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层辐射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左大康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030026152
  • 页数:469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现代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序……………………………………………………………(ⅴ)前言………………………………………………………………………………………(ⅶ)第一章 水平地表太阳辐射 1

第一节 入射到水平地表的总辐射 1

一、计算方法 1

二、起始参量和控制因子 7

三、我国总辐射时空分布 8

第二节 入射到水平地表的直接辐射和漫射辐射 12

一、计算方法 12

二、太阳辐射各分量之间的关系 15

第三节 地表反射率的计算和时空分布 16

一、地表反射率的计算方法 16

二、我国地表反射率的时空分布特征 21

第二章 水平地表长波辐射和净余辐射 26

第一节 平原地区地面长波辐射的测量和经验计算 26

一、长波辐射表的标定和测量误差 26

二、北京地区大气逆辐射的经验计算 30

三、有效辐射的经验计算 34

一、青藏高原晴朗天空的大气逆辐射 37

第二节 青藏高原地面长波辐射的测量和经验计算 37

二、青藏高原有云天空的大气逆辐射 41

三、青藏高原的有效辐射 45

四、青藏高原的天空有效温度 46

五、对晴天大气逆辐射经验公式的讨论 49

第三节 辐射图解的比较 56

一、不同辐射图解的计算结果 56

二、辐射图解的基础方程和压力、温度效应 57

三、水汽和CO2在光谱重叠区内的热辐射 58

四、大气发射率的比较 60

第四节 地表净余辐射的计算 62

一、中国地区的地表净余辐射 62

二、利用卫星云图对青藏高原辐射平衡场的研究 65

三、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 77

第五节 青藏高原和西太平洋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实测结果 79

一、青藏高原地表辐射平衡实测结果 79

二、西太平洋洋面辐射平衡实测结果 92

第三章 东亚地区地气系统和大气辐射能量收支 104

第一节 东亚地区地球行星反射率 104

第二节 地面对流层系统逸出辐射 107

一、晴天对流层的长波辐射 108

二、云天地面对流层系统逸出辐射 112

第三节 东亚地区地气系统和大气的净余辐射 116

第四章 地表太阳辐射光谱成分 119

第一节 地表太阳辐射光谱成分的理论计算和实测结果 119

一、理想大气条件下的计算结果 119

二、浑浊大气条件下的计算结果 121

三、光谱辐射的一个简单计算模式 124

四、昼光的光谱分布和相关色温的实测结果 128

一、仪器精度和滤光片性能 136

第二节 太阳直接辐射分光能量的测量 136

二、太阳直接辐射的分光测量结果 141

三、分光辐射相对通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147

第五章 紫外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研究 167

第一节 紫外辐射的研究 167

一、紫外辐射的观测结果 167

二、紫外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170

三、紫外辐射的气候学计算结果 173

一、PAR光谱界限和计量单位的确定 184

第二节 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研究 184

二、PAR的测量仪器 186

三、PAR直接辐射能量的测量和计算结果 189

四、PAR散射辐射、总辐射能量的测量和计算结果 194

第三节 光量子通量和光气候的研究 202

一、光量子通量的测量和计算 202

二、光气候研究 216

第六章 非水平面天文日照与天文辐射计算 232

第一节 日地运动参量的Fourier逼近 232

第二节 太阳位置方程 238

一、入射角方程 239

二、平纬和平经方程 240

三、特征时角方程 241

第三节 极昼极夜分布与坡面日照计算 242

一、极昼、极夜的时空分布 242

二、坡面日照计算 245

第四节 坡面天文辐射计算及其水平面特例 246

一、坡面天文辐射计算 246

二、水平面天文辐射时空分布 250

一、任意倾斜面每日可照时间分布规律的启示 253

第一节 恒定日照时间(EID)与恒定日照方位(ESA) 253

第七章 典型坡地日照、日射的背景规律 253

二、EID和ESA的存在域 257

三、EID和ESA的分布特征 259

第二节 非水平面天文辐射的全球分布 260

一、日值Sot的全球分布 261

二、月均日值?otm的全球分布 264

三、年均日值?oty的全球分布 269

第三节 转换因子的计算和分布 274

一、入射到坡面上的直接辐射模式 293

第一节 坡面辐射收支各分量的计算模式 293

第八章 倾斜面实际辐射的模式研究 293

二、周围地表对坡面的反射模式 294

三、入射到坡面上的天空漫射模式 295

四、相应于坡面总辐射和直接辐射的最佳倾角模式 297

五、坡面净辐射模式 299

六、任意地形辐射场模拟 300

第二节 坡面辐射研究的某些应用 300

一、在建筑物理学中的应用 300

二、倾斜面目射与太阳能系统 306

三、坡面辐射研究的地学、生态学意义 311

第一节 冬小麦田的辐射能量收支 314

一、冬小麦田辐射收支基本特征 314

第九章 农田辐射能量收支 314

二、冬小麦田净余辐射和总辐射的关系 320

三、净余辐射表的测量精度 328

第二节 农田向上长波辐射和有效温度 328

一、农田和草地长波辐射有效温度 329

二、农田和草地的视放射率 332

三、作物层温度的基本特性 335

一、叶层元素的光学特性 341

第十章 植物群丛结构和辐射传输 341

第一节 叶层元素的光学特性和群丛结构 341

二、群丛结构 343

三、群丛结构的测量 345

第二节 太阳辐射在植物群丛内的传输 350

一、太阳直接辐射在植物群丛内的传输 350

二、天空散射辐射在植物群丛内的传输 354

三、太阳总辐射在植物群丛内的传输 356

一、观测概述 358

第三节 冬小麦群丛几何结构和辐射测量 358

二、冬小麦群丛几何结构特征分析 363

三、总辐射在冬小麦群丛内的分配 368

第四节 作物群丛对太阳辐射能的截获和遥感估产 375

一、地面实验概况 376

二、MIA地区水稻的叶面积指数轨线 377

三、水稻群丛对PAR日截获率IPARd的模拟计算 379

四、从扬花到成熟期内水稻对PAR的截获总量和产量的估算 381

五、用遥感光谱数据估算叶面积指数Lo 382

六、结论 385

一、用数值计算法反演叶面积指数和叶片角度分布 386

第五节 从群丛内太阳直接辐射透过率反演叶面积指数和叶片角度分布 386

二、从一个简易模式推算叶面积指数和视平均叶倾角 393

三、水平非连续群丛的反演方法 399

第六节 等温群丛的长波辐射传输模式 414

一、作物群丛内向下长波辐射的传输 415

二、作物群丛内向上长波辐射的传输 417

三、群丛内有效辐射和长波净耗损 418

四、叶片水平分布和均匀分布的群丛内长波辐射计算结果 419

二、Linke浑浊因子 428

一、太阳辐射传输方程 428

第十一章 辐射测量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428

第一节 大气浑浊度概念 428

三、Angstr?m大气浑浊度参数 430

四、Linke干浑浊因子D和湿浑浊因子W 433

第二节 大气浑浊度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434

一、利用Linke浑浊因子研究北京的大气质量的长期变化趋势 434

二、利用Angstr?m大气浑浊度参数研究大气沙尘污染 437

三、利用Angstr?m大气浑浊度系数研究干旱草原开垦后的土壤风蚀 441

四、利用大气浑浊度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的大气尘埃负荷 446

一、光能利用率 453

第十二章 农业生产的光合潜力和气候生产力 453

第一节 光能利用率和光合潜力 453

二、光合潜力 456

三、冬小麦的实际光能利用率和光合潜力指数 459

第二节 作物的光温潜力与气候生产力 460

一、光温生产潜力 460

二、水分订正函数η2(W)的确定和气候生产力 464

三、光、温、水的评价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