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系统概述 1
§1.1微波统一测控系统的发展简史 1
一、独立载波的测控系统 1
二、统一的测控系统 3
§1.2组成与一般工作原理 4
一、组成 4
二、地面测控站的工作原理 6
三、飞行器上设备的工作原理 9
§1.3工作程序 10
一、截获、搜索与引导 10
二、捕获 10
五、丢失状态 11
四、记忆状态 11
三、跟踪和数据录取 11
§1.4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12
参考文献 14
第二章信道设计 15
§2.1信号设计 15
一、基带信号的设计 15
二、副载波组合方式的选择 16
三、射频信号的设计 17
§2.2频率流程 18
一、载波频率的选择 19
二、各分机和频率流程的关系 19
三、频率流程图的拟定 23
一、多信号调相波形的一般分析 24
§2.3功率分配 24
二、最佳功率分配 28
三、残留载波功率的限制条件 33
四、功率余量对最佳功率设计的修正 35
五、最恶劣条件下的最佳设计 38
§2.4副载波频率的干扰计算 39
参考文献 42
第三章距离变化率的测量 43
§3.1多普勒效应 43
§3.2多普勒频率的获得和提取方法 45
一、双程相干载波测速方法 46
二、中频调制转发测速方法 48
三、单程非相干测速方法 50
四、锁相接收机的方案选择 53
五、偏置频率的作用和选择 54
§3.3多普勒频率的测量 56
一、固定时间测整周 56
二、固定周数测时间间隔 62
三、基本固定时间测整周 64
§3.4数据处理 65
一、滑动弧微分平滑法 65
二、整体数据拟合法 68
§3.5振荡器频率的短稳引起的距离变化 69
率误差 69
一、振荡器的数学模型 69
二、频率稳定度在频域内的定义 70
三、频率稳定度在时域内的定义 71
四、振荡器短稳对双程相干载波测速的影响 73
§3.6距离变化率测量系统的设计步骤 76
参考文献 79
第四章测距分系统 80
§4.1测距的基本原理 80
一、基本原理 80
二、距离的全跟踪测量法 80
三、距离增量积累法 80
四、模糊分辨问题 81
五、对测距分系统的一般要求 81
六、测距分系统的组成 82
一、纯侧音的信号设计 83
§4.2纯侧音测距系统 83
二、纯侧音信号的提取技术 88
§4.3伪码信号测距系统 98
一、伪码的基本特性 99
二、测距码的捕获与跟踪方式 105
三、最大似然判决和门限判决 110
四、测距码信号的设计 121
§4.4混合测距系统 125
一、纯侧音信号与纯码信号的比较 125
二、混合测距信号的形式 126
三、混合信号的功率谱 129
四、捕获与跟踪方式 131
§4.5距离值的测量方法 134
一、启动脉冲和停止脉冲信号的产生 134
二、时间间隔测量法 137
三、相位测量法 140
四、距离增量积累法 143
§4.6测距分系统的校准 147
一、对系统校准的基本要求 147
二、工作原理 148
三、距离校准的实施要点 148
四、内校准法 150
附录〔4-1〕 复合码测距的距离计 150
算法 150
参考文献 151
一、组成与作用原理 153
分类 153
§5.2应答机的组成、作用原理及其 153
§5.1应答机简史 153
第五章应答机 153
二、分类 154
三、应答机设计原则 155
§5.3相参应答机 156
一、相参应答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 156
主要技术指标 156
二、工程设计的主要考虑 157
三、信道设计 167
四、设计举例 170
§5.4非相参应答机 175
一、作用原理及方框图 175
二、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177
三、设计举例 178
§5.5应答机性能测试 188
附录〔5-1〕 鉴相器的非线性失真 197
计算 197
附录〔5-2〕 应答机返回信道的分析 199
——返回功率抑制比, 199
增量噪声谱密度 199
附录〔5-3〕 调制度对照表 202
参考文献 205
第六章 测速、测距信道误差分析 206
§6.1误差分析 206
一、系统的模型及工作原理 206
二、随机误差 209
三、系统误差 218
四、总误差 223
§6.2误差分析在系统设计中的考虑 224
一、应答机在系统设计中的考虑 224
二、测距音频率fR的选择(最高测距音的选择) 226
三、系统设计的几点意见 226
参考文献 227
第七章遥测 228
§7.1概述 228
§7.2分类及基本原理 229
一、分类 229
二、调频-调频(FM-FM)系统 230
三、脉冲调幅-调频(PAM-FM)系统 233
制-调幅(PPM-AM)系统 236
四、脉宽调制-调频(PDM-FM)及脉位调 236
五、脉冲编码调制(PCM) 238
§7.3遥测副调制的功率效率比较 239
一、起伏噪声 239
二、信噪比增益和门限值 240
三、误码率 251
§7.4 PCM-PSK遥测技术 255
一、数据发送 255
二、数据接收 263
三、剐载频传输信道 278
四、性能分析与精度估算 289
五、剩余码技术 293
附录〔7-1〕 冲激脉冲的最大斜率 297
附录〔7-2〕 平方环路的输出信噪比 298
参考文献 299
第八章遥控——指令分系统 301
§8.1基本原理与工作特点 301
一、基本工作原理与工作特点 301
二、数字指令特点 306
三、导弹与星船遥控的区别 306
§8.2数字指令的误差控制 308
一、数字指令误差控制方式的分类与特点 308
二、抗干扰码及其分类 314
三、抗干扰编码的一些基本概念 315
四、常用的抗干扰码 318
§8.3数字指令的概率计算 321
一、单向判决系统的概率计算 324
二、验证反馈系统的概率计算 330
三、判别反馈系统的概率计算 335
§8.4数字指令副载波的门限信噪比 336
§8.5数字指令结构的设计 338
一、指令格式选择 338
二、指令基带信号的选择 341
三、最佳指令地址码选择 346
四、同步码与位同步 350
五、控制码的选择 352
六、指令编、译码器 355
§8.6指令精度与最小指令间隔 358
一、指令精度 358
二、最小指令间隔 359
一、保密性 360
§8.7保密性与可靠性 360
二、可靠性 362
参考文献 363
第九章引导、捕获和角跟踪分系统 364
§9.1概述 364
一、定义 364
二、程序 365
三、天线系统 367
§9.2引导 370
一、模拟引导 370
二、数字引导 371
三、引导概率的计算 372
一、天线波束的展宽 377
§9.3目标的捕获与自动跟踪 377
二、频率捕获 379
三、角度捕获和自跟踪 382
参考文献 388
第十章监控与微波防护 389
§10.1监控设备职能 389
一、设计监控分系统的基本条件 389
二、监控设备的职能 389
§10.2微波统一测控地面站监控分 391
系统的设计 391
一、设计原则 391
二、设计程序 391
三、总监控台的设计 394
四、十米固定站监控台的主要监控内容 395
§10.3故障检测与故障修复的基本方法 396
一、设备分类及其特点 396
二、故障检测方法 398
三、故障修复 402
四、故障检测实例 403
§10.4微波统一测控地面站监控的 406
自动化 406
一、微波统一测控地面站的自动监控原理 406
二、设计程序及注意事项 408
§10.5微波防护 410
一、微波对人体的危害及其安全标准 411
二、微波统一测控系统中对微波辐射的 412
防护方法 412
参考文献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