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卷 15
前言 15
概述 15
古遗址篇 15
第一章 聚落址 15
旧石器时代 15
新石器时代 22
商周至明清时期 28
第二章 古城址 43
第三章 古窑址 49
第四章 古窖藏 51
墓葬篇 57
第一章 古墓葬 57
新石器时代 57
商、春秋战国时期 58
汉至元明时期 61
第二章 崖墓 67
第三章 名人墓 70
第四章 烈士墓 82
古建筑篇 87
第一章 寺观 87
第二章 庙祠 93
第三章 楼桥 104
第四章 塔坊 106
第五章 钟 110
碑刻、石雕篇 113
第一章 碑刻 113
第二章 石雕 119
纪念文物篇 127
第一章 纪念址 127
第二章 纪念建筑 133
第三章 故居 138
第四章 革命文物 141
馆藏文物篇 152
第一章 金银器 152
第二章 铜器 159
第三章 玉器 168
第四章 瓷器 171
第五章 陶器 177
第六章 其他 181
民俗文物篇 206
李自成归宿文献文物资料篇 206
第一章 文献资料 206
阿济格奏报李自成死事有关记载 206
何腾蛟奏报李自成死事有关记载 208
《明史》对李自成死事的记载 211
有关史籍对李自成归宿的记述 211
有关方志对李自成归宿的记述 215
有关宗谱对李自成归宿的记述 217
前人有关论述 218
第二章 文物资料 224
夹山寺的地理位置及沿革 224
奉天大和尚墓葬文物 225
夹山寺文物 227
化石篇 244
后记 244
文论卷 256
前言 256
文化论丛篇 256
概述 256
第一章 夹山文化 256
夹山在石门文化史上之地位&(申悦庐) 256
论夹山《碧岩录》在中国文化史上之地位&(张耀南) 258
石门夹山——中日茶禅文化的源头&(雷建生) 269
《碧岩录》作用于日本茶道考&(章弋) 275
第二章 特产文化 287
话说“石门橘”&(张友亮) 287
试论互融互促的茶文化与茶产业&(蔡盛刚) 291
浅谈“石门石”&(章弋) 299
第三章 节会文化 305
节会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浅探&(杨万龙) 305
用节会文化扮靓县域经济社会——石门“节会文化现象”解读&(晓阳) 308
史实追踪篇 318
概述 318
大顺军领袖李自成被害问题存疑&(申悦庐) 318
李自成禅隐石门夹山说新证&(陈俊武) 327
一份偏离史实甚远的考实&(覃道荣) 334
论李延不是李自成&(龙西斌) 345
试析有关李自成归宿地的民间传说&(贾国辉) 354
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关于李自成归宿问题的要论摘抄(四则) 362
哲学辨篇 375
概述 375
第一章 哲学理论探讨 375
二争于一——一分为二——合二而一&(赖作恒) 375
略论主体求真过程的风险实践&(杨万龙) 387
毛泽东自然辩证法思想初探&(欧阳绪清) 392
第二章 哲学应用研究 398
领导哲学 398
关于党政一把手决策科学化的思考&(周尧阶) 39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圣外王”与当代领导干部的理想人格&(易红庆) 402
努力探求科学决策之道&(朱晓平) 406
经济哲学 410
山区劳动力应向林业建设转移&(马先立) 410
国营商业企业股份化资产评估的观察与思考&(周常云) 414
浅谈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文泽枚) 418
用“外力工程”总揽县域经济的思考&(杨石旭) 422
关于以石门为常德经济次中心的战略思考&(丁建平) 425
论区际投资引力与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杨碧忠) 430
浅论推进县城经济民营化的政府作为&(熊大顺) 434
正确认识收入差距现象,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覃正爱等) 442
加入WTO后调整湖南农业保护政策的构想&(伍法明) 448
坚持发展主题,不断探索经济体制改革新方法&(刘双红等) 452
对湖南旅游产品建设格局的思考&(游碧竹) 455
以信息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盛雄雄) 460
人才哲学 465
关注社会思潮,把握现代人才激励特性&(唐明哲) 465
论著选介篇 472
碧岩录&(园悟克勤) 472
六典通考&(阎镇珩) 473
开创与拓展——新时期公安政工理论探索&(高德原) 476
盛世诤言&(傅学俭) 478
熔炉火花&(杨万龙) 480
情趣与追求&(文选德) 482
沉思与探析&(文选德) 484
道德经诠释&(文选德) 485
文化经济浅论&(文选德) 486
论语诠释&(文选德) 487
社会主义民族经济学&(邓真惠) 489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真惠) 490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论&(欧阳绪清) 490
历史方法论&(覃正爱) 492
梅与梅文化&(张孝岳 龙次平) 492
《碧岩录》现代解读&(张耀南) 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