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国情》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煜善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208009066
  • 页数:33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导论 1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还灵不灵? 1

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批判的武器? 1

社会主义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

必须把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到关系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1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 26

第一节 早期的探索 26

太平天国和洋务运动 27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7

太平天国道路的探索 27

洋务新政道路的探索 27

第二节 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 37

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37

君主立宪式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 37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37

民主共和国式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 37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为什么走不通 37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 5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3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53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独特道路 53

第三章 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的人口问题 62

第一节 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和矛盾 63

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63

我国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 63

第二节 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 76

人口问题首先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问题 76

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 76

全面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变劣势为优势 76

第三节 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宏观决策 87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我国的人口国情相结合 87

坚定不移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提高人口质量 87

第四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101

第一节 实事求是地评价我国自然环境的现实意义 101

有利于摸清“家底”,正确了解国情 101

有利于从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 101

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理解和拥护我国的基本国策,增强深化改革的信心 101

第二节 国土、地形、耕地 105

国土辽阔而耕地不多 105

地形多样,需要制止水土流失 105

耕地锐减,决非“杞人忧地” 105

第三节 气候、河湖、海洋 120

气候复杂多样,“十里不同天” 120

大江大河纵横奔流 120

漫长的海岸,富饶的海洋 120

第五章 中国的资源条件 132

第一节 矿产、生物、水、热及风光 132

矿产资源,前景广阔 132

水、热资源丰富 132

珍奇的动物,繁茂的植物 132

秀丽的风光 132

第二节 资源条件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144

资源条件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144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将使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步缩小 144

资源条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紧约束”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144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当重视的有关资源条件的几个问题 151

正确对待资源的绝对量、人均量以及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151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加强资源开发、利用和分配的宏观调控 151

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共享世界的市场与资源积极创造条件 151

第六章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59

第一节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159

建国40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159

在国际横向比较中认识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就 159

两个基本结论 159

第二节 中国是一个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 173

中国仍然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173

正确认识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 173

几点基本结论 173

第三节 中国有希望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9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 195

2000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蓝图 195

前景展望:有忧患,更有希望 195

第七章 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制度 201

第一节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0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结构 201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201

人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 201

我国人民政权的演变 201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司法制度 209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9

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 209

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 209

我国的司法制度 209

我国的武装力量 209

第三节 我国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制度 219

我国的行政区划 219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19

地方各级政府机关 219

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自治 219

特别行政区的构想和实践 219

第四节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29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229

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 229

第八章 全面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236

第一节 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展及其光辉成就 236

华夏文化的基础 236

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 236

古代中外文化的交流 236

第二节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作用 248

在传统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形态 248

传统文化形成的价值取向 248

由传统文化支配的思维方式 248

传统文化形态的巨大潜力和阻力 248

第三节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而努力 260

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260

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260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而努力 260

第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 275

第一节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275

和平仍然是当代世界的根本问题 275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 275

第二节 新技术革命和改革潮流的挑战与机遇 289

方兴未艾的新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 289

一个世界范围的改革潮流正在兴起 289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抓住时机,迎接挑战 289

第三节 警惕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阴谋 296

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是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战略变化 296

中国是西方国家搞“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 296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粉碎“和平演变”的阴谋 296

第十章 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309

第一节 爱国主义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瑰宝 309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表现 309

中华民族的“脊梁骨” 309

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309

第二节 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321

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321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321

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321

第三节 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为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贡献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