 基层供销合作社 428
粮油志 430
第一章 征购 430
第一节 粮食征购 430
第二节 粮食议购 435
第三节 油料收购 435
第二章 粮油供销 436
第一节 市镇供应 436
第二节 农村供应 438
第三节 粮油市场 441
第三章 储存调运 444
第一节 仓储设施 444
第二节 粮油储存 445
第三节 粮油调运 447
第四章 机构 450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50
第二节 基层机构 452
第三节 企业单位 452
财税志 454
第一章 收入 454
第一节 农业税 454
第二节 工商税 455
第三节 企业收入 458
第二章 支出 461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 461
第二节 文教科卫事业费 463
第三节 行政管理费 463
第四节 价格补贴费 464
第五节 社会保障费 465
第六节 其他支出 465
第三章 管理 468
第一节 财政体制 468
第二节 预算管理 470
第三节 税收管理 471
第四节 财务管理 472
第五节 监督 474
第四章 机构 475
第一节 财政机构 475
第二节 税务机构 477
金融志 480
第一章 民间借贷 480
第一节 借贷 480
第二节 典当 480
第三节 賨会 480
第二章 银行存贷 481
第一节 存款 481
第二节 贷款 482
第三章 代理业务 484
第一节 债券 484
第二节 经理国库 486
第三节 工程预决算审核 487
第四节 中介业务 488
第四章 保险 489
第一节 险种 489
第二节 理赔与给付 490
第五章 管理 490
第一节 监管稽核 490
第二节 货币投放 491
第三节 反假人民币 492
第四节 机构 493
综合经济管理志第一章 国民经济 500
第一节 发展计划 500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 500
第三节 经济结构 501
第四节 发展速度 504
第五节 经济效益 506
第二章 人民生活 508
第一节 城镇居民生活 508
第二节 农村居民生活 512
第三节 城乡差别 515
第三章 经贸 外经贸 515
第一节 经贸 515
第二节 外经贸 519
第四章 统计 520
第一节 专业统计 520
第二节 专项调查 522
第三节 统计服务 523
第四节 执法检查 524
第五章 工商行政 524
第一节 市场管理 524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525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登记 525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526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526
第六章 物价 526
第一节 市场物价 526
第二节 物价管理 534
第七章 审计 535
第一节 国家审计 535
第二节 内部审计 535
第三节 社会审计 536
第八章 质量技术监督 537
第一节 计量管理 537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538
第三节 质量管理 538
第九章 土矿管理 539
第一节 地籍管理 539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 540
第三节 土地监察 541
第四节 土地矿产开发保护 542
第十章 机构 543
第一节 计划委员会 543
第二节 经贸委 外经局 544
第三节 统计局 546
第四节 工商局 547
第五节 物价局 548
第六节 审计局 549
第七节 质量技术监督局 549
第八节 土矿局 550
党群志 552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易门县地方组织 552
第一节 组织状况 552
第二节 代表大会 553
第三节 党务活动 55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易门县地方组织 55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55
第二节 工作机构 568
第三节 历次代表大会 577
第四节 党务工作 578
第五节 革命活动 586
第六节 执政要略 590
第三章 群众团体 606
第一节 共青团易门县委 606
第二节 县总工会 609
第三节 县妇女联合会 612
第四节 县农民协会 614
第五节 县科协 614
第六节 县工商业联合会 615
第七节 县残疾人联合会 616
第八节 县文联 618
第九节 县老龄委 618
第十节 县关工委 619
政权志 622
第一章 权力机关 622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622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622
第三节 人大代表选举 626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 627
第五节 工作纪要 630
第二章 行政机关 634
第一节 元明清地方政府 634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637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638
第四节 政务纪略 643
第三章 政协机关 649
第一节 组织机构 649
第二节 历届会议 652
第三节 工作纪要 654
军事志 658
第一章 兵役 658
第一节 现役 658
第二节 预备役 659
第二章 武装 659
第一节 民国地方武装 659
第二节 人民武装 660
第三节 驻军 661
第三章 设施 662
第一节 关隘 622
第二节 场地 663
第三节 防空 663
第四章 战事 663
第一节 古代战事 663
第二节 武装斗争 664
第三节 平息“四二八”土匪暴乱 664
第五章 机构 666
第一节 县级军事机构 666
第二节 基层人民武装部 667
第三节 明清及民国时期主要军事人员 667
政法志 670
第一章 公安 670
第一节 镇压反革命犯罪 670
第二节 惩治刑事犯罪 672
第三节 治安管理 673
第四节 综合治理 677
第五节 消防 678
第六节 监所 679
第二章 检察 680
第一节 刑事检察 680
第二节 经济检察 681
第三节 法纪检察 682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 682
第五节 监所检察 683
第三章 审判 683
第一节 刑事审判 683
第二节 民事审判 684
第三节 经济审判 684
第四节 案件执行 685
第五节 案件复查 685
第四章 司法 686
第一节 法制宣传 686
第二节 公证 688
第三节 律师服务 688
第四节 基层司法服务 688
第五章 机构 689
第一节 公安局 689
第二节 检察院 692
第三节 法院 693
第四节 司法局 694
民政志 696
第一章 优抚 696
第一节 拥军优属 696
第二节 群众优待 697
第三节 困难补助 698
第四节 抚恤 698
第五节 褒扬 699
第二章 救济与扶贫 700
第一节 灾害救济 700
第二节 社会救济 701
第三节 扶贫与社会互助 704
第三章 安置 705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 705
第二节 离退休干部和职工安置 706
第四章 社会福利 707
第一节 五保户供养 707
第二节 麻风病人收治 708
第三节 农村养老保险金 709
第四节 福利彩票 709
第五节 残疾人福利 709
第五章 管理 710
第一节 婚姻登记 710
第二节 社团管理 710
第三节 地名管理 711
第四节 收容遣送 711
第五节 丧葬改革 712
第六节 勘界 712
第七节 行政机构 713
人事劳动志 716
第一章 人事 716
第一节 机构编制 716
第二节 干部管理 717
第三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720
第四节 军转干部安置 720
第五节 干部教育 721
第六节 职称评聘 721
第七节 退职 停薪留职 辞职 723
第八节 落实政策 723
第二章 劳动 724
第一节 用工制度 724
第二节 劳动就业 725
第三节 工人调配 726
第四节 技术培训 726
第五节 劳动安全 727
第六节 争议鉴定 727
第七节 劳动监察 728
第三章 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障 728
第一节 工资制度 728
第二节 工资调整 729
第三节 工资基金 732
第四节 津贴 奖金 劳保 732
第五节 福利 734
第六节 劳动保险 736
第七节 失业救济 737
第八节 生活补助与小额信贷 737
第九节 退休管理 738
第四章 机构 739
第一节 行政机构 739
第二节 事业单位 740
艺文档案志 742
第一章 艺文 742
第一节 诗词 742
第二节 楹联 752
第三节 碑记 753
第四节 歌谣 谚语 757
第二章 文献 763
第一节 序文 763
第二节 论说传 764
第三节 赋 765
第四节 邑事之书 767
第五节 邑人著书 767
第三章 档案 768
第一节 馆藏档案 768
第二节 单位档案 769
第三节 档案管理 772
第四节 行政管理 773
教育志 776
第一章 普通教育 776
第一节 书院 学宫 义学 私塾 776
第二节 幼儿教育 776
第三节 小学教育 777
第四节 中学教育 784
第二章 师范与职业教育 790
第一节 师范教育 790
第二节 职业教育 791
第三章 成人教育 792
第一节 农民教育 792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793
第四章 教师 794
第一节 教职工队伍 794
第二节 待遇 794
第三节 任用和考核 795
第五章 教育管理 796
第一节 经费 796
第二节 集资 799
第三节 校舍和设备 799
第四节 勤工俭学 800
第五节 行政机构 801
科技志 804
第一章 科技推广 804
第一节 农业科技 804
第二节 畜牧科技 806
第三节 林业科技 807
第四节 水利工交科技 808
第五节 医药卫生科技 811
第六节 邮政电信科技 813
第七节 广播电视科技 813
第二章 气象科技 814
第一节 资料档案 814
第二节 仪器设备 814
第三节 天气预报 815
第四节 人工影响天气 815
第三章 地震监测 816
第一节 业余测报 816
第二节 专业测报 816
第三节 设施设备 817
第四章 科技管理 81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817
第二节 干部管理 818
第三节 计划 项目 经费 818
第四节 成果管理 821
第五章 机构 821
第一节 科学技术委员会 821
第二节 地震局 822
第三节 气象局 823
第四节 科技团体 823
文化旅游志 826
第一章 文化艺术 826
第一节 民间文化 826
第二节 文艺创作 829
第三节 文艺活动 831
第四节 图书电影 832
第二章 文物古迹 833
第一节 文物 化石 833
第二节 古迹 碑记 834
第三章 史志书刊 837
第一节 地方史资料 837
第二节 地方志书 838
第三节 报刊文史 839
第四章 旅游 840
第一节 景区景点 840
第二节 民族风情 845
第三节 名优特产 848
第四节 服务设施 849
第五章 机构 85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50
第二节 文化单位 852
广播电视志 854
第一章 广播 854
第一节 有线广播 854
第二节 无线广播 856
第二章 电视 856
第一节 无线电视 856
第二节 有线电视 857
第三章 宣传 858
第一节 广播宣传 858
第二节 电视宣传 860
第三节 获奖节目 860
第四章 管理 861
第一节 设施管理 861
第二节 宣传管理 862
第五章 机构 862
第一节 县广播电视局 862
第二节 乡镇广播电视站 863
第三节 工矿广播电视站台 863
医药卫生志 866
第一章 医疗 866
第一节 中医 866
第二节 西医 867
第二章 卫生防疫 868
第一节 卫生 868
第二节 急性传染病 871
第三节 慢性传染病 874
第四节 地方病 875
第五节 计划免疫 875
第三章 保健 877
第一节 妇女保健 877
第二节 儿童保健 878
第三节 职工干部保健 879
第四章 医药 879
第一节 中药材 879
第二节 西药 880
第三节 药政管理 881
第五章 机构 882
第一节 行政机构 882
第二节 县卫生机构 883
第三节 乡镇卫生院(所) 884
第四节 矿务局职工医院 886
第五节 其他医疗网点 886
体育志 888
第一章 体育运动 888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888
第二节 民族传统体育 889
第三节 学校体育 890
第四节 职工体育 891
第五节 农民体育 892
第六节 老年体育 892
第二章 体育设施 893
第一节 场地 893
第二节 器材 894
第三章 体育竞赛 894
第一节 基层比赛 894
第二节 县级比赛 895
第三节 参加市级比赛 898
第四节 参加省级比赛 901
第五节 参加国家级比赛 902
第四章 体育人才 902
第一节 培训 902
第二节 输送 903
第五章 机构 90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904
第二节 体校 体协 905
人物志 908
一 人物传 908
二 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914
三 革命烈士名录 921
四 劳动模范与先进个人名录 928
五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录 933
六 文武进士名录 935
七 出国留学生名录 936
附录 937
中国国民党云南省易门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 937
易门县政府布告 938
倡议书 939
军事进剿 发动群众 正确掌握政策全歼王月秋等股匪 940
中国共产党易门县委员会关于减租退押运动的报告 941
易门县山区土地改革情况 945
易门县委关于五三年山区生产改造工作的总结报告 949
易门县计划生育工作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 956
获省部级以上表彰的先进集体 958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加快全县修志工作步伐 960
编纂始末 964
索引 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