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侵权纠纷的第四次浪潮 一名记者眼中的新闻法治与道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迅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中国海关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1650654
  • 页数:384 页
图书介绍:徐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任编辑,律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闻与传播法制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参与创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园地》书目,多年采访并报道司法活动。人者关注新闻法制建设,特别是“新闻官司”及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关系,发表多篇有关报道及评论,其新闻和论文作品曾获金盾新闻奖、全国法制好闻奖、中国新闻奖等多种奖项。这便是这本文集的主要价值所在。徐迅在本书中显示的学识和修养,固然是她的学历所决定,也同她多年的继续学习和办累分不开。我想起周瑞金学长为驾宛男新闻作品集写序时提出的“专家学者型记者”的概念,徐迅无颖也属于这个行列。而且我以为“专家这者型记者”的概念,徐迅无疑也属于这个行列。而县我以为“专家学者型记者”发展到后来,应该有条件成为“记者型专家学者”。比起终生耕耘在某个特定专业领域的教授、研究员们,记者的出身的专家学乾自有其独特优势,从这本文集中就可以看出来。

导言 媒介人的法律观与法律人的媒介观——兼论《新闻法》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 1

第一章 侵权与法治 17

中国新闻侵权纠纷的第四次浪潮——官方机构及公务人员诉媒体现象对法制建设提出的挑战 19

中国新闻侵权纠纷的三次浪潮 34

调查研究和审判实践经验的结晶——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访大法官周贤奇 41

为舆论监督创造宽松有利的司法环境——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访大法院官梁书文 47

相逢一笑泯恩仇——陈凯歌诉左舒拉侵害名誉权案纪实 55

名人官司“和为贵”——访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杨承启 64

“希望工程”为清白而战——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诉香港《壹周刊》诽谤案纪实(上) 68

“希望工程”为清白而战——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诉香港《壹周刊》诽谤案纪实(中) 79

“希望工程”为清白而战——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诉香港《壹周刊》诽谤案纪实(下) 93

漫议诽谤法——就 希望工程 诉香港《壹周刊》诽谤案访媒体法专家魏永征 102

关于新闻仲裁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123

三年诉讼搞清一个法律问题——《广西广播电视报》诉《广西煤矿工人报》侵权案纪实 129

新闻官司中的新闻——电子报社在诉讼期间被法院罚款纪实 140

第二章 媒体与司法——冲突中的平衡 149

中国媒体与司法关系现状评析 151

附件“中国传谋与司法关系现状”问卷调查报告 167

议“自负其责”——新闻机构报道司法活动的法律责任 183

诉讼参与人的名誉权应获舆论保护——一论“自负其责” 190

独立的司法权应受媒介的尊重——再论“自负其责” 196

媒介的责任:将报道与评论分开——兼议报道及评论案件新闻的规则 203

法庭新闻的价值取向——兼议“夹江打假案”报道之得失 213

我们怎样进入法庭?——《人民法院法庭规则》修订及出台内幕 222

庭审直播:司法审判加强透明度 228

我看张君案庭审直播——广播电视媒体特点之比较 238

第三章 暗访与自律——探寻行为规范 243

偷拍偷录问题的法律研究 245

偷拍偷录——日益突出的新闻伦理与法律问题 257

偷拍偷录的“三公原则”及其运用 264

偷拍偷录在两个特殊领域中的运用 272

秘密采访到底可以走多远? 279

尊重被采访对象——新闻界的“绿色和平”口号 282

浅议记者的自律观——新闻名誉权纠纷给我们的启示 284

制定“节目标准”——中国广播电视业的需要与可能 297

愚弄受众、儿戏司法者戒! 303

我们不能沉默!——揭露一起系列制造假新闻事件始末 306

谁来保护新闻造假事件中的公共利益? 316

质疑《命案十三宗》 319

如此表现伤病员,是耶?非耶?——从两条电视新闻谈起 322

怎样避免麻烦——从《毛阿敏八成不来太原》引起的诉讼纠纷谈起 327

第四章 域外见闻 333

编辑记者和节目制作人的“圣经”——发达国家及香港广播电视“节目标准”印象 335

媒介面对的绳索与利剑——英国诽谤法印象 341

以自律换取自由——英国媒介自律与隐私法 346

司法报道在何处止步——英国媒介与《藐视法庭法》 352

媒介公敌:假新闻——英国卡尔顿电视台被罚前后 358

我所知道的英国媒介与司法——从《中国青年报》的一场官司谈起 363

港人关注传媒法 367

香港的法庭与记者 371

后记 381