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文革”翻译史研究缘起 1
1.1.1“文革”翻译史的时间界定 1
1.1.2“文革”时期中国翻译的总体特征 3
第二节 “文革”时期中国翻译的研究现状 6
1.2.1文献综述 6
1.2.2文献总结 18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21
1.3.1研究意义 21
1.3.2研究方法 25
第二章 “文革”时期中国翻译概貌 29
第一节 翻译活动的语境变量 29
2.1.1政治局势 30
2.1.2外交格局 30
2.1.3文艺动向 32
第二节 翻译出版的总体状况 34
2.2.1整体趋势 34
2.2.2外译中出版趋势 36
2.2.3中译外出版趋势 42
第三节 翻译活动的趋势特点 44
2.3.1对内译介 45
2.3.2对外译介 52
第三章 “文革”时期中国翻译的“人本”研究 56
第一节 翻译的委托和组织者——“赞助人” 56
3.1.1赞助人与主流政治意识形态 57
3.1.2赞助人的作用 58
第二节 翻译的主体——“译者” 65
3.2.1谁为“译者”? 65
3.2.2目标文本建构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 69
3.2.3译者与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和赞助人之间的权力关系 75
第三节 翻译的目标受众——“读者” 78
3.3.1特殊年代的读者 78
3.3.2没有空白——翻译与地下读书运动 79
3.3.3读者的解读:禁书年代里的“审美偷渡”和“灵反叛” 83
第四章 “文革”政治话语霸权下的译本特色——翻译的文本变量考察 87
第一节 译本选择 88
4.1.1外译中作品的主要内容及译介动机 88
4.1.2中译外作品的主要内容及译介动机 96
第二节 翻译策略 101
4.2.1文本的翻译形式 102
4.2.2译文的遣词造句 103
4.2.3加注和删改 106
4.2.4集体翻译与特殊署名 109
第三节 译作评论 112
4.3.1译本的政治化解读 113
4.3.2工农兵对文学译本的阐释 119
第五章 “翻译的政治”——“文革”时期中国翻译的“本性”探索 123
第一节 翻译的政治与现实的政治 124
5.1.1“翻译的政治” 124
5.1.2翻译的政治与现实政治的“重合” 125
第二节 双重权力话语制约下的翻译活动 128
5.2.1有形权力与翻译 129
5.2.2无形权力(意识形态)与翻译 130
第三节 翻译活动的双重追求和潜在效应 138
5.3.1翻译活动的双重追求 138
5.3.2翻译活动的潜在效应 141
第六章 结语 152
第一节 研究回顾总结 152
第二节 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翻译的定位 154
6.2.1文化稳定期与文化转型期翻译活动的“分水岭” 154
6.2.2翻译在“文革”时期社会—文化大多元系统中的位置:边缘抑或中心? 160
第三节 “文革”翻译史与西方译论:阐发与思辨 163
6.3.1“文革”对中国译学研究的影响 163
6.3.2从“文革”翻译史研究看“文化学派”的翻译理论 165
6.3.3译史研究方法论——由《翻译学归结论》所想到的 169
第四节 余论 172
附录1 “文革”时期典型译本扫描图 176
附录2 1966年至1976年出版翻译著作概况统计分析 181
参考文献 192
后记 210
作者简介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