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一、礼与礼经及礼记 1
文物选粹 9
二、礼记的性质与内容 10
三、礼记的研读价值 18
原著者简介 25
礼记萃编 25
一、礼事的记叙 25
孔子合葬父母 25
编撰者简介 26
致读者书 27
孔子修基 28
孔子闻子路之死 30
孔子哭伯高之丧 32
冉有代孔子致送丧赙 34
孔子哭宾馆主人之丧 35
孔子看人送葬 37
苛政猛于虎 40
童子汪踦为国牺牲 41
司城子罕哭卫士之死 43
立庶子不立嫡孙 45
孔子主持射礼 47
孔子之死 51
弟子为孔子服丧 55
孔子的坟 56
弟子对孔子言论的讨论 58
子夏哭儿子之丧 63
同母异父兄弟的丧服 66
曾子称赞晏婴知礼 68
曾子责备箦尚的失礼 70
曾子过犹不及 72
曾子病危时换席 75
不食嗟来食 77
石祁子知礼 79
鲁庄公为士追赠诔諡 82
晋献公杀太子申生 84
秦穆公吊公子重耳 87
季武子准许杜氏哭葬于庭院 91
鲁襄公赠礼楚康王之丧 93
邾娄定公论逆伦的凶案 95
容居的狂妄无知 97
善颂善祷 99
赵文子论人 102
柳庄劝卫献公不可偏心 106
卫献公吊柳庄之丧 108
成子高的遗言 110
国子高论葬事 111
杜往来箦罚酒 113
太宰嚭据礼矫正夫差 117
子服惠伯不以私废公 120
周丰讽谕鲁哀公 121
鲁悼公为妄服丧 124
孟敬子不守礼 125
鲁穆公哭齐国大夫之丧 127
罢市求雨 129
子思论臣为旧君之丧 132
子思器改嫁母亲之丧 136
子思不为改嫁母亲治丧 137
陈子亢取消用人殉葬 139
季子皋葬妻 141
二、礼意的说明 143
冠礼的意义(一) 143
冠礼的意义(二) 148
冠礼的意义(三) 152
昏礼的意义(一) 155
昏礼的意义(二) 160
昏礼的意义(三) 164
昏礼的意义(四) 167
丧礼的意义(一) 169
丧礼的意义(二) 173
丧期的意义(一) 177
丧期的意义(二) 179
丧期的意义(三) 183
祭礼的意义(一) 191
祭礼的意义(二) 194
祭礼的意义(三) 196
孔子论主祭和助祭者的不同 199
孔子论礼教的功用 206
孔子论礼的表现态度 210
孔子论守制的用意 213
孔子论治丧的标准 215
孔子论蜡祭 217
曾子论哭的声调 219
曾子论礼器的用途 220
礼有权宜的变化 222
孔子论孝 225
曾子论孝 228
崇正子春论孝 230
孔子论大同和小康 233
制礼的因素 240
三、品德的修养 245
儒者的典型(一) 245
儒者的典型(二) 248
儒者的典型(三) 250
儒者的典型(四) 251
儒者的典型(五) 253
儒者的典型(六) 255
儒者的典型(七) 256
儒者的典型(八) 258
儒者的典型(九) 260
儒者的典型(一○) 261
儒者的典型(一一) 263
儒者的典型(一二) 265
儒者的典型(一三) 266
儒者的典型(一四) 267
儒者的典型(一五) 269
儒者的典型(一六) 270
儒者的典型(一七) 271
进德修业的大学三纲八日 273
什么是「诚其意」 278
「中」与「和」 281
「诚」的修业 283
好学、力行、知耻 286
音乐的内涵与功用(一) 288
音乐的内涵与功用(二) 291
礼乐的精神价值 295
子夏论乐 300
四、生活的规范 305
对父母的礼(一) 305
对父母的礼(二) 308
对父母的礼(三) 312
对长者的礼 315
对老师的礼 318
男女界限的礼 321
幼童教育(一) 323
幼童教育(二) 324
一般生活规矩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