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之言 1
二版改正志言 7
一 道德的形而上学之基本原则 3
序 3
第一节 从道德之通常的理性知识转至哲学的知识 10
〔1 论善的意志〕 10
〔2 论义务以及行动之道德价值〕 15
〔3 论行动格准之为普遍法则〕 21
〔4 论从人的通常理性进至实践哲学〕 24
第二节 从通俗的道德哲学转至道德的形而上学 27
〔1 论道德不依于经验与范例〕 27
〔2 论道德的形而上学之必要:从通俗的实践哲学进至道德的形而上学〕 31
〔3 论法则对于意志之命令——假然律令与定然律令〕 35
〔4 论技巧、精审与道德三者的律令〕 39
〔5 分别说明技巧、精审、道德三类律令如何可能一问题之意义〕 42
〔6 标举义务的律令(定然律令)之最普遍的形式〕 46
〔7 依对己对人的必然义务与对己对人的偶然义务说明那些不能成为普遍法则的格准〕 47
〔8 论定然律令(道德原则、实践法则)不能从人性的特殊属性、性癖、性好以及经验而被推演出〕 50
〔9 论目的:从形式的、客观的目的明定然律令之遍效性:一切理性存有其自身即是目的〕 54
〔10 就对己对人的必然义务与对己对人的偶然义务明那些违反目的原则的行动〕 57
〔11 论意志的原则之三程式:普遍性,目的性,以及自律性(立法性)〕 59
〔12 论目的王国〕 63
〔13 论目的王国中的价格与尊严〕 65
〔14 综结道德原则的三模式:形式、材质以及意志的立法性〕 67
〔15 依据道德原则的三模式而作综述:绝对善意之证成〕 69
〔16 意志的自律为道德的最高原则〕 73
〔17 意志的他律为一切假的(歧出的)道德原则之源泉〕 74
〔18 基于他律概念上的一切可能的“道德原则”之分类〕 75
第三节 从道德的形而上学转至纯粹实践理性的批判 81
〔1 自由概念是说明意志自律的秘钥〕 81
〔2 自由必须被预设为一切理性存有的意志之特性〕 83
〔3 附随于道德的理念上的兴趣问题〕 85
〔4 一个定然律令如何可能?〕 91
〔5 一切实践哲学的极限〕 94
〔6 结语〕 104
二 实践理性的批判 109
序言 109
引言 123
“实践理性的批判”之理念 123
第一部 纯粹实践理性的成素论 126
卷一 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 126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原则 126
Ⅰ 界说 126
Ⅱ 定理 129
Ⅲ 定理二 130
Ⅳ 定理三 137
Ⅴ 问题一 139
Ⅵ 问题二 140
Ⅶ 纯粹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 142
Ⅷ 定理四 146
第二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一个对象之概念 178
关涉于善与恶之概念而列的自由的范畴表 191
纯粹实践判断的符征 192
附录:译者对“符征”义的疏释 198
第三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动力 211
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之批判的考察 255
卷二 纯粹实践理性的辩证 321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辩证”一般 321
第二章 在界定“最高善”之概念中纯粹理性之辩证 325
Ⅰ 实践理性的背反 329
Ⅱ 实践理性的背反之批判的解答 330
Ⅲ 在纯粹实践理性与思辨理性相联合中纯粹实践理性之优先性 338
Ⅳ 灵魂不灭是纯粹实践理性之一设准 342
Ⅴ 上帝存在是纯粹实践理性之一设准 345
Ⅵ 关于“纯粹实践理性一般之设准” 356
Ⅶ “依一实践的观点去思议纯粹理性的一种扩张,但其思辨知识却并没有同时被扩大”,这如何是可能的? 360
Ⅷ 关于从纯粹理性的需要而来的信仰(诚信,Fürwahr-halten) 375
Ⅸ 人的认知机能对于人的实践的使命之明智的(明善的)适应 381
第二部 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学 385
结语 401
附录一:道德学的形而上成素之序论 405
附录二:道德学论良心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