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名学史 3
前言 3
导论 逻辑与哲学 6
第一编 历史背景 14
第二编 孔子的逻辑 33
传略 33
第一章 孔子的问题 34
第二章 易经 39
第三章 象或者“意象” 47
第四章 辞或者判断 52
第五章 正名与正辞 57
第三编 墨翟及其学派的逻辑 64
第一卷 导言 64
第二卷 墨翟的逻辑 74
第一章 应用主义的方法 74
第二章 三表法(论证的三表) 82
第三卷 别墨的逻辑 94
第一章 墨辩 94
第二章 知识 97
第三章 故、法和演绎法 103
第四章 归纳法 108
第五章 惠施和公孙龙 117
第六章 惠施和公孙龙(结论) 125
第四编 进化和逻辑 139
第一章 自然进化论 139
第二章 庄子的逻辑 146
第三章 荀子 153
第四章 荀子(续) 162
第五章 法治逻辑 172
结束语 188
中国古代哲学史序&蔡元培 193
再版自序 196
第一篇 导言 197
第二篇 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 223
第一章 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 223
第二章 那时代的思潮(诗人时代) 230
第三篇 老子 234
第四篇 孔子 254
第一章 孔子略传 254
第二章 孔子的时代 256
第三章 易 261
第四章 正名主义 273
第五章 一以贯之 284
第五篇 孔门弟子 299
第六篇 墨子 317
第一章 墨子略传 317
第二章 墨子的哲学方法 324
第三章 三表法 331
第四章 墨子的宗教 336
第七篇 杨朱 344
第八篇 别墨 351
第一章 《墨辩》与《别墨》 351
第二章 《墨辩》论知识 357
第三章 论辩 365
第四章 惠施 386
第五章 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393
第六章 墨学结论 406
第九篇 庄子 409
第一章 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 409
第二章 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 419
第十篇 荀子以前的儒家 432
第一章 《大学》与《中庸》 432
第二章 孟子 439
第十一篇 荀子 452
第一章 荀子 452
第二章 天与性 456
第三章 心理学与名学 468
第十二篇 古代哲学的终局 484
第一章 前三世纪的思潮 484
第二章 所谓法家 502
第三章 古代哲学之中绝 522
附 《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版自记 535
附录 545
《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讲义稿) 545
《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中》(残篇) 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