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新闻采访部分 3
第一章 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3
第一节 驻外采访的勃兴 3
第二节 独家新闻与通讯的采访 5
第三节 社会新闻由幼稚到发展 9
第四节 经济新闻与体育新闻的采访 12
第五节 学界对新闻采访的理论探求 13
一、早期译著及其影响 13
二、《新闻学》中关于采访的论述 15
三、国人自撰的早期新闻采访专著 17
第六节 早期的新闻采访教学 21
一、新闻学研究会与新闻采访教育的发轫 21
二、高校新闻采访教育的兴起 22
第二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24
第一节 党报理论的形成与无产阶级新闻采访实践 24
一、党报理论的产生与采访指导思想路线 24
二、党报采访探索中的艰难实践 26
三、党报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下的新闻采访 28
第二节 著名媒体的采访实践 39
一、《申报》的采访报道 39
二、《大公报》的采访报道 41
三、《世界日报》的教育新闻采访 45
四、中国记者的有关第一次采访 47
第三节 旅行采访 48
一、邹韬奋的欧美旅行采访 49
二、范长江的西北采访活动 50
第四节 战争采访 55
一、根据地战争采访 55
二、陆詒的战地采访 56
三、阎吾的军事报道 58
第五节 中外记者对延安与抗日根据地的采访 60
一、斯诺对延安的采访 60
二、刘尊棋等对毛泽东的访问 62
三、外国记者群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访 63
四、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对延安的采访 63
第六节 新闻采访教学与研究 64
一、有关采访的学术研究团体与书刊 64
二、新闻采访教学 67
第三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69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新闻采访 69
一、采访的制度性安排 69
二、建国初期的成功采访述略 70
第二节 新闻改革背景下的新闻采访 80
一、改革的缘起:对学习苏联新闻经验的反省 80
二、改革背景下的新闻采访 81
第三节 关于新闻采访的学理探讨 83
一、关于采访中的调查研究 83
二、关于现场采访的初步探讨 85
三、对典型报道问题的探讨 86
四、关于深入采访 88
第四节 新闻采访教学与研究 89
第五节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新闻采访 91
一、“大跃进”与浮夸 91
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93
三、典型宣传:大寨、大庆、雷锋、焦裕禄 95
四、研究与探讨 99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 104
第一节 摆布与造假 105
第二节 对媒介劫难的采访学检讨 108
一、原因 108
二、教训 109
第五章 改革开放时期 112
第一节 对新闻采访、新闻价值诸问题的探讨 112
一、“采访”正名与采访方法论 112
二、对新闻价值的探讨 115
第二节 批评性报道的重大突破 117
第三节 深度报道的勃兴 119
一、深度报道勃兴小史 119
二、深度报道的采访要领 121
三、深度报道的意识、思维需求 123
第四节 新闻策划与采访 124
一、什么是新闻策划 126
二、新闻能不能策划 127
三、新闻策划操作管窥 128
第五节 体验式报道与体验式采访 130
一、体验式报道 131
二、体验式采访 134
第六节 隐性采访 137
一、关于定义 137
二、正当性之争 138
第六章 法制化建设时期 141
第一节 是是非非采访权 142
一、采访是谁的权利 142
二、作为“资源”被加以配置的采访权 143
三、记者采访的权利和义务现状 145
第二节 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147
一、问题的缘起与考察视角 147
二、对冲突的实证性分析 148
三、问题的关键:两种同等重要的价值 152
四、寻求冲突的调处:制度建构与平衡标准 153
第七章 网络发展时期 155
第一节 网络对传统采访方式的影响 155
一、技术支持带来的实践演进 155
二、冲击与应对 156
第二节 网络新闻采访 159
一、观念转型与手段调适 160
二、网络新闻采访发展概略 163
第三节 未来的采访业务走向 165
第二编 新闻写作部分 169
第八章 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69
第一节 新闻写作总体概貌 169
第二节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72
第三节 新闻写作理论的初步探索 175
第九章 十年内战时期 176
第一节 各主要文体的发展 176
一、新闻 176
二、报告文学 177
第二节 国民党政治区的报刊写作概况 178
一、国民党御用报刊、电台的新闻写作 178
二、私营报业的新闻写作 179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报刊写作概况 180
一、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写作 180
二、革命根据地的新闻写作 181
第四节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82
一、邹韬奋的《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 182
二、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 183
第十章 抗日战争时期 185
第一节 新闻写作概貌 185
一、国民党报刊的新闻写作 185
二、《新华日报》的新闻写作 186
三、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对新闻文风的影响 187
四、上海孤岛时期“洋旗报”的新闻写作 188
第二节 通讯与报告文学的昌盛 189
第三节 广播的发展 191
第十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 193
第一节 新闻写作概述 193
一、综合性消息的广泛使用 193
二、特写的发展 194
三、三种新闻写作风格 194
四、军事通讯写作的一个高峰 196
第二节 毛泽东的新闻写作特色 196
第三节 反对“客里空”运动 198
第十二章 建国初期 200
第一节 新闻写作概述 200
第二节 《人民日报》1956年改版对新闻写作的影响 201
第十三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03
第一节 新闻写作概述 203
第二节 通讯写作的勃兴 206
第三节 中国电视的诞生 208
第十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 210
第一节 新闻写作概述 210
一、盲目宣传个人崇拜 210
二、假、大、空泛滥 211
三、关于典型报道 211
四、力矫时弊的《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 213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艰难历程 213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215
第一节 新闻的大放异彩 215
一、新闻本位的复归 215
二、新闻批评的恢复和发展 215
三、新闻文风的改进和突破 216
四、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216
第二节 电视报道的立体化特色 218
一、电视国际新闻的拓展 218
二、电视经济报道的突出 218
三、电视批评报道的重视 219
第三编 新闻编辑部分 223
第十六章 “五四”时期 223
第一节 《新青年》 223
一、《新青年》的先进编辑思想 223
二、《新青年》在编辑业务上的创新 226
第二节 无产阶级报刊编辑的萌芽 228
一、旗帜鲜明地表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党性,办刊借鉴国际共产主义经验 228
二、将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有机结合 229
三、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在工人群众中开展组织工作 229
四、编辑和版面相互呼应和统一 230
第三节 私营大报新闻编辑的创新 230
一、《申报》的编辑特色 231
二、《新闻报》的编辑特色 232
第四节 “五四”时期新闻编辑的重要突破 233
一、报刊从杂志型向报纸型发展 233
二、混合编排和集中编排的出现 234
三、新闻标题的突破 234
四、版面的美化 235
五、四大副刊的编辑特点 235
第五节 新闻编辑教育和研究 236
一、第一批新闻学译著中的编辑业务 236
二、国人对新闻编辑业务的最早论述 237
第十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 238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报刊编辑 238
一、一切从现实斗争出发 238
二、诚心诚意地依靠群众办报 239
第二节 私营报业新闻编辑的发展 239
一、报纸杂志化初露端倪 240
二、新记《大公报》:新闻综合编辑法 241
三、《时报》的变迁:渲染社会新闻,讲究新闻策划 242
四、小报的编辑特点 243
第三节 新闻摄影在版面的运用 244
一、消息照片独立出现 244
二、版面新闻照片的编排 244
三、摄影专刊的问世 245
第四节 新闻编辑教育和研究 245
第十八章 十年内战时期 247
第一节 党报工作新思路指导下的编辑实践 247
一、国统区党报的编辑特色 248
二、革命根据地的党报编辑 249
第二节 国民党新闻事业的编辑特点 251
一、报纸编辑概况 251
二、广播编辑概况 253
第三节 私营新闻事业的编辑特点 254
一、大报:报纸杂志化成为主流 254
二、晚报的编辑风格 257
三、小报革新的代表:《立报》 258
第四节 新闻编辑教育和研究 261
第十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 262
第一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报刊的编辑 262
一、抗日报刊的奋起 262
二、国民党报刊概况 263
三、公开出版的共产党报刊概况 264
四、民主运动中的《大公报》、《新民报》 266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报刊编辑 267
一、《解放日报》创刊之初编辑业务的不足 267
二、《解放日报》整风改版 268
三、《解放日报》的战时新闻编辑经验 269
第二十章 解放战争时期 272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统区 272
一、国民党报纸:《中央日报》、《扫荡报》等 272
二、共产党在上海等地的办报活动 273
三、民营报刊和其他党派报刊 274
第二节 解放区的新闻事业 276
一、解放区的报刊 276
二、新闻广播 278
三、新闻编辑教育和研究 279
四、编辑工作反“客里空”运动 279
第二十一章 新中国成立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281
第一节 新中国新闻编辑业务的起步 281
一、报纸 281
二、广播 282
第二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283
一、开国盛典报道的编辑 283
二、抗美援朝时期的新闻编辑 284
第三节 新闻编辑业务的发展 286
一、中央新闻总署颁布《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后报纸编辑业务的改进 286
二、在编辑上学习苏联工作经验的得失分析 288
第四节 1956年全国新闻事业的改革 289
一、《人民日报》改版前存在的问题及改版目标 289
二、广播事业的编辑改革 291
第二十二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92
第一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中的报纸编辑 292
第二节 新闻编辑业务在探索中前进 293
一、广播和电视的编辑 293
二、新闻照片运用的突破 294
三、新闻编辑教育和研究 295
第二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 29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发动期间 296
一、版面上“大字报”式的宣传鼓动 296
二、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变态狂热 297
三、新闻价值的严重错位 298
四、新闻摄影图片的滥用 299
五、“文革”初期的小报横行 300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艰难历程 301
一、广播、电视 301
二、“文革”时期编辑工作的主要教训和反思 302
第二十四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303
第一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变革 303
一、改进经济报道,用鲜活的事实反映经济领域的最新变化 303
二、批评性报道登上头版 304
三、编辑上力求体现报纸个性 305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兴的编辑手法 305
一、新闻选择: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的平衡 306
二、以人为本的重新诠释,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307
三、加强舆论监督 308
第三节 版面:从传统到现代 309
第四节 广播、电视和网络 312
一、广播 312
二、电视 313
三、网络 314
第五节 新闻编辑教育和研究 318
一、新闻编辑教育 318
二、新闻编辑研究 319
第四编 新闻评论部分 323
第二十五章 五四运动时期 323
第一节 新闻评论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蓬勃发展 323
第二节 陈独秀与《新青年》的评论 324
一、《新青年》的评论实践 324
二、陈独秀的报刊评论活动 326
第三节 报刊评论焕发蓬勃生机 329
一、《每周评论》的评论实践 329
二、评论报刊如潮涌现 330
第四节 李大刊在“五四”时期对新闻评论的卓越贡献 332
一、评论始终贯穿爱国主义情怀 333
二、评论自觉运用唯物论辩证法观点分析社会现象 333
三、评论着力介绍马克思主义 334
第五节 “五四”时期的新闻评论特色 335
一、内容取向上突出思想性 335
二、文字表述上逐渐语体化 336
三、体裁形式上日趋多样化 336
四、文风表现上强调战斗化 337
第二十六章 建党初期 338
第一节 党报机关刊物的新闻评论 338
一、《向导》等党的机关刊物的评论 338
二、其他党刊的新闻评论 340
第二节 团机关刊物的新闻评论 340
一、《中国青年》等机关刊物的评论 340
二、恽代英与萧楚女的新闻评论实践 341
第三节 党团报刊新闻评论的经验教训 342
第四节 国共合作后的报刊评论 344
一、《政治周报》和其他党报的新闻评论 345
二、《热血日报》与“五卅”运动中进步报刊的评论 346
第五节 新闻评论教育研究获得开拓性进展 347
第二十七章 十年内战时期 349
第一节 报刊评论两大阵线的对立 349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报刊评论 350
一、国统区的报刊评论 350
二、革命根据地的党报评论 351
第三节 进步报刊与进步人士的评论 352
一、《申报》与鲁迅 352
二、《生活周刊》与邹韬奋 353
三、《大公报》与张季鸾 355
第二十八章 抗日战争时期 359
第一节 《救亡日报》和《立报》的新闻评论 359
一、《救亡日报》的新闻评论 359
二、《立报》的新闻评论 360
第二节 改版前后的《解放日报》新闻评论 361
一、《解放日报》改版带来新闻评论的变化 361
二、《解放日报》改版过程中的评论工作经验 363
第三节 改版前后的《新华日报》新闻评论 365
一、《新华日报》改版前的新闻评论 365
二、《新华日报》改版后的新闻评论 366
第四节 日伪统治下的报刊评论 367
一、汪伪报刊评论的概况 368
二、日寇把持的《申报》、《新闻报》的评论 368
第五节 外报在抗战时期的新闻评论 369
第六节 沦陷区抗日报刊的新闻评论 370
一、《每日译报》的新闻评论 370
二、《文汇报》的新闻评论 371
第二十九章 解放战争时期 373
第一节 国民党新闻评论事业概述 373
一、《中央日报》的新闻评论 373
二、对申、新两报新闻评论施加影响 374
三、强化新闻统治,为言论霸权扫清道路 374
第二节 共产党新闻评论事业的发展 375
一、反“客里空”运动对解放区新闻评论影响重大 375
二、新华通讯社评论工作的发展 376
第三节 民主报刊新闻评论的发展 377
一、《文汇报》的新闻评论 378
二、《展望》的新闻评论 378
第三十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 380
第一节 建国初期新闻评论的转变 380
一、新闻评论体系的初步建成 380
二、经济评论异军突起 381
第二节 《人民日报》改版前后的新闻评论 381
一、改版前的《人民日报》评论 381
二、改版后的《人民日报》评论 382
第三节 胡乔木新闻评论实践与理论的发展 384
一、胡乔木的新闻评论实践 384
二、胡乔木新闻评论思想 385
第四节 党对新闻评论的理论指导 385
一、各级党委负责人必须参与指导评论工作 386
二、地方党报须按中央规定展开国际报道和评论 386
三、加强评论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 387
第三十一章 “反右”与“文化大革命”时期 388
第一节 中国新闻评论业务的大倒退 388
一、新闻评论积极推进“反右派”斗争 388
二、“大跃进”时期新闻评论的严重失实 390
第二节 新闻评论事业的暂时回归时期 391
一、新闻评论的短暂回归时期 391
二、杂文从繁荣走向凋敝 392
第三节 新中国新闻评论的黑暗时期 394
第三十二章 改革开放时期 396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新生期 396
一、打破精神枷锁,评论气象万千 396
二、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兴起 397
三、林放对新闻评论的贡献 398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报刊评论欣欣向荣 400
第三节 广播评论的蓬勃发展 401
一、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的广播评论大发展 401
二、广播评论的形式向多样化发展 402
第四节 电视新闻评论的繁荣 403
第五节 新闻评论教育、研究稳步发展 405
主要参考文献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