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锡采的概况 1
第一节 采之得名及其相关问题 1
一 「采」之解释 1
二 采邑的出现与发展 3
三 锡采目的 6
四 爵禄关系 7
五 赏田 12
六 赏赐采邑的原则 14
七 致邑问题 15
第二节 西周锡采之情 18
一 以「功」授土授民 19
二 锡田涉及土地之争 20
三 锡民 25
四 诸侯、大夫对其下属授土授民的记载 28
五 所锡臣民之来源 29
第三节 春秋封邑之情 31
一 诸侯扩疆 32
二 大夫封土概况 35
三 以贵族身份、大夫官职而食邑者 50
四 对外来者之封 52
五 对外来者封地的有关规定 56
六 对阿谀者、亲信者之封 57
七 卿大夫争夺土地 59
八 致邑之举 67
九 向邻国进攻 69
十 向公室进攻 72
第四节 战国封邑之情 79
一 以贵族·贵戚身份而封邑者 79
二 以功封者 84
三 「士」之发迹与封土 87
第二章 采邑的体制 97
第一节 爵禄继承 97
二 宗法 103
三 土地分配 107
四 保护大宗 110
五 宗法影响国法 112
六 大小宗政治地位变易 113
第二节 城市建制 117
一 筑城记录 117
二 城堡规模 118
三 公私在筑城中反映出的矛盾 121
第三节 宫室、宗庙、社稷建筑 124
一 国都府第 126
二 立社问题 129
三 宗庙 130
四 灭祀 134
一 葬制演变 139
二 周人棺椁之制 139
第四节 丧葬之制 139
三 公墓制 140
四 大夫丧礼 144
五 殉葬 145
第五节 礼乐之制 148
一 乐制 148
二 礼乐作用 151
第六节 姓氏之制 153
一 姓氏来源 153
二 以邑为氏 154
第七节 官职设置 157
一 家宰 159
二 三有司 164
三 邑宰 167
四 其他官职 171
五 家臣禄俸 174
六 隶属关系 176
一 四民异居 180
第三章 采邑的生产关系 181
第一节 邑民住居问题 181
二 版籍 189
三 「士」官 190
四 里宰 190
五 迁徙、禁藏 192
六 婚姻、丧葬 194
第二节 耕作 196
一 「井田」辨 196
二 「井」与军赋的关系 197
三 颁田法 201
四 亩产规定 204
五 南亩、东亩之制 205
六 地有图、图举物 208
七 劳动年龄规定 210
八 耕、耘 212
九 收、藏 216
十 打猎、服劳役 218
十一 民愤 220
十二 治民 221
十三 春秋、战国耕作之情 222
第三节 兵役 226
一 军队名称 226
二 大夫军队专有 231
三 大夫军队编制 234
四 战争费用 238
第四节 生活 242
一 西周民人生活状况 242
二 春秋、战国民人生活状况 251
第一节 采邑在内外斗争形势下没落的情形 295
一 西周奴隶逃亡、暴动,大批采邑因之衰亡 295
第四章 采邑的没落 295
二 西周灭亡,王族「日失其序」 298
三 春秋「盗贼」横行,许多采邑又趋没落 299
四 贵族内部争权夺利,失败者遭到翦灭 302
五 贵族死灰复燃的种种表现 305
第二节 体制的改革 312
一 设置郡县 312
二 改革旧制 323
一 嫡长制 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