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周原冰 3
第一编 导论 3
第一章 人际关系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3
第一节 人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3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学 3
二、人际关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5
三、人际关系学研究对象的结构与层次 8
第二节 人际关系学研究的任务和方法 10
一、人际关系学研究的任务 10
二、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方法 14
复习思考题 19
一、人的本质 2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 20
第二章 人际关系学的理论基础 20
二、人性 22
三、人的需要 24
四、人的交往 26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特征 28
一、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29
二、人际关系的基础 30
三、人际关系产生的直接前提 31
第三节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32
一、人道原则 32
二、功利原则 34
三、审美原则 35
四、和谐原则 37
复习思考题 39
第三章 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40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起源 40
一、猿猴社会及其内部“关系” 40
二、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 43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历史演变 46
一、原始社会的人际关系 46
二、奴隶社会的人际关系 47
三、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 49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 50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 52
第三节 人际关系形成的条件和心理过程 53
一、人际关系形成的基本条件 54
二、人际关系发展的心理过程 58
复习思考题 62
第四章 人际关系的形态和测量 63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类型 63
一、人际关系的内容 63
二、人际关系的种类划分 66
三、人际关系的基本状态 68
第二节 人际关系存在的基本形式 70
一、业缘人际关系 71
二、亲缘人际关系 73
三、地缘人际关系 76
一、莫雷诺社会测量法 77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测量和分析 77
二、参照测量法 80
三、“雷维奇人际关系测试游戏” 82
复习思考题 84
第二编 人际心理 87
第五章 人际关系的心理机制 87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情绪和情感机制 87
一、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87
二、情绪和情感的特点 89
三、情绪和情感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90
第二节 态度与人际关系 92
一、态度的特性 92
二、态度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93
三、态度的转变对人际关系的作用 95
第三节 行为与人际关系 97
一、人际交往行为的分类 97
二、利他与利己行为 98
三、从众与众从行为 99
四、支配与服从行为 100
五、攻击与援助行为 101
六、亲和与冷漠行为 102
复习思考题 103
第六章 人际关系与年龄发展阶段 104
第一节 少儿心理与人际关系 104
一、少儿的生理特征 104
二、少儿的心理特征 106
三、影响少儿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与发展的人际因素 108
第二节 青年心理与人际关系 113
一、青年的心理特征 113
二、青年人际关系的特点 116
三、人际关系对青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118
第三节 老年心理与人际关系 120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120
二、老年人心理的自我调节 122
三、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124
复习思考题 125
第一节 个性心理与人际关系 126
一、个性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126
第七章 人际关系与个性心理和群体心理 126
二、气质与人际关系 128
三、性格与人际关系 130
第二节 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 133
一、群体的类型 133
二、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 134
三、群体凝聚力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 136
第三节 领导心理与人际关系 138
一、领导和领导者 139
二、领导者的人际关系 139
三、改善领导者的人际关系 142
复习思考题 144
第一节 情爱的心理要素及其特点 145
一、性心理的生理基础和社会制约因素 145
第八章 情爱心理 145
二、情爱的心理要素 147
三、情爱的心理特点 152
第二节 恋爱心理 155
一、择偶心理 155
二、初恋心理 158
三、失恋心理 161
第三节 婚姻心理 164
一、婚后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 164
二、婚姻人际关系的调适 166
三、婚外恋和婚外性关系 169
复习思考题 172
一、嫉妒的本质、特征和范围 173
第一节 嫉妒 173
第九章 异常人际心理 173
二、嫉妒发生的条件及其后果 177
三、如何处理嫉妒心理 180
第二节 偏见 182
一、偏见的涵义和特征 182
二、偏见产生的原因 183
三、怎样减少和克服偏见 188
第三节 孤独 189
一、孤独及其种类 190
二、产生孤独的原因和具体情境 191
三、抑制、摆脱及利用孤独 193
复习思考题 197
一、人际沟通及其特点 200
第一节 人际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200
第三编 人际交往 200
第十章 人际沟通 200
二、人际沟通的类型 201
三、人际沟通的网络 203
四、人际沟通的功能 206
第二节 人际沟通的工具 207
一、语言符号系统 207
二、非语言符号系统 211
三、艺术语言符号系统 216
复习思考题 218
第一节 自我与自我意识 219
一、“自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219
第十一章 人际交往与自我意识 219
二、自我意识及其特点 222
三、自我意识的心理结构 226
第二节 自我表露 228
一、自我表露的性质 229
二、自我表露的原因和作用 232
三、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表露 234
第三节 自我辩解 235
一、自我辩解的性质 236
二、自我辩解的类型和方法 238
三、自我辩解的语言艺术 241
复习思考题 244
一、人际认知的内容与结构 245
第十二章 人际认知 245
第一节 人际认知的内容、结构和特点 245
二、人际认知的特点 248
三、人际认知协调理论 250
第二节 印象的形成 252
一、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 252
二、第一印象和首因效应 255
三、印象整饰 258
第三节 人际认知偏差和归因理论 263
一、人际认知偏差 263
二、人际认知的归因 266
三、人际认知的归因理论及其应用 268
复习思考题 271
一、说服前的准备 272
第十三章 人际影响 272
第一节 说服 272
二、有效说服的艺术 274
第二节 暗示、感染和模仿 278
一、暗示 279
二、感染 281
三、模仿 283
第三节 同感与理解 285
一、同感的性质和意义 286
二、同感和理解的技巧 288
三、消除误解、增进理解 292
复习思考题 294
一、异性交往的性质和价值 295
第十四章 特殊的人际交往形式 295
第一节 异性交往 295
二、异性效应和女性交往优势 298
三、异性交往的障碍 300
四、实现异性交往正常化的途径 301
第二节 代际交往 303
一、代际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303
二、代际交往的价值和类型 306
三、关于“代沟”问题的理论研究 308
第三节 跨文化人际交往 311
一、跨文化人际交往的形式 311
二、中西人际交往文化模式比较 313
三、人际沟通工具的文化差异 315
四、如何改进跨文化人际交往 318
复习思考题 319
附录 322
现代西方人际关系理论述 322
一、人群关系理论 322
二、人际需要理论 326
三、角色理论 331
四、人际交换理论 335
五、戏剧交往理论 338
六、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342
主要参考书目 348
出版后记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