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立法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 1
第二节 立法原理、立法制度和立法技术 3
第三节 立法学的意义和地位 9
第四节 立法学的研究方法 13
第二章 立法的概念 16
第一节 立法概念的研究概况和方法 16
第二节 立法概念的外延 20
第三节 立法概念的内涵和定义 23
第四节 立法与法的创制、制定、制订和拟订 28
第三章 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6
第一节 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概述 36
第二节 中国立法总的指导思想 42
第三节 中国立法基本指导思想 45
第四节 中国立法阶段指导思想 48
第五节 中国立法的民主原则 51
第六节 中国立法的科学原则 56
第七节 中国立法的法治原则 60
第四章 立法权 64
第一节 立法权概述 64
第二节 立法权与立法体制和国家权力体系 68
第三节 立法权的归属和范围 72
第四节 明示立法权和默示立法权 77
第五节 现行中国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80
第五章 立法主体 86
第一节 立法主体概述 86
第二节 立法机关 90
第三节 其他立法主体 96
第四节 立法工作人员 101
第六章 立法过程 107
第一节 立法活动过程概述 107
第二节 立法活动过程第一阶段:立法准备 109
第三节 立法活动过程第二阶段:由法案到法 111
第四节 立法活动过程第三阶段:立法完善 122
第七章 中央立法 126
第一节 中央立法概述 126
第二节 全国人大的立法 129
第三节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 134
第四节 国务院的立法 138
第五节 国务院所属部委的立法 143
第八章 地方立法 147
第一节 地方立法概述 147
第二节 中国地方立法的发展 151
第三节 中国地方立法的基本原则 153
第四节 中国地方立法的构成 155
第五节 中国地方立法的范围 159
第九章 授权立法 167
第一节 授权立法概述 167
第二节 授权立法的基本制度 172
第三节 中国授权立法 175
第十章 立法监督 184
第一节 立法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184
第二节 立法监督的特征和种类 187
第三节 立法监督体制 190
第四节 中国立法监督制度的完善 193
第十一章 立法与政党、行政和司法 200
第一节 立法与政党 200
第二节 立法与行政 206
第三节 立法与司法 212
第十二章 立法预测、规划、超前、滞后和同步 218
第一节 立法预测 218
第二节 立法规划 224
第三节 立法的超前、滞后和同步 229
第十三章 法案起草 235
第一节 法案和法案起草概述 235
第二节 法案起草人 240
第三节 法案起草的过程和步骤 243
第四节 委托起草法案 251
第十四章 法的构造 254
第一节 法的结构的要件和类型 254
第二节 法的名称 257
第三节 法的内容 263
第四节 目录、标题、序言和附录 266
第五节 卷、编、章、节、条、款、项、目 271
第十五章 法的总则、分则和附则 277
第一节 法的总则 277
第二节 法的分则 285
第三节 法的附则构造 289
第十六章 立法语言 296
第一节 立法语言的概念 296
第二节 立法语言的风格和功能 297
第三节 立法语言的分类 301
第四节 立法语言的使用规则 303
第十七章 法的完善和法的系统化 310
第一节 法的修改和补充 310
第二节 法的废止 314
第三节 法的清理 317
第四节 法的汇编 322
第五节 法的编纂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