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实验室检测项目临床应用指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FrancescoDati,ErwinMetzmann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32394500
  • 页数:576 页
图书介绍:蛋白质组学是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书从临床不同疾病时蛋白质检验项目的选择和应用评价的视角,历史回顾了临床医学对不同疾病和病理生理的认识,扼要地介绍了20世纪以来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和观察疾病变化的蛋白质。

绪论 1

生物化学方面 6

1 免疫系统 6

1.1 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网络 6

1.2 免疫系统的细胞 8

1.3 免疫球蛋白 10

1.3.1 免疫球蛋白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12

1.3.2 免疫应答的动力学 13

1.3.3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14

1.4 β2微球蛋白 17

2 补体系统 19

2.1 补体系统的功能 19

2.2 补体的激活机制 19

2.3 补体的生理活性 21

2.4 补体蛋白 22

2.4.1 补体C3 22

2.4.2 补体C4 24

2.4.3 补体C1 25

2.4.4 C1抑带剂 25

2.4.5 甘露聚糖结合蛋白 26

3 脂质的运输和代谢 27

3.1 脂蛋白网络 27

3.2 载脂蛋白 29

3.2.1 载脂蛋白A-Ⅰ 30

3.2.2 载脂蛋白A-Ⅱ 31

3.2.3 载脂蛋白A-Ⅳ 31

3.2.4 载脂蛋白A-Ⅴ 31

3.2.5 载脂蛋白B 32

3.2.6 载脂蛋白(a) 32

3.2.7 载脂蛋白C-Ⅰ,C-Ⅱ,C-Ⅲ 32

3.2.8 载脂蛋白D 33

3.2.9 载脂蛋白E 33

3.2.10 载脂蛋白H 34

3.2.11 载脂蛋白J 34

4 转运蛋白/载体蛋白 36

4.1 白蛋白 36

4.2 维生素D结合蛋白 37

4.3 甲胎蛋白 37

4.4 前白蛋白 38

4.5 视黄醇结合蛋白 38

4.6 铜蓝蛋白 38

4.7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39

4.8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39

4.9 皮质醇转运球蛋白 40

4.10 胎球蛋白A 40

5 铁代谢中的蛋白 41

5.1 转铁蛋白 41

5.2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42

5.3 铁蛋白 43

5.4 铁调素 44

6 急性相蛋白 45

6.1 C反应蛋白 46

6.2 血清淀粉样蛋白A 47

6.3 α1抗胰蛋白酶 47

6.4 α1酸性糖蛋白 48

6.5 结合珠蛋白 48

6.6 α1抗糜蛋白酶 49

6.7 降钙素原 50

6.8 血红素结合蛋白 50

6.9 间α胰蛋白酶抑制物 51

7 凝血和纤溶蛋白 52

7.1 凝血级联反应 52

7.2 血块形成 53

7.3 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55

7.4 凝血和纤溶反应中的蛋白质 56

7.4.1 纤维蛋白原 56

7.4.2 凝血酶原 57

7.4.3 凝血酶 57

7.4.4 组织因子 59

7.4.5 因子Ⅴ 59

7.4.6 因子Ⅶ 59

7.4.7 因子Ⅷ 60

7.4.8 von Willebrand因子 60

7.4.9 因子Ⅸ 61

7.4.10 因子Ⅹ 61

7.4.11 因子Ⅺ 61

7.4.12 因子Ⅻ 62

7.4.13 因子Ⅷ 62

7.4.14 抗凝血酶Ⅲ 63

7.4.15 肝素辅助因子Ⅱ 63

7.4.16 血栓调节蛋白 64

7.4.17 蛋白C和活化的蛋白C 64

7.4.18 蛋白S 65

7.4.19 纤溶酶原 65

7.4.2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66

7.4.21 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66

7.4.22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Ⅰ-1和PAⅠ-2 66

7.4.23 α2抗纤溶酶 67

7.4.24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68

7.4.25 α2巨球蛋白 68

7.4.26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68

7.4.27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 69

7.4.28 D二聚体 69

7.4.29 血小板因子-4 70

8 肿瘤标志蛋白 71

8.1 癌胚抗原 71

8.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71

8.3 甲胎蛋白 72

8.4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72

8.5 癌抗原CA15-3 72

8.6 癌抗原27.29 73

8.7 癌抗原CA 125 73

8.8 糖类抗原19-9 73

9 其他蛋白 75

9.1 心肌标志物蛋白 75

9.1.1 肌红蛋白 75

9.1.2 肌酸激酶同工酶MB 75

9.1.3 心肌肌钙蛋白I和心肌肌钙蛋白T 76

9.2 妊娠蛋白小结 79

9.2.1 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SP1 80

9.2.2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P2 80

9.2.3 妊娠相关α2巨球蛋白/SP3 80

9.2.4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80

9.2.5 人胎盘催乳素 81

9.2.6 妊娠相关的血浆蛋白A 81

9.2.7 妊娠相关的血浆蛋白B 82

9.3 胎盘组织蛋白小结 82

9.4 尿蛋白 83

9.4.1 尿白蛋白 83

9.4.2 α1微球蛋白 83

9.4.3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素C 84

9.5 骨代谢蛋白 84

9.5.1 骨钙素 84

9.5.2 骨唾液蛋白 85

9.5.3 耐酒石酸的酸性磷酸酶 85

10 内分泌系统中的蛋白质、多肽和其他组分 87

10.1 激素概述 87

10.1.1 激素与免疫系统 87

10.1.2 靶细胞与受体 88

10.1.3 激素的功能与作用方式 88

10.1.4 内分泌活性的调控 89

10.1.4.1 反馈机制 90

10.2 激素的分类 90

10.2.1 多肽和蛋白质激素 90

10.2.2 类固醇激素 91

10.2.3 氨基酸衍生物/胺类激素 91

10.2.4 脂肪酸衍生物(类花生酸) 92

10.3 作用机制 92

10.3.1 激素作用于细胞内受体(转录因子) 92

10.3.1.1 雌激素受体 92

10.3.2 激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的作用 93

10.3.2.1 第二信使机制 93

10.4 激素列表 94

10.5 下丘脑和松果体激素 97

10.5.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97

10.5.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97

10.5.3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98

10.5.4 褪黑素 98

10.5.5 神经肽Y 98

10.5.6 催产素 99

10.5.7 生长激素抑制素 99

10.5.8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99

10.6 垂体激素 100

10.6.1 卵泡刺激素 101

10.6.2 黄体生成素 101

10.6.3 促甲状腺激素 102

10.6.4 生长激素 103

10.6.5 泌乳素 103

10.6.6 促黑素 104

10.7 甲状腺激素 104

10.7.1 T3和T4 104

10.7.1.1 T3和T4在血液中的转运 105

10.7.1.2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105

10.7.1.3 甲状腺激素的组织效应 105

10.7.2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以及T3和T4的合成 106

10.7.3 TSH受体 107

10.7.4 甲状腺球蛋白 107

10.7.5 甲状腺自身抗原 107

10.8 甲状旁腺激素 108

10.8.1 降钙素 108

10.8.2 甲状旁腺激素 108

10.9 生殖系统激素 108

10.9.1 抑制素A和B 108

10.9.2 类固醇激素 109

10.10 肾上腺激素 110

10.10.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110

10.10.2 抗利尿激素/精氨酸加压素 111

10.10.3 儿茶酚胺 111

10.10.4 皮质醇 112

10.10.5 肾素 113

10.11 胃肠道和肝脏激素 113

10.11.1 缩胆囊素 113

10.11.2 胃泌素 113

10.11.3 葡萄糖依赖型促胰岛素多肽 114

10.11.4 饥饿激素 114

10.11.5 胰高血糖素 115

10.11.6 胰高血糖素样肽 115

10.11.7 胰岛素 116

10.11.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117

10.11.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117

10.11.1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117

10.11.1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117

10.11.12 胃动素 118

10.11.13 胰多肽 118

10.11.14 多肽YY3-36 118

10.11.15 促胰液素 118

10.11.16 血小板生成素 119

10.11.17 血管活性肠多肽 119

10.12 肾脏和心脏中的激素 119

10.12.1 活化素 119

10.12.2 心房利钠因子 119

10.12.3 促红细胞生成素 120

10.12.4 维生素D 120

10.13 神经元、黑色素细胞等中的激素 120

10.13.1 脂联素 120

10.13.2 瘦素 121

10.13.3 视黄醇结合蛋白4 122

分析方法和技术 123

11 临床实验室的蛋白质分析 123

11.1 引言和概述 123

11.2 蛋白质的分离与定量测定 124

12 免疫学测定 133

12.1 引言 133

12.2 散射免疫比浊和透射免疫比浊测定 137

12.2.1 光散射基础 137

12.2.2 散射比浊法与透射比浊法 138

12.2.3 剂量-反应及校准曲线 140

12.2.4 聚合体增强作用 143

12.2.5 颗粒增强作用 144

12.3 非均相免疫法 147

12.3.1 固相载体和捕获 149

12.3.2 结合、标记和检测 152

12.3.2.1 碱性磷酸酶 154

12.3.2.2 辣根过氧化物酶 155

12.3.2.3 半乳糖苷酶 157

12.3.2.4 钌标记物 157

12.3.2.5 DNA标记 157

12.4 均相免疫测定 158

12.5 干扰 161

13 体液中蛋白质变异相关因素及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65

13.1 生理性变异、生物学变异 165

13.2 分析前的变异 166

13.3 分析中变异 169

13.4 分析后的变异和误差 170

13.5 新的发展和病理生理的展望 170

14 免疫学检测的标准化 172

14.1 实验室检测和质量保证的新趋势 172

14.2 参考物质的准备和标准化国际计划 174

14.3 医学检验中的溯源性 176

疾病的临床表现和临床实验室检测 180

15 免疫学 180

15.1 简介与历史发展状况 180

15.2 免疫球蛋白及临床意义 185

15.3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特性及实验室检测 186

15.3.1 引言和历史沿革 186

15.3.2 恶性淋巴瘤 189

15.3.3 浆细胞恶性变 190

15.4 免疫缺陷病 特征和实验室检测 195

15.4.1 简介 195

15.4.2 原发性免疫缺陷 196

15.4.2.1 B细胞缺乏的抗体缺陷综合征 197

15.4.2.2 补体缺陷 199

15.4.2.3 细胞缺陷 199

15.4.2.4 联合性免疫缺陷 200

15.4.2.5 吞噬细胞紊乱 201

15.4.2.6 原发性免疫缺陷实验室重要发现的总结 203

15.4.3 继发性免疫缺陷 204

16 过敏性疾病 206

16.1 引言和历史概述 206

16.1.1 变态反应的表现和流行 206

16.1.2 特应症 207

16.2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208

16.3 变态反应性疾病分类 210

16.4 IgE和IgE受体自动抗体 212

16.5 与变态反应有关的过敏性综合征 213

16.6 过敏症的诊断和实验室检测 214

17 免疫性疾病 216

17.1 简介与历史沿革 216

17.2 自身免疫性血管病及实验室检测 220

17.2.1 过敏性紫癜 220

17.2.2 白塞病 220

17.2.3 结节性多动脉炎 221

17.2.4 Wegener肉芽肿 221

17.2.5 颞动脉炎 221

17.3 自身免疫性心脏疾病 221

17.4 风湿性疾病及其实验室检测 222

17.4.1 系统性红斑狼疮 222

17.4.2 类风湿关节炎 225

17.4.3 幼年型慢性关节炎 226

17.4.4 干燥综合征 227

17.4.5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病 228

17.4.6 多发性肌炎 228

17.4.7 复发性多软骨炎 229

17.4.8 复发性脂膜炎 229

17.4.9 银屑病关节炎 229

17.4.10 肠病性关节炎 230

17.5 脊椎性关节病及其实验室检测 230

17.5.1 强直性脊柱炎 230

17.5.2 Reiter综合征 231

17.6 其他的自身免疫和风湿性疾病及实验室检测 231

17.7 自身免疫病的实验室检测概括 233

18 肝脏疾病 242

18.1 历史与简介 242

18.2 一般实验室检测 244

18.3 遗传性肝病和实验室检测 249

18.3.1 血色素沉着病 249

18.3.2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 250

18.3.3 肝豆状核变性 250

18.3.4 吉尔伯综合征 250

18.3.5 Ⅰ型糖原贮积病 251

18.3.6 布加综合征 251

18.3.7 遗传性酪氨酸血症 251

18.3.8 半乳糖血症 252

18.4 获得性肝病和实验室检测 252

18.4.1 急性病毒性肝炎 252

18.4.2 慢性活动性肝炎 258

18.4.3 酒精性肝脏疾病 259

18.4.4 肝硬化 260

18.4.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60

18.4.6 胆汁淤积 260

18.4.7 肝脏恶性肿瘤 261

19 胰腺疾病 262

19.1 引言和功能概述 262

19.2 胰腺疾病的临床表现 264

19.2.1 急性胰腺炎 265

19.2.2 慢性胰腺炎 266

19.2.3 胰腺癌 267

19.2.4 囊肿性纤维化 267

19.3 胰腺疾病的实验室检测 268

19.3.1 淀粉酶 268

19.3.2 胰淀粉酶 269

19.3.3 脂肪酶 270

19.3.4 胰蛋白酶 270

19.3.5 C反应蛋白 271

19.3.6 其他测试 271

20 脂质代谢疾病 272

20.1 绪论和历史背景 272

20.2 脂蛋白的生理学 273

20.3 脂质疾病的临床意义 275

20.3.1 脂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 275

20.3.2 治疗干预 276

20.4 实验室检测 277

21 肾脏疾病和蛋白尿 280

21.1 绪论和历史回顾 280

21.2 蛋白尿 282

21.2.1 肾小球性蛋白尿 283

21.2.2 肾小管蛋白尿 284

21.2.3 混合性蛋白尿 285

21.2.4 肾前性蛋白尿 285

21.2.5 肾后性蛋白尿 285

21.2.6 其他蛋白尿 286

21.3 血红蛋白尿 286

21.4 白细胞尿 287

21.5 肾脏疾病的检测标志物 287

21.5.1 肾小球性肾脏疾病的标志物 287

21.5.2 小管性肾脏疾病的标志物 291

21.5.3 血尿的标志物 293

21.5.4 肾脏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程序 293

22 心血管疾病 295

22.1 介绍和历史 295

22.2 动脉粥样硬化 297

22.2.1 发病机制 297

22.2.2 危险因素和危险标志物 298

22.2.3 心血管疾病危险标志物C反应蛋白 298

22.2.4 作为危险标志物的凝血因子 302

22.3 急性冠脉综合征 303

22.3.1 心肌梗死的定义 304

22.3.2 充血性心力衰竭 304

22.3.3 心肌损伤标志物 305

23 炎症和急性相反应 315

23.1 概论和历史回顾 315

23.2 急性相蛋白的特点 317

23.3 炎症和急性相的检测 318

23.3.1 C反应蛋白 318

23.3.2 血清淀粉样蛋白A 320

23.3.3 α1抗胰蛋白酶 320

23.3.4 α1酸性糖蛋白 321

23.3.5 结合珠蛋白 321

23.3.6 血浆铜蓝蛋白 321

23.3.7 血红素结合蛋白 322

23.3.8 α1抗糜蛋白酶 322

23.3.9 降钙素原 323

24 营养状况 324

24.1 引含和历史回顾 324

24.2 白蛋白 324

24.3 前白蛋白 325

24.4 视黄醇结合蛋白 326

24.5 转铁蛋白 326

24.6 C反应蛋白 326

25 铁代谢紊乱 327

25.1 介绍和历史 327

25.2 铁的吸收、转运和贮存 328

25.3 贫血 328

25.3.1 缺铁性贫血 330

25.3.2 铁分布性贫血 330

25.3.3 铁利用贫血 331

25.4 铁过量引起的疾病 332

25.5 铁代谢紊乱的实验室检测 333

26 凝血异常 337

26.1 简介及发展史 337

26.2 凝血系统 339

26.2.1 生化途径 339

26.2.2 凝血反应 340

26.2.3 体内凝血反应 340

26.2.4 血凝块的形成 342

26.2.5 血小板 342

26.2.6 抗凝血途径对血凝的调节作用 342

26.3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343

26.4 出血功能障碍 344

26.4.1 获得性出血功能障碍 344

26.4.2 遗传性出血功能障碍 346

26.5 纤维蛋白原功能障碍 347

26.6 因子Ⅷ功能障碍 349

26.7 血栓形成疾病 350

26.7.1 抗凝血酶缺乏 352

26.7.2 蛋白C缺乏 353

26.7.3 因子V Leiden-激活性蛋白C抵抗 353

26.8 凝血功能紊乱的实验室检测 355

26.8.1 筛选试验 355

26.8.2 诊断试验 357

27 妊娠相关疾病 363

27.1 前言 363

27.2 胎盘和妊娠蛋白的临床意义 364

27.2.1 耐热碱性磷酸酶 364

27.2.2 胱氨酸氨基肽酶 365

27.2.3 二胺氧化酶 365

27.2.4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 365

27.2.5 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365

27.2.6 人类胎盘催乳素 369

27.2.7 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 369

27.2.8 性激素结合蛋白 372

27.2.9 妊娠相关α2巨球蛋白 373

27.2.10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373

27.2.11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B 374

27.2.12 胎盘蛋白5 374

27.2.13 其他胎盘蛋白 375

27.3 癌胚蛋白的临床意义 376

27.3.1 甲胎球蛋白 376

27.3.2 神经管缺陷的母体筛查 377

27.3.3 唐氏综合征的母体筛查 379

28 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 384

28.1 简介与历史背景 384

28.2 糖尿病的分型 388

28.2.1 1型糖尿病 389

28.2.2 2型糖尿病 390

28.2.3 妊娠型糖尿病 391

28.2.4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391

28.3 糖尿病患者的脂质紊乱与冠心病的危险 392

28.3.1 升高的脂质——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92

28.3.2 降低的脂质——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93

28.3.3 高三酰甘油血症 393

28.3.4 其他危险因子 394

28.4 实验室检测 395

28.4.1 葡萄糖 395

28.4.2 自身抗体 396

28.4.3 胰岛素 397

28.4.4 C肽 398

28.4.5 糖化血红蛋白 398

28.4.6 果糖胺 406

28.4.7 尿液试纸检测 406

28.4.8 尿白蛋白排泄 407

29 恶性疾病 409

29.1 引言和历史概述 409

29.2 肿瘤的发展史 412

29.3 恶性疾病的标志物 414

29.3.1 肿瘤标志物 414

29.3.2 核酸标志物/癌症相关突变 415

29.3.3 恶性疾病的其他生化标志物 416

29.3.4 恶性疾病标志物的分类 418

29.3.5 恶性疾病标志物的应用 420

29.4 不同类型的肿瘤及实用的肿瘤标志物 424

29.4.1 前列腺癌 424

29.4.2 结肠直肠癌 427

29.4.3 胰腺癌 429

29.4.4 肝细胞性肝癌 430

29.4.5 乳腺癌 431

29.4.6 卵巢癌 438

29.4.7 子宫体癌症-子宫内膜癌 439

29.4.8 宫颈癌 439

29.4.9 肺癌/支气管癌 439

29.4.10 生殖细胞肿瘤 441

29.4.11 甲状腺肿瘤 443

30 骨骼系统疾病 445

30.1 发展史简介 445

30.2 骨骼的病理生理学 447

30.2.1 骨骼的构成 447

30.2.2 骨组织的细胞成分 449

30.2.3 骨量 450

30.2.4 骨骼的重建 451

30.3 骨转换的生化标志物 452

30.3.1 骨形成标志物 454

30.3.1.1 血清总ALP和骨源性的ALP 454

30.3.1.2 骨钙素 455

30.3.1.3 Ⅰ型原胶原的延伸肽 456

30.3.2 骨吸收标志物 457

30.3.2.1 吡啶交联 457

30.3.2.2 羟脯氨酸 460

30.3.2.3 骨唾液蛋白 460

30.3.2.4 半乳糖基-羟赖氨酸 460

30.3.2.5 耐酒石酸的酸性磷酸酶 461

30.3.2.6 尿液中钙离子浓度 461

30.4 软骨转换的生化标志物 461

30.5 骨标志物的分析前变异 462

30.6 其他一些影响骨转换的生化因素 465

30.7 骨骼疾病 465

30.7.1 Paget病 465

30.7.2 骨软化和佝偻病 466

30.7.3 骨基因缺失 466

30.7.4 肾性的骨骼发育不全 466

30.7.5 骨质疏松症 469

30.7.6 恶性骨骼疾病 472

31 内分泌系统紊乱 474

31.1 历史背景 474

31.2 内分泌系统 478

31.2.1 下丘脑 480

31.2.2 垂体 481

31.2.2.1 垂体前叶 482

31.2.2.2 垂体后叶 483

31.2.3 松果体 483

31.2.4 甲状旁腺 484

31.2.5 肾上腺 484

31.2.6 甲状腺 486

31.2.6.1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487

31.2.7 胃肠道 488

31.2.8 胰腺 489

31.2.9 肾脏 489

31.2.10 心脏 489

31.2.11 生殖腺 490

31.2.11.1 精子发生 491

31.2.11.2 卵子发生 491

31.2.11.3 卵子生成和月经周期中的激素调控 493

31.2.11.4 男性生殖腺(睾丸)的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494

31.2.12 胎盘 495

31.3 内分泌紊乱 495

31.3.1 脑下垂体病变 497

31.3.1.1 垂体腺瘤 498

31.3.1.2 高泌乳素血症 498

31.3.1.3 肢端肥大症 499

31.3.1.4 生长激素缺乏症 500

31.3.1.5 库欣病 500

31.3.1.6 其他类型紊乱 502

31.3.2 甲状腺分泌紊乱 502

31.3.2.1 甲状腺功能减退 503

31.3.2.2 甲状腺功能亢进 506

31.3.3 肾上腺疾病 515

31.3.3.1 艾迪生病 516

31.3.3.2 继发性及三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 517

31.3.3.3 嗜铬细胞瘤 517

31.3.4 甲状旁腺分泌紊乱 519

31.3.4.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519

31.3.4.2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520

31.3.5 多内分泌腺瘤 521

31.3.6 生殖系统分泌紊乱 521

31.3.6.1 不育症 521

31.3.6.2 辅助生殖技术 524

31.3.6.3 不育症的诊断及检测 525

31.3.6.4 雌激素受体(ER)的病理学作用 526

31.4 内分泌紊乱的实验室评估 527

31.4.1 垂体功能的评估 527

31.4.2 促肾上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 528

31.4.2.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528

31.4.2.2 分泌/兴奋试验 529

31.4.2.3 肾上腺功能的其他实验室检测 531

31.4.3 甲状腺失调的实验室检测 531

31.4.3.1 甲状腺功能的筛选试验 531

31.4.3.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实验室检测 533

31.4.3.3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实验室检测 534

31.4.3.4 实验室检测应用于甲状腺紊乱的治疗监测和管理 535

31.4.3.5 甲状腺紊乱的实验室检测——扩展试验 535

31.4.4 内分泌紊乱的单个实验室检测方法——生殖 538

31.4.4.1 活化素 538

31.4.4.2 雌激素受体 539

31.4.4.3 卵泡刺激素 539

31.4.4.4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 540

31.4.4.5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541

31.4.4.6 抑制素A 541

31.4.4.7 抑制素B 542

31.4.4.8 黄体激素 542

31.4.4.9 催产素 543

31.4.4.10 泌乳素 544

31.4.4.11 类固醇激素 546

31.4.5 内分泌紊乱的实验室检测——肾上腺 547

31.4.5.1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547

31.4.5.2 抗利尿激素 547

31.4.5.3 醛固酮 547

31.4.5.4 儿茶酚胺 548

31.4.5.5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549

31.4.5.6 皮质醇 549

31.4.5.7 肾素 550

31.4.6 内分泌紊乱的单项实验室检测——胃肠道和肝脏 551

31.4.6.1 缩胆囊素 551

31.4.6.2 胃泌素 551

31.4.6.3 抑胃肠多肽 552

31.4.6.4 饥饿激素 552

31.4.6.5 胰高血糖素 552

31.4.6.6 胰高血糖素样多肽 553

31.4.6.7 胰岛素 553

31.4.6.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 553

31.4.6.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554

31.4.6.1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554

31.4.6.1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555

31.4.6.12 胃动素 555

31.4.6.13 胰多肽 555

31.4.6.14 多肽YY激素 555

31.4.6.15 促胰液素 556

31.4.6.16 生长激素抑制素 556

31.4.6.17 促血小板生成素 556

31.4.6.18 血管活性肠多肽 557

31.4.7 内分泌紊乱的单一实验室检测——骨、肾和心脏 557

31.4.7.1 心钠素 557

31.4.7.2 降钙素 557

31.4.7.3 促红细胞生成素 558

31.4.7.4 生长激素 558

31.4.7.5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559

31.4.7.6 甲状旁腺激素 559

31.4.7.7 维生素D3 560

31.4.8 内分泌紊乱的实验室检测——脂肪细胞、神经元和黑素细胞等 561

31.4.8.1 脂联素 561

31.4.8.2 瘦素 562

31.4.8.3 促黑素 562

31.4.8.4 褪黑素 562

31.4.8.5 神经肽Y 563

31.4.8.6 视黄醇结合蛋白4 563

31.4.9 内分泌紊乱的实验室检测——类固醇(甾类)激素 564

索引 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