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常用自控设计手册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工厂常用自控设计手册》编辑小组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5
  • ISBN:15094·70
  • 页数:550 页
图书介绍:

9--1 电弧炼钢炉工艺简介 1

一、电弧炉炼钢的工艺过程 1

第九章 电弧炼钢炉 1

二、电炉装置工作特性及对电极自动调节系统的要求 2

9--2 电弧炉主电路 2

一、主电路接线图 2

二、主电路接线方式的切换 10

三、主电路切换装置的控制电路 12

四、电炉变压器的冷却 14

一、概述 16

二、电机放大机式电极自动调节器 16

9--3 电极升降机构的自动调节 16

三、可控硅--直流电机式电极自动调节器 18

四、双向可控硅--直流电动机式电极自动调节器 23

五、可控硅--小惯量电磁转差离合器式电极自动调节器 30

六、双向脉冲测速装置 41

七、应用实例 49

9--4 电弧炼钢炉成套电控设备 55

一、HDK2--0.5 5型电弧炼钢炉功率自动调整器 58

二、HDL--0.5 1.5型电弧炼钢炉功率自动调整器 71

三、HDL--3 5 型电弧炼钢炉功率自动调整器 79

四、6459电弧炼钢炉功率自动调整器 89

二、高低压供电电源 98

一、设计内容 98

五、KZL型电弧炼钢炉电极自动调整器 98

9--5 电弧炉变电所 98

三、电炉变电所平面布置 101

四、线路敷设 103

五、接地 103

六、电炉变电所的二次回路 103

第十章 铸造砂处理 107

10--1 气力输送方式砂处理 107

一、工艺简介 107

三、新砂和旧砂吸送系统 110

二、工艺对电气联锁的一般要求 110

四、型砂压送系统 117

五、混砂和型砂压送系统(混一种型砂) 119

六、混砂和型砂压送系统(混多种型砂) 123

七、新砂、旧砂、型砂压送系统 131

10--2 砂处理的射流控制 136

一、系统组成及其工作程序 136

二、控制线路及其设备 136

三、工作原理 139

四、附件 140

二、设计示例 142

一、概述 142

10--3 皮带输送方式砂处理 142

10--4 料位控制 153

一、电阻式料位控制 153

二、电容式料位控制 153

第十一章 水泥窑 162

11--1 水泥生产流程概述 162

二、球磨机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 163

1. 磨机的电力拖动方案的选择 163

2. 磨机主电动机起动设备的选择 163

一、生产工艺流程概述 163

11--3 生料磨和水泥粉磨 163

11--2 水泥厂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的特点 163

11--4 电磁振动给料机电气控制 184

一、电磁振动给料机动作原理介绍 184

二、电磁振动给料机的振幅的调节 186

三、磨机喂料的自动控制 193

11--5 机械化水泥立窑 200

一、机械化水泥立窑系统工艺流程概述 200

二、机械化水泥立窑系统对电气控制的基本要求 203

三、配料的电气控制 203

四、卸料篦子的电力拖动 214

五、联系信号 219

一、水泥回转窑系统概述 220

11--6 水泥回转窑 220

二、水泥回转窑系统对电气控制的基本要求 221

三、回转窑系统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 223

1. 回转窑主传动的电力拖动 223

2. 篦式冷却机的电力拖动 226

3. 窑尾排风机的电力拖动 235

4. 其他设备的电力拖动 236

四、回转窑系统的热工测量 236

第十二章 隧道窑 247

12--1 煤气隧道窑 247

一、概述 247

二、设计内容 248

1. 温度测量 249

2. 压力和负压的测量 250

3. 流量测量 251

4. 气体分析 251

5. 自动调节 251

6. 电源供应 251

7. 料车的进窑和出窑 252

8. 电托车 252

三、设计示例:120米长煤气隧道窑 253

隧道窑热控原理图(图12--8) 253

隧道窑进口部分原理图(图12--9) 254

隧道窑测量仪表及调节器设备单(表12--2) 256

电托车电气线路图(图(12--10) 258

煤气压力调节的线系统图(图12--11) 259

流量计与孔板订货规格表(表12--3) 260

12--2 硅碳棒电热体隧道窑 260

一、概述 260

二、硅碳棒电热体的计算及选择 260

1. 表面负荷的确定 261

6. 全负荷时输入端的电压 262

9. 选用计算示例 262

8. 电压调整范围 262

7. 硅碳棒的总电流 262

4. 窑内硅碳棒的安装方式 262

5. 硅碳棒的总电阻 262

3. 硅碳棒的根数 262

2. 硅碳棒的有效辐射面 262

三、电压调整方法 263

1. 采用抽头多级干式变压器供电 263

2. 采用调压变压器供电 263

3. 采用可控硅供电 263

五、电动推进装置的控制线路 264

3. 温度自动调节 264

1. 电量测量 264

四、热工检测和调节 264

2. 温度测量 264

1. 单通道隧道窑用的电动推进装置 265

(1) 齿轮变速箱传动的推进装置 265

(2)无级变速箱传动的推进装置 265

2. 多通道隧道窑用的电动推进装置 266

六、供电和线路敷设 267

七、设计实例 267

1. 用抽头变压器供电的电热隧道窑 267

(1) 抽头变压器单相供电的电热隧道窑 267

b、窑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268

a、窑的主要技术数据 268

c、窑的电气控制柜图 270

(2)抽头变压器三相供电的电热隧道窑 270

b、窑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271

c、窑的电气控制台图 273

2. 用感应式调压变压器供电的电热隧道窑 275

(1)窑的主要技术数据 275

(2)窑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275

(3)窑的电气控制柜图 276

(2)窑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277

(1)窑的主要技术数据 277

3. 用可控硅供电的电热隧道窑 277

(3)窑的电气控制台图 278

第十三章 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运行 280

13--1 概述 280

一、异步机同期化的重要意义 280

二、异步机同期化的工作原理 280

三、转子绕组励磁接线形式及直流电源的获得 281

四、异步机同期化的应用条件 282

五、异步机同期化的优点和存在问题 282

一、手动电阻启动,手动牵入同步的线路 283

13--2 几种异步机同步运行线路的介绍 283

六、结束语 283

二、频敏变阻器启动,一次投磁,自动牵入同步的线路 285

三、频敏变阻器启动,二次投磁,自动牵入同步的线路 286

附录(三)表-18 安装于直管上的铸铁蝶伐的特性曲线 287

13--3 整流电路各环节的选择 287

一、整流电路的选择 287

二、整流电路保护环节的选择 288

三、硅元件冷却方式的选择 289

13--4 主要参数的选择 290

一、电机主要参数的计算 290

二、励磁电压和励磁电压的计算 290

三、整流变压器的计算 290

五、硅元件的选择 292

四、平衡电抗器的计算 292

六、整流电路保护环节的计算 293

13--5 设计举例 294

一、电机参数的计算 294

二、Ud、Id的计算 294

三、整流变压器的计算 294

四、平衡电抗器的计算 297

五、硅元件的选择 297

二、测量时的接线及原理 298

三、测量方法 298

一、测量项目 298

13--6 异步机同期运行的测量 298

13--7 改进措施及注意事项 300

一、电刷及滑环的改进措施 300

二、设计与安装调试时的注意事项 300

第十四章 空调 301

14--1 概述 301

一、常用名词术语 301

二、i--d图 303

14--2 空调系统 303

一、空调系统简介 303

二、空调系统示例 304

14--3 空调系统控制点分析及控制要求 308

一、“露点”温度控制 309

14--4 各环节调节与控制 309

二、室温控制 312

三、室内相对温度的控制 322

四、辅助控制 323

五、检测、信号、联锁保护及其他设计要点 323

六、关于空调自动调节系统的几点建议 324

七、空调系统自动控制示例 324

14--5 常用控制设备及元件 333

一、恒温恒湿成套设备 333

二、常用仪表元件 342

一、高精度室温控制的计算 351

14--6 附录 351

二、电加热器功率的计算 360

三、通风管内电加热器的电热丝选用表 362

四、自动控制系统的测定与调整 366

五、相对湿度计算表 369

附录(一)图例、符号 370

1. 检测、控制、调节系统图符号 370

2. 电力系统图图形符号 379

3. 电力系统图文字符号 382

4. 电力系统图回路标号 384

5. 气动仪表图例 389

二、计算中所用的量值名称,计量单位及符号 390

附录(二)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的计算 目录 390

一、节流装置计算的任务 390

三、用变压降法测量流体流量的基本知识 393

1. 流量的理论方程式 393

2. 流量实用公式 395

3. 流量方程式中有关参数及其确定方法 395

(1)流量系数ɑ 395

(2)雷诺数ReD 398

(3)被测介质粘度η(γ) 398

(4)被测介质重度γ 398

(5)气体的压缩系数K 399

(7)被测介质的膨胀校正系数ε 400

(6)材料的膨胀校正系数Rt 400

(8)流束通过节流装置时的压力损失OP 401

(9)压差上限△max的确定 401

4. 节流装置的取压方式 402

四、节流装置的计算实例 402

1. 标准节流装置的计算 402

(1)测量液体流量(ε=1)时的计算程序 402

例1 被测介质为水 403

(2)测量蒸汽和气体流量(Σ≠1)时计算序程 404

例2 被测介质为水蒸汽 404

例3 被测介质为高炉煤气 406

(1) 双重孔板 408

(2) 1/4圆喷嘴 408

(3) 圆缺孔板 408

(4) 端头孔板和端头喷嘴 408

2. 特殊节流装置的计算 408

计算示例 409

例1 双重孔板的计算 409

例2 圆缺孔板的计算 410

五、计算用图表 411

咨询书 附录(二)表--4 411

例3 1/4圆喷嘴的计算 411

地区气象表 附录(二)表--5 412

m=(?)2的数值表 附录(二)表--6 413

气体的粘度 附录(二)表--7 417

气体的重度 附录(二)表--8 418

干燥空气的重度 附录(二)表--9 419

饱和气体的水分含量 附录(二)表--10 420

油的粘度和密度 附录(二)表--11 420

水的重度 附录(二)表--12 421

水蒸汽的重度 附录(二)表--13 422

水和水蒸汽的动力粘度(η) 附录(二)表--14 427

水和水蒸汽的动力粘度(η) 附录(二)表--15 429

各种节流装置的介限雷诺数 附录(二)表--16 431

孔板的粘度校正系数Kt 附录(二)表--18 432

孔板原始流量系数的均方相对误差σaò% 附录(二)表--19 432

节流装置前面有不完全开启的阀门时所需的最小直管段长度 附录(二)表--17 432

孔板粘度校正系数的均方相对误差δR1% 附录(二)表--20 433

孔板管道粗糙度校正系数的均方相对误差δR2% 附录(二)表--21 433

孔板入口边缘不尖锐校正系数的均方相对误差δR3% 附录(二)表--22 433

孔板流量系数的最小均方相对误差δamln% 附录(二)表--23 433

用孔板测量时的可能最小均方相对误差δ% 附录(二)表--24 434

喷嘴和文丘利喷嘴的粘度校正系数K1 附录(二)表--25 434

文丘利管的粘度校正系数k1 附录(二)表--26 434

喷嘴和文丘利喷嘴原始流量系数的均方相对误差δao% 附录(二)表--27 434

用喷嘴和文丘利喷嘴测量时的可能最小均方相对误差σ% 附录(二)表--31 435

文丘利管流量系数的均方相对误差σa% 附录(二)表--32 435

喷嘴和文丘利喷嘴粘度校正系数的均方相对误差δR1% 附录(二)表--28 435

喷嘴和文丘利喷嘴流量系数的最小均方相对误差σamin% 附录(二)表--30 435

喷嘴和文丘利喷嘴管道粗糙度校正系数的均方相对误差σR2% 附录(二)表--29 435

被测介质膨胀校正系数εch的均方相对误差σεch% 附录(二)表--33 436

附录(二)图-3 节流装置的介限雷诺数 436

附录(二)图-4 标准孔板的流量系数α 437

附录(二)图-5 标准孔板的流量系数α 437

附录(二)图-6 标准喷嘴和文丘利喷嘴的流量系数α 439

附录(二)图-7 标准文丘利管的流量系数α 440

附录(二)图-9 喷嘴和文丘利喷嘴的粘度校正系数 441

附录(二)图-10 文丘利管的粘度校正系数 441

附录(二)图-8 孔板的粘度校正系数 441

附录(二)图-11 孔板的管道壁粗糙校正系数 442

附录(二)图-12 喷嘴和文丘利喷嘴的管道壁粗糙度校正系数 442

附录(二)图-13 孔板的入口边缘不尖锐校正系数 442

附录(二)图-14 双重孔板的流量系数α 443

附录(二)图-15 双重孔板的m =f(m)关系 443

附录(二)图-16 1/4圆喷嘴的流量系数α 444

附录(二)图-17 1/4圆喷嘴入口部分半径I 444

附录(二)图-18 圆缺孔板的流量数α 445

附录(二)图-19 圆缺孔板的9/D值 445

附录(二)图-20 各种x值和大膨胀的膨胀系数ε 446

附录(二)图-21 各种x值和小膨胀的膨胀系数ε 447

附录(二)图-22 过热水蒸汽的膨胀系数ε 448

附录(二)图-23 环室取压时节流装置前最小直管段长度 449

附录(二)图-24 环室取压时节流装置前最小直管段长度 450

附录(二)图-25 完全开启的阀门和节流装置之间的最小直管段长度 451

附录(二)图-26 当直管段长度不遵守附录(二)图-23的条件时附加均方误差值 451

附录(二)图-27 当直管段长度不遵守附录(二)图-24的条例时附加均方误差值 451

附录(二)图-28 节流装置的压力损失 452

附录(二)图-29 文丘利管的压力损失 452

附录(二)图-30 双重活塞式压缩机的流量脉冲特性 452

附录(二)图-34 根据流量的不均匀系数和允差均方误差来确定准数Ho的曲线 453

附录(二)图-33 根据流量的时间系数S和允差均方误差来确定准数Ho的曲线 453

附录(二)图-32 在不同的准数Ho和系数δ之下脉冲流量测量的附加均方误差 453

附录(二)图-31 在不同的准数Ho和系数S之下脉冲流量测量的附加均方误差 453

附录(二)图-35 空气的压缩系数K 454

附录(二)图-36 氧气的压缩系数K 454

附录(二)图-37 氯气的压缩系数K 454

附录(二)图-38 氮气的压缩系数K 455

附录(二)图-39 氢气的压缩系数K 455

附录(二)图-40 氨气的压缩系数K 456

附录(二)图-41 一氧化碳的压缩系数K 456

附录(二)图-42 二氧化碳的压缩系数K 457

附录(二)图-43 乙烷的压缩系数K 457

附录(二)图-45 丙烷的压缩系数K 458

附录(二)图-44 甲烷的压缩系数K 458

附录(二)图-46 乙烯的压缩系数K 459

附录(二)图-47 丙烯的压缩系数K 459

附录(二)图-48 与换算压力(PR≤1)和温度有关的气体压缩系数 460

附录(二)图-49 与换算压力(1

附录(二)图-50 与换算压力(10

附录(二)图-51 水的动力粘度 461

附录(二)图-52 水的动力粘度 462

附录(二)图-53 水蒸汽的动力粘度 462

3. 计算公式 463

2. 节流原理 463

1. 概述 463

一、气动调节阀 463

附录(三)调节阀的计算 463

4. 计算方法 465

5. 计算举例 467

二、蝶阀 467

1. 概述 467

2. 节流特性 467

3. 计算公式 468

4. 计算方法 469

5. 计算举例 470

6. 操作力矩 471

三、电动调节阀 472

1. 概述 472

2. 计算方法 472

附录(三)表-19 液体调节阀计算图 476

附录(三)表-20 蒸汽调节阀计算图(P2≤0.5P1) 477

附录(三)表-21 蒸汽调节阀计算图(P2≥0.5P1) 478

1. 概述 479

2. 计算方法 479

附录(三)表-1 液体比重(20℃时) 479

四、电磁阀门 479

附录(五)QDZ气动单元组合仪表的应用示例 479

附录(三)表-2 气体重度(0℃、760毫米汞柱时)公斤力/米3 480

附录(三)表-3 膨胀系数ε 481

附录(三)表-四 温度系数Kt 481

附录(三)表-五 0℃及760毫米汞柱下气体的密度系数Kr及绝对指数x 482

附录(三)表-14 θψ。的数值与蝶伐旋转角度的关系 482

附录(三)表-22 气体调节阀计算图(P2≤0.5P1) 483

附录(三)表-15 蝶阀的截面及开启角ψ 484

附录(三)表-23 气体调节阀计算图(P2>0.5P1) 485

附录(三)表-17 安装于直管上的焊接蝶伐的特性曲线 486

附录(三)表-16 空气和双原子气体的压力系数Kp 486

附(四)气动仪表安装的基本要求 488

附录(六)喷射管式液动调节器安装使用示例 501

1. 压力式温度调节 501

2. 固体膨胀式温度调节 502

3. 压力调节 503

4. 流量调节(一) 504

5. 流量调节(二) 506

6. 锅炉汽鼓水位自动调节 508

7. 液面调节 511

8. 比值调节 515

附录(七)PPY04型隔离器安装使用示例 515

附录(八)射流程序控制装置的应用示例 520

附录(九)工频电感应加热器的计算 531

附录(十)喷射管式液动温度调节器参考资料 544

a、窑的主要技术数据 2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