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麻醉史与小儿麻醉 2
一、乙醚发展时期(1830-1940) 2
二、呼吸管理发展时期(1940-1960) 3
三、监护发展时期(1960-1970) 4
四、短效麻醉药发展时期(1970-现在) 5
第二节 小儿麻醉进展 5
一、围术期监测技术 5
二、吸入麻醉药 6
三、静脉麻醉药及其他药物 6
四、喉罩气道 6
五、新生儿术中术后镇痛 6
六、在婴幼儿中应用传导阻滞 6
一、心理差异 7
二、对药物反应的差异 7
七、当日手术 7
第三节 婴幼儿在成人的基本差异 7
三、解剖差异 8
四、中枢及自主神经系统 8
五、呼吸系统 9
六、心血管系统 9
七、水电解质代谢 9
八、体温调节 9
第五节 麻醉失误的原因及预防 10
第四节 小儿麻醉死亡率及并发症 10
第六节 结语 12
第1章 小儿的生长发育 14
第一节 正常及异常的生长 15
一、妊娠期的评估 15
二、体重及身长 16
三、头围 18
四、面部 18
第二节 呼吸系统的发育 19
一、气道及肺的发育 19
六、身体构成 19
五、牙齿 19
二、呼吸方式的转变 20
三、呼吸机制 20
四、呼吸的调节 21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 21
一、心率 21
四、小儿到成人正常心电图 22
三、心输出量 22
二、血压 22
第四节 肾 23
第五节 肝 24
第六节 胃肠道 25
一、吞咽 25
二、胃食管反流 26
三、胎粪 26
第七节 胰 26
第八节 造血系统 27
第九节 神经系统 29
第2章 小儿呼吸生理与麻醉 32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的发生发育 33
一、肺发育的规律 33
二、肺的胚胎学 33
三、肺血管的发育 35
四、表面张力与肺表面活性物质 36
第二节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学 37
一、上呼吸道 37
二、下呼吸道 38
三、胸廓和胸膜 40
四、呼吸肌 41
五、肺循环 42
第三节 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学 43
一、分娩前呼吸运动的发育 43
二、围生期呼吸的适应 44
三、呼吸的调节 45
四、肺容量 52
七、呼吸功能 54
六、闭合容量 54
五、功能残气量 54
八、肺通气 59
九、气体弥散 60
十、通气血流的关系 61
十一、氧的转运 62
十二、氧供与氧耗 63
第四节 呼吸系统病史与体格检查 64
一、病史 64
二、实验室检查 65
三、肺功能检查 66
四、血气分析 69
五、正常的呼吸参数 70
第五节 小结 70
第3章 小儿心血管生理与麻醉 72
第一节 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73
一、胎儿血液循环 73
二、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74
三、胎儿循环途径的关闭 76
四、胎儿和新生儿的心肌特点 77
五、胎儿及新生儿血液循环的调节 77
第二节 新生儿血液循环 78
一、新生儿心血管的生理特点 79
二、电生理的发育 82
三、心血管反射的发育 82
四、心功能正常小儿的病理生理特点 82
一、新生儿 84
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小儿的血液循环特点 84
二、婴幼儿和儿童 86
三、充血性心力衰竭 89
第四节 小儿心血管功能的评价 91
一、病史和体格检查 91
二、心血管系统的特殊评估 93
第五节 麻醉对小儿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 95
一、术前药和麻醉诱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95
二、麻醉维持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96
第4章 小儿中枢神经生理与麻醉 101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102
一、头部的发育 102
二、大脑解剖生理特点 102
三、小儿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 103
第二节 小儿脑血流量的调节 103
一、小儿脑代谢 103
二、脑血流量的调节 104
一、低灌注与缺血 105
第三节 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失败 105
二、高灌注与循环突破 106
三、再灌注损伤 106
四、自动调节失败期间的血流动力学 106
第四节 加强缺血灌注的方法 107
一、诱导高血压 107
二、逆行窃备 107
三、低碳酸血症 107
四、药物处理 107
三、颅内压的产生和维持 108
二、颅内压的正常值 108
第五节 小儿颅内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08
一、定义 108
第六节 小儿神经药理学 109
第七节 麻醉用药对脑血流量、脑代谢和颅内压的影响 110
一、吸入麻醉药的影响 110
二、静脉麻醉药的影响 112
三、麻醉性镇痛药的影响 113
四、肌肉松弛药的影响 114
五、血管活性药的影响 116
六、利多卡因的影响 117
第5章 小儿肾功能与麻醉 119
第一节 肾脏成熟和小儿肾功能特点 119
一、肾血流量(RBF) 120
二、肾小球滤过率(GFR) 120
三、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 122
四、浓缩和稀释功能 122
二、肾小球功能检查 123
三、近端小管功能检查 123
第二节 小儿肾功能评估 123
一、尿液检查 123
四、远端小管功能检查 124
五、其他检查 124
第三节 麻醉对肾功能的影响 124
第四节 麻醉药和肾脏 125
第6章 婴幼儿水电解质平衡 127
第一节 体液的组成及分布 127
第二节 内环境相对稳定与体液交换 129
第三节 体液的调节 130
一、神经系统调节 131
二、内分泌调节 131
三、肾脏的调节 132
第四节 体液丢失的代偿机制 132
一、确定性代偿机制 132
第五节 循环系统的组成 133
一、泵(心脏) 133
二、一过性代偿机制 133
二、阻力 134
三、容量 134
第六节 容量的临床评定 135
一、机体循环的目的 135
二、压力 136
第七节 内环境平衡机制的成熟 137
第7章 小儿麻醉有关的营养与代谢 139
第一节 禁食的代谢机制 139
三、酶介导 140
一、底物介导的调节 140
二、激素介导的调控 140
第二节 新生儿禁食 142
第三节 高危新生儿:代谢和其他的问题 144
第四节 早产儿 144
第8章 小儿的体温调节与麻醉 147
第一节 体温调节 148
一、温度感受器 148
二、中枢调节 148
三、体温调节传出反应 150
四、新生儿体温调节特点 153
第二节 体温与麻醉 154
一、手术期间影响体温的因素 154
二、热失衡 157
三、热稳态(平台期或回暖期) 158
四、体温对麻醉及机体的影响 158
第三节 体温监测 159
一、防止重分布性低温 160
第四节 术中低温的预防 160
二、手术室温度 161
三、加热装置 161
四、气道湿化 161
五、静脉液体加温 161
第9章 小儿麻醉药理学 164
第一节 小儿与药物代谢有关的生理变化 165
一、身体组成的变化 165
二、不同发育时期肾脏的变化 167
一、吸收 168
第二节 小儿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 168
二、分布 169
三、排除 173
四、药理学原理 181
五、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87
六、有关药物说明书的问题 188
第三节 小儿药效动力学 189
一、受体 189
二、组织应答 189
三、口服给药 191
四、肌肉和皮下给药 192
五、静脉给药 192
六、直肠给药 192
第10章 小儿麻醉吸入用药 195
第一节 理想的吸入药物 196
第二节 吸入麻醉药的选择和应用 196
一、挥发性麻醉药 196
二、氧化亚氮 204
二、比较药理学 206
一、选择挥发性麻醉药物的几个因素 206
三、医用空气 206
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药理 206
三、挥发性麻醉药的吸收和分布 207
四、分流对麻醉药物的影响 207
五、MAC与年龄 207
六、诱导 208
七、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09
八、麻醉药物对压力反射的影响 210
九、心律失常 210
十、呼吸系统的影响 211
十一、颅内压的影响 211
十二、代射与毒性 212
十三、对肌肉的影响 212
十四、污染 212
第11章 小儿麻醉静脉用药 214
第二节 镇静催眠药物 215
一、短效巴比妥类药物 215
第一节 理想的静脉麻醉药物 215
二、非巴比妥类药物 218
三、苯二氮?类药物及其拮抗剂 223
第三节 麻醉性镇痛药 227
一、吗啡 227
二、芬太尼 229
三、舒芬太尼 231
四、阿芬太尼 233
五、雷米芬太尼 234
六、杜冷丁 236
七、丁啡喃,环丁甲羟氢吗啡,曲马多 236
第四节 非甾体类抗炎药 237
一、酮咯酸 237
二、扑热息痛 238
第五节 抗组胺药 238
一、盐酸苯海拉明 238
二、西米替丁和雷尼替丁 238
四、恩丹西酮 239
五、抗胆碱药 239
三、胃复安 239
六、胃长宁 240
第12章 局部麻醉药 241
第一节 普通药理学 242
一、局麻药的分类 242
二、构效关系 243
三、理化特性 243
四、市售局麻药溶液的特性 244
五、作用方式 245
一、局部处理 247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 247
二、全身吸收 248
三、全身处理 250
四、全身蓄积 253
第三节 常用局麻药的特点 254
一、酰胺类 254
二、酯类 255
三、EMLA 256
二、血管收缩剂 257
第四节 附加药物 257
一、局麻药的碳酸盐和碱化 257
三、防腐剂和抗生素 258
四、其他添加剂 258
第五节 快速免疫和相互作用 258
一、快速免疫 258
二、局麻药的混合使用 258
三、全身麻醉 258
一、生理和病理生理的因素 259
二、最适局麻药的选择 259
第六节 局麻药的临床应用 259
四、其他药物 259
第七节 局麻药的副作用 260
一、局部效应 261
二、区域效果 261
三、灶性效应 262
四、全身效应 262
五、中毒的预防 266
第一节 基本生命支持 268
六、全身中毒的处理 269
七、其他的全身反应 271
第一节 小儿神经肌肉系统 275
第13章 小儿神经肌肉阻滞药药理 275
第二节 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药:琥珀酰胆碱 276
第三节 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药 282
一、咪哇库铵(美维松) 283
二、阿曲库铵 284
三、维库溴铵 286
四、罗库溴铵 287
五、潘库溴铵 288
六、哌库溴铵 289
七、多撒库铵 289
八、筒箭毒碱 290
第四节 短、中效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290
一、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心血管作用 291
二、预注特性 291
第五节 药效学 291
第六节 神经肌肉阻滞的拮抗 292
第七节 肌松药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293
一、进行性肌萎缩 294
二、肌强直 295
三、重症肌无力 295
四、烧伤 296
第14章 小儿心血管药物药理 298
第一节 血管活性药的常规应用 298
第二节 临床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注意事项 299
第三节 血管活性药 302
一、多巴胺 302
二、多巴酚丁胺 302
三、异丙肾上腺素 303
四、肾上腺素 303
五、去氧肾上腺素 304
六、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304
七、地高辛 305
八、钙剂 305
九、钙增敏剂 306
十、β-受体阻滞剂 307
十一、血管舒张药 308
十二、抗心律失常药 312
第15章 小儿麻醉设备 320
第一节 乳胶过敏 321
第二节 麻醉机 321
第三节 湿化器 321
第四节 麻醉呼吸系统 321
一、无重吸入及部分重吸入装置 322
二、循环回路系统 324
第五节 呼吸机 324
第七节 气管导管 325
第六节 麻醉面罩及鼻口咽通气道 325
第八节 喉罩 327
第九节 喉镜 328
第十节 静脉输液设备 329
第十一节 监测设备 330
第十二节 保温设施 330
一、手术室温度 330
二、辐射保温 331
三、加热毯 331
四、加温床垫 331
五、流动空气加热器 332
六、隔离物 332
七、血/液加热装置 333
八、对吸入气的加温湿化 333
十一、其他 334
九、食管、胃循环水加温装置 334
十、保温箱 334
第16章 术前评估 337
第一节 麻醉前访视 338
第二节 术前检查 341
一、中枢神经系统 342
二、心血管系统 343
三、呼吸系统 346
四、胃肠道系统 349
五、液体、电解质平衡 349
六、肾脏系统 350
七、红细胞比积和血红蛋白 351
八、血液系统 352
附:预防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治疗 352
第17章 小儿麻醉前准备 355
第一节 小儿术前心理准备 355
一、围术期心理学 356
二、术前的精神准备 357
第二节 术前医嘱 358
一、禁食 358
二、麻醉前药物 361
三、术前药方案 365
第三节 特殊问题 366
一、饱胃 366
二、贫血 367
三、上呼吸道感染 367
四、发热 368
五、镰状细胞疾病 368
六、智力低下 368
七、早产儿视网膜病 369
八、早产儿麻醉后窒息 369
十、糖尿病 371
九、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371
十一、癫痫 372
十二、高营养疗法 372
十三、哮喘和气道反应性疾病 372
第18章 小儿血管穿刺 376
第一节 周围静脉血管的定位穿刺 377
一、周围静脉血管穿刺置管的指征 377
二、周围静脉穿刺置管的禁忌与并发症 378
三、周围静脉穿刺使用的装置 379
四、周围静脉穿刺技术 380
五、成功进行静脉穿刺的一些有益的经验 380
六、常用的穿刺部位与方法 381
七、手背静脉穿刺 382
十、肘窝 383
九、手的掌侧面静脉穿刺 383
八、双人配合手背静脉穿刺 383
十一、大隐静脉 384
十二、静脉切开技术 384
十三、PICC导管放置技术 385
十四、周围静脉穿刺后的固定 385
第二节 中心静脉置管 386
一、中心静脉置管的指征 386
二、中心静脉置管的禁忌证 386
三、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 386
四、中心静脉置管的装置 387
五、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 388
六、颈内静脉置管 390
七、锁骨下静脉置管 392
第三节 骨髓内输液 392
四、骨髓内输液装置 393
二、骨髓内输液的禁忌 393
一、骨髓内输液的指征 393
三、骨髓内输液的并发症 393
五、骨髓内输液技术 394
第四节 动脉置管 394
一、动脉置管的指征 395
二、动脉置管的禁忌 395
三、动脉置管的并发症 395
四、动脉置管的装置 395
五、动脉置管技术 396
第五节 肺动脉漂浮导管的放置 397
三、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的并发症 398
二、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的禁忌证 398
一、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的指征 398
四、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的装置 399
五、肺动脉漂浮导管的置管方法 399
第六节 新生儿脐带动静脉置管 399
一、脐静脉置管 399
二、脐动脉置管 400
第19章 小儿术中体位 403
二、对循环的影响 404
一、对呼吸的影响 404
第一节 手术体位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404
四、对胃内压的影响 405
五、手术体位与椎管内麻醉 405
三、对脑血流的影响 405
六、手术体位与休克 406
第二节 手术体位的安置与固定 406
一、水平仰卧位 406
五、截石位 407
六、侧卧位 407
四、胆囊垫起位 407
三、头低斜坡位 407
二、甲状腺手术体位 407
七、肾垫升起位 408
八、俯卧位 408
第三节 手术体位不当所引起的并发症 408
六、循环系统并发症 409
五、误吸、窒息 409
三、肺部病变播散或窒息 409
二、上呼吸道梗阻 409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 409
四、肺不张 409
七、周围神经损伤 410
八、颈椎损伤性截瘫 411
九、腰背痛 411
第20章 小儿非气管插管的呼吸道管理 412
第一节 呼吸道解剖的发育 412
一、舌 412
四、声带 413
二、喉的位置 413
三、会厌 413
五、声门下 414
第二节 呼吸生理 415
一、强制性鼻式呼吸 415
二、气管及支气管功能 415
三、呼吸做功 416
一、临床评估 418
四、麻醉时呼吸道阻塞 418
第三节 呼吸道的评估 418
二、诊断性检查 419
第四节 正常呼吸道的管理 419
一、面罩通气 419
二、口咽通气道 419
三、鼻咽通气道 420
四、喉罩 420
第21章 小儿麻醉诱导 424
第一节 麻醉诱导前的准备 424
第二节 诱导步骤 425
一、吸入诱导麻醉方法 425
二、静脉诱导麻醉方法 430
三、肌肉注射诱导麻醉方法 432
四、直肠给药诱导麻醉方法 432
五、鼻腔给药诱导麻醉方法 433
六、舌下粘膜给药诱导麻醉方法 433
第一节 气管插管指征 436
第22章 小儿气管内插管 436
三、鼻咽通气道 437
一、吸引设备 437
第二节 设备 437
二、口咽通气道 437
五、喉镜 438
六、气管导管(ETT) 438
四、面罩 438
第三节 经口气管插管技术 440
第四节 经鼻气管插管技术 442
第五节 饱胃小儿的插管 443
第六节 气管插管后并发症 444
第23章 小儿困难气管插管 446
第一节 小儿困难气管插管的分类 447
第二节 困难气道的预测 447
第三节 处理原则 448
二、喉头拉钩法 449
一、双手面罩通气技术 449
第四节 特殊通气技术 449
三、喉罩气道 450
四、环甲膜穿刺 450
第五节 特殊的插管技术 452
一、从颈外轻压喉头 452
二、管芯 452
三、直接喉镜下盲探插管技术 452
四、纤维喉镜 452
五、Bullard 喉镜及Ventus喉镜 453
六、直接喉镜与纤维喉镜联合 454
第24章 小儿全身麻醉维持 456
第一节 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的区别 457
第二节 吸入麻醉 458
一、小儿常用吸入麻醉药的特点 458
二、影响吸入麻醉的因素 460
三、MAC 465
四、吸入麻醉作用深度的体征 466
五、吸入麻醉维持方法 468
第三节 静脉麻醉药理 470
一、静脉麻醉药的药理学特点 470
二、药物的三室模型 474
三、输注时间相关的血药半降时间 476
四、三室模型的输注方案 477
五、效应室模型 477
六、麻醉药作用强度 479
第四节 药代学及药动学在持续输注麻醉的应用 480
一、持续输注的优点 480
二、持续输注的方法 481
三、维持输注的调节 482
第五节 复合麻醉(平衡麻醉)维持 483
一、静脉麻醉药人工输注方案设计的原则 484
二、全凭静脉麻醉 487
三、静脉麻醉复合吸入麻醉 489
第25章 小儿机械通气治疗 491
第一节 机械呼吸机的原理及功能 492
一、机械呼吸机的基本原理 492
第二节 机械呼吸机的分类 493
一、定压型呼吸机 493
二、机械呼吸机的功能 493
二、定容型呼吸机 494
三、定时型呼吸机 494
四、流速控制型呼吸机 494
第三节 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494
一、对呼吸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 494
二、对循环生理功能的影响 495
三、对其他生理功能的影响 496
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97
一、机械通气临床应用适应证 497
二、机械通气禁忌证 497
第五节 机械通气的方式 498
一、控制呼吸 498
一、间歇正压通气 499
第六节 常用机械通气模式及应用 499
二、辅助呼吸 499
二、呼气末正压通气 500
三、间歇强迫吸气和同步间歇强迫吸气 500
四、持续气道正压 501
五、分钟指令通气 502
六、压力支持通气 502
七、高频通气 503
第七节 特殊机械通气模式及应用 504
一、反比通气 504
二、压力控制通气 504
三、压力限制通气 505
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505
第八节 呼吸机主要工作参数的调节 505
一、潮气量 505
二、吸气压力 505
三、呼吸频率和呼吸时间比值 505
二、经皮氧饱和度监测 506
第九节 机械通气时的监测 506
一、常规监测 506
四、吸入气氧浓度 506
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507
四、血气分析 507
五、呼吸功能监测 507
六、通气条件的监测 507
第十节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处理 507
一、通气不足 507
二、通气过度 508
三、肺气压伤 508
四、肺部感染 508
五、氧中毒 508
第十一节 机械通气的撤离 508
一、撤离呼吸机的指征 509
二、撤离呼吸机的步骤 509
第一节 吸入麻醉恢复过程 511
第26章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及拔管 511
第三节 麻醉苏醒体征 513
一、清醒前刻落日征 513
二、发绀但通气良好的征象 513
第二节 静脉麻醉恢复过程 513
第四节 气管拔管 514
一、深麻醉下拔管技术 514
二、清醒拔管技术 515
三、拔管后的管理 516
第27章 小儿外周神经阻滞 519
第一节 外周神经阻滞中局麻药的选择 520
第二节 神经刺激器的应用 521
第三节 头颈部阻滞 522
一、眶上与滑车上神经阻滞 522
二、枕大神经阻滞 523
三、眶下神经阻滞 524
四、耳大神经阻滞 525
第四节 上肢的神经阻滞 525
一、臂丛神经阻滞 525
二、肩部的补充阻滞 527
三、静脉内区域麻醉 528
四、肘部外周神经阻滞 529
五、腕部阻滞 530
六、指神经阻滞 532
第五节 下肢神经阻滞 533
一、坐骨神经阻滞 534
二、外侧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536
三、股神经阻滞 537
四、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538
五、髂筋膜阻滞 539
六、踝部阻滞 540
一、肋间神经阻滞 541
七、趾神经阻滞 541
第六节 其他种类的区域麻醉 541
二、腹股沟阻滞 542
三、阴茎阻滞 544
第28章 小儿椎管内麻醉 547
第一节 硬膜外麻醉 548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548
二、局部解剖 548
三、合适的设备 552
四、技术 554
五、局麻药的选择和剂量 559
六、继发效应和并发症 560
七、硬膜外麻醉的评估 565
八、硬膜外麻醉的替代方法 565
第二节 蛛网膜下隙麻醉(腰麻) 566
二、局部解剖 567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567
三、合适的设备 569
四、技术 569
五、麻醉药的选择和剂量 571
六、继发效应和并发症 573
七、蛛网膜下腔阻滞的评估 573
八、区域阻滞的替代方法 574
第三节 骶管麻醉 574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574
二、局部解剖 575
三、合适的设备 576
四、技术 576
五、麻醉剂的选择和剂量 579
六、继发效应和并发症 581
七、操作方法的评估 583
八、替代方法 583
第29章 小儿手术及创伤输血 586
第一节 血容量 586
第二节 尽量避免输血 587
第三节 以成分输血为主 588
三、新鲜冷冻血浆(FFP) 589
第五节 小儿输红细胞指征 589
第四节 主要成分血特点 589
二、浓缩血小板(PC) 589
一、浓缩红细胞(CRC) 589
第六节 成分输血方法 590
第七节 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590
一、凝血病 591
三、低钙血症 591
四、DIC 591
二、高钾血症 591
五、酸碱平衡 592
六、低温 592
第30章 自体贮血及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 594
第一节 自体贮血 594
一、自体贮血的方法 594
二、自体贮血的注意事项 595
三、铁剂治疗 595
四、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596
五、术前贮血的禁忌 596
第二节 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 596
一、血液稀释的血液流变学 597
二、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的生理影响 597
三、稀释液的选择 598
四、禁忌证 599
五、血液稀释的指征 599
六、血液稀释步骤 599
七、血液稀释的逆转 600
第31章 小儿手术血液回收 603
第一节 血液回收的指征 603
第二节 血液回收的方法 603
一、过滤法 604
第五节 并发症及禁忌 605
第四节 术后血液回收 605
第三节 应用注意事项 605
二、血细胞处理方法 605
第32章 小儿手术控制性低血压 607
第一节 降压药物作用方式 608
一、硝普钠 608
二、硝酸甘油 609
三、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 609
第二节 降压药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09
一、快速耐受及心动过速 609
二、对心输出量的作用 610
三、冠脉循环 610
四、脑循环 611
五、肺脏系统 611
六、肾循环 611
七、肝脏系统 611
第三节 小儿控制性低血压的要点 612
一、深吸入麻醉 612
八、控制性低血压与无血术野 612
二、呼气末正压(PEEP) 613
三、开始降压及低压程度 613
四、患儿体位 613
五、控制性低血压的低压水平 614
六、维持正常的PaCO2及酸碱平衡 614
七、氧合 614
第四节 监测 615
第五节 禁忌 615
第六节 控制性低血压与血液稀释联合应用 615
第33章 小儿围术期体液疗法 618
第一节 小儿补液的特殊性 619
一、新生儿 620
二、婴儿 621
三、幼儿及少儿 621
第二节 婴儿和儿童水、电解质需求 622
第三节 新生儿液体管理 624
第四节 小儿围手术期输液 625
一、手术对机体容量的影响 625
二、血管内容量的估计 626
三、术前估计和管理 627
四、术中输液治疗 628
五、术后输液 633
第五节 婴幼儿脱水治疗 636
一、脱水的性质 636
二、脱水的程度 636
三、脱水的治疗 637
第六节 高钠血症及低钠血症 640
一、高钠血症 640
二、低钠血症 640
第七节 钾平衡紊乱 641
一、高钾血症 641
一、新生儿 642
第八节 特殊病儿液体治疗 642
二、低钾血症 642
二、肥大性幽门狭窄 643
三、休克 643
四、烧伤儿童 644
第34章 小儿麻醉期间的管理 647
第一节 插管后早期的管理 648
一、眼的保护 648
四、监测 649
三、体位 649
二、静脉留置管 649
五、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650
第二节 麻醉常用药物 651
第三节 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 651
第四节 麻醉期间的循环管理 652
第五节 液体维持 654
第六节 血液丢失及成分输血 654
第七节 区域阻滞 655
第八节 苏醒 656
四、硬膜外阿片类药 656
一、骶管阻滞 656
二、神经丛阻滞及浸润麻醉 656
三、硬膜外阻滞 656
第九节 气管拔管 658
一、排空胃 658
二、拔管时机 658
三、拔管的技巧 658
第十节 麻醉恢复 659
第35章 小儿麻醉期间监测 662
第一节 基本原理 663
第二节 体格检查 663
一、视诊 663
二、听诊 664
第三节 心电图 664
一、无创性测量法 665
第四节 体循环动脉压 665
二、直接测量法 667
第五节 中心静脉压 668
第六节 肺动脉插管 669
第七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670
第八节 颅内压 670
第九节 体温监测 671
第十节 尿量 671
第十一节 呼吸气体 672
一、二氧化碳 672
二、其他气体 675
一、经皮气体监测 677
第十二节 全身氧合 677
二、持续血管内血气监测 679
第十三节 神经生理监测 680
一、围术期评估 680
二、技术方法 681
第十四节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 687
第36章 脑功能监测 694
二、电极及导联联结方法 695
第一节 脑电图监测 695
一、脑电图发展概要 695
三、脑电图的基本内容 696
四、儿童正常脑波的形成基础 697
五、儿童正常的脑电图 697
六、小儿脑电图监测的意义 700
二、脑感觉诱发电位 702
第二节 诱发电位监测 702
一、概述 702
三、脑运动诱发电位 706
四、肌电图 707
第三节 颅内压监测 708
一、颅内压(ICP)监测方法的选择 708
二、小儿正常颅内压与小儿颅内高压 709
三、小儿颅内压监测的应用 710
第四节 脑血流监测 711
四、核素清除法 712
一、N2O法 712
五、近红外光光谱法 712
三、阻抗法 712
二、动静脉氧含量差法(AVDO2) 712
六、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 713
七、激光多普勒脑血流监测(LDF) 713
第37章 代谢与水、电解质平衡监测 715
第一节 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特点与监测方法 715
一、糖代谢特点与监测方法 715
二、脂肪代谢特点与监测方法 716
三、蛋白质代谢特点与监测方法 717
第二节 能量代谢特点与监测方法 718
一、能量代谢特点 718
二、能量代谢的监测方法 718
第三节 氧代谢特点与监测方法 719
一、氧代谢特点 719
二、氧代谢监测方法 720
一、水、电解质平衡特点 721
第四节 水、电解质平衡特点与监测方法 721
二、水平衡的监测方法 721
三、电解质平衡监测方法 723
第38章 小儿麻醉恢复室护理 726
第一节 麻醉恢复的基本概念 727
一、清醒的指征 727
二、支配从吸入全麻恢复的理化因素 728
三、呼吸反射的恢复 728
四、从神经肌肉阻滞的恢复 729
五、从静脉应用类阿片与催眠药后的恢复 729
六、麻醉恢复程序 730
七、气管内拔管 730
第二节 手术室的恢复 731
第三节 患儿的转运 732
一、基本装置 733
第四节 麻醉恢复室 733
二、人员 736
三、麻醉恢复室的感染控制 736
四、常规恢复室监护 737
五、麻醉恢复室评分系统 737
六、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 738
七、常规呼吸监护 739
八、心血管监测 739
九、术后液体治疗 739
十、患儿的体位 740
第五节 离开麻醉恢复室 740
第六节 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 741
一、术后躁动 741
二、疼痛 742
三、恶心呕吐 745
四、呼吸道并发症 745
五、血流动力学并发症 748
六、体温异常 749
七、术后出血 750
八、少尿 750
第39章 新生儿麻醉 753
第一节 与麻醉相关的解剖及生理特点 754
一、呼吸系统 754
二、循环系统 758
三、肝脏功能 759
四、肾脏功能 760
五、神经系统功能 761
六、体温调节功能 762
七、能量代谢 763
八、补液及输血 764
九、静脉输液通道 764
十、血液系统 765
十一、钙的代谢 765
十二、药物的分布 765
第二节 术前准备 765
一、了解病史 765
四、术前准备 767
二、禁食 767
三、术前给药 767
第三节 新生儿麻醉监测 768
一、通气系统 769
第四节 通气管理 769
二、气管导管 770
三、气管插管 770
四、机械通气方法 771
第五节 失液情况的处理 771
第六节 麻醉方法 772
一、全身麻醉 772
二、吸入性麻醉药物 773
三、静脉麻醉镇静药物 773
四、阿片类药物 774
五、肌松药 774
六、区域阻滞麻醉 775
七、基础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 776
八、分离麻醉 777
第七节 麻醉恢复 777
第八节 新生儿镇痛 777
第九节 新生儿急诊手术麻醉 778
一、先天性膈疝 778
二、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 779
三、脐膨出及腹裂 780
四、先天性幽门狭窄 781
五、新生儿巨结肠 781
第40章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784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 785
一、头颅和脊柱 785
二、脑脊液 786
第二节 小儿神经生理 786
一、脑血流和脑代谢 786
二、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789
三、脑积水 794
四、颅高压的后果 794
五、颅高压的治疗 795
第三节 小儿神经药理 801
一、吸入全麻药 801
二、静脉全麻药 804
三、麻醉性镇痛药 804
四、肌肉松弛药 805
第四节 小儿神经外科疾患的特点 806
五、血管扩张剂 806
第五节 术前评估 807
第六节 小儿麻醉围术期的管理 810
一、术前药 810
二、诱导 810
三、麻醉维持 811
四、呼吸管理 813
五、体液管理 813
六、患儿体位 817
七、体温维持 819
八、治疗颅内压增高 819
九、药物治疗颅内压增高 820
十、围术期监测 821
第七节 苏醒 823
第八节 几种常见手术的麻醉 824
一、脑积水脑室分流术 824
二、颅内肿瘤手术麻醉管理 826
三、脑血管病与麻醉管理 832
四、脑和脊髓损伤的麻醉管理 835
五、脊髓发育不良 838
六、颅后窝手术 840
七、阿-基(Amold-Chiari)氏畸形后颅窝减压术 840
八、脑动脉造影术的麻醉 841
九、脑外伤 841
一、静脉气栓 842
第九节 神外手术麻醉常见并发症以及预防和处理 842
十、神经系统放射学检查 842
二、呼吸系统 844
三、心血管系统 845
第41章 小儿眼科手术的麻醉 847
第一节 眼内压和眼心反射 847
一、眼内压(IOP) 848
二、眼心反射(OCR) 849
第二节 小儿眼科手术麻醉的一般原则 850
一、术前准备 850
二、麻醉实施 851
一、斜视矫正术 852
第三节 常见小儿眼科手术的麻醉 852
二、先天性青光眼 853
三、先天性白内障 853
五、视网膜脱离修补术 854
六、视网膜母细胞瘤 854
四、眼外伤 854
七、泪小管阻塞 855
第42章 小儿耳鼻咽喉科手术的麻醉 856
第一节 小儿耳鼻咽喉科手术麻醉的特点 856
一、气道管理难度及处理 856
二、喷射通气在麻醉中的应用 857
一、耳科手术麻醉 858
四、中耳压力和氧化亚氮 858
第二节 常见小儿耳鼻咽喉科手术麻醉 858
三、喉激光手术与麻醉 858
二、鼻外科手术麻醉 859
三、咽喉部手术麻醉 860
第43章 小儿胸科手术的麻醉 866
第一节 术前评估及准备 867
一、病史 867
二、体格检查 867
三、实验室评估 867
四、术前准备 868
一、监测 869
第二节 术中管理 869
五、术前药 869
二、麻醉剂 871
三、侧卧位对通气/血流比值的影响 872
四、单侧肺麻醉(支气管麻醉) 873
第三节 术后管理及治疗 874
一、机械通气 874
二、疼痛治疗 876
第四节 特殊病人的麻醉 878
一、先天性膈疝 878
二、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 886
三、喉气管食管裂 890
四、先天性肺气肿 890
五、前纵隔肿块 893
八、胸腔镜 895
七、胸骨隆凸 895
六、胸骨凹陷 895
第五节 支气管镜检查 896
第六节 慢性肺疾病病人的麻醉 897
一、哮喘 897
二、囊性纤维化 902
第44章 小儿心脏、血管病手术的麻醉 905
第一节 小儿心脏、血管手术麻醉的发展简史 906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 907
一、紫绀 907
二、心内分流 907
第三节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908
二、肺动脉瓣狭窄 908
一、动脉导管未闭 908
六、心房间隔缺损 909
三、主动脉缩窄 909
五、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909
四、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 909
七、心室间隔缺损 910
八、法乐四联症 910
九、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 910
十、三房心 911
十一、三尖瓣闭锁 911
十二、肺动脉闭锁 911
十三、单心室 911
十四、大动脉转位 912
一、了解病史 912
第四节 麻醉前访视和病情评估 912
二、体格检查 913
三、实验室资料 913
四、心电图和胸部X线 914
五、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造影 914
第五节 麻醉方法 914
一、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914
二、麻醉诱导 915
三、麻醉维持 917
四、麻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用药选择 918
五、麻醉期间的监测 921
六、麻醉期间的管理 925
七、围体外循环期的处理 927
八、特殊病例手术的麻醉处理 930
九、非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933
第一节 胚胎学和发病机制 937
第45章 小儿普外手术麻醉 937
第二节 生理 939
第三节 麻醉管理 940
第四节 特殊问题 942
一、脐突出、腹裂 942
二、新生儿肠梗阻 943
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944
四、腹股沟疝 945
五、幽门狭窄 946
六、食管胃底折叠术 947
七、阑尾炎 947
八、患儿腹内肿瘤 948
十、胆囊闭锁 949
九、睾丸固定术 949
十一、先天性巨结肠 950
十二、阑尾炎 951
十三、肠套叠 951
十四、腹腔镜手术 952
第46章 小儿泌尿外科手术麻醉 954
第一节 泌尿系先天畸形的新生儿评估 955
第二节 儿科泌尿手术麻醉的特点 956
第三节 泌尿系手术麻醉管理 957
一、新生儿和婴儿麻醉监测 957
三、相关的先天畸形 958
二、新生儿和危重病婴儿的麻醉方法 958
一、肾发育不良 959
二、尿路梗阻畸形复合 959
第四节 泌尿系畸形的手术麻醉 959
三、膀胱输尿管反流 960
四、膀胱外翻 961
五、尿道下裂 962
六、包皮环切术 962
七、睾丸固定术 962
八、肾位置和旋转的畸形 963
九、肾融合畸形 963
第五节 非遗传性泌尿系疾病手术的麻醉 963
一、镰状细胞疾病和肾 963
二、多囊肾 964
三、先天性肾上腺增生 964
四、维尔姆斯瘤 965
五、神经母细胞瘤 965
六、肾上腺皮质癌 966
七、嗜铬细胞瘤 966
第六节 后天性肾疾病 967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 967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 970
三、肾功能衰竭病人麻醉 972
四、小婴儿肾移值 975
五、血管通路开放的麻醉 976
六、肾和输尿管结石 976
七、抗生素和神经肌肉功能 977
第47章 小儿骨科麻醉 978
第一节 小儿骨科麻醉的一般性原则 979
一、阻滞麻醉 980
二、全麻 981
第二节 脊柱侧弯矫正术的麻醉 982
一、术前访视 982
二、术前用药 983
三、麻醉 983
第三节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正术的麻醉 985
三、术中管理 986
二、麻醉方法 986
一、术前访视 986
第四节 选择性神经后跟切断术的麻醉 987
第五节 其他一些罕见病例 987
一、成骨不全 987
二、小儿类风湿性关节炎 988
三、肌病 988
第48章 小儿整形外科手术麻醉 990
五、注意肾上腺素的用量 991
四、对控制出血有较高的要求 991
六、合并应用局麻药浸润的可能性 991
二、气管导管固定十分重要 991
一、困难插管发生率高 991
第一节 整形外科手术麻醉特点 991
三、手术时间长 991
第三节 麻醉选择 992
七、对麻醉舒适性要求高 992
八、对麻醉的安全性要求高 992
第二节 麻醉前评估 992
第四节 唇裂、腭裂修复术的麻醉 993
一、唇裂、腭裂的手术修复过程 994
二、麻醉选择 994
三、术前评估 994
四、诱导 995
五、麻醉维持 995
第六节 烧伤晚期瘢痕切除术的麻醉 996
六、术后管理 996
第五节 大血管瘤手术的麻醉 996
一、颅面骨发育不全 997
第七节 颅颌面外科手术麻醉 997
二、眶异位 999
三、颅面裂畸形 999
四、颅颌面外科手术的麻醉 1000
五、围手术期并发症 1005
第49章 小儿创伤和急诊手术的麻醉 1007
第一节 创伤和急诊患儿的病理生理特征 1008
一、气道 1008
二、饱胃 1008
三、循环 1009
五、创伤和急诊患儿的输血补液 1010
四、创伤 1010
六、体液电解质失衡 1012
一、术前检查 1013
第二节 术前准备和术前评估 1013
二、气道控制 1014
三、麻醉器械准备 1014
四、疼痛处理 1015
五、术前用药 1015
六、患儿及父母的术前焦虑和恐惧 1015
第三节 创伤和急诊患儿的麻醉 1016
一、全身麻醉 1016
二、区域阻滞麻醉 1018
三、基础麻醉 1018
二、急诊小儿用药估计剂量 1020
第四节 麻醉及手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1020
一、一般原则 1020
三、呼吸道管理的一般原则 1021
四、哮喘 1021
五、循环 1021
六、癫痫持续状态 1023
第五节 小儿头部创伤的麻醉处理 1024
第六节 小儿眼科创伤的麻醉处理 1025
第七节 小儿胸腹创伤的麻醉处理 1025
第十一节 常见小儿急诊手术麻醉 1026
一、呼吸道异物 1026
第九节 小儿肌肉创伤的麻醉处理 1026
第八节 小儿烧伤早期的麻醉处理 1026
第十节 小型创伤的局部麻醉处理 1026
二、肠套叠 1028
三、嵌顿疝的麻醉 1028
第十二节 低温及其预防 1028
第十三节 急诊室的工作 1029
第50章 烧伤小儿的麻醉 1031
第一节 小儿烧伤病理生理变化 1032
一、小儿烧伤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 1033
二、小儿烧伤呼吸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 1033
三、小儿烧伤泌尿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 1034
七、胃肠道及代谢功能的变化 1035
八、皮肤系统的变化 1035
六、血液系统的变化 1035
五、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 1035
四、小儿烧伤肝脏的病理生理改变 1035
第二节 烧伤病人药物作用的改变 1037
一、一般原则 1037
二、阿片类和非阿片类止痛药物 1037
三、静脉诱导性药物 1037
四、肌松药物 1038
五、抗焦虑药物 1038
六、外源性儿茶酚胺 1038
七、抗生素 1038
第三节 小儿烧伤特点 1039
二、小儿烧伤休克的特点 1039
一、小儿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1039
八、预防应激性溃疡 1039
三、小儿烧伤常见并发症 1040
一、对呼吸道和呼吸的管理 1041
第四节 烧伤的急救 1041
二、一氧化碳中毒 1041
三、液体疗法 1042
四、估计患儿的烧伤面积 1043
五、电烧伤 1043
六、其他损伤的处理 1043
第五节 烧伤后期处理特点 1043
一、呼吸道及呼吸的管理 1043
二、去痂时的补液 1044
第六节 小儿烧伤手术前麻醉评估 1044
一、小儿烧伤引起药代及药效动力变化 1044
二、气道分析 1045
三、实验室检查 1045
四、术前用药 1045
五、患儿的运送 1046
第七节 麻醉管理 1046
一、一般原则 1046
二、麻醉药及肌松剂 1047
三、小儿烧伤手术的麻醉方法 1049
四、监测 1050
五、术中输血输液 1050
第八节 麻醉恢复期 1051
第九节 疼痛管理 1052
第51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麻醉 1054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手术麻醉特点 1055
一、呼吸系统的生理病理特点 1055
二、病情特点及麻醉特点 1056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及围术期处理 1059
一、呼吸系统的体格检查 1059
二、麻醉前准备 1059
三、麻醉前用药和禁食 1063
四、麻醉和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 1063
五、麻醉后处理 1065
第三节 麻醉选择及麻醉管理 1067
一、麻醉方法的选择 1067
二、麻醉药的选择 1068
三、麻醉管理 1068
四、麻醉期间监测 1070
第四节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麻醉 1071
一、急性会厌炎 1072
二、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1072
三、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 1073
第五节 先天性下呼吸道疾病患儿麻醉 1074
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1074
二、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 1075
三、先天性肺囊肿 1076
第六节 呼吸道异物患儿的麻醉 1077
第七节 支气管哮喘的麻醉 1078
三、临床表现 1079
一、发病机制 1079
二、病理变化 1079
四、治疗 1080
五、麻醉方法及管理 1080
第八节 支气管扩张患儿的麻醉 1082
第九节 肺囊性纤维样变性患儿的麻醉 1083
第十节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麻醉 1085
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麻醉 1085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的麻醉 1086
第52章 肝肾功能障碍患儿的麻醉 1088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的麻醉 1088
一、术前评价及处理 1089
二、麻醉选择 1090
三、麻醉处理 1091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儿的麻醉 1092
一、慢性肾衰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处理 1092
二、麻醉选择 1094
三、麻醉处理 1095
第三节 肝功能障碍患儿的麻醉 1095
一、肝脏的病理生理学 1095
二、麻醉与肝功能 1097
三、几种常见儿科肝胆手术的麻醉处理 1098
第33章 器官移植患儿的麻醉 1102
第一节 肝脏移植患儿的麻醉 1103
一、术前估计和准备 1103
二、术中监测 1105
三、麻醉处理 1105
四、术中管理 1106
第二节 肾脏移植患儿的麻醉 1109
一、术前估计和准备 1109
二、术中监测 1110
三、麻醉处理 1111
四、术中管理 1111
第三节 心脏移植患儿的麻醉 1113
一、术前估计和准备 1113
二、术中监测 1114
三、麻醉处理 1114
四、术中管理 1114
第四节 肺移植患儿的麻醉 1116
一、术前估计和准备 1116
二、术中监测 1117
三、麻醉处理 1117
四、手术技术 1118
五、术中管理 1119
六、肺移植术中体外循环的应用 1121
第五节 心肺联合移植患儿的麻醉 1122
第54章 某些合并症使小儿麻醉复杂化的麻醉处理 1124
第一节 呼吸系统 1125
一、上呼吸道感染 1125
二、哮喘 1127
三、囊性纤维化 1129
第二节 肌肉骨骼系统和皮肤 1130
一、大脑性瘫痪 1130
二、肌营养不良 1131
三、恶性高热 1132
四、咬肌强直 1134
五、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1135
第三节 血红蛋白病 1136
一、镰状细胞性贫血 1136
二、血友病 1138
第四节 21三体综合征 1139
一、呼吸道/气道 1139
二、心血管系统 1139
三、内分泌系统 1140
四、胃肠道 1140
五、中枢神经系统 1140
六、骨骼肌肉系统 1140
第五节 乳胶过敏症 1141
第六节 神经母细胞瘤 1143
第七节 肾母细胞瘤 1144
第八节 干梅腹综合征 1144
第九节 成骨不全 1146
第55章 小儿门诊手术的麻醉 1150
第一节 门诊手术的优点 1151
第二节 门诊手术室的设施 1151
第三节 门诊手术工作安排 1151
一、患儿的选择原则 1151
三、向家长交待手术事宜 1153
五、手术种类 1153
四、术前检查 1153
二、与家长交流患儿病情 1153
第四节 术前用药 1154
二、镇静及麻醉性监护 1155
第五节 常用麻醉方法 1155
一、麻醉诱导 1155
三、局部麻醉与区域阻滞 1156
四、全身麻醉 1156
五、麻醉选择 1157
第六节 液体管理 1157
第七节 术后处理 1158
一、麻醉恢复室观察 1158
二、出恢复室条件 1158
三、离院标准 1159
四、术后镇痛 1159
第八节 并发症及再收住院 1161
一、并发症 1161
五、术后恶心呕吐 1161
二、收住院 1162
第九节 术后随访 1162
第56章 镇静在手术室外小儿检查的应用 1165
第一节 镇静的分级 1166
第二节 镇静的要求 1167
第三节 镇静的风险和并发症 1167
第四节 操作原则 1168
一、镇静前 1169
二、镇静中 1170
三、镇静后 1171
一、局部麻醉 1172
第五节 镇静技术 1172
二、抗焦虑药 1173
三、全身麻醉药 1179
第六节 常见检查的麻醉 1182
一、心血管疾病射线检查 1182
二、CT和磁共振检查 1185
五、支气管造影术 1186
六、脊髓造影术 1186
四、脑血管造影术 1186
三、动脉造影术 1186
七、泌尿科造影检查 1187
第57章 小儿重症监护治疗 1189
第一节 组织与管理 1190
一、护理 1190
二、医生 1190
三、环境要求 1190
四、费用 1191
第二节 复苏 1191
第三节 监测 1191
一、呼吸功能 1192
二、心血管功能 1193
三、神经功能 1194
一、心血管监护 1196
第四节 专科重症监护 1196
二、呼吸监护 1202
三、营养支持 1211
四、体液平衡紊乱 1212
五、中毒 1212
六、血液学 1213
七、急性肾衰 1214
八、感染性疾病 1217
九、宿主免疫功能障碍 1219
十、神经系统问题 1220
第五节 特殊问题 1222
一、癫痫持续状态 1222
二、溺水 1223
三、REYE综合征 1224
四、镇痛镇静 1224
五、脑死亡 1225
第六节 器官移植 1225
第七节 创伤 1226
第58章 吸氧疗法 1229
第一节 适应证 1229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及临床症状 1229
第三节 氧治疗的原则 1230
第四节 吸氧疗法的种类 1231
第五节 氧治疗的并发症 1232
第六节 早产儿视网膜病 1232
第二节 气体雾化和湿化的适应证 1235
第59章 雾化吸入疗法 1235
第一节 医用气体的湿化与雾化 1235
第四节 湿化器的种类 1236
第五节 气体的雾化及其影响因素 1236
第三节 气体雾化和湿化的并发症 1236
第六节 雾化器 1237
第七节 吸入治疗 1237
第60章 人工冬眠疗法 1240
第一节 人工冬眠的理论基础 1241
三、改善微循环障碍,减少严重并发症 1242
四、镇痛、镇静、抗痉挛、抗过敏等作用 1242
第三节 人工冬眠下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 1242
二、降低代谢,减少氧耗,提高组织器官对缺氧的耐受性 1242
一、阻断外界刺激对机体的损害,起到保护性抑制作用 1242
第二节 人工冬眠疗法的作用原理 1242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243
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1243
三、对肝功能的影响 1243
四、对肾功能的影响 1243
五、对代谢及电解质的影响 1244
第四节 人工冬眠的适应证 1244
第五节 人工冬眠疗法的药物组成及药理作用 1244
第六节 人工冬眠的具体实施 1245
第七节 临床应用 1246
一、降温方法 1246
五、冬眠药物的应用 1247
三、降温持续时间 1247
四、复温的时间和步骤 1247
二、降温时间 1247
第八节 人工冬眠的禁忌证 1248
第九节 应用人工冬眠的注意事项 1248
第61章 新生儿复苏 1250
第一节 新生儿有关生理 1251
一、围产期应激 1251
二、围产期心肺生理 1251
三、新生儿对宫外生活的适应 1252
第二节 复苏设备 1252
一、准备 1252
二、对危险的评估 1253
二、出生即刻的处理 1254
第三节 复苏步骤 1254
一、分娩中的处理 1254
三、Apgar评分 1256
第四节 肺复苏 1257
一、气管插管 1257
二、充分通气 1258
三、呼吸道吸引 1258
四、呼吸衰竭的其他原因 1258
第五节 输液通路 1259
一、脐动脉置管 1259
第七节 扩容 1260
二、脐静脉置管 1260
第六节 纠正酸中毒 1260
三、骨髓腔穿刺 1260
一、血容量不足的诊断 1261
二、血容量不足的处理 1261
第八节 心脏按压 1261
第九节 复苏药物 1262
第十节 新生儿低血糖 1263
第十一节 复苏后观察监护 1263
第十二节 复苏过程中的伦理 1263
一、放弃复苏 1263
二、中断复苏 1263
第62章 婴幼儿心肺复苏 1265
一、心肺复苏时的气道管理 1268
二、人工呼吸 1270
三、人工循环 1271
四、术中心跳骤停 1276
第二节 进一步生命支持 1276
一、 输液通道的建立与维持 1277
二、骨内输液 1277
三、心律失常 1278
四、除颤、复律、胸外起搏 1282
五、小儿进一步生命支持的用药 1283
第三节 复苏后生命支持 1286
一、评估 1286
三、密切监护 1287
二、神志 1287
四、中止复苏抢救的问题 1288
第63章 恶性高热 1291
第一节 恶性高热的研究简史 1292
第二节 恶性高热的流行病学 1293
第三节 恶性高热的遗传学 1294
第四节 恶性高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295
第五节 恶性高热的触发因素 1299
四、抗胆碱酯酶药 1300
第六节 恶性高热的临床表现 1300
六、其他药物 1300
五、酚噻嗪类药 1300
三、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 1300
二、拟交感胺类药 1300
一、局部麻醉药 1300
一、恶性高热的临床分型 1302
二、恶性高热的实验室检查 1303
第七节 恶性高热的诊断 1304
一、氟烷咖啡因收缩实验 1304
二、雷诺定收缩实验 1307
三、磁共振 1307
四、其他诊断手段 1307
第八节 恶性高热的治疗 1307
第九节 硝苯呋海因的药理学 1309
二、手术中的预防--恶性高热危险人群的麻醉 1311
一、手术前的预防 1311
第十节 恶性高热的预防 1311
第十一节 恶性高热相关的问题 1313
一、咬肌痉挛 1313
二、恶性神经抑制综合征 1315
三、肌肉系统疾患 1315
四、手术室外的恶性高热--劳力性热休克 1316
第十二节 恶性高热涉及的医疗纠纷 1318
第十三节 恶性高热求救服务 1319
第64章 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1321
第一节 有关小儿心血管系统解剖、病生理特点 1321
第二节 小儿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1322
一、新生儿期 1323
第三节 小儿发生心力衰竭的病因 1323
三、学龄前及学龄期 1324
四、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 1324
第四节 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 1325
一、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表现 1325
二、临床表现特点 1326
三、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1327
第五节 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1327
附:洋地黄制剂临床应用毒副作用反映和预防措施 1330
二、婴幼儿期 1332
第65章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 1333
二、肺实质病变 1334
一、呼吸道梗阻 1334
第二节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与分类 1334
第一节 急性呼吸衰竭的定义 1334
三、呼吸泵衰竭 1335
第三节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类型及病理生理 1335
一、换气功能障碍 1335
二、通气功能障碍 1336
第四节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1336
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336
五、对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的影响 1337
一、呼吸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 1337
第五节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1337
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337
三、对肾脏的影响 1337
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337
二、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 1338
三、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 1338
第六节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 1338
一、临床指标 1338
二、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诊断标准 1339
第七节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 1339
一、病因治疗 1339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1339
三、氧气疗法 1341
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 1341
第八节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治疗的新进展 1342
一、肺表面活性物质 1342
五、对症治疗 1342
二、吸入一氧化氮 1343
三、液体通气 1343
四、体外膜肺氧合 1344
第66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1345
第一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 1346
第二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346
一、病因 1346
二、发病机制 1346
第三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1347
第四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诱发因素 1347
一、早产儿 1347
五、其他因素 1348
第五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临床表现 1348
二、糖尿病孕妇的婴儿 1348
四、剖宫产 1348
三、窒息和缺氧 1348
第六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表现 1349
一、肺充气不良伴网状密度增深影 1349
二、支气管充气征 1349
三、肺容量正常 1349
第七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 1349
一、血液生化检查 1349
三、新生儿窒息 1350
二、新生儿湿肺 1350
一、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1350
二、肺成熟度的实验室检查 1350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