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和创新 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 1
健康·稳定·发展 厉以宁 2
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 戴园晨 10
抓有效供需 图稳健发展 萧灼基 15
现在不是谈有没有泡沫的时候 董辅 26
构筑有一个有序高效的证券市场 陈云贤 27
加速发展 时不我待 卢克群 32
呼唤第三次制度创新 林义相 38
支持结构调整大有作为 洪银兴 姚文平 43
策略关乎成败 赵晋平 48
让企业穿上“红舞鞋” 韩文秀 银温泉 臧跃茹 53
证券市场跨世纪选择的基础环境 潘福祥 61
努力实现第二次长跃 方加春 66
中国股市长期投资问题 张春安 70
归根到底要看市场效率 金石 79
股市走势与经济与走势导动现象探讨 王国刚 82
如何“担纲” 如何“逐利” 汪良忠 曹新 91
培育更多的机构投资者 陈仕华 96
机构投资者建设方法应作改革 林庆义 100
关键要改善市场环境 钱海章 107
应建立小股东代表诉讼制 张承耀 111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会探讨 宋昌永 114
可否商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 姚文平 117
对建立中外合作投资基金的思考 刘传葵 122
风险防范与市场开放 樊纲 131
“休克”式开放要不得 司马春秋 135
创新是市场的客观要求 庄东辰 137
用新思路解决老问题 曹明长 140
能否建个“中央股行” 凯声 145
上市公司的“下岗”问题 郭税 148
开设股指期货必要而且可能 陈宁 155
B股市场需要新的制度安排 孙谦 何杰 157
营造中国股跨世纪大牛市 杨帆 160
再论营造中国股跨世纪大牛市 杨帆 166
不要就牛市论牛市 张坚 173
切勿倒果为因 张传心 177
看股市资金总动员 卢晟 180
大牛市与局部牛市谁更真实 汪良忠 曹新 184
营造“跨世界大牛市”的条件 张洪波 186
牛市需要“基石” 龚为伟 189
为休屡屡与“大牛市”擦肩而过 邱瑞平 192
关注信用问题 茅于轼 194
呼唤信用的蓝天 许野 197
二、提高和探索 中国上市公司的基石地位 198
用“增值指标”衡量企业发展 李湛 202
由科斯企业理论看上市公司问题 王定骞 205
上市公司要勇于正视自己 张承耀 209
建立“二次创业模式” 黄建强 213
重组股本结构为“二次创业”创造条件 曹建荣 217
以战略眼光重组 郑韶 白贵生 220
用系统工程思维去重组 杨兵兵 222
关注资产重组的法律问题 吕红兵 225
上市公司质量是影响市场的根本因素 伊彦英 228
以质取将成为主流 马凤桃 232
企业竞争力:跨世纪的课题 谭晓雨 王维纲 237
企业家要学会自己甄别自己 张军 248
要有本事赚取专业利润 陈琦伟 253
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产业 李峰 田素华 259
科技含量将决定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汪良忠 265
产业选择高于技术效率 郑卒 268
国有股回购:现实和战略的选择—许均华 蔡志明 273
职工持股计划是一个好方法 乐宇坤 277
三、挑战和机遇 中国证券公司的生存发展 278
新金融时代券商发展需要革新 王开国 281
券商将为“新高地”而战 金晓斌 287
21世纪:券商将面临什么 林采宜 289
为地方政府理财的定位及意义 郑卒 295
中国的“摩根斯坦利”何时诞生? 应向阳 302
风险控制:证券经营机构的永恒主题 谢荣兴 304
中国券商将进入系统营销时代——陶晋 梁宇峰 315
券商投资业务应抓住核心 王德全 320
破解“缺资”难题途径多多 田素华 323
人才是制胜砝码 吴一萍 326
中国券商面临三大挑战 俞园 330
券商,你准备好了吗 郭小芳 牛立新 333
实施券商融资政策大有作为 唐利民 余有红 336
券商融资的创新之路 宁淮松 曹新 刘传葵 341
股票南押贷款的法律基础 李敏 346
融资“前门”怎么开 郑则鹏 349
四、京沪热线 关于市场热点问题的对话 351
京沪热线 诸葛立早 倪小林 353
后记 曹士忠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