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时代激流中经受锻炼(1902年至1927年) 1
学徒出身 刻苦好学 1
我所认识的李公朴(序言) 周巍峙 1
爱国家 要民主 3
投入革命洪流 参加北伐战争 5
第二章 负笈海外 忧思祖国(1928年至1930年) 9
结婚 9
初到美国 11
阿拉斯加工读度假 15
启人深思的问题 17
在追求探索中返回祖国 21
东方和西方的结合 25
第三章 “我热爱社会教育,我不要做官”(1931年至1935年) 25
誓不为官 27
“一·二八”抗战——“中国人民未完成的杰作” 29
把握时代脉搏 把握青年要求 32
图书馆的创举 34
《读书生活》和“读书生活出版社” 36
普及进步文化的突击队 40
第四章 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前列(1935年至1936年11月) 46
祖国危急 华北危急 46
于无声处听惊雷 50
“一二·九运动万岁!” 57
上海各届救国联合会成立 60
对国民党中宣部《告国人书》的《辩正》和《态度》 64
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8
全国救亡大联合 72
吴铁城的“鸿门宴”和蒋介石的南京面谈 74
善于利用社会关系,热心办事,热情助人 76
为纪念“九一八”五周年而斗争 78
最大的行列 最后的敬礼 79
纪念中山先生诞辰和支援日商纱厂工人罢工 81
第五章 为“救国无罪”而斗争——“七君子”之狱(1936年11月至1937年7月) 83
“七君子”之狱是谁制造的? 83
“莫须有”的逮捕、受审和“移提” 85
抗议 声援 营救 89
在江苏高等法院苏州看守分所 93
“六个人是一个人!” 96
西安事变期间监狱内外的斗争 98
“我们没有罪,用不着悔” 100
把审判者送到了被审判者席上 104
宋庆龄发起的“救国入狱运动” 112
在炮火声和欢呼声中走出监狱 115
救国无罪——历史的判决 118
第六章 呼吁动员民众 推行抗战教育(1937年8月至1938年7月) 120
到抗日前线去! 120
山西——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希望所在 124
从上海、南京到武汉 128
创建民族革命大学 130
抗战教育和“民大” 139
“保护工人无罪” 149
第七章 延安和晋西南之行(1938年8月至1939年5月) 155
到延安去 155
“毛主席来了!” 159
《革命的摇篮——延安》 163
“春在前线!” 168
“俯首甘为孺子牛” 172
对阎锡山认识的发展变化 173
第八章 晋西北——晋察冀——晋冀豫(1939年5月至1940年11月) 176
抗战建国教学团到晋西北 176
在苛岚 179
冲过同蒲路封锁线 181
在反“扫荡”战争中 183
在晋察冀的足迹 187
晋察冀——模范的抗日根据地 191
在晋冀豫区 199
“统一战线正需要我这样的人” 203
第九章 坚持团结抗战,开展爱国民主运动(1940年11月至1945年8月) 205
从重庆到昆明 205
青“老”年的知心人 反动派的眼中钉 208
北门书屋和北门出版社 213
在杜聿明的宴会上公开批评蒋介石 219
“准备接受时代洪炉的考验” 220
昆明爱国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 225
对“蒋委员长”说“不” 227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229
周恩来同志的评价 231
第十章 “为民主和平,为老百姓的事业干到底,干到死!”(1956年8月至1946年5月) 234
“不要教胜利冲昏头脑” 234
民主同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救国会的改组 238
昆明“一二·一”惨案 244
“沧白堂事件” 248
较场口事件 250
“《新华日报》万岁!” 255
社会大学与民主教育 258
社会大学的创建和被扼杀 262
“为民主和平,为老百姓的事业干到底,干到死”的历程实录 265
第十一章 “我前脚跨出门去,后脚就不准备再跨回来”(1946年5月至7月) 272
“看你国民党反动派能打几天内战” 272
在恐怖气氛下的民盟招待会 274
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278
天快亮了! 280
第十二章 “心不死,志不绝,杀人者终必覆灭”(1946年7月至1949年10月) 284
“威武不屈,富贵不淫” 284
杀了李公朴、闻一多,还会有千万个李公朴、闻一多站起来! 286
李公朴大事年表 300
后记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