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有忠等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224007684
  • 页数:336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哲学的对象和功能 1

一、哲学与哲学的对象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5

三、哲学的功能 8

第二节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13

一、哲学发展的不同历史形态 13

二、不同哲学路线之间的复杂关系 18

第三节克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特征 2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的必然产物 2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3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27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0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30

一、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 30

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33

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8

第二节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42

一、意识是特殊的信息过程 42

二、意识的作用及潜意识、前意识 46

第三节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52

一、物质世界的联系和系统性 52

二、物质世界的动态过程 58

三、物质世界的空间系统和时间序列 64

四、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 70

第三章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75

第一节对立统一规律 75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75

二、矛盾的复杂性和不平衡性 80

三、矛盾问题的精髓 85

第二节质量互变规律 88

一、质、量、度 88

二、量变质变的关系 91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规律 96

一、肯定、否定 96

二、否定之否定 100

第四章世界的多侧面联系 104

第一节原因和结果 104

一、因果制约关系 104

二、因果制约关系的客观性、复杂性 107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11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111

二、偶然性展示必然性,必然性支配 113

偶然性 113

第三节可能性和现实性 117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117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转化 120

第四节内容和形式 122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122

二、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影响内容 125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 127

一、现象表现本质,本质规定现象 127

二、从现象到本质的不断深化过程 131

第五章历史前提与社会结构 135

第一节社会历史前提 135

一、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中的决定作用 135

二、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40

第二节社会经济结构 144

一、经济结构的含义及特征 144

二、生产力 146

三、生产关系 151

第三节社会政治结构 154

一、政治结构的含义及特征 154

二、政治上层建筑的构成 156

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 159

一、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161

第四节社会意识结构 161

二、社会意识的不同层次 164

三、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167

第六章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171

第一节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71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171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178

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183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89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89

二、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194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196

第三节社会前进的有力杠杆 198

一、科学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198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00

第一节人是社会的主体 204

一、主体的基本规定性 204

第七章社会主体及其作用 204

二、主体的结构 209

三、人的本质 214

第二节人的作用 218

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218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22

三、人的价值 225

一、人的意志力 230

第一节人的自觉活动 230

第八章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230

二、人的自觉活动的表现 235

三、人的活动的受动性与超越性 238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241

一、社会历史规律体系 241

二、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 245

三、社会历史规律的特殊性 247

一、历史必然性与人的自由 250

第三节社会历史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 250

统一 250

二、实践是从必然王国通向自由王国的 254

桥梁 254

三、由必然向自由的进展是一个无限的 258

辩证过程 258

第九章能动的反映论 264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 264

映论 264

一、能动反映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264

二、彻底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 266

三、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269

第二节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71

一、认识的主体 271

二、认识的客体 274

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77

一、实践的结构与特征 285

第三节实践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的基础 285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91

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94

第十章认识的辩证运动 298

第一节认识发展的一般过程 298

一、由实践到认识 298

二、由认识到实践 303

三、认识的科学方法 307

第二节真理与检验真理的标准 315

一、真理的客观性 315

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19

三、实践检验中的复杂性 323

第三节真理的发展过程 326

一、真理和谬误 326

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