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学导论 (上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傅献彩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040076063
  • 页数:4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将原分属于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建立一个新的体系,加强基础,突出重点,简明清晰,便于自学。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以化学原理为主,主要介绍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的基础,将定量化学分析纳入化学平衡中;下册以元素化学为主,在介绍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按区介绍各族元素的基础知识。每章后附课外参考读物和习题,书后附有习题答案、附录等。

上册 1

1 化学发展历史的简单回顾 1

2 化学的定义 5

3 化学的分类 6

4 化学方法 7

5 现代化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 8

6 大学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8

7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10

8.1 什么是有效数字 14

8 有效数字 14

8.2 数的修约 15

8.3 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 17

课外参考读物 19

习题 19

第1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20

1.1 气体 21

1.1.1 低压气体的几个经验定律 21

1.1.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23

1.1.3 混合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26

1.1.4 气体的扩散——格雷姆扩散定律 29

1.1.5 气体的分子运动论 30

1.1.6 分子运动的速率分布 33

1.1.7 实际气体——范德华方程 36

1.1.8 气液间的转化——实际气体的等温线 39

1.2 液体 41

1.2.1 液体的微观结构 41

1.2.2 液体的蒸气压 42

1.2.3 液体的沸点 44

1.2.4 液体的表面张力 45

1.2.5 液晶 47

1.3.1 纯净水的获得 48

1.3 水 48

1.3.2 水的结构 49

1.3.3 水的物理性质 50

1.3.4 水的相图 50

1.3.5 重水 52

1.3.6 水的污染——环境保护 53

1.4 超临界状态 55

1.5 等离子体和超高密度态 57

1.5.1 等离子体——物质的第四态 57

1.5.2 超高密度态 58

习题 59

课外参考读物 59

第2章 溶液和胶体 61

2.1 溶液 61

2.1.1 溶液的形成 61

2.1.2 溶液浓度表示法 62

2.1.3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64

2.2 分散系统 69

2.2.1 溶胶的制备 70

2.2.2 溶胶的性质 70

2.2.3 双电层和电动电势 72

2.2.4 溶胶粒子的结构——胶团 73

2.2.5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74

2.3 大分子溶液 76

课外参考读物 76

习题 77

第3章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 78

3.1 引言 78

3.2 几个基本概念 79

3.2.1 系统与环境 79

3.2.2 状态和状态函数 80

3.2.4 热和功 81

3.2.3 过程和途径 81

3.3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83

3.4 热力学能(U) 84

3.5 焓(H)——定压下的热效应 86

3.5.1 焓 86

3.5.2 热容 87

3.5.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反应进度(ξ) 88

3.5.4 摩尔焓变 90

3.6 标准状态 90

3.7 盖斯定律 92

3.8.1 标准摩尔生成焓 93

3.8 反应热的求算 93

3.8.2 燃烧热(或燃烧焓) 95

课外参考读物 96

习题 96

第4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99

4.1 引言 99

4.2 可逆过程和最大功 101

4.3 自发变化的方向性 105

4.4 热力学第二定律 107

4.4.1 自发变化的共同特性——不可逆性 107

4.4.2 热力学第二定律 108

4.5 等温等容条件下变化方向的判断——亥姆霍兹函数(A) 109

4.5.1 等温过程中的最大功 109

4.5.2 亥姆霍兹自由能 111

4.5.3 等温等容条件下变化方向的判断 112

4.6 等温等压下变化方向的判断——吉布斯自由能(G) 113

4.6.1 吉布斯自由能 113

4.6.2 等温等压条件下变化方向的判断 114

4.7 几种物质的吉布斯自由能表示式 115

4.7.1 理想气体的吉布斯自由能表示式 115

4.7.2 溶液中各组分吉布斯自由能的表示式 116

4.7.3 凝聚态的吉布斯自由能 117

4.8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117

4.9 熵(S) 118

4.9.1 熵的统计意义——熵和混乱度 119

4.9.2 熵变的计算——热力学第三定律 121

4.9.3 熵和其他几个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 123

课外参考读物 124

习题 124

5.1 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128

5.1.1 可逆反应 128

第5章 化学平衡 128

5.1.2 化学平衡 129

5.2 化学平衡定律和经验平衡常数 130

5.2.1 化学平衡定律 130

5.2.2 均相化学平衡和多相化学平衡 132

5.2.3 经验平衡常数 133

5.3 化学反应等温式和标准平衡常数 136

5.3.1 化学反应等温式和标准平衡常数 137

5.3.2 活度和逸度的概念 140

5.4.1 利用等温式判别反应的方向 142

5.4 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142

5.4.2 由式△G=△H-T△S判别反应的方向 144

5.5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移动原理 145

5.5.1 分压(或浓度)的影响 145

5.5.2 压力的影响 147

5.5.3 温度的影响 149

5.5.4 同时平衡和耦合反应 152

课外参考读物 154

习题 155

第6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159

6.1 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159

6.1.1 阿仑尼乌斯的部分电离理论 159

6.1.2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的基本概念 161

6.1.3 离子强度的概念 162

6.2 布朗斯特酸碱理论 165

6.2.1 质子论酸碱的定义 165

6.2.2 质子论的酸碱反应 167

6.2.3 质子酸碱的强度 170

6.2.4 共轭酸碱对Ka和Kb的关系 172

6.3 路易斯电子酸碱理论 173

6.4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计算的一般原则 177

6.4.2 电荷平衡式 178

6.4.3 质子平衡式 178

6.4.1 物料平衡式 178

6.5 酸度对弱酸(碱)各物种分布的影响 180

6.5.1 一元弱酸溶液中各物种的分布 180

6.5.2 多元酸溶液中各物种的分布 182

6.6 酸碱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184

6.6.1 强酸(碱)溶液 184

6.6.2 一元弱酸(碱)溶液 186

6.6.3 两种弱酸(HA+HB)混合溶液 189

6.6.4 多元酸(碱)溶液 190

6.6.5 两性物质溶液 191

6.7.1 缓冲溶液和缓冲作用 193

6.7 缓冲溶液 193

6.7.2 缓冲溶液的配制 194

6.7.3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197

6.7.4 常用缓冲溶液和标准缓冲溶液 199

6.8 滴定分析法概述 200

6.8.1 滴定分析法的类型、对滴定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201

6.8.2 标准滴定溶液和基准物质 202

6.8.3 滴定分析的计算 203

6.8.4 酸碱指示剂 206

6.9 酸碱滴定曲线 208

6.9.1 强碱滴定强酸或强酸滴定强碱 209

6.9.2 强碱滴定弱酸 211

6.9.3 强酸滴定弱碱 214

6.9.4 多元酸的滴定 215

6.10 酸碱滴定法的终点误差 217

6.10.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218

6.10.2 终点误差公式 220

6.11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221

6.11.1 混合碱的分析 221

6.11.2 铵盐中氮的测定 222

课外参考读物 223

6.11.3 硅的测定 223

习题 224

第7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228

7.1 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和命名 229

7.1.1 配合物的定义 229

7.1.2 配合物的组成 231

7.1.3 配合物的命名 232

7.1.4 配合物的类型 234

7.2 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 236

7.2.1 配合物的空间结构 236

7.2.2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237

7.3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配合物各物种的分布 239

7.3.1 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 239

7.3.2 不稳定常数 240

7.3.3 配合物各物种的分布 240

7.4 EDTA及其配合物 242

7.4.1 EDTA和EDTA二钠 242

7.4.2 EDTA在溶液中的分布 243

7.4.3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244

7.5.2 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 246

7.5.1 稳定常数 246

7.5 配合物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246

7.5.3 副反应系数的计算 248

7.6 金属指示剂 254

7.6.1 金属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原理 255

7.6.2 金属指示剂的条件 256

7.6.3 金属指示剂的转变点 256

7.6.4 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257

7.7 配位滴定曲线 258

7.7.1 条件稳定常数K′(ML)的影响 259

7.7.2 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 260

7.8 终点误差 261

7.9 单一离子的滴定条件和最高允许酸度与最低酸度 263

7.10 混合离子的滴定 265

7.10.1 控制酸度进行分步滴定 265

7.10.2 掩蔽和解蔽 267

7.11 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 269

7.11.1 直接滴定法 269

7.1.2 返滴定法 270

7.11.3 置换滴定法 271

7.11.4 间接滴定法 272

7.12 配位化合物的一些应用 273

7.11.5 配位滴定的应用实例 273

7.12.1 贵金属的湿法冶金 274

7.12.2 分离和提纯 274

7.12.3 配位催化 274

7.12.4 电镀与电镀液的处理 275

7.12.5 生物化学中的配位化合物 275

课外参考读物 276

习题 276

8.1 沉淀平衡 279

8.1.1 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279

第8章 沉淀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279

8.1.2 活度积、溶度积和溶解度 282

8.1.3 副反应和条件溶度积 283

8.2 影响沉淀平衡的因素 284

8.2.1 同离子效应 284

8.2.2 盐效应 285

8.2.3 酸效应 286

8.2.4 配位效应 287

8.2.5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其他因素 289

8.3 分级沉淀法和沉淀的转化 291

8.3.1 分级沉淀法 291

8.3.2 沉淀的转化 293

8.4 沉淀滴定法 294

8.4.1 莫尔法——K2CrO4指示剂 295

8.4.2 伏哈德法——铁铵钒指示剂 296

8.4.3 法扬司法——吸附指示剂 298

8.5 重量分析法 299

8.5.1 重量分析法的一般步骤和特点 299

8.5.2 重量法对沉淀的要求 300

8.5.3 重量法结果的计算 301

8.6 沉淀的形成 301

8.6.1 沉淀的类型 301

8.6.2 沉淀的形成 302

8.7 沉淀的沾污 305

8.7.1 共沉淀 305

8.7.2 后沉淀 307

8.8 沉淀的操作条件 308

8.8.1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308

8.8.2 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309

8.8.3 均匀沉淀法 310

8.8.4 沉淀的烘干和灼烧 311

8.9 有机沉淀剂 311

8.9.1 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311

8.9.2 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312

8.10 沉淀分离法 313

8.10.1 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314

8.10.2 硫化物沉淀分离 315

8.10.3 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 316

8.10.4 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317

课外参考读物 318

习题 318

9.1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321

9.1.1 氧化和还原的定义 321

第9章 原电池和氧化还原反应 321

9.1.2 元素的氧化数 323

9.2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324

9.2.1 氧化数法 324

9.2.2 离子电子法 325

9.3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326

9.3.1 原电池 326

9.3.2 电极电势 328

9.3.3 标准电极电势 329

9.3.4 电池的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 332

9.3.5 原电池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333

9.4 表示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 335

9.5 电极电势的应用 337

9.5.1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 338

9.5.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339

9.5.3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340

9.5.4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 342

9.5.5 电势—pH图 344

9.5.6 利用原电池测定溶度积常数 347

9.6 实用电化学 348

9.6.1 化学电源 348

9.6.2 电解 352

9.6.3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腐 353

9.7 氧化还原滴定法 356

9.7.1 条件电极电势 357

9.7.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358

9.7.3 氧化还原指示剂 361

9.8 高锰酸钾法 363

9.8.1 概述 363

9.8.2 高锰酸钾法应用示例 364

9.9 重铬酸钾法 366

9.9.1 概述 366

9.9.2 重铬酸钾法应用示例 367

9.10.1 概述 368

9.10 碘量法 368

9.10.2 间接碘量法 369

9.10.3 直接碘量法 371

9.11 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示例 372

课外参考读物 374

习题 375

10.1 误差的产生和减免 382

10.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382

第10章 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 382

10.1.2 误差和偏差 383

10.1.3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384

10.1.4 系统误差的减免 386

10.1.5 系统误差的检测 387

10.2 标准偏差 387

10.2.1 总体和样本 387

10.2.2 标准偏差 388

10.3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391

10.3.1 频数分布图 391

10.3.2 正态分布 393

10.3.3 标准正态分布 394

10.4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395

10.5 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397

10.5.1 t分布 397

10.5.2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398

10.5.3 t检验 399

10.6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401

10.7 可疑数据的取舍——Q检验法 404

课外参考读物 405

习题 405

习题参考答案 407

附表1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997) 416

附表 416

附表2 一些物质的摩尔质量 418

附表3 一些质子酸的解离常数 422

附表4 一些氨羧配位剂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K(ML) 428

附表5 一些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βi 429

附表6 一些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434

附表7 一些半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Eθ和条件电极电势Eθ 436

附表8 在298.15K和100kPa时一些单质和化合物的热力学函数 448

附表9 一些物理和化学的基本常数 453

附表10 常用的换算因数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