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家 1
孔丘 1
目 录 1
墨翟 2
班固 (1 4
孟轲 4
王逸 (1 5
庄周 5
郑玄 (1 6
荀况 7
韩非 8
董仲舒 9
司马迁 10
扬雄 11
王充 12
曹丕 17
曹植 18
桓范 19
左思 19
陆机 20
挚虞 21
李充 22
葛洪 23
范晔 24
沈约 24
刘勰 25
钟嵘 27
裴子野 28
陆厥 29
萧子显 30
萧统 31
萧纲 32
徐陵 33
萧绎 33
颜之推 34
李百药 35
魏征 35
令狐德棻 36
王通 37
刘善经 37
李谔 38
王勃 39
陈子昂 40
刘知几 40
李白 41
杜甫 43
殷璠 44
李华 45
元结 46
高仲武 46
独孤及 47
梁肃 48
裴度 48
柳冕 49
韩愈 50
李翱 51
皎然 52
刘禹锡 53
白居易 54
柳宗元 55
皇甫湜 57
元稹 57
李德裕 58
杜牧 59
李商隐 60
陆龟蒙 61
皮日休 62
司空图 63
欧阳炯 64
孙樵 64
柳开 65
王禹偁 66
杨亿 66
穆修 67
范仲淹 68
宋祁 69
梅尧臣 69
石介 70
欧阳修 71
苏舜钦 72
李觏…………………………………………(73 )苏洵 73
邵雍 74
周敦颐 75
曾巩 76
司马光 77
王安石 78
程颐 79
苏轼 80
苏辙 81
黄庭坚 82
吕南公 83
秦观 84
张耒 85
陈师道 86
晁补之 86
杨时 87
吕本中 88
叶梦得 88
李清照 89
张戒 90
胡寅 91
吴可 91
王十朋 92
黄彻 93
杨万里 93
陆游 94
朱熹 95
范开 96
陆九渊 97
叶适 97
姜夔 98
戴复古 99
赵秉文 99
王若虚 100
真德秀 101
魏了翁 102
包恢 102
元好问 102
刘克庄 103
严羽 104
郝经 106
方回 107
文天祥 108
张炎 109
周德清 110
杨维祯 111
乔吉 111
钟嗣成 112
宋濂 113
刘基 114
高启 114
贾仲明 115
高棅 116
方孝儒 117
朱权 117
李东阳 118
李梦阳 119
徐祯卿 120
何景明 121
杨慎 122
谢榛 123
李开先 124
归有光 124
何良俊 125
唐顺之 125
王慎中 126
茅坤 127
李攀龙 128
徐渭 128
王世贞 129
李贽 130
潘之恒 131
焦竑 131
屠隆 132
汤显祖 133
臧懋循 134
沈璟 135
袁宗道 136
袁宏道 137
王骥德 138
钟惺 138
冯梦龙 139
袁中道 140
吕天成 140
艾南英 141
孟称舜 142
毛宗岗 143
陈子龙 143
黄宗羲 145
金人瑞 145
李渔 146
顾炎武 147
冯班 147
尤侗 148
王夫之 148
魏禧 149
叶燮 149
朱彝尊 150
王士祯 151
吴乔 151
蒲松龄 152
孔尚任 152
赵执信 153
方苞 154
张竹坡 155
沈德潜 156
厉鹗 156
郑燮 157
刘大櫆 158
袁枚 158
纪昀 159
赵翼 159
姚鼐 160
翁方纲 161
李调元 162
恽敬 163
章学诚 163
张惠言 164
焦循 164
脂砚斋 165
阮元 166
李兆洛 166
方东树 167
包世臣 167
周济 168
龚自珍 168
魏源 169
何绍基 170
蒋湘南 171
曾国藩 172
方玉润 173
刘熙载 174
刘毓崧 175
俞樾 175
洪仁玕 176
王韬 177
谭献 178
王闿运 179
黄遵宪 180
哈斯宝 181
林纾 182
陈廷焯 183
陈衍 183
裘廷梁 184
况周颐 185
康有为 185
黄人 186
章炳麟 187
梁启超 187
王国维 188
王钟麒 190
刘师培 191
吴梅 192
理论著作 193
尚书 193
周易 194
诗经 195
论语 196
周礼 196
左传 197
孟子 199
庄子 199
荀子 201
毛诗序 202
法言 203
论衡 204
诗谱序 204
典论·论文 205
文赋 207
三都赋序 208
文章流别集 209
抱朴子 210
翰林论 210
宋书·谢灵运传论 211
文心雕龙 212
文章缘起 214
诗品 214
文选 216
玉台新咏 217
中说 217
史通 218
评诗格 220
诗格 220
戏为六绝句 221
教坊记 222
诗式 222
乐府杂录 223
唐人选唐诗 223
与元九书 223
文镜秘府论 224
二十四诗品 225
本事诗 226
西昆酬唱集 227
六一诗话 227
中山诗话 228
梦溪笔谈 229
石林诗话 230
王直方诗话 230
后山诗话 231
藏海诗话 232
洪驹父诗话 232
潜溪诗眼 233
论词 233
草堂诗话 234
碧鸡漫志 234
能改斋漫录 235
临汉隐居诗话 235
冷斋夜话 236
诗话总龟 236
许彦周诗话 237
唐诗纪事 237
?溪诗话 238
竹坡老人诗话 238
岁寒堂诗话 239
苕溪渔隐丛话 240
韵语阳秋 241
文则 242
文章精义 243
白石道人诗说 244
全唐诗话 244
后村诗话 245
诗人玉屑 245
沧浪诗话 246
对床夜话 247
诗林广记 247
词源 248
乐府指迷 249
论诗绝句三十首 250
滹南诗话 250
青楼集 251
辍耕录 252
录鬼簿 253
录鬼簿续编 253
瀛奎律髓 254
唐诗品汇 255
怀麓堂诗话 255
四溟诗话 256
唐宋八大家文钞 257
艺苑卮言 257
童心说 258
艺圃撷余 259
诗薮 259
词谑 260
诗归 260
南词叙录 261
何元朗曲论 262
曲藻 262
曲律 263
顾曲杂言 264
徐阳初曲论 264
曲品 265
远山堂曲品、剧品 266
列朝诗集小传 267
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268
李笠翁曲话 269
姜斋诗话 269
原诗 270
带经堂诗话 271
围炉诗话 272
谈龙录 273
历代诗话 274
说诗晬语 274
词苑丛谈 276
宋诗纪事 277
论文偶记 277
一瓢诗话 278
随园诗话 279
瓯北诗话 280
石洲诗话 280
新传奇品 281
雨村曲话 282
雨村剧话 282
文史通义 283
花部农谭 284
剧说 285
初月楼古文绪论 285
介存斋论词杂著 286
养一斋诗话 286
昭昧詹言 286
艺概 287
复堂词话 289
白雨斋词话 290
明诗纪事 290
射鹰楼诗话 291
戒浮文巧言谕 291
饮冰室诗话 292
石遗室诗话 293
元诗纪事 293
辽诗纪事 293
金诗纪事 294
蕙风词话 294
摩罗诗力说 295
红楼梦评论 296
宋元戏曲考 297
人间词话 298
国故论衡 298
历代诗话续编 300
清诗话 300
枚马 301
屈宋 301
文体、流派 301
风骚 302
汉乐府 302
乐府民歌 303
东海黄公 303
建安七子 304
建安文学 304
竹林七贤 306
正始之音 306
玄言诗 307
太康体 307
游仙诗 308
田园诗 309
永明体 310
山水诗 310
元嘉体 310
徐庾体 311
踏摇娘 311
齐梁体 312
竟陵八友 313
宫体诗 314
玉台体 314
选体 314
上官体 315
初唐四杰 315
沈宋 316
论诗绝句 317
宫词 317
边塞诗 317
四六文 318
大历十才子 318
韩柳 318
古文运动 320
古文 321
时文 321
骈文 322
题词 322
序跋 322
试帖诗 323
制义 323
新乐府运动 324
元和体 325
无题 326
长庆体 326
传奇 326
温李 327
皮陆 327
西昆体 327
诗文革新 328
元祐体 329
参军戏 329
婉约派 330
豪放派 331
江西派 331
一祖三宗 332
鼓子词 332
诗话 333
宋杂剧 333
词谱 334
北曲 335
永嘉四灵 336
江湖派 336
话本 336
院本 337
诸宫调 337
元杂剧 338
元曲 339
联曲体 340
南戏 340
南曲 341
前七子 342
茶陵派 342
台阁体 342
唐宋派 343
后七子 343
唐宋八大家 344
公安派 344
骈俪派 344
本色派 345
吴江派 345
临川派 346
竟陵派 347
后五子 347
曲话 347
雅部 348
明清传奇 348
花部 349
板腔体 349
浙西词派 350
桐城派 351
阳湖派 352
常州词派 352
宋诗运动 353
同光体 353
文界革命 354
白话文运动 355
诗界革命 356
小说界革命 357
理想派 359
写实派 359
南社 360
政治小说 361
谴责小说 362
鸳鸯蝴蝶派 363
名词术语 364
诗言志 364
三不朽 365
大音希声 365
修辞立其诚 366
思无邪 367
文质彬彬 368
兴、观、群、怨 368
事父、事君 369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70
郑声淫 371
郑卫之音 373
巧言令色 374
绘事后素 374
三表法 375
以意逆志 376
知人论世 377
知言养气 377
言不尽意 378
至乐无乐 379
天籁 380
奸言 381
论发胸臆,文成手中 381
赋诗言志 383
辩说 383
辞达 384
情欲信,辞欲巧 385
温柔敦厚 386
诗六义 387
阳春白雪 388
下里巴人 388
发愤著书 388
诗以达意 389
文约辞微 390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391
心声心画 392
雕虫篆刻…………………(393 )升堂入室 394
政教中心说 395
风教 395
吟咏情性 397
主文而谲谏 398
发乎情,止乎礼义 398
变风变雅 400
讽谕 400
风雅 401
劝百讽一 401
尊古卑今 402
言事增实 403
起事不空为,因因不妄作 405
金相玉质 406
文人相轻 407
贵远贱近 408
本同而末异 409
文气说 410
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411
缘情说 414
谢朝华,启夕秀 415
绮靡 416
辞达理举 417
穷形尽相 418
警策 419
尚巧贵妍 420
音声迭代 421
唱、应、和、悲、 422
雅、艳 422
应感 423
巧为形似 424
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425
声律说 426
声病说 428
浮声切响 430
原道 430
天文 432
人文 433
征圣 434
宗经 435
宗经六义 436
志足言文 436
应物斯感 437
神与物游 438
体性 439
八体 440
情动言形,理发文见 441
因情立体,即体成势 442
风骨 443
通变 445
情采 446
为情造文,为文造情 447
熔裁 448
三准 449
夸饰 450
比显兴隐 451
事类 452
附会 452
隐秀 453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454
歌谣文理,与世推移 455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456
知音 457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457
六观 458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459
贯乎道,济乎义 459
指事造形,穷情写物 460
陈诗展义,长歌骋情 460
滋味说 461
建安风力 462
直寻 463
用事 464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465
淫文破典 465
踵事增华 466
文笔说 467
芙蓉出水 468
错采镂金 468
约以达,繁以塞 469
歌以贡俗,赋以见志 469
刚柔清浊 470
兴寄 470
汉魏风骨 471
简要 471
用晦 472
模拟 472
凌云健笔 473
正声 473
鲸鱼碧海 474
翡翠兰苕 474
别裁伪体 474
转益多师 475
沉郁顿挫 475
后贤兼旧制 476
直致 476
切对 477
文质半取,风骚两挟 477
以文为戏 478
不诡其词,不异其理 478
陈言务去 478
不平则鸣 479
气盛言宜 479
师其意,不师其辞 480
文从字顺 481
用文尚能 481
闳中肆外 482
文以明道 482
辅时及物 482
旁推交通 483
道假辞而明,辞假书而传 483
辞令褒贬,导扬讽谕 484
骈四俪六 484
创意造言,皆不相师 485
文以贯道 485
文锦覆井 485
唱和 486
系于意,不系于文 487
言直而切 487
事核而实 487
尚质抑淫,著诚去伪 488
辞质而径 489
诗道 489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490
义类 491
为时为事 491
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492
嘲风雪,弄花草 493
取境 493
假象见意 494
诗缘情境发 494
采奇于象外 495
情在言外 495
诗有五格 496
诗有七德 496
诗有三思 497
诗有三境 498
语与兴驱,势逐情起 498
文体四变 498
辨味 499
韵味说 500
澄淡精致 501
韵外之致 501
象外之象 502
直致所得 503
思与境偕 504
雄浑 504
冲淡 505
自然 506
含蓄 507
绮丽 508
疏野 509
填词 509
本色、当行 510
道统 510
文统 511
文道合一 511
因事激情,因物兴通 512
应变作制 512
传道明心 512
愤世嫉邪 513
平淡 513
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 514
道盛文至 514
文简意深 515
穷而后工 515
意新语工 516
事信言文 517
怀时感物 517
明心见性 517
文以载道 518
有补于世 519
适用为本 519
作文害道 520
风水相遭 521
有为而作 521
随物赋形 522
枯澹 523
求深务奇 523
神似 524
形似 524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525
气充文见 526
无一字无来处 526
守绳墨与不守绳墨 527
点铁成金 527
理得辞顺 528
灵均自得 528
意与言会,言随意遣 529
兴当时事 529
缘情体物 530
夺胎换骨 530
闭门觅句 530
悟入 531
活法 531
别是一家 532
词语尘下 533
句读不葺之诗 533
言志为本,咏物为工 534
叶韵 534
铺叙 534
意味 535
情真 536
味长 536
气胜 536
中的 537
预设法式 537
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宛转之度 537
学诗如参禅 538
文如其人 539
江山之助 540
诗家三昧 541
诗外工夫 541
文从道中出 542
以味不以形 542
器大声宏 543
诗法 544
天籁自鸣 545
诗有四种高妙 546
自得 547
太体 547
定体 548
因事出奇 548
明义理,切世用 549
语录讲义之押韵者 550
以禅喻诗 550
妙悟 551
入神 551
熟参 552
优游不迫 552
沉着痛快 553
别材 553
别趣 554
以议论为诗 554
以才学为诗 554
以文字为诗 555
兴趣 555
气象 556
雅词 556
质实 557
清空 557
正体 558
眼处心生 558
载道之文 559
记事之文 560
行家、戾家 560
尺寸古法,罔袭其辞 561
翕辟顿挫,尺尺而寸寸之 562
不泥法而法尝由 562
高古者格,宛亮者调 563
情寡词工 564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564
临景构结 565
真诗乃在民间 565
攻玉他山 566
辞断意属,联类比物 567
事不奇则不传 567
似苍老而实疏卤 568
元习 568
古人影子 569
独守尺寸 569
以筏喻诗 570
文随世变,代不如前 570
诗文以气格为主,繁简勿论 570
诗有造物,悟得其妙 571
意随笔生,不假布置 572
景媒情胚 573
自然为上,精工次之 573
语不着色相,情意独至 574
情词易工 574
南词激越,北曲慷慨 575
神明变化为法 576
法寓于无法 576
文章本色 577
文随道转,时非所论 578
才、思、格、调 579
六经皆史 579
气从意畅,神与境合 580
由工入微,不犯痕迹 581
极自有法,无阶级可寻 581
一师心匠 582
师匠宜高,捃拾宜博 582
辞情、声情 583
化工 583
化腐朽为神奇 584
画工 584
绘面目而失神情 585
模词拟法,拘而不化 585
熔意心神,命辞今日 586
文必程古,见必超妙 586
风骨格力,言人人殊 587
诗有虚实论 588
意、趣、神、色 589
以情抗理 589
世总为情,情生诗歌 590
骀荡淫夷,转在笔墨之外 591
三馆画手,一堂木偶 591
词人当行,歌客守腔 592
词宗宝藏 592
曲中工巧 592
名家 593
作曲三难 593
不工而工 594
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 594
学其意,不必拟其字句 595
有一派学问,酿出一种意见 595
器识文艺,表里相须 596
世道既变,文亦因之 597
法因于敝而成于过 598
见从已出 599
情与境会 599
任性而发 600
真趣 601
独抒性灵 601
吴江守法,临川尚趣 602
模写物情,体贴人理 602
家数 602
意常则造语贵新 603
幽情单绪 603
求古人真诗 604
法不前定,趣不强括 605
事赝而理真 605
本色独造语 606
幻中有真与幻而能真 606
以文运事与因文生事 607
立主脑 608
梦往神游,设身处地 609
无声戏 609
虚则虚到底 610
传奇无实,大半寓言 610
谈真易,说梦难 611
点鬼之谈 611
结构 612
机趣 613
性情、兴会、思致 613
景语与情语 614
以主待宾 614
即景会心 615
情中景,景中情 615
师心自用 615
理、事、情与才、胆、识、力 616
积理练识 616
自然之法 617
神韵说 618
令观者不能预拟其局面 619
义法说 619
雅洁 620
格调说 621
神气、音节、字句 621
性灵说 622
阳刚阴柔说 623
义理、考据、文章 623
肌理说 624
文德 625
人外无诗,诗外无人 625
哀乐中节 626
逆愈甚,复愈大 626
词眼 627
妙在衬跌 628
物我无间 628
凭虚构象 629
诗品出于人品 630
极炼如不炼 631
文以纪实,言贵从心 632
我手写吾口 633
诗外有事,诗中有人 634
意在笔先,神余言外 635
说部 636
怡情遣日 636
熏、浸、刺、提 637
寓谲谏于诙谐,发忠爱于馨艳 638
浅而易解,乐而多趣 639
意境说 639
有我之境 641
无我之境 642
隔与不隔 643
造境与写境 644
主观之诗人 645
客观之诗人 646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646
现境界与他境界 647
摩罗精神 647
选学妖孽,桐城谬种 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