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 1
导论 3
自然篇 12
1 宇宙之谜 12
1.1 魔鬼的审判:生命是有罪过的 14
1.2 遇难船只中的旅客产生疑惑 15
1.3 热寂佯谬 17
1.4 宇宙演化观 19
1.5 重新思考:太阳、地球与生命 20
1.6 必然与偶然 21
1.7 自阻抗效应 23
1.8 揭开生命之谜 26
2 创序——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 34
2.1 也从“自私”的基因谈起——论生命的基因细胞体阶段 35
2.2 本质特征与表现特征——论生命的生物体阶段之一 41
2.3 本能创序中的野蛮竞争——论生命的生物体阶段之二 47
2.4 吸收与释放 52
2.5 进化——制约性发展的必然规律 53
2.6 亚生命结构——混沌状态的生命组织 58
3 生命意识——反熵 60
3.1 生命的意向 61
3.2 关于信息的神话 63
3.3 外感神经系统——意识发展的五个阶段 67
3.4 内感神经系统——佛洛依德原欲析解 72
3.5 快感体验——生命意识的内在观照 75
社会篇 80
1.序化意识 80
1.1 决定性的存在状态变化 80
1.2 觅母基因——序化意识的产物 82
1.3 有序外化——更高一级的危机释放 86
1.4 有序内化——自律与它律 89
2 “我”在哪里 90
2.1 两种自然的交合 91
2.2 “我”——主体序化意识 95
2.3 先有“我们”——群体意识 101
2.4 社会体生命结构发展的产物——占有意识 103
2.5 竞争意识——社会生命结构的对立统一 106
2.6 “我”还未降临 108
3 独创意识 110
3.1 一个新灵魂的诞生 111
3.2 社会意识与人的创序本质——再论吸收与释放 113
3.3 群体意识的序化意义与局限 117
3.4 占有意识的序化意义与局限 127
3.5 竞争意识的序化意义与局限 133
3.6 独创意识——人类的主体性序化意识 141
4 马克思的夙愿 154
4.1 历史的局限 156
4.2 改革的本质是解放生命力 167
4.3 善恶之争 182
艺术篇 204
1 艺术——再造与超越 204
1.1 序化结构之一:环境模式——传统序化意识的再批判 206
1.2 序化结构之二:情感模式——序化意识群的存在状态 211
1.3 序化结构之三:美感模式——那些感动过我们的正在构成我们自己 217
1.4 序化结构之四:艺术模式——再造与超越 220
2 艺术模式与创造力——序化结构机能 225
2.1 重谈理想 227
2.2 理想追求与序化力之一——记忆 235
2.3 理想追求与序化力之二——理解与直觉 239
2.4 艺术模式的产生和发展 245
3 艺术与灵感 253
3.1 何谓灵感 255
3.2 危机论之一:性感——性交的1800种方式 258
3.3 危机论之二:情感——个性社会存在的独特意义 274
3.4 危机论之三:快感与美感——一个理想化的世界 282
3.5 危机论之四:灵感——主体意识的成熟标志 285
4 艺术与科学 289
4.1 艺术与非理性 293
4.2 科学的先驱 297
4.3 科学创造之母 301
4.4 创造动力学 310
4.5 艺术模式创造法 316
未来篇 329
1 再论反熵 329
1.1 工业文明的警钟 330
1.2 信息时代的新能源 334
1.3 反熵,生命意识与创造 336
2 史前文明的结束 340
2.1 史前文明的社会本能创序 342
2.2 史前文明的社会物化发展 343
2.3 史前文明社会的阶级对立 346
2.4 史前文明结束的客观条件 348
2.5 群体意识向人类意识复归 352
2.6 占有意识向存在意识复归 356
2.7 竞争意识向独创意识复归 359
2.8 上帝可以退休了 362
2.9 人类意识向生命意识复归 364
3 东方的复兴 366
3.1 改革——东方复兴的焦点 370
3.2 第一次东西文化交汇中的马克思主义 372
3.3 东方“认同”文化分析 375
3.4 西方“求异”心态解剖 382
3.5 寻找东西方文化的第二次交汇——马克思主义再发展的现实意识 386
3.6 资本手段化 396
3.7 两种创造的对立统一 400
3.8 “认同”文化与“求异”文化的深层结构危机 407
3.9 东方的复兴——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危机与改革 415
后记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