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任务 1
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1
(一)国际形势的演变,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1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情况 3
(三)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课题 6
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 7
(一)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官兵,坚定政治信念 8
(二)教育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 10
“四有”军人 10
(三)调动官兵的积极性,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完成各项任务提供精神动力 13
一、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的科学界定 18
第二章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 18
(一)宣传贯彻新时期党的正确理论、路线的基本手段 19
(二)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20
(三)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中心环节 23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作用的辨证认识 24
(一)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克服对教育作用评价“偏低”的倾向 24
(二)辨证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的条件,克服把教育效果“理想化”的倾向 29
(三)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特点,克服对教育要求“过急”的倾向 30
三、正确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现实思考 31
(一)科学把握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的关系,在“有所作为”中坚持应有的地位 31
(二)辨证认识教育手段与其它工作手段的关系, 32
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中坚持自身的地位 32
创新中求发展 34
(三)正确处理好加强与改进的关系,在继承和 34
第三章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规律 37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分析 37
(一)教育内在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 37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 41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 43
(一)坚定的党性原则 44
(二)鲜明的军队特色 45
(三)严密的教育体系 46
(四)广泛的群众性 47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48
(一)必须与党的路线、军队的任务相一致 48
(二)必须与官兵的思想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相适应 50
(三)必须与社会的环境条件相协调 52
第四章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原则 55
一、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官兵 55
(一)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官兵的重大意义 55
(二)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官兵的基本要求 57
二、坚持培养“四有”军人的根本目标 60
(一)坚持“四有”目标,全面提高官兵的素质 60
(二)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63
三、坚持把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64
(一)端正出发点,强化为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服务的观念 64
(二)把握着力点,在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上求实效 65
(三)优化内在机制,把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落到实处 67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68
(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理论灌输 68
(二)要从实际出发,搞好思想引导 69
(三)要把提高基本觉悟同解决现实思想问题有机结合 69
五、坚持正面教育,注重启发疏导 70
(一)坚持这一指导原则的基本依据 71
(二)注重正面教育,大力弘扬主旋律 71
(三)坚持疏通引导,启发思想觉悟 73
第五章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分析 75
一、青年官兵内在构成的新变化 75
(二)个人经历的多样性 76
(一)兵员来源的复杂性 76
(三)文化程度的不平衡性 77
(四)地缘影响的差异性 77
二、青年官兵思想的新特点 78
(一)思想日趋活跃开放 78
(二)民主意识逐步增强 79
(三)利益观念不断强化 80
(四)成才意识日益增强 80
(五)交往意识普遍增强 81
三、青年官兵价值观变化的新趋向 82
(一)青年官兵价值观变化的基本判断 82
(二)青年官兵价值观变化的新趋向 84
(一)兴趣倾向的渐进性规律 87
四、青年官兵接受规律的新探索 87
(二)稳定形态的受动性规律 88
(三)义利统一的互促性规律 90
(四)主导思想的支配性规律 91
第六章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93
一、教育内容设置的基本要求 93
(一)围绕教育的根本目标 93
(二)突出军队自身的特色 94
(三)立足官兵的思想文化基础 96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97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97
(二)时事政策教育 100
(三)我军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102
(四)革命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104
(五)法律常识教育 106
(六)形势战备和遂行任务教育 107
三、教育内容的组织安排 109
(一)端正教育的指导思想 109
(二)全面权衡,突出教育重点 110
(三)从实际出发,善于调整变通 110
(四)适应教育内容的多变性,建立相对的应变机制 111
第七章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 113
一、教育实施的基本要求 113
(一)计划得当 113
(二)展开有序 114
(三)讲求实效 115
二、教育实施的主要程序 116
(一)掌握教育信息 116
(二)进行教育决策 119
(三)制定教育计划 120
(四)召开教育准备会 121
(五)全面展开教育 122
(六)总结教育经验 123
三、教育实施中应把握的重点 124
(一)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124
(二)突出重点,着力提高基层军官的思想素质 126
(一)扎实有效,走出低效益循环的困境 127
四、教育实施良性循环的形成 127
(二)循序渐进,改变低层次循环的倾向 128
(三)提高素质,克服“低输出”的现象 130
第八章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131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 131
(一)集中的课堂教育 131
(二)经常性随机教育 133
(三)形象化熏陶教育 134
(四)群众性自我教育 136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138
(一)课堂讲授 138
(二)民主讨论 139
(三)部队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 140
(四)典型示范 142
(五)寓思想教育于军营文化生活 143
(六)电化教学 145
三、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46
(一)从实际效果出发,力戒形式主义 146
(二)运用综合手段,多途径、多侧面开展教育 147
(三)要更加民主、开放和求实 148
第九章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艺术 150
一、授课的程序、特点和要求 150
(一)授课的一般程序 150
(二)授课的主要特点 151
(三)授课的基本要求 154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艺术 155
(一)注重说理艺术 156
(二)讲究语言表达艺术 161
(三)运用演示艺术 163
第十章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机制 167
一、社会环境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关系 167
(一)社会环境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167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环境的能动作用 171
二、社会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其特点 173
(一)社会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 173
(二)社会环境影响的基本特点 179
三、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机制 180
(一)强化开放教育的心理机制 181
(三)建立军、地、家一体化的教育机制 182
(二)建立社会信息的反馈机制 182
(四)建立对社会影响的调控机制 184
第十一章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强化 187
一、教育主体的地位作用和岗位特点的分析 187
(一)自身地位的主体性 187
(二)作用发挥的主导性 188
(三)岗位职业的奉献性 190
(四)劳动价值的创造性 191
二、教育主体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91
(一)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 192
(二)具有热爱思想政治教育的敬业精神 193
(三)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194
(四)具有组织实施教育的能力 195
(五)具有良好的自我形象 196
三、新形势下主体强化的途径和重点 197
(一)加强教育管理,解决对教育“不热爱”的问题 198
(二)促进思想解放,解决观念“跟不上”的问题 199
(三)提倡学习积累,解决知识“不够用”的问题 201
(四)注重培训锻炼,解决能力“不过硬”的问题 203
第十二章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考评 205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特性分析 205
(一)教育效果的客观性 206
(二)教育效果的具体性 207
(三)教育效果的多因性 208
(四)教育效果的潜在性 209
(一)考评标准在教育中的导向功能 210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考评的标准 210
(二)教育效果考评的标准及构成要素 211
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考评的实际操作 214
(一)教育效果考评的程序 214
(二)教育效果考评的方法 215
(三)教育效果考评的要求 216
四、建立具有较规范、稳定的教育考评机制 218
(一)要有一个与教育内容相对应的考评目标 218
(二)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评制度 219
(三)要有一套与考评效果相联系的激励措施 219
(一)牢固确立党委抓教育的思想 221
第十三章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 221
一、切实加强党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221
(二)把握党委抓教育的重点 223
(三)党委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御 224
二、充分发挥政治机关在教育中的指导职能 227
(一)政治机关组织实施教育的基本职能 227
(二)政治机关实施教育指导的主要方式 228
三、加强教育的管理,建立良好的教育秩序 231
(一)坚持归口管理,落实教育一家统管 231
(二)实行层次管理,保证教育的正常运行 233
(三)搞好统筹协调,理顺教育的各种关系 235
(四)改进教育的管理,建立规范的教育机制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