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地质学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传正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11601974X
  • 页数:21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导论——从工程地质学到环境工程地质学 2

第一章 工程地质学的历史进程与反思 2

1 工程地质研究的历程 2

1.1 原始人时期的自发工程地质思维 2

1.2 20世纪以前朴素的工程地质观 2

1.3 20世纪前半期的工程地质学 3

1.4 60年代以来的工程地质研究特色 4

1.5 近十年来工程地质学的新发展 4

2 工程地质研究的反思与面临的挑战 5

2.1 反思 5

2.2 面临的挑战 6

3.1 背景 7

3 环境工程地质学的诞生 7

3.2 环境工程地质学出现的标志 8

3.3 十多年来的动态 8

第二章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与环境工程地质学 10

1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10

1.1 问题 10

1.2 新挑战 11

2 环境工程地质学 11

2.1 基本概念 12

2.2 研究范畴 13

2.3 学科地位 14

2.4 研究特征 15

3 环境工程地质学与相邻学科间的关系 16

1.1 物质基础 19

1 工程地质岩组与岩土体结构 19

第二篇 工程地质环境研究概论 19

第三章 工程地质环境的岩土基础 19

1.2 工程地质岩组与岩土体结构 20

2 地质体的赋存环境 22

2.1 地应力 22

2.2 地下水 24

3 地质体特性的地学起因 25

3.1 成因时代 25

3.2 构造变动 26

3.3 地质体的流变问题 26

3.4 地质体的固化 26

1.1 从环境角度的考查 28

1.2 工程地质环境问题的相关性 28

1 工程地质环境系统 28

第四章 工程地质环境研究的某些基本问题 28

1.3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与容量问题 32

2 工程地质环境演化的研究思路 33

2.1 前新构造期 33

2.2 新构造期 33

2.3 全新期与实时地质学 34

3 断裂系统活动的分段性及其作用的多重性 35

3.1 断裂系统活动的分段性 35

3.2 活动断裂系统作用的多重性 39

3.3 活动断裂研究的工程意义 41

4.2 区域稳定工程地质 42

4 我国工程地质环境研究的几种观点 42

4.1 岩体结构控制论 42

4.3 “安全岛”理论 43

4.4 系统工程地质(SEG) 44

4.5 地震工程地质 44

4.6 浅生与表生时效变形结构 44

第三篇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各论 47

第五章 诱发地震活动 47

1 水库诱发地震 47

1.1 观测到的现象 47

1.2 诱发地震水库区的工程地质环境 48

1.3 库水的作用及其诱发机制 53

1.4 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方法 55

1.5 问题讨论 67

1.6 水库诱发地震对策 71

2 注液诱发地震 72

2.1 丹佛地震及其机制 72

2.2 兰吉利试验 74

3 采矿诱发地震 75

3.1 诱发构造型地震活动 75

3.2 诱发塌陷型地震活动 78

3.3 矿井地压、岩煤爆及其它 79

3.4 矿震的位置问题 80

3.5 矿震的监测研究 82

4 核试验诱发地震与某些特例 82

4.1 核试验诱发地震 83

5.1 地应力的实际测量及意义 84

4.2 几种特例 84

5 地震预报与控制问题 84

5.2 控制地震的设想 85

第六章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斜坡变形破坏 87

1 水库地区的岸坡稳定问题 87

1.1 水库岸坡大规模失稳的河谷条件 87

1.2 渗透水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89

1.3 降雨的作用 90

1.4 船队激起的涌浪拍岸作用 90

1.5 水库边岸大型崩滑实例及对环境的影响 90

2 露天开采引起的边坡失稳 94

2.1 露天矿边坡失稳的影响因素 94

2.2 露天矿边坡的破坏型式 97

2.3 边坡的形状 98

3 交通线路上的边坡失稳问题 99

3.1 开挖路堑 99

3.2 车辆振动——边坡的疲劳破坏 100

4 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边坡稳定性评价 101

4.1 地质学的方法 101

4.2 物理模拟方法 101

4.3 理论计算方法 101

4.4 方法举例——Sarma方法 102

第七章 地面沉降与地裂缝 105

1 地面沉降举例及其危害 105

1.1 地面沉降举例 105

1.2 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 109

1.3 地面沉降的环境危害 112

2 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模式与发生机制 112

2.1 地质环境模式 113

2.2 地面沉降的发生机制 113

3 地面沉降的成灾分期、寿命及其预测 116

3.1 地面沉降的成灾分期 116

3.2 地面沉隆的寿命 117

3.3 地面沉降的预测计算 117

4 地面沉降的防治 120

4.1 地面沉降的防治方法 120

5.1 地裂缝的种类及分布 121

5 地裂缝的一般研究 121

4.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21

5.2 地裂缝的危害与工程建设对策 123

6 地裂缝研究举例——西安地裂缝 127

6.1 几何特征 127

6.2 运动学特征 130

6.3 活动强度与危害 133

6.4 成因 134

6.5 活动趋势的初步预测 134

第八章 地下采矿引起的地面沉陷与山体开裂 136

1 矿区的地面沉陷 136

1.1 地面沉陷类型 136

2 采空诱发的山体开裂崩滑地质灾害 139

2.1 磷矿开采 139

1.2 沉陷造成的危害 139

2.2 煤矿开采 140

2.3 硫磺矿、铁矿和硫铁矿开采 143

3 山体开裂变形的研究要点 144

3.1 研究要点 144

3.2 采空作用的滞后性 146

4 研究实例——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开裂变形机制的研究 147

4.1 地质环境 147

4.2 危岩体基本特征 147

4.3 采空区的变形力学分析 149

4.4 危岩体开裂的地质力学机制 150

4.5 稳定性计算 153

1.1 矿业城市煤矸石的环境污染 157

第九章 人工废弃物的环境危害及地质处置 157

1 废矿矸石堆积 157

1.2 回填煤矸石引起的地基危害 158

1.3 煤矸石堆放引起的灾害 159

2 城市垃圾存放与处理 159

2.1 垃圾的成分 160

2.2 垃圾填埋场的化学反应 160

2.3 填埋场中有害物质的环境污染 160

2.4 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与场地选择 161

2.5 新进展——垃圾发电 163

3 放射性核废物的工程地质处置 163

3.1 核废物及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 163

3.2 核废物的处置方法 165

3.3 核废物处置场地的选择 166

3.4 工程地质人员在核废物处置中的主要任务 168

3.5 我国核废物处置场的研究 170

第十章 人类活动的地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73

1 人类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与地质生态学 173

1.1 人类发展的影响 173

1.2 地质生态学——关于人地共存关系的科学 174

2 地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与方法 175

2.1 目标——高效和谐 175

2.2 内容与方法 177

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例证 178

3.1 水库工程 178

3.2 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走向生态城 181

3.3 生态或持续农业工程问题 185

第四篇 专门环境工程地质研究概要 188

第十一章 城市与地质环境 188

1 城市地质作用 188

2 城市地质研究的基本内容 190

3 城市地质研究报告与图件 191

第十二章 库坝区的环境工程地质 193

1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193

2 研究程序 194

第十三章 矿区环境工程地质 195

1 研究动态 195

2 矿区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195

3 研究思路 195

2 我国文物性地质景观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环境 198

第十四章 文物性地质景观的环境工程地质 198

1 研究动态 198

3 石质文物的主要环境地质病害 200

4 石质文物病害的研究方法 202

第五篇 环境工程地质研究成果的表述 205

第十五章 环境工程地质评价与编图 205

1 环境工程地质调查、评价与区划 205

1.1 环境工程地质调查 205

1.2 环境工程地质评价 206

1.3 环境工程地质区划 207

2 环境工程地质图系的编制 207

2.2 表达内容 208

2.3 编图的方法步骤 208

2.1 编图原则 208

3 环境工程地质图系 209

3.1 图系的构成 209

3.2 环境工程地质图的特点 210

4 计算机辅助制图与辅助决策 211

4.1 计算机辅助制图 211

4.2 计算机辅助决策 211

5 我国环境地质图的编制 211

5.1 背景 211

5.2 目的与任务 212

5.3 图系内容与构成 212

后记 214

参考文献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