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生物化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绍文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301052812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植物传粉的生态学和生物化学 1

前言 1

第一节 传粉 2

一、非生物传粉 2

二、生物传粉 3

第二节 花色 7

一、传粉者对花色的偏爱 7

二、花色的化学 8

三、花的导向 16

四、传粉者对花色的选择作用 18

五、人式花卉 20

第三节 花的气味 20

一、香味 21

二、臭味 22

三、花的气味和昆虫信息素 24

四、香料物质 25

第四节 花蜜 26

一、蜜糖 27

二、氨基酸和蛋白质 28

三、脂类物质 31

四、花外蜜 31

第五节 花粉 32

一、花粉的形态和功能 32

二、花粉的化学万分 34

三、大气中的花粉 35

第六节 传粉的协同进化 35

一、传粉的专化和进化 36

二、协同进化的例证 36

参考文献 43

第二章 高等植物之间的生化关系 45

前言 45

第一节 异株克生的概念 45

第二节 异株克生现象和克生化合物 47

一、酚类化合物 47

二、萜类化合物 51

三、炔类化合物 55

四、生物碱 55

五、其他结构的化合物 56

第三节 克生化合物的作用机制 57

一、抑制和刺激 57

二、抑制细胞分裂和伸长 58

三、影响光合作用和生物合成 59

四、干扰呼吸代谢和摄取 59

五、克生化合物和植物激素 60

六、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61

第四节 植物和寄生植物 61

第五节 异株克生和农业 62

一、作物残体的克生作用 63

二、作物和杂草的相互干扰 64

三、克生和轮作 65

第六节 异株克生和林业与园艺 67

参考文献 69

第三章 植物毒互及其对动物的防御作用 71

前言 71

第一节 非蛋白质氨基酸 72

一、碱性非蛋白质氨基酸 72

二、酸性非蛋白质氨基酸 74

三、芳香和杂环非蛋白质氨基酸 75

四、含硒氨基酸 78

五、具神经毒性氨基酸 79

六、非蛋白质氨基酸的生态意义 80

第二节 生氰糖苷 82

一、生氰作用和生氰糖苷 83

二、生氰糖苷的合成和降解 84

三、哺乳动物的解毒机制 87

四、生氰糖苷的多态现象和生态意义 88

第三节 生物碱 90

一、几种常见的植物生物碱 91

二、生物碱的生物合成 99

三、生物碱的生态意义 100

第四节 蛋白质毒素 101

一、相思子毒素 101

三、胰蛋白酶抑制剂 102

二、蓖麻毒素 102

四、植物凝聚素 103

第五节 不含氮毒素 105

一、苷类化合物 105

二、萜类化合物 107

三、酚类化合物 108

四、其他结构的化合物 110

第六节 动物的中毒和解毒 111

一、致毒作用类型 112

二、解毒作用 113

三、贮毒 114

参考文献 115

第四章 动物信息素 117

前言 117

一、绿藻信息素 118

第一节 藻类信息 118

二、褐藻信息素 119

第二节 水生真菌的信息素 121

第三节 昆虫信息素 122

一、性信息素 122

二、报警信息素 140

三、踪迹信息素 143

第四节 鱼类信息素 145

一、惊吓反应和报警信息素 145

二、性信息素 145

第五节 哺乳动物信息素 146

一、啮齿类信息素 147

二、有蹄类信息素 150

三、灵长类信息素 151

参考文献 153

第五章 植物中的动物激素及其类似物 156

前言 156

第一节 植物中的雌激素及其类似物 157

一、甾醇类性激素 157

二、激素类似物 158

三、生殖调控 160

四、植物中性激素的作用 162

第二节 植物中的昆虫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 163

一、昆虫保幼激素 163

二、植物中的保幼激素 164

三、植物中的保幼激素类似物 164

四、抗保幼激素 167

第三节 植物中的蜕皮激素及其类似物 171

一、昆虫蜕皮激素 171

二、植物蜕皮激素 172

第四节 蜕皮激素前体物的作用 177

第五节 植物中的昆虫信息素 180

参考文献 181

第六章 动物毒素及其防御作用 184

前言 184

第一节 有毒鱼类 184

一、毒鱼类 184

二、刺毒鱼类 187

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化学防御 187

一、箭毒蛙毒素 187

二、蟾蜍毒素 188

第三节 毒蛇和毒蜥蜴 189

一、毒蛇的种类和分布 189

二、神经毒素 190

三、心脏毒素 197

四、肌肉毒素 198

五、出血毒素 199

六、蛇毒酶 200

七、非毒组分 202

八、毒蜥毒素 203

第四节 昆虫的化学防御 204

一、鞘翅目 204

二、鳞翅目 205

三、膜翅目 207

第五节 蝎毒和蜘蛛毒 212

一、蝎毒 213

二、蜘蛛毒 213

一、腔肠动物 215

第六节 海生无脊椎动物毒素 215

二、环节动物 216

三、软体动物 217

四、刺皮动物 219

参考文献 220

第七章 植食性昆虫对食物的选择 222

前言 222

第一节 植食性昆虫食性的分化 223

第二节 有引诱作用的次生物质 224

一、蝶蛾类的取食引诱剂 224

二、蚜虫类的取食引诱剂 228

三、甲虫取食引诱剂 230

四、蝇类引诱剂 232

五、产卵刺激剂 233

第三节 有驱拒作用的次生物质 236

一、蝶蛾类产卵和取食驱拒剂 237

二、甲虫取食驱拒剂 241

三、蚜虫取食驱拒剂 243

四、切叶蚁的驱拒剂 244

五、楝树的昆虫拒食剂 245

六、实蝇产卵阻止信息素 247

第四节 植物诱导防御 247

一、诱导合成蛋白酶抑制剂 247

二、增加毒素的合成 248

三、释放吸引天敌的挥发物 249

第五节 植物和植食性昆虫的协同进化 254

一、生化协同进化理论的提出 254

二、协同进化的例证 256

三、植物对取食者的防御 261

四、昆虫的反应 265

五、对协同进化的质疑 266

参考文献 267

第八章 脊椎动物对食物的选择 270

前言 270

第一节 脊椎动物的化学感受 270

一、嗅觉 271

二、味觉 272

三、味盲和嗅觉缺失 273

第二节 植食鸟类对食物的选择 273

一、皱领松鸡 273

二、加拿大鹅 275

三、其他鸟类 276

第三节 家养动物对食物的选择 277

一、对单个化合物的反应 278

二、羊羔对食物中味道、能量和毒素的选择 279

三、对植物中几种化学物质的反应 280

第四节 野生动物对食物的选择 284

一、大猩猩 284

二、疣猴 285

三、大熊猫 286

四、重齿类 289

五、啮齿类 290

第五节 人对食品风味的嗜好 292

一、甜味物质 293

二、苦味物质 301

三、酸味和咸味物质 303

四、辣味物质 303

五、气味化学 305

六、调味剂和增味剂 306

参考文献 308

第九章植物和病原菌之间的生化关系 310

前言 310

第一节 植物抗病的生化基础 310

一、植物体内原有的抗菌物质 311

二、侵染后被活化的抗菌物质 314

三、植物抗毒素 315

第二节病原菌侵染植物的过程和致病毒素 322

一、侵染过程和脱毒机制 322

二、致病毒素 324

参考文献 329

第十章 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 332

前言 332

第一节 水分胁迫 332

一、干旱胁迫 333

二、对渍水土的适应 338

第二节 温度胁迫 340

一、热带植物的光合作用 341

二、热胁迫 346

三、寒冷胁迫 348

四、冰冻胁迫 350

第三节 盐胁迫 354

一、盐碱土和盐生植物 354

二、氯化钠对植物的伤害 355

三、细胞骨和隔离和泌盐 356

四、渗透调节和耐盐 357

第四节 有毒土壤 359

一、有毒重金属 359

二、某些非重金属元素毒性 362

参考文献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