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的趣味故事 1
当铺的通知 1
老和尚若是懂语法 5
堪格鲁——袋鼠 8
乾隆并非聪明 11
韩复榘闹了笑话 13
李双双的别名 15
挖糊涂虫儿 19
两个和尚成了朋友 21
大学士急出了汗水 24
石榴的名称 27
臣靴里走水 29
望梅止渴 31
秀才卖糕 33
落榜的原因 35
唐朝的酒价 37
一字失真 39
一场虚惊 41
青奴挨打 44
胤禛篡改遗诏 47
“二”和“两”的趣闻 50
张自用的烦恼 52
郭沫若虚心听取意见 55
李季改诗 57
为了一个“她” 59
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61
不可小看这个“者”字 64
助词引起的误会 65
“狗不理包子”的传说 67
—个“犹”字见功夫 69
多用两个字,羞退一个鬼 71
老师的评价 73
黄庭坚也会服气 75
语气词的妙用 77
黄庭坚巧用介词 79
自烧松火读唐诗 81
诗人和画家 84
苏辙受到批评 87
苏轼改诗 89
曾国藩的花招 92
巧妙的斗争艺术 94
使者不悦 96
只听了半句话 99
小傻哥吃柿子 102
达尔文的回答 105
理发师的劝告 108
你果然是个性急的人 111
《风竹图》的故事 114
禁止吸烟 116
鸡声茅店月 118
画家的遗憾 121
我不能不要朋友 125
门上写了个“风”字 127
修辞的趣味故事 130
贾岛作诗 130
一字师的故事 134
前村月落半江水 136
吴玉章的一字师 138
范仲淹为什么行礼 140
刘郎不敢题“糕”字 143
看棋不语真君子 145
“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147
千里迢迢去求教 149
苏轼虚心听取意见 151
一个动词见性格 154
一个“过”字见功夫 156
苏小妹巧用动词 158
春风又绿江南岸 161
韩子苍改诗 163
笔墨“官司”谁胜 165
一字师 167
肖伯纳的回答——选择句式 169
李东阳训子——正装句与倒装句 171
“梁柱被蛀坏了”——主动句与被动句 173
克雷洛夫的幽默——完全句与省略句 175
罗西尼的习惯——一个肯定句和一个否定 177
最大的快乐——文言句式 179
歌德在魏玛公园——短句与长句 181
好像柳絮乘风飞舞——比喻 183
聪明的小黄琬——明喻 185
穿裤子的云——暗喻 188
一鸣惊人——借喻 190
爱打比方的惠施——比喻 193
红花直笑白头人——拟人 196
盗贼最怕猎犬——拟物 198
他们比猴子还要坏——较物 201
七岁写诗——夸张 204
皇帝误会了——夸张 207
“是为了寻饭碗吗?”——借代 210
白眉毛——借代 212
谁是好官儿 一对照 214
名曲的代价——对比 216
似曾相识燕归来——对偶 218
机敏的学士——正对 221
“放火”与“点灯”——反对 224
机智的回答——排比 226
顾恺之画像——衬托 228
女孩作诗——正衬 230
谢安为什么喜欢这几句诗——反衬 233
在呼救声中获得成功——反复 236
一封奇怪的信——回环 238
“倒霉”的事——递进 241
“文章是杀不掉的!”——拈连 244
郑板桥贺寿——顶针 246
老工人机智救郭亮——双关 248
只这一壶了——双关 251
拱手让路——双关 253
你知道我是谁?——设问 255
伊索和问路人——反问 259
演戏人巧骂皇帝——反语 261
小孩屁股三把火——引用 264
避雷针和雷公——幽默 267
“五大天地”的故事——讽刺 269
寂寞湘水无尽愁——移就 272
李梦阳试才——换义 275
五十年前二十三——折绕 278
少妇抒怨词——委婉 280
石中立的滑稽——飞白 282
郭沫若的幽默——曲解 284
有柴出卖——藏词 287
秀才草诏书——析词 291
庄周不想当宰相——讽喻 294
善于讽刺的苏轼——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