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导论:中国法律思想的出发点 1
《鹿洲公案》里的“兄弟争田” 1
官·写在书本里的法 3
赏与罚 6
“大公无私” 9
市场上的兔子(定分止争) 12
独角兽·“法” 15
《说文解字》 19
“法官”办“鹿”案·礼 21
乡里自治 25
规矩方圆 29
不同的追求 34
第一章 严刑峻法 38
怕火不怕水 38
《韩非子》论杀婴 40
人性恶·国家法 42
从三万贯钱到十万贯钱 46
社会学的寓言:囚徒的困境 49
防微杜渐的法律功能 51
国家法的清晰与“礼”的朦胧 54
官人李维棠 58
“以刑去刑”的境界 63
罚当其罪 69
小结 73
第二章 教化为先 74
浪子回头 74
“风吹草动”:德教的功效 77
人有恻隐之心 84
人性善·国家法 87
法家的尴尬:秦王朝的灭亡 89
仁义 92
刑:义的根本·义:暴的来源 94
“槐树”刑罚的故事 95
饮酒之礼·礼治·“防患于未然” 98
学校的好风气·礼治的效率 100
礼治·“熟人”和“陌生人” 102
何谓善于奖赏? 105
小结 106
第三章 刚柔相济 108
性相近·习相远 108
“打一巴掌揉三揉” 112
常备不懈 114
董仲舒暗授《春秋》 115
君王眼中的“孝顺” 119
徐元庆案的“困惑” 120
“礼”为本法为末·德主刑辅 122
有嫁无婚·灵活解释法律 125
为什么解释? 129
法网的疏密·法律的原则性 132
养马人的命 136
小结 139
第四章 顺其自然 141
“你我的争议” 141
“无为”的治理 144
爱马·被马害 147
法令数量与盗贼数量的正比例 149
法律的起源 152
礼:混乱的开始 154
无礼无法的境界 157
小结 162
第五章 国家法律的天下 163
法家的追思 164
“以”法与“依”法治国 168
抓阄、抽签·“依法治国” 170
靠人与靠法·“法律机器” 172
国家危险的原因:一半务农一半坐吃 175
法律一元化的功能 179
法律的“内”和“外”·酒店的狗 182
明处·暗处 184
“腾云驾雾”·“权势”与“法” 189
国家法律的强制性·“硬规矩”和“软规矩” 190
法律职业 193
邓析之死·“讼棍” 196
小结 199
第六章“礼”或“民间法”的世界 201
苗人部落的传说 202
大义灭亲 203
家与国·忠孝难两全 208
父亲的权威 211
家族的小辈与长辈 212
“礼”·自然和谐与诗情画意 216
礼·吃饭·娶新娘 220
官司·和为贵 222
叔向与子产的通信·行为的仿效 226
习俗惯例式的民间法 230
奸污后的私了 233
愿望·“民间法”·“合理” 235
谁合理? 238
“民间法”的同情理解·熟人 241
原有秩序·民间法的地方性 243
“陋习”·宽容的姿态 247
小结 249
第七章 法与人 251
“名”与“实” 252
何为“士”? 255
法律背后的“人” 258
“权力哪吒”和“权力菩萨”·法律职业独立的隐喻 261
为人·研习·礼法 265
此一时彼一时·分权制衡 269
何谓“贤人”? 273
贤能与“平庸”之分:一种精英“法治”理论 276
小结 281
第八章 天然秩序 283
秋冬斩首 283
《礼记·月令》 284
水流象征刑罚·“阴”与水 288
天地和谐 290
小结 291
第九章 激进主义 292
“渡河的标记” 292
远古的一场争论:法律改革 295
大鱼·小鱼·虾米 299
理性的力量和意识形态“诡计” 300
张居正的“新政” 302
外国“月亮”·移植法律 307
共同的需求·现代化 310
小结 313
第十章 顺势而为 315
众人心·习俗 315
法律制度的形成 317
习俗的地方性·国情·“合奸” 319
是老婆还是妹妹? 326
保护“恶人”? 328
国家法律的“权利”·秋菊的困惑 330
乡土熟人社会·“情” 335
“可行性”·“钱会”里的中国国情 338
美法村的村政变迁·乡民的心态 341
108.反抗法律的现代性 344
小结 346
第十一章 第三种态度? 348
慎之又慎·渐变 349
税的减法·小房与大楼 351
“烹煎小鱼” 355
空间上的一分为二·法律 357
“缩小”的激进·“拆开”的激进与顺势而为 362
小结 364
参引文献 367
一般索引 376
人名索引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