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讽谏传播流变 1
一、讽谏的涵义 2
二、讽谏的演变 13
三、讽谏的研究 37
第一章 讽谏传播主体 53
第二节 讽谏传播主体的人格特征 53
第二节 讽谏传播主体的角色设置 59
第三节 讽谏传播主体的自我意识 67
第二章 讽谏传播手段 79
第一节 讽谏传播中的潜语运用 79
第二节 讽谏传播中的语言运用 84
第三节 讽谏传播中的物语运用 96
第三章 讽谏传播方式 105
第一节 求谏方式 106
第二节 进谏方式 113
第三节 应谏方式 124
第一节 听谏之益 131
第四章 讽谏传播对象 131
第二节 纳谏之难 136
第三节 制谏之律 141
第五章 讽谏传播内容 150
第一节 讽谏传播内容的真实性 150
第二节 讽谏传播内容的规范性 157
第三节 讽谏传播内容的艺术性 163
第六章 讽谏传播环境 169
第一节 讽谏传播的史乘背景 170
第二节 讽谏传播的宫廷背景 174
第三节 讽谏传播的家庭背景 179
余论:讽谏传播启示 187
一、关于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 187
二、关于传播手段的传播内容 203
三、关于传播方式和传播环境 214
附录:讽谏传播个案(晏子研究) 222
一、讽谏传播:主体与对象 224
二、讽谏传播:手段与内容 238
三、讽谏传播:方式与环境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