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路甬祥 1
第十六章 气候变化对西部发展的影响 1
提要 1
16.1 气候变化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2
16.1.1 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方法及脆弱性分析 2
序二 陈宜瑜 3
16.1.2 西部脆弱区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3
前言 5
16.1.4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7
16.1.3 气候变化对自然地带的影响 7
16.2 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8
16.2.1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8
第三卷 前言 11
16.2.2 气候变化对牧业的影响 11
16.2.3 气候变化对林业的影响 14
16.3 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影响 15
16.3.1 干旱 15
16.3.2 沙尘暴 17
16.3.3 寒潮 19
16.3.4 洪涝 20
16.4 结语 21
参考文献 22
第十七章 水资源变化对西部发展的影响 24
提要 24
17.1 西部水资源现状 25
17.1.1 西部水资源概况 25
17.1.2 西南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7
17.1.3 西北是我国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 28
17.1.4 西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调配是西部大开发的必要物质基础 28
17.2 西北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及其对绿洲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30
17.2.1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转化 30
17.1.5 西部大型水利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 30
17.2.2 内陆河流域山前平原的地下水天然补给及其组成 32
17.2.3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阶段 32
17.2.4 生态地下水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3
17.3 西部未来气候水资源变化的影响及典型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 34
17.3.1 西部未来气候、水资源的可能变化预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5
17.3.2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及其承载力 36
17.3.3 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及其承载力 37
17.3.4 黑河流域水资源可能变化及其承载力 38
17.4 黄河断流的影响 40
17.4.1 黄河流域概况 40
17.4.2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1
17.4.3 黄河断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42
17.4.4 黄河断流的影响及其解决途径 42
17.5 湖泊变化的影响 44
17.5.1 湖泊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44
17.5.2 青海湖水位下降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5
17.5.3 博斯腾湖咸化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6
17.5.4 艾比湖水面缩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7
17.5.5 居延海消失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8
17.5.6 滇池富营养化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9
17.6 结语 50
参考文献 51
第十八章 土地退化对西部发展的影响 54
提要 54
18.1 土地退化对西部农林牧业的影响 57
18.1.1 农耕地退化及其影响 57
18.1.2 森林退化及其影响 59
18.1.3 草地退化对西部的影响 64
18.2 土地荒漠化对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 67
18.2.1 土地沙漠化的影响 67
18.2.2 水土流失的影响 70
18.2.3 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72
18.3 土地退化对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74
18.3.1 土地退化的影响 74
18.3.2 西部生态环境发展对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影响 75
18.4 土地退化的对策和措施 76
18.4.1 当前土地退化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6
18.4.2 防治土地退化的对策 79
18.4.3 防治土地严重退化的具体策略 80
18.5 结语 84
参考文献 85
提要 87
第十九章 冻土退化、冰雪灾害和山地灾害对西部发展的影响 87
19.1 冻土退化的影响 88
19.1.1 冻土退化对工程建筑稳定性的影响及工程设计原则 88
19.1.2 冻土退化对草场退化及土地沙化的影响 90
19.1.3 冻土退化对地下水和森林的影响 90
19.2 冰雪灾害 91
19.2.1 牧区雪灾分布、危害与防治对策 91
19.2.2 雪崩分布、危害与防治对策 95
19.2.3 风吹雪的分布、危害与防治措施 98
19.2.4 冰湖溃决洪水 99
19.2.5 黄河凌汛 101
19.3.1 对城镇与工矿建设的影响 103
19.3 山地灾害对西部经济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103
19.3.2 对交通与生命线工程建设的影响 104
19.3.3 对水利工程与能源基地建设的影响 105
19.3.4 对土地利用与农田建设的影响 106
19.3.5 对山区旅游开发的影响 106
19.3.6 土地灾防的宏观对策 106
19.4 结语 107
参考文献 108
提要 110
第二十章 环境演变对西部人群健康的影响 110
20.1 西部地区人群的健康状况 112
20.1.1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较短 112
20.1.2 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偏高 112
20.1.3 人口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较高 113
20.1.4 死因构成表现出发展中国家的死因模式 113
20.2 生态环境异常与地方性疾病危害 114
20.2.1 克山病与大骨节病 114
20.2.2 地方性碘缺乏病 117
20.2.3 地方性氟中毒 120
20.2.5 风沙尘肺 122
20.2.4 地方性砷中毒 122
20.2.6 鼠疫 123
20.2.7 高山病(高原病) 126
20.3 气候、生态、环境变化对疾病可能影响的预测 127
20.3.1 对环境硒及有关疾病的可能影响 127
20.3.2 对环境碘和地方性碘缺乏病的可能影响 127
20.3.3 对环境氟和地方性氟中毒的可能影响 127
20.3.4 对风沙尘肺的可能影响 128
20.3.5 对疫源地生态景观和鼠疫的可能影响 128
20.3.6 对疟疾的可能影响 128
20.4.1 防制对策的现状与评估 129
20.4.2 发展经济、改良生态环境与防治相结合的综合对策 129
20.3.7 重大工程建设对健康的可能影响 129
20.4 防制地方性疾病的对策 129
20.5 结语 130
参考文献 131
第二十一章 西部重大国民经济建设实施的影响评估 133
提要 133
21.1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134
21.1.1 能源开发与输送工程建设 134
21.1.2 交通建设 139
21.1.3 水利建设 143
21.2.1 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与调整方向 144
21.2 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及其影响 144
21.2.2 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146
21.2.3 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业的先导作用 149
21.3 生态环境建设的预期效果 151
21.3.1 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 152
21.3.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152
21.3.3 防沙治沙工程 154
21.3.4 天然林保护工程 156
21.3.5 草地生态建设 158
21.4.2 制订青藏高原工程环保系统措施 160
21.4.3 大力引用国际先进科技,广泛应用气候能源资源,减轻生态负荷 160
21.4.1 矿业开发要预防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160
21.4 实施西部开发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 160
21.4.4 控制人口增长,加快城镇化发展 161
21.5 结语 162
参考文献 163
第二十二章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对策与建议 165
提要 165
22.1 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66
22.1.1 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66
22.1.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症结与建设目标 167
22.2.1 开发利用气候、云水资源 168
22.2 实现西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关键措施 168
22.2.2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170
22.2.3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治水土流失 171
22.2.4 防治土地荒漠化,减缓沙尘暴影响 172
22.2.5 因地制宜地开展退耕还林(草)与还湖工作 174
22.2.6 保护西部生物多样性 175
22.2.7 保护西部生态环境 176
22.2.8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176
22.2.9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施必要的生态移民工程 177
22.2.10 加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科技攻关 178
22.3.1 黄土高原 179
22.3 重点生态区生态环境治理建议 179
22.3.2 草原区 180
22.3.3 西北干旱区 181
22.3.4 西南喀斯特地区 182
22.3.5 青藏高原 183
22.4 加强重点经济区和经济带建设 184
22.4.1 西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 184
22.4.2 长江上游经济带 185
22.4.3 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带 185
22.5 结语 186
参考文献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