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药师职责 1
第一节 中药房工作概述 1
一、中药房的工作任务 1
二、中药房各级人员的职责 2
(一)中药房主任的职责 2
(二)中药房组长的职责 3
(三)主任中药师的职责 3
(四)主管中药师的职责 3
(五)中药师的职责 4
(六)中药士的职责 4
(七)中药药剂员的职责 5
第二节 中药店工作概述 5
一、中药店各级人员的职责 5
(一)中药店主任的职责 5
(二)营业售货员的职责 6
(三)业务采购员的职责 7
(五)贮存保管员的职责 8
(四)质量管理员的职责 8
(六)物价管理员的职责 9
(七)财务统计员的职责 9
(八)服务卫生员的职责 9
二、药店药师工作行为规范 10
(一)服务态度 10
(二)仪态仪表 10
(一)驻店药师的聘用条件 11
(二)药店质量管理人员聘用条件 11
三、驻店中药师管理 11
第二章 中药调剂 13
第一节 中药调剂管理的意义 13
第二节 中药调剂工作的中心 13
第三节 中药调配规范 14
一、审方 14
二、计价 14
(一)计价的方法 14
(二)计价的注意事项 14
一、中药调剂室的设备 15
三、收费 15
第四节 中药调剂室 15
二、中药调剂室工作制度 16
三、常见百子柜编排 17
第五节 处方管理制度 18
一、处方种类 19
二、处方内容 19
三、书写规则 19
五、复核操作规则 20
四、处方管理制度 20
第六节 药品供应管理 21
一、中药调配的药品供应 21
二、贵稀、滋补保健药品供应与管理 22
三、鲜药管理 23
第三章 中药商品管理 24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24
一、中药的采收 24
(一)适时采收,保证质量 25
(二)准确采收,确保正品 26
(一)药材加工的目的和要求 27
(二)常用的加工方法 27
二、中药的加工 27
(三)各类药材加工的通则 29
(四)深加工 29
(二)影响药材质量的外界因素 30
第二节 中药的命名 30
(一)贮藏保管的意义及原则 30
三、中药材的贮藏 30
第三节 中药的来源和资源 32
一、中药的来源 32
(一)中药的物质来源 32
(二)中药的生产来源 32
二、中药的资源 33
第四节 中药材商品的品质规格 36
一、中药材品质 36
二、中药材规格 37
(二)现代标准 37
(一)传统标准 37
第五节 中药材进出口概况 38
第六节 中药材鉴别 39
一、中药材经验鉴别术语 39
(一)植物药部分 39
(二)动物药部分 40
二、中药材经验鉴别方法 41
(一)眼观法 41
(二)测量法 42
(三)手感法 42
(四)鼻嗅法 43
(五)口尝法 43
(六)耳听法 43
(七)水试法 44
(八)火试法 44
(九)金属探测法 44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与功效 45
第四章 中药炮制 45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方法 46
一、炒法 46
(一)清炒法 46
(二)加辅料炒法 47
二、炙法 49
(一)酒炙法 49
(二)醋炙法 50
(三)盐炙法 50
(四)姜炙法 51
(五)蜜炙法 52
(六)油炙法 52
三、煅法 53
(一)明煅法 53
(二)煅淬法 53
(三)扣锅煅法(密闭煅法) 54
四、蒸煮?法 54
(一)蒸法 54
五、复制法 55
(三)?法(水烫) 55
(二)煮法 55
六、发酵、发芽法 56
(一)发酵法 56
(二)发芽法 56
七、其他制法 56
(三)制霜法 57
(四)提净法 57
(二)煨法 57
(一)烘焙法 57
(五)干馏法 58
(六)水飞法 58
第三节 中药炮制的常用材料 58
一、液体辅料 59
(一)酒 59
(二)陈醋 59
(三)蜂蜜 59
(七)米泔水 60
(六)黑豆汁 60
(五)甘草汁 60
(四)生姜汁 60
(八)食盐水 61
(九)胆汁 61
(十)其他类 61
二、固体辅料 61
(一)稻米 61
(二)麦麸 61
(六)蛤粉 62
(八)河砂 62
(七)滑石粉 62
(四)豆腐 62
(五)土 62
(三)白矾 62
第四节 中药炮制品的质量控制 63
一、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63
(二)去枝梗 64
(一)去茎与去根 64
三、分离和去除非药用部位 64
二、净选与加工 64
(三)去皮壳 65
(四)去毛 65
(五)去芦 65
(六)去心 66
(七)去核 66
(八)去头尾 66
(九)其他加工 66
二、切制前的水处理 67
(一)常见水处理法 67
第五节 中药饮片的切制 67
一、饮片切制的目的 67
(二)药材水处理效果的检查方法 69
三、饮片类型和选择原则 69
(一)常见的饮片类型及其规格 69
(二)饮片类型的选择原则 69
四、饮片的切制方法 70
五、饮片的干燥方法 71
第一节 中药制剂的基础设置 72
第二节 制剂生产工艺及质量管理 72
一、丸剂 72
第五章 中药制剂 72
(一)蜜丸 73
(四)蜡丸 74
(五)浓缩丸 74
(三)糊丸 74
(二)水丸 74
二、散剂 75
三、煎膏剂 75
四、酒剂 76
五、胶剂 77
六、冲剂 77
七、片剂 78
八、胶囊剂 79
九、流浸膏与浸膏剂 80
十一、口服液 81
十、酊剂 81
十三、袋泡剂 82
十二、糖浆剂 82
十四、膏药 83
十五、丹剂 84
十六、软膏剂 84
十七、栓剂 85
十八、锭剂 86
十九、膜剂 86
二十、注射剂 87
二十一、眼用制剂 89
(一)滴眼剂 89
(二)眼膏剂 89
第三节 药物粉末的等级 90
一、药品 92
二、新药 92
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92
第一节 药品的概念 92
第六章 中药临床应用知识 92
四、假药 93
五、劣药 93
第二节 药品的特殊性 93
一、药品的专属性 93
二、药品的两重性 93
二、外用药品 94
一、口服药品 94
第三节 中药制剂的卫生标准 94
四、药品的限时性 94
三、药品质量的重要性 94
三、暂不进行限度要求的药品 95
第四节 中药的药性 95
一、四气 95
二、五味 95
三、升降沉浮 96
四、归经 96
五、毒性 96
第五节 中药的配伍与禁忌 97
第六节 毒性中药的管理 98
一、毒性中药加工炮制的管理 98
二、毒性中药处方与调配的管理 98
三、毒性中药的保管 99
四、常见的毒性中药 99
五、毒性中药常用剂量 99
第七节 中药汤剂使用注意事项 103
三、煎煮中药的方法与火候 104
二、煎煮中药用水的选择 104
一、煎煮中药的器皿 104
四、汤剂煎煮时间 105
五、中药煎煮前的洗与不洗 105
六、中药煎煮时间越长并不等于疗效越好 106
七、中药汤剂要复渣 106
八、冷服热服的选择 106
九、中药的服用时间 106
(一)宜在饭前服用的中药 106
十、不宜与中药同服的西药 107
(五)宜定时服用的中药 107
(二)宜在饭后服用的中药 107
(四)必要时服用的中药 107
(三)宜睡前服用的中药 107
(一)降低药效的中西药配伍 108
(二)产生副作用的中西药配伍 108
(三)增加毒性的中西药配伍 109
十一、服用中药的方法 109
十二、服中药期间的忌口 110
第八节 常用中草药解毒方法 110
第七章 中药临床药学 112
第一节 中药药理研究 112
一、中药药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2
二、中药药理与中药功效 112
(一)中药药理与中药功效的一致性 112
(二)中药药理与中药功效的差异性 113
(三)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113
(四)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114
一、研究课题的确立 115
第二节 中药药效学研究 115
二、文献查阅 116
三、初筛实验 116
四、实验设计 116
(一)试验方法和指标的选择 116
(二)对受试药物的要求 117
(三)对实验动物的要求 118
(四)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18
(五)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 119
第三节 中药毒理研究方法 119
一、急性毒性试验 119
(一)急性毒性试验目的 119
(二)急性毒性试验要求 120
(三)LD50的测定方法 120
(一)长期毒性试验目的 121
(二)长期毒性试验要求 121
二、长期毒性试验 121
(三)观察指标 122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处理 122
第四节 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 123
一、研究中药药动学的意义 123
二、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方法 123
(一)药理效应法 123
(二)药物累积法 124
第五节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 124
附:美国医院药房药学技术员的培训准则 125
第八章 临床常见症状与疾病的中药治疗 128
第一节 临床常见症状的中药治疗 128
一、头痛 128
二、头晕 129
三、发热 129
四、恶寒 130
五、耳聋、耳鸣 130
六、鼻塞 131
八、嗅觉减退或消失 132
七、鼻衄 132
九、羞明流泪 133
十、目赤肿痛 133
十一、目睛生翳 134
十二、眼干涩 134
十三、眼皮肿胀 134
十四、视力减退 135
十五、口苦 135
十六、口臭 135
十七、口角流涎 136
十八、口舌生疮 136
十九、唇青紫 136
二十、牙痛 137
二十一、齿衄 137
二十二、咽干 138
二十三、咽痒 138
二十四、咽痛 138
二十六、胸痛 139
二十五、胸闷 139
二十七、胸中烦热 140
二十八、胁肋疼痛 140
二十九、心悸 141
三十、咯痰 141
三十一、咳嗽 142
三十二、喘息 143
三十四、胃脘疼痛 144
三十三、胃脘痞满 144
三十五、恶心呕吐 145
三十六、呃逆 146
三十七、嗳气 146
三十八、泛酸 147
三十九、食欲不振 147
四十、腹部胀满 147
四十一、腹痛 148
四十二、黄疸 149
四十三、关节疼痛 149
四十五、四肢麻木 150
四十四、四肢拘急 150
四十六、四肢厥冷 151
四十七、四肢肿胀 151
四十八、四肢抽搐 151
四十九、腰痛 152
五十、小便黄赤 152
五十二、遗尿 153
五十三、尿血 153
五十一、小便频数 153
五十四、小便疼痛 154
五十五、遗精 154
五十六、早泄 155
五十七、阳痿 155
五十八、睾丸疼痛 156
五十九、泄泻 156
六十、上吐下泻 157
六十一、便血 157
六十三、脱肛 158
六十二、大便秘结 158
六十四、脱发 159
六十五、皮肤瘙痒 159
六十六、烦躁 160
六十七、自汗 160
六十八、盗汗 161
六十九、半身麻木 161
七十、肥胖 161
七十二、浮肿 162
七十一、消瘦 162
七十三、淋巴结肿大 163
七十四、痈疮 163
七十五、风疹块(瘾疹) 164
七十六、湿疹 164
七十七、紫癜 165
七十八、痤疮 165
七十九、月经先期 166
八十、月经后期 166
八十三、月经过少 167
八十一、经行先后无定期 167
八十二、月经过多 167
八十四、痛经 168
八十五、闭经 168
八十六、崩漏 169
八十七、白带 169
八十八、黄带 170
八十九、赤白带 170
九十二、胎动不安 171
九十一、妊娠恶阻 171
九十、阴痒 171
九十三、产后头晕 172
九十四、产后腹痛 172
九十五、恶露不绝 173
九十六、产后发热 173
九十七、产后小便不通 174
九十八、产后缺乳 174
九十九、乳房红肿胀痛 174
一、上呼吸道感染 175
一○○、跌打损伤 175
第二节 临床常见疾病的中药治疗 175
二、急性支气管炎 178
三、慢性支气管炎 181
四、肺炎 182
五、支气管哮喘 184
六、肺脓肿 186
七、高血压病 187
八、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189
九、动脉硬化 192
十、风湿性心脏病 194
十一、心肌炎 196
十二、心律失常 198
十三、急性胃肠炎 200
十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203
十五、慢性胃炎 205
十六、胃下垂 207
十七、肠道易激综合征 209
十八、功能性消化不良 210
十九、肝硬化 212
二十、慢性胆囊炎 214
二十一、溃疡性结肠炎 216
二十二、上消化道出血 217
二十三、尿路感染 219
二十四、急性肾小球肾炎 221
二十五、慢性肾小球肾炎 222
二十六、肾病综合征 223
二十七、糖尿病肾病 225
二十八、尿路结石 226
二十九、急性肾功能衰竭 228
三十、慢性肾功能衰竭 229
三十一、缺铁性贫血 230
三十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32
三十三、脑卒中 234
三十四、癫痫 237
三十五、神经官能症 239
三十六、糖尿病 240
三十七、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242
三十八、红斑性狼疮 243
三十九、痛风 245
四十、细菌性痢疾 246
四十一、病毒性肝炎 248
四十二、支气管肺癌 250
四十三、食道癌 251
四十四、胃癌 253
四十五、原发性肝癌 254
四十六、大肠癌 255
四十七、功能性子宫出血 257
四十八、先兆流产 259
四十九、不全流产 260
五十、习惯性流产 261
五十一、妊娠呕吐 262
五十二、异位妊娠 264
五十三、妊娠高血压 265
五十四、滴虫性阴道炎 266
五十五、念珠菌性阴道炎 268
五十六、老年性阴道炎 269
五十七、慢性宫颈炎 269
五十八、急性盆腔炎 270
五十九、慢性盆腔炎 271
六十、子宫肌瘤 273
六十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275
六十二、闭经 276
六十二、痛经 278
六十四、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280
六十五、更年期综合征 282
六十六、不孕症 284
六十七、产后缺乳 286
六十八、扁桃体炎 287
六十九、小儿口疮 288
七十、小儿肺炎 289
七十一、小儿哮喘 291
七十二、小儿腹泻病 292
七十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94
七十四、小儿厌食症 295
七十五、小儿积滞 297
七十六、小儿贫血 298
七十七、急性肾炎 299
七十八、小儿肾病综合征 301
七十九、麻疹 302
八十、风疹 304
八十一、水痘 305
八十二、流行性腮腺炎 306
八十三、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 307
八十四、暑热证 309
八十五、遗尿证 310
八十六、新生儿黄疸 311
八十七、慢性卡他性结膜炎 312
八十八、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313
八十九、老年性白内障 314
九十、慢性咽炎 316
九十一、慢性鼻炎 317
九十二、过敏性鼻炎 318
九十三、带状疱疹 319
九十四、湿疹 320
九十五、神经性皮炎 321
九十六、痤疮 322
九十七、斑秃 323
九十八、银屑病 324
九十九、颈椎病 326
一○○、腰部劳损 327
第九章 常用中药材 329
第一节 解表药 329
一、辛温解表药 329
(一)麻黄 329
(二)桂枝 330
(四)生姜(附:生姜皮) 331
(三)紫苏 331
(五)香薷 332
(六)荆芥(荆芥穗) 333
(七)防风 334
(八)羌活 335
(九)白芷 336
(十)藁本 337
(十一)苍耳子(附:苍耳草、苍耳虫) 338
(十二)辛夷花 339
(十四)葱白 340
(十三)鹅不食草 340
(十五)胡荽 341
(十六)柽柳 341
二、辛凉解表药 342
(一)薄荷 342
(二)牛蒡子 342
(三)蝉蜕 343
(四)蝉花 344
(五)淡豆豉(附:大豆黄卷) 344
(六)桑叶 345
(七)菊花(附:野菊花) 346
(八)蔓荆子 347
(九)葛根(附:葛花) 348
(十)柴胡 349
(十一)升麻(附:广升麻) 350
(十二)浮萍 351
(十三)木贼 352
(十四)内仁肉(蕤仁) 352
(一)石膏 353
第二节 清热药 353
一、清热泻火药 353
(二)知母 354
(三)芦根(附:苇茎) 355
(四)天花粉 356
(五)淡竹叶 356
(六)栀子 357
(七)夏枯草 358
(八)寒水石 359
(十)密蒙花 360
(九)谷精草 360
(十一)青葙子 361
(十二)荷叶 362
(十三)罗汉果 363
(十四)鸭跖草 363
二、清热燥湿药 364
(一)黄芩 364
(十五)槐角 364
(二)黄连 365
(三)黄柏 367
(四)苦参 368
(五)龙胆草 369
三、清热凉血药 370
(一)水牛角 370
(二)地黄 370
(三)玄参 371
(四)牡丹皮 372
(五)赤芍 373
(六)紫草 374
(七)余甘子 375
(八)救必应 375
(九)枸骨叶 375
四、清热解毒药 376
(一)金银花(附:忍冬藤) 376
(三)蒲公英 378
(二)连翘 378
(四)紫花地丁 380
(五)大青叶 381
(六)板蓝根 382
(七)青黛 383
(八)穿心莲 383
(九)牛黄 384
(十)枝花头(重楼) 386
(十一)半边莲 386
(十二)土茯苓 387
(十四)射干 388
(十三)鱼腥草 388
(十五)山豆根 389
(十六)岗梅根 390
(十七)秦皮 390
(十八)败酱草 391
(十九)白花蛇舌草 392
(二十)熊胆 393
(二十二)田基黄(地耳草) 394
(二十一)白鲜皮 394
(二十三)鸡骨草 395
(二十四)青天葵 396
(二十五)扁豆花(南豆花) 397
(二十六)木棉花 397
(二十七)龙脷叶 398
(二十八)马勃 398
(二十九)白头翁 399
(三十一)鬼箭羽 400
(三十)鸡蛋花 400
(三十二)火炭母 401
(三十三)半板莲 401
(三十四)水翁花 402
(三十五)木蝴蝶 402
(三十六)山慈姑 403
(三十七)功劳木 404
(三十八)白蔹 404
(三十九)地锦草 405
(四十)青果 405
(四十一)苦木 406
(四十二)苘麻子 406
(四十三)委陵菜 407
(四十四)垂盆草 407
(四十五)金果榄 407
(四十六)金荞麦 408
(四十七)草乌叶 408
(四十九)崩大碗(积雪草) 409
(四十八)鸦胆子 409
(五十)拳参 410
(五十一)锦灯笼 410
(五十二)蓼大青叶 411
(五十三)漏芦 411
(五十四)马齿苋 412
(五十五)天葵子 412
(五十六)毛诃子 413
(五十七)三白草 413
(五十九)葫芦茶 414
(五十八)腊梅花 414
(六十)无花果 415
五、清虚热药 415
(一)青蒿 415
(二)白薇 416
(三)地骨皮 417
(四)银柴胡 418
(五)胡黄连 419
一、攻下药 420
(一)大黄 420
第三节 泻下药 420
(二)芒硝 421
(三)番泻叶 422
(四)芦荟 423
二、润下药 423
(一)火麻仁 423
(二)郁李仁 424
第四节 祛风湿药 425
(一)独活 425
(三)亚麻子 425
(二)威灵仙 426
(三)防己 428
(四)秦艽 429
(五)豨莶草 430
(六)木瓜 431
(七)络石藤 432
(八)了刁竹(徐长卿) 433
(九)桑枝 433
(十)桑寄生 434
(十一)五加皮 435
(十二)金钱白花蛇 436
(十三)乌梢蛇 437
(十四)蕲蛇(附:蛇胆、蛇蜕) 438
(十五)海桐皮 440
(十六)蚕沙 441
(十七)海风藤 441
(十八)千年健 442
(十九)川乌 443
(二十)草乌 443
(二十二)五爪龙 444
(二十一)穿破石 444
(二十三)牛大力 445
(二十四)路路通 445
(二十五)老鹳草 446
(二十六)地枫皮 446
(二十七)两头尖 447
(二十八)伸筋草 447
(二十九)青风藤 448
(三十)香加皮 448
(三十二)半枫荷 449
(三十三)鸡屎藤(鸡矢藤) 450
(三十四)过岗龙 450
第五节 芳香化湿药 451
(一)苍术 451
(二)厚朴(附:厚朴花) 452
(三)广藿香(附:土藿香) 453
(四)佩兰 454
(五)砂仁 455
(六)白豆蔻 457
(七)草豆蔻 458
(八)草果 458
(一)茯苓(附:茯苓皮) 459
(三)泽泻 460
(二)猪苓 460
(四)薏苡仁 461
(五)车前子(附:车前草) 462
(六)滑石 463
(七)川木通 464
(九)通草(附:梗通草) 465
(八)关木通 465
(十)金钱草(附:广金钱草) 466
(十二)石韦 468
(十一)海金沙(附:海金沙藤) 468
(十三)萆薢 469
(十四)茵陈蒿 470
(十五)地肤子 471
(十六)冬瓜子 472
(十八)萹蓄 473
(十七)赤小豆 473
(十九)瞿麦 474
(二十)灯心草 475
(二十一)冬葵子 476
(二十二)金砂牛 476
(二十三)玉米须 477
(二十四)冬瓜皮 477
(二十六)透骨消(连钱草) 478
(二十五)冬葵果 478
(二十七)青叶胆 478
(二十八)菊苣 479
(二十九)溪黄草 480
(三十)白花茶(扭肚藤) 480
第七节 温里药 481
(一)附子 481
(二)干姜(附:炮姜) 482
(三)肉桂 483
(四)吴茱萸 484
(五)细辛 485
(六)花椒(附:椒目) 486
(七)丁香(附:母丁香) 487
(八)高良姜 488
(九)小茴香 488
(十)红豆蔻 489
(十一)荜茇 489
(十二)荜澄茄 490
(十三)胡椒(附:胡椒根) 490
(十四)藏菖蒲 491
(十五)八角(八角茴香) 491
(十六)沙姜(山柰) 493
第八节 理气药 494
(一)橘皮(附:橘核、橘络、橘叶) 494
(二)橘红(附:橘红胎) 495
(三)青皮 495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495
(四)枳实 496
(五)枳壳 497
(六)佛手(附:佛手花) 498
(七)木香(附:土木香) 499
(八)青木香 500
(九)香附 501
(十)乌药 502
(十一)沉香 503
(十二)川楝子 504
(十三)荔枝核 504
(十四)薤白 505
(十五)檀香 505
(十六)柿蒂 506
(十七)素馨花 507
(十八)甘松 507
(十九)九香虫 508
(二十)玫瑰花 508
(二十一)香橼 509
(二十二)娑罗子 509
(二十三)预知子 510
(二十四)梅花 510
(二十五)九里香 511
(二十六)豆豉姜 511
第九节 消食药 512
(一)山楂 512
(二十七)黄皮核 512
(二)神曲(附:建曲) 514
(三)麦芽 515
(四)谷芽 515
(五)莱菔子 516
(七)罗仙子 517
(八)独脚金 517
(六)鸡内金 517
第十节 驱虫药 518
(一)使君子 518
(九)布渣叶 518
(二)槟榔(附:大腹皮) 519
(三)雷丸 520
(四)贯众 521
(五)苦楝皮 522
(六)南鹤虱 522
(七)榧子 523
(八)鹤虱 523
(一)大蓟 524
(二)地榆 524
第十一节 止血药 524
(三)白茅根 525
(四)槐花 526
(五)侧柏叶 526
(六)仙鹤草(附:仙鹤草根芽) 527
(七)白及 528
(八)棕榈炭 529
(九)茜草 529
(十)莲房 530
(十一)蒲黄 530
(十二)艾叶 531
(十三)藕节 532
(十四)鸡冠花 532
(十五)亚乎奴(锡生藤) 533
(十六)血余炭 533
(十八)松花粉 534
(十九)断血流 534
(十七)花蕊石 534
第十二节 活血祛瘀药 535
(一)川芎 535
(二十)苎麻根 535
(二)乳香 536
(三)没药 537
(四)延胡索 538
(五)郁金 539
(六)姜黄 540
(七)莪术 541
(八)三棱 542
(九)丹参 543
(十)虎杖 544
(十一)益母草(附:茺蔚子) 544
(十二)鸡血藤 546
(十三)桃仁 547
(十四)红花(附:西藏红花) 548
(十五)五灵脂 549
(十六)牛膝(附:土牛膝) 549
(十七)?虫(土鳖虫) 551
(十八)水蛭 552
(十九)虻虫 552
(二十)丝瓜络 553
(二十一)降香 554
(二十二)泽兰 554
(二十三)自然铜 555
(二十四)王不留行 556
(二十五)皂角刺 557
(二十六)刘寄奴 557
(二十七)苏木 558
(二十八)毛冬青 559
(二十九)月季花 560
(三十)水红花子 560
(三十一)阿魏 561
(三十二)枫香脂 561
(三十三)肿节风 562
(三十四)卷柏 562
(三十五)急性子 563
(三十六)穿山甲 563
(三十七)夏天无 564
(三十八)凌霄花 564
(三十九)广枣 565
(四十)小叶莲 565
(四十一)马鞭草 566
(四十二)大血藤 566
(四十三)岗稔根 567
(四十四)无名异 567
一、化痰药 568
第十三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 568
(一)半夏 568
(四十五)铁包金 568
(二)天南星(附:胆南星) 570
(三)白附子 571
(四)白芥子 571
(五)皂荚(附:皂角刺) 572
(六)桔梗 573
(七)旋覆花(金沸草) 574
(八)白前 575
(九)前胡 576
(十)瓜蒌(瓜蒌皮、瓜蒌仁) 576
(十一)川贝母 578
(十二)浙贝母 580
(十三)竹黄(天竺黄) 581
(十四)竹茹 581
(十五)竹蜂 582
(十六)浮海石 582
(十七)海蛤壳 583
(十八)礞石 584
(十九)海藻 585
(二十)昆布 586
(二十一)胖大海 586
(二十二)牡荆叶 587
(二十三)明党参(明党) 588
(二十四)黄药子 588
二、止咳平喘药 589
(一)杏仁(附:甜杏仁) 589
(二十五)剑花(霸王花) 589
(二)百部 590
(三)紫菀 591
(四)款冬花 592
(五)苏子 593
(六)桑白皮 593
(七)葶苈子 594
(八)枇杷叶 595
(九)马兜铃(附:天仙藤) 596
(十)白果(附:银杏叶) 597
(十三)洋金花 598
(十二)沙棘 598
(十一)华山参 598
(十四)满山红 599
第十四节 安神药 599
(一)朱砂 599
(二)磁石 600
(三)龙骨(附:龙齿) 601
(四)琥珀 602
(五)酸枣仁 603
(六)柏子仁 604
(七)远志 604
(八)合欢皮(附:合欢花) 605
(九)紫石英 606
第十五节 平肝息风药 606
(一)石决明 606
(二)牡蛎 607
(三)珍珠 608
(四)珍珠母 609
(五)代赭石 610
(六)钩藤 611
(七)白蒺藜(刺蒺藜) 611
(八)草决明(决明子) 612
(九)全虫(全蝎) 613
(十)川足(蜈蚣) 614
(十一)白僵蚕 614
(十二)地龙 615
第十六节 开窍药 616
(一)麝香 616
(十三)罗布麻叶 616
(二)冰片 618
(三)石菖蒲 619
(四)安息香 620
(五)苏合香 620
一、补气药 621
(一)人参(附:人参叶) 621
第十七节 补虚药 621
(二)高丽参 623
(三)西洋参 624
(四)党参 625
(五)太子参 626
(六)黄芪 626
(七)白术 627
(八)山药 628
(九)扁豆(附:扁豆衣、扁豆花) 628
(十)大枣 629
(十一)甘草 630
(十二)竹节参 631
(十三)红芪 631
(十四)灵芝 632
二、补阳药 633
(一)鹿茸 633
(十五)刺五加 633
(二)鹿角(附:鹿角霜) 635
(三)巴戟天 636
(四)淫羊藿 636
(五)肉苁蓉 637
(六)杜仲 637
(七)冬虫夏草 638
(八)续断 639
(九)补骨脂 639
(十)海马 640
(十一)益智仁 641
(十二)锁阳 641
(十三)菟丝子 642
(十四)沙苑子 643
(十五)阳起石 643
(十六)胡芦巴 644
(十七)核桃仁 644
(十八)蛤蚧 645
(十九)紫河车 646
(二十)仙茅 646
(二十一)韭菜子 647
(二十二)骨碎补 647
(二十三)钟乳石 648
(二十四)柱实子(楮实子) 648
(二十五)黑种草子 649
(二十六)狗脊 649
三、补血药 650
(一)当归 650
(二)何首乌(附:夜交藤) 651
(三)白芍 652
(四)熟地黄 652
(五)阿胶 653
四、补阴药 654
(一)百合 654
(六)龙眼肉 654
(二)麦冬 655
(三)天冬 655
(四)石斛 656
(五)玉竹 657
(六)黄精 658
(七)枸杞子 659
(八)旱莲草(墨旱莲) 659
(九)女贞子 660
(十)桑椹 660
(十一)北沙参 661
(十二)南沙参 662
(十三)胡麻仁(黑脂麻) 662
(十四)龟板 663
(十五)鳖甲 664
(十六)田鸡油(哈蟆油) 664
第十八节 收涩药 665
(一)五味子 665
(十七)珠子参 665
(二)乌梅 666
(三)五倍子 668
(四)罂粟壳 669
(五)诃子 670
(六)石榴皮 670
(七)肉豆蔻 671
(八)赤石脂 672
(九)禹余粮 672
(十)山萸肉(山茱萸) 673
(十一)覆盆子 673
(十二)桑螵蛸 674
(十三)鱼古(海螵蛸) 675
(十四)金樱子 676
(十五)莲子(附:莲子心) 676
(十六)莲须 677
(十七)芡实 677
(十八)浮小麦 678
(十九)糯稻根(糯稻根须) 678
(二十)麻黄根 679
(二十一)椿皮 679
(二十二)刺猬皮 680
第十九节 涌吐药 681
(一)常山(附:蜀漆) 681
第二十节 外用药及其他 682
(一)明矾 682
(二)胆矾 682
(二)蛇床子 683
(三)蜂房(露蜂房) 683
(四)血竭 684
(五)瓦楞子 685
(六)雄黄 686
(七)红粉 686
(八)轻粉 687
(九)猫爪草 687
(十)蓖麻子 688
(十一)木鳖子 688
(十二)樟脑 689
(十三)大风子 689
(二)炒蔓荆子 691
(一)炒牛蒡子 691
(三)炒茺蔚子 691
第十章 常用中药炮制品 691
(四)炒苍耳子 692
(五)炒莲子肉 692
(六)炒决明子 692
(七)炒冬瓜子 693
(八)炒莱菔子 693
(九)炒芥子 693
(十)炒牵牛子 694
(十一)炒紫苏子 694
(十二)炒瓜蒌子、瓜蒌仁霜 694
(十三)炒葶苈子 695
(十四)炒王不留行 695
(十五)炒水红花子 695
(十七)炒火麻仁 696
(十八)炒薏苡仁 696
(十六)炒郁李仁 696
(二十)炒胡芦巴、盐胡芦巴 697
(二十一)炒白果仁 697
(十九)炒酸枣仁 697
(二十三)炒芡实 698
(二十四)炒花椒 698
(二十二)炒蒺藜 698
(二十五)槐角炭、蜜槐角 699
(二十六)炒槐花、槐花炭(附:槐米) 699
(二十七)沙九香虫 700
(二十八)贯众炭 700
(三十)荆芥炭(附:芥穗炭) 701
(三十一)鸡冠花炭 701
(二十九)蒲黄炭 701
(三十三)麸炒苍术、焦苍术 702
(三十四)麸炒枳实 702
(三十二)藕节炭 702
(三十六)麸炒僵蚕 703
(三十七)米炒党参、蜜炙党参 703
(三十五)麸炒枳壳 703
(三十九)米炒斑蝥 704
(四十)土炒山药、麸炒山药 704
(三十八)米炒红娘 704
(四十一)土炒白术、麸炒白术 705
(四十二)酥鳖甲 705
(四十三)酥龟板 706
(四十四)炮山甲 706
(四十六)炒川楝子、盐灸川楝子 707
(四十七)焦栀子、栀子炭 707
(四十五)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 707
(四十八)焦槟榔、槟榔炭 708
(四十九)大蓟炭 708
(五十一)炮姜 709
(五十二)乌梅炭 709
(五十)小蓟炭 709
(五十四)丹皮炭 710
(五十五)地榆炭 710
(五十三)茅根炭 710
(五十七)卷柏炭 711
(五十八)茜草炭 711
(五十六)侧柏炭 711
(六十)砂炒骨碎补 712
(六十一)制马钱子 712
(五十九)炒鸡内金 712
(六十二)蛤粉炒阿胶、蒲黄炒阿胶 713
(六十三)炒水蛭 713
(六十四)酒黄连、吴萸连、姜黄连 714
(六十五)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 714
(六十六)酒蕲蛇肉 715
(六十七)制乌梢蛇 715
(六十九)酒蛇蜕 716
(七十)酒桑枝、炒桑枝 716
(六十八)酒常山 716
(七十二)酒川芎 717
(七十三)炒白芍、酒白芍 717
(七十一)酒蟾酥 717
(七十四)酒当归、土炒当归、当归炭 718
(七十五)酒续断、盐续断 718
(七十六)酒牛膝、盐牛膝 719
(七十七)酒威灵仙 719
(七十八)醋甘遂 720
(七十九)醋商陆 720
(八十)炙芫花 720
(八十一)醋大戟 721
(八十二)醋狼毒 721
(八十三)醋莪术 721
(八十四)醋柴胡、鳖血柴胡 722
(八十五)醋延胡 722
(八十六)炙香附、醋香附 723
(八十七)炙三棱 723
(八十八)醋青皮 724
(八十九)醋艾叶、艾叶炭、醋艾叶炭 724
(九十一)醋乳香、炒乳香 725
(九十二)炒没药、醋没药 725
(九十)醋灵脂、酒灵脂 725
(九十三)麸炒泽泻、盐泽泻 726
(九十四)盐知母 726
(九十五)盐巴戟、制巴戟 727
(九十六)盐茴香 727
(九十八)盐益智仁 728
(九十九)盐社仲 728
(九十七)盐橘核 728
(一○○)盐补骨脂 729
(一○一)盐黄柏、酒黄柏、黄柏炭 729
(一○二)盐沙苑子 730
(一○三)盐荔枝核 730
(一○五)盐砂仁 731
(一○六)盐菟丝子、酒菟丝子 731
(一○四)炒车前子、盐车前子 731
(一○七)姜厚朴 732
(一○八)姜竹茹 732
(一○九)姜草果 733
(一一○)炙甘草 733
(一一二)炙紫菀 734
(一一三)炙百部 734
(一一一)蜜黄芪 734
(一一五)炙白前 735
(一一六)炙枇杷叶 735
(一一四)炙马兜铃 735
(一一七)炙款冬花 736
(一一八)炙旋覆花 736
(一二○)炙百合 737
(一二一)炙麻黄 737
(一一九)炙桑白皮 737
(一二二)炙金樱子 738
(一二三)枯矾 738
(一二五)煅龙齿 739
(一二六)煅龙骨 739
(一二四)煅寒水石 739
(一二八)煅瓦楞子 740
(一二九)煅石决明 740
(一二七)煅石膏 740
(一三一)煅蛤壳 741
(一三二)煅花蕊石 741
(一三○)煅牡蛎 741
(一三四)煅钟乳石 742
(一三五)煅自然铜 742
(一三三)煅阳起石 742
(一三六)煅赭石 743
(一三七)煅炉甘石 743
(一三九)血余炭 744
(一四○)棕榈炭 744
(一三八)煅磁石 744
(一四二)荷叶炭 745
(一四三)煨肉蔻 745
(一四一)灯心炭 745
(一四四)煨诃子 746
(一四六)西瓜霜 747
(一四七)芒硝 747
(一四五)巴豆霜 747
(一四八)竹沥 748
附:中药常用别名 749
(三十一)南藤(石南藤) 4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